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20  69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幽门螺旋杆菌会分泌一种人体内原本不存在的尿素酶,当受检者口服含有14c核素标记的尿素药品后,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会将此尿素分解,产生带14c标记的二氧化碳并经血液循环后从肺部呼出。二氧化碳与集气卡中的吸收药剂反应形成含14c核素的化合物,从而将14c核素收集在集气卡上,然后将集气卡移送至检测设备处捕捉14c核素衰变产生的β射线,并将β射线转换形成输出电流脉冲,通过记录脉冲的数量便能判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相关技术中,集气卡需要通过载物台送至检测设备的暗室进行检测,当载物台将集气卡送入暗室的检测位置时,暗室的开口由载物台封闭,然而,载物台的遮光效果有限,载物台与暗室之间容易发生漏光的问题,影响集气卡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暗室组件,能够减少载物台与暗室之间的漏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暗室组件,包括:

暗室,具有用于容纳待测样本的腔体,以及连通所述腔体的开口;

载物台,包括遮光部与承载部,所述载物台与所述暗室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暗室移动,以使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承载部从所述开口移出所述腔体,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暗室的外部,用于封闭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暗室与所述遮光部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凸起,另一个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均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且在所述遮光部处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暗室具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遮光部具有所述第一凸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遮光部处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遮光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能够被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凸起压紧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槽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暗室包括:

箱体,具有连通口;

连接件,与所述箱体具有所述连通口的端部连接,具有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遮光部中的一个具有所述第一凸起,另一个具有所述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具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遮光部具有所述第一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箱体设置有所述连通口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能够被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至少一侧槽壁贴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暗室的外部,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所述箱体连接,且至少覆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箱体的部分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检测设备,包括所述的暗室组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遮光部与暗室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进行连接,当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槽后,会使遮光部与暗室连接处的缝隙变得曲折,外界的光线将更难以进入暗室的腔体,有助于提升遮光部的遮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暗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暗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暗室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遮光部与暗室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遮光部与暗室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照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暗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暗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暗室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至图3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暗室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暗室组件包括暗室100与载物台200,其中暗室100具有用于容纳待测样本的腔体110,以及连通腔体110的开口120。载物台200包括遮光部210与承载部220,遮光部210与承载部220连接。载物台200与暗室100连接,并能够相对暗室100移动,以使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220从开口120移出腔体110,实现样本的进样与出样。遮光部210位于暗室100的外部,当载物台200相对暗室100运动至设定位置时,遮光部210能够与暗室100接触而封闭开口120。

暗室100与遮光部210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凸起300,另一个具有第一凹槽400,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均沿开口120的周向设置。在遮光部210处于封闭暗室100的开口120的状态下,第一凸起300能够伸入至第一凹槽400内,从而可以避免外界光线进入腔体110。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暗室100大致为长方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待测样本的腔体110,一侧(例如图1的前侧)具有开口120,开口120与暗室100的腔体110连通,待检测的样本能够通过开口120进出腔体110,且可以完全进入暗室100内。当暗室100的开口120被类似于载物台200等结构封闭后,暗室100的内部处于黑暗状态,便于光电倍增光等检测装置对样本进行检测。暗室100及检测装置均可以采用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载物台200包括遮光部210与承载部220,承载部220大致为长方体,具有用于放置待检测的样本的放置结构,例如图2所示的位于承载部220上侧的容置槽。遮光部210可以连接于承载部220的一端,例如图2所示的前端,本实施例的遮光部210近似为从承载部220上向外延伸的板状结构。本实施例的载物台200适用于卡片状的样本,能够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样本形状的不同调整放置结构,以适应不同的样本。在处于检测状态时,载物台200上具有放置结构的部分可以完全进入暗室100内;当需要进样或者出样时,载物台200上具有放置结构的部分可以通过暗室100的开口120伸出至暗室100之外,便于放入样本或者取下样本。能够理解的是,载物台200也可以完全进入暗室100内,此时需要设置暗室门封闭暗室100的开口。

遮光部210与暗室100之间通过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进行连接,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均沿开口120的周向设置,即分别为环形的凹槽与环形的凸起,从而实现全方位的遮光。当第一凸起300伸入至第一凹槽400后,会使遮光部210与暗室100连接处的缝隙变得曲折,如此,外界的光线将更难以进入腔体110,有助于提升遮光部210的遮光效果。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的数量可以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均为一个,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其他,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的数量越多,遮光效果越好。

参照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00位于暗室100上,第一凸起300位于遮光部210上,具体的,第一凹槽400位于暗室100上朝向遮光部210的一侧,例如图4的前侧,第一凸起300位于遮光部210上朝向暗室100的一侧,例如图4的后侧,如此,外界光线如果进入腔体110需要至少经过三次弯折,从而能够提升遮光效果。

参照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遮光部与暗室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00位于遮光部210上,第一凸起300位于暗室100上,具体的,第一凹槽400位于遮光部210上朝向遮光部210的一侧,例如图5的后侧,第一凸起300位于暗室100上朝向遮光部210的一侧,例如图5的前侧,如此,外界光线如果进入腔体110需要至少经过两次弯折,也能够实现提升遮光效果的目的。

