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19  72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

而当起重机运行至行程末端时,起重机上的橡胶缓冲块与轨道上的限位设备相碰撞,缓解限位设备发生作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有效的保护和避免碰撞对起重机本身设备及其支撑结构造成的损害,目前起重机都是直接与橡胶缓冲块进行碰撞来实现缓冲,这样的缓冲设置对橡胶缓冲块的损害很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现有起重机上橡胶缓冲块损耗较大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包括:安装板、降震机构、缓冲板和气囊,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架,每一个安装架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每一个安装架开设的安装槽内均安装有降震机构,且降震机构包括气筒、活塞杆、固定套环和弹簧,气筒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且气筒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活塞杆的一端插设至气筒内并与活塞固定连接,且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气筒并固定安装有防滑帽,气筒靠近开口处的筒壁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环,弹簧串接在活塞杆上,缓冲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上活塞杆顶部安装的防滑帽固定连接,气囊通过挡板安装在两个安装架之间。

优选的,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套环的外环壁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杆上防滑帽的内帽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挡板固定架设在两个安装架之间,且挡板靠近安装架的后端面,气囊固定嵌合在挡板上,且气囊背面的两个气口通过两根弹性软管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上气筒后端面的连接气口固定连接。

优选的,气囊内填充有适量的氮气,且气囊的前端面处于固定套环后方2-4cm。

优选的,缓冲板的内壁固定嵌合有压头,且缓冲板的前端面固定嵌合有橡胶垫。

优选的,气筒内填充有足量的氮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起重机滑行到轨道的终端时,起重机上的橡胶缓冲块推动缓冲板使得活塞杆沿着气筒内滑,与此同时弹簧也会通过形变来缓解起重机直接与橡胶缓冲块的冲撞,因此降震机构可以对橡胶缓冲块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对橡胶缓冲块的损害,提高了橡胶缓冲块的使用率;

2、本实用新型在活塞杆滑入到气筒内并推动活塞时,将气筒内的氮气通过弹性软管注入到气囊,使气囊膨胀的程度更佳,而随着缓冲板的内滑从而压头压合气囊,进一步提高了起重机缓冲效果,降低了了起重机与轨道上的限位机构发生碰撞程度以及摩擦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降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板,2、安装架,3、降震机构,31、气筒,32、活塞杆,33、固定套环,34、弹簧,4、安装槽,5、缓冲板,6、挡板,7、气囊,8、弹性软管,9、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降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包括:安装板1、降震机构3、缓冲板5和气囊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架2,每一个安装架2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4,而每一个安装架2开设的安装槽4内均安装有降震机构3,且降震机构3包括气筒31、活塞杆32、固定套环33和弹簧34,气筒31固定安装在安装槽4内,且气筒31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活塞杆32的一端插设至气筒31内并与活塞固定连接,且活塞杆32的另一端延伸出气筒31并固定安装有防滑帽,气筒31靠近开口处的筒壁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环33,弹簧34串接在活塞杆32上,而缓冲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3上活塞杆32顶部安装的防滑帽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安装板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轨道的行程末端,在起重机滑行到轨道的终端时,起重机上的橡胶缓冲块推动缓冲板5使得活塞杆32沿着气筒31内滑,与此同时弹簧34也会通过形变来缓解起重机直接与橡胶缓冲块15的冲撞,因此降震机构3可以对橡胶缓冲块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对橡胶缓冲块的损害,提高了橡胶缓冲块的使用率。

其中,弹簧34的一端与固定套环33的外环壁固定连接,且弹簧34的另一端与活塞杆32上防滑帽的内帽壁固定连接,避免了弹簧34沿着活塞杆32出现“跳动”的现象。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气囊7通过挡板6安装在两个安装架2之间,而挡板6固定架设在两个安装架2之间,且挡板6靠近安装架2的后端面,气囊7固定嵌合在挡板6上,且气囊7背面的两个气口通过两根弹性软管8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3上气筒31后端面的连接气口固定连接,而气囊7内填充有适量的氮气,且气囊7的前端面处于固定套环33后方2-4cm,而气筒31内填充有足量的氮气,缓冲板5的内壁固定嵌合有压头9,且缓冲板5的前端面固定嵌合有橡胶垫。

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塞杆32滑入到气筒31内并推动活塞时,将气筒31内的氮气通过弹性软管8注入到气囊7,使气囊7膨胀的程度更佳,而随着缓冲板5的内滑从而压头9压合气囊7,进一步提高了起重机缓冲效果,降低了了起重机与轨道上的限位机构发生碰撞程度以及摩擦力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安装板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轨道的行程末端,在起重机滑行到轨道的终端时,起重机上的橡胶缓冲块推动缓冲板5使得活塞杆32沿着气筒31内滑,与此同时弹簧34也会通过形变来缓解起重机直接与橡胶缓冲块15的冲撞,因此降震机构3可以对橡胶缓冲块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对橡胶缓冲块的损害,提高了橡胶缓冲块的使用率,在活塞杆32滑入到气筒31内并推动活塞时,将气筒31内的氮气通过弹性软管8注入到气囊7,使气囊7膨胀的程度更佳,而随着缓冲板5的内滑从而压头9压合气囊7,进一步提高了起重机缓冲效果,降低了了起重机与轨道上的限位机构发生碰撞程度以及摩擦力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架(2),每一个安装架(2)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4);

降震机构(3),每一个安装架(2)开设的安装槽(4)内均安装有降震机构(3),且降震机构(3)包括气筒(31)、活塞杆(32)、固定套环(33)和弹簧(34),所述气筒(31)固定安装在安装槽(4)内,且气筒(31)内安装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所述活塞杆(32)的一端插设至气筒(31)内并与活塞固定连接,且活塞杆(32)的另一端延伸出气筒(31)并固定安装有防滑帽,所述气筒(31)靠近开口处的筒壁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环(33),所述弹簧(34)串接在活塞杆(32)上;

缓冲板(5),所述缓冲板(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3)上活塞杆(32)顶部安装的防滑帽固定连接;

气囊(7),所述气囊(7)通过挡板(6)安装在两个安装架(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4)的一端与固定套环(33)的外环壁固定连接,且弹簧(34)的另一端与活塞杆(32)上防滑帽的内帽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固定架设在两个安装架(2)之间,且挡板(6)靠近安装架(2)的后端面,所述气囊(7)固定嵌合在挡板(6)上,且气囊(7)背面的两个气口通过两根弹性软管(8)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3)上气筒(31)后端面的连接气口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7)内填充有适量的氮气,且气囊(7)的前端面处于固定套环(33)后方2-4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5)的内壁固定嵌合有压头(9),且缓冲板(5)的前端面固定嵌合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31)内填充有足量的氮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所述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包括安装板、降震机构、缓冲板和气囊,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安装架,安装架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降震机构,降震机构包括气筒、活塞杆、固定套环和弹簧,气筒安装在安装槽内,且气筒内安装有活塞,活塞杆的一端插设至气筒内并与活塞连接,且活塞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气筒并安装有防滑帽,气筒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环,弹簧串接在活塞杆上,缓冲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降震机构上活塞杆顶部安装的防滑帽固定连接,气囊通过挡板安装在两个安装架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式起重机防撞装置具有降低现有起重机上橡胶缓冲块损耗较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科;胡科东;岑琪;胡群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科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