一种吊车保护挂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17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车保护挂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加工中,有些部件需要装在料框中,进入开放式油槽中淬火,在淬火过程中,温度较高的油烟和明火是往上走,对于小吨位或者厂房较矮、作业空间较小的吊车,吊车及钢绳、挂钩容易溅上金属液滴或者烧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车保护挂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吊车保护挂具,所述挂具安装在吊车的挂钩与油槽之间,挂具包括连接杆、伞状护具和挂杆;所述连接杆上部开设有挂孔,用来与吊车的挂钩挂合,连接杆靠近底部的侧面沿径向方向开设一对卡槽;伞状护具包括上部开口小、下部开口大的扩张型支撑架,支撑架上部开口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底端,支撑架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之间均匀固定多根支撑骨,支撑骨上固定铁皮;挂杆的顶端沿径向方向焊接两个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插入两个卡槽中;挂杆的底端安装承重钩,用来挂合料框。

所述伞状护具的竖直投影圆形直径为料框最大边长的2.5倍。

所述挂孔的开设长度为挂钩的尖端到挂钩底部距离的1.5倍。

所述支撑骨的数量为4-12根,且对称分布。

所述伞状护具外边缘加设一圈竖直的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挂具将淬火过程中飞溅的金属液滴、烟气、灰尘及明火全部阻挡,避免对吊车及钢绳、挂钩造成损伤,固体颗粒物会顺着倾斜的伞状护具内壁滑下,由于伞状护具外边缘加设一圈竖直的挡板,竖直落回油槽,不会造成其他方向的飞溅。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挂具可以自由的加装在吊车挂钩和料框之间,无需使用时,也不影响原本的吊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挂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安装示意图;

图中,1—吊车;2—挂钩;3—挂具;4—承重钩;5—料框;6—油槽;7—连接杆;8—挂孔;9—伞状护具;10—卡槽;11—支撑架;12—支撑骨;13—卡块;14—挂杆;1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附图。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挂具3安装在吊车1的挂钩2与油槽6之间。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挂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车保护挂具安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挂具3包括连接杆7、伞状护具9和挂杆14;所述连接杆7上部开设有挂孔8,用来与吊车1的挂钩2挂合,连接杆7靠近底部的侧面沿径向方向开设一对卡槽10;伞状护具9包括上部开口小、下部开口大的扩张型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部开口固定连接在连接杆7底端,支撑架11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之间均匀固定多根支撑骨12,支撑骨12上固定铁皮;挂杆14的顶端沿径向方向焊接两个卡块13,且两个卡块13分别插入两个卡槽10中;挂杆14的底端安装承重钩4,用来挂合料框5。

所述伞状护具9的竖直投影圆形直径为料框5最大边长的2.5倍。

所述挂孔8的开设长度为挂钩2的尖端到挂钩2底部距离的1.5倍。

所述支撑骨12数量为12根,且对称分布。

所述伞状护具外边缘加设一圈竖直的挡板15。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骨12数量为8根,且对称分布。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骨12数量为4根,且对称分布。

工作时,将挂具3安装在吊车1的挂钩2与油槽6之间,伞状护具的扩张口对着油槽6,将挂钩2挂合在挂孔8中,承重钩挂合料框5,将待淬火处理的部件放入料框5中,通过控制吊车1,将料框5降至油槽6中,过程中飞溅的金属液滴、烟气、灰尘及明火均被伞状护具阻挡,会顺着倾斜的伞状护具内壁滑下,由于伞状护具外边缘加设一圈竖直的挡板15,竖直落回油槽6,不会造成其他方向的飞溅。


技术特征:

1.一种吊车保护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安装在吊车的挂钩与油槽之间,挂具包括连接杆、伞状护具和挂杆;所述连接杆上部开设有挂孔,用来与吊车的挂钩挂合,连接杆靠近底部的侧面沿径向方向开设一对卡槽;伞状护具包括上部开口小、下部开口大的扩张型支撑架,支撑架上部开口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底端,支撑架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之间均匀固定多根支撑骨,支撑骨上固定铁皮;挂杆的顶端沿径向方向焊接两个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插入两个卡槽中;挂杆的底端安装承重钩,用来挂料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车保护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护具的竖直投影圆形直径为料框最大边长的2.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车保护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孔的开设长度为挂钩的尖端到挂钩底部距离的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车保护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的数量为4-12根,且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车保护挂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护具外边缘加设一圈竖直的挡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车保护挂具,安装在吊车的挂钩与油槽之间,挂具包括连接杆、伞状护具和挂杆;连接杆上部开设有挂孔,用来与吊车的挂钩挂合,连接杆靠近底部的侧面沿径向方向开设一对卡槽;伞状护具包括扩张型支撑架,支撑架上部开口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底端,支撑架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之间均匀固定多根支撑骨,支撑骨上固定铁皮;挂杆的顶端沿径向方向焊接两个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插入两个卡槽中;挂杆的底端安装承重钩,用来挂料框。本实用新型有效阻挡飞溅的金属液滴、烟气、灰尘及明火对吊车、钢绳和挂钩的损伤。固体颗粒会顺着倾斜的伞状护具内壁滑下,竖直落回油槽,不会造成其他方向的飞溅。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中金模具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