参照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遮光部与暗室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00位于暗室100上,第一凸起300位于遮光部210上,且在遮光部210处于封闭开口120的状态下,遮光部210覆盖第一凹槽400。具体的,沿与遮光部210平行的方向,遮光部210在第一凸起300的外侧还具有一圈延伸部211,延伸部211超出第一凹槽400,从而实现遮光部210对第一凹槽400的覆盖,如此,外界光线如果进入腔体110需要至少经过四次弯折,从而能够提升遮光效果。延伸部211可以与暗室100的前侧面贴合,从而能够减少延伸部211与暗室100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暗室组件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未示出),第一柔性件可以固定于第一凸起300上,也可以固定于第一凹槽400的内部,当第一凸起300伸入至第一凹槽400内时,第一柔性件能够被第一凸起300压紧在第一凹槽400内,从而填充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此外,由于第一柔性件能够发生变形,因此可以适应缝隙大小的变化,降低对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的配合精度要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柔性件沿开口120的周向设置,由不透光的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等制成。

参照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的至少一侧槽壁贴合,从而减小第一凸起300与第一凹槽400之间的缝隙,从而提升遮光效果。具体的,第一凸起300可以与第一凹槽400的一侧槽壁贴合,例如图4所示的槽底壁410或者槽侧壁420,也可以与第一凹槽400的两侧或者三侧槽壁,例如同时与图4所示的槽底壁410、槽侧壁420贴合。

参照图1至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暗室100包括箱体130与连接件140,箱体130具有连通口131,连接件140具有上述开口120,且与箱体130具有连通口131的端部(例如图4中的前端)连接,即箱体130与连接件140共同限定出腔体110。本实施例中,箱体130部分可以为钣金件,加工难度与成本较低,连接件140可以为塑胶件,便于成型出较复杂的凹槽、凸起结构,与一体式的暗室结构而言,采用分体结构的暗室100既可以保证复杂结构的成型,又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与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40与遮光部210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凸起300,另一个具有第一凹槽400,第一凸起300能够伸入第一凹槽400内以提升遮光效果。

参照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00位于连接件140上,第一凸起300位于遮光部210上,具体的,第一凹槽400位于连接件140上朝向遮光部210的一侧,例如图4的前侧,第一凸起300位于遮光部210上朝向暗室100的一侧,例如图4的后侧,如此,外界光线如果进入腔体110需要至少经过三次弯折,从而能够提升遮光效果。

参照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40还具有第二凹槽150,第二凹槽150沿开口120的周向设置,即为环形的凹槽。第二凹槽150位于连接件140的后侧,即第一凹槽400与第二凹槽150位于连接件140的相对两侧。箱体130设置有连通口131的端部(例如图4中的前端)伸入第二凹槽150内,外界光线如果进入腔体110需要至少经过一次弯折,可以是实现连接件140与箱体130之间的遮光连接。第一凹槽400与第二凹槽150可以相互错开,以避免二者之间的壁厚过小而影响连接件140的强度。

参照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暗室组件还包括第二柔性件500,第二柔性件500可以固定于箱体130的前端,也可以固定于第二凹槽150的内部,当箱体130的前端伸入至第二凹槽150内时,第二柔性件500能够被箱体130的前端压紧在第二凹槽150内,从而填充箱体130的前端与第二凹槽150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升遮光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件500沿开口120的周向设置,由不透光的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等制成。

参照图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30具有连通口131的端部与第二凹槽150的至少一侧槽壁贴合,从而减小箱体130的端部与第二凹槽150之间的缝隙,从而提升遮光效果。具体的,箱体130的端部可以与第二凹槽150的一侧槽壁贴合,例如图4所示的槽底壁510或者槽侧壁520,也可以与第二凹槽150的两侧或者三侧槽壁,例如同时与图4所示的槽底壁510、槽侧壁520贴合。

参照图1至图4,暗室组件还包括安装件600,安装件600位于暗室100的外部,分别与连接件140、箱体130连接,实现连接件140与箱体130之间的固定。安装件600至少覆盖连接件140与箱体130的部分连接处,进一步减少连接处的光线泄漏。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件600可以是l型件,连接件140的后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141,安装件600的一部分与凸缘141贴合,另一部分与箱体130贴合,并均通过螺纹紧固件等结构进行固定。折弯的安装件600具有较好的强度,能够实现连接件140与箱体130的稳固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例如图2所示的三个,三个安装件600分别位于箱体130的上侧、左侧与右侧,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一个安装件600,安装件600从箱体130的左侧延伸至右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暗室组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暗室,具有用于容纳待测样本的腔体,以及连通所述腔体的开口;

载物台,包括遮光部与承载部,所述载物台与所述暗室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暗室移动,以使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承载部从所述开口移出所述腔体,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暗室的外部,用于封闭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暗室与所述遮光部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凸起,另一个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均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且在所述遮光部处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具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遮光部具有所述第一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光部处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遮光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能够被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凸起压紧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槽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包括:

箱体,具有连通口;

连接件,与所述箱体具有所述连通口的端部连接,具有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遮光部中的一个具有所述第一凸起,另一个具有所述第一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遮光部具有所述第一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箱体设置有所述连通口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能够被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端部压紧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至少一侧槽壁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暗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暗室的外部,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所述箱体连接,且至少覆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箱体的部分连接处。

12.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暗室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暗室组件包括暗室与载物台,暗室具有用于容纳待测样本的腔体,以及连通腔体的开口;载物台包括遮光部与承载部,载物台与暗室连接,并能够相对暗室移动,以使至少一部分的承载部从开口移出腔体,遮光部位于暗室的外部,用于封闭开口;暗室与遮光部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凸起,另一个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均沿开口的周向设置,且在遮光部处于封闭开口的状态下,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遮光部与暗室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进行连接,当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槽后,会使遮光部与暗室连接处的缝隙变得曲折,外界的光线将更难以进入暗室的腔体,有助于提升遮光部的遮光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甘海;王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