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的上体钢结构是由底架、侧墙、端墙、下侧门等组成,下侧门由门板和两件折页组焊而成,下侧门需要吊运至侧墙的小门孔位置处,并通过销轴连接悬挂在侧墙的小门孔处。目前,一般采用钢丝绳穿过下侧门的门板与两件折页的空隙进行吊运,这种吊运方式钢丝绳摆动幅度大,下侧门起吊不稳,容易误伤操作人员,安全性差,并且操作人员难以控制下侧门的运动方向,需多人配合完成操作,增加工作量,同时穿插钢丝绳比较费时,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下侧门的吊运组装操作更加安全,效率更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悬挂件和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悬挂件下端且与所述悬挂件连接,所述承载件适于支撑铁路货车上体钢结构的下侧门,所述承载件设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孔结构适于与所述下侧门的折页配合,以使所述折页的下端插入。
可选地,所述悬挂件包括立柱,所述承载件包括横梁,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横梁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孔结构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可选地,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孔结构相对于所述立柱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型钢和钢板,所述型钢的截面为凹槽形,于所述型钢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型钢形成槽口的一侧与所述钢板连接,所述型钢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结构设置在所述型钢上,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孔结构的中心至所述立柱的中心的距离在850mm至950mm之间。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折页结构,于所述横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折页结构的折弯方向背离所述横梁。
可选地,所述折页结构设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设置在所述折页结构背离所述横梁的一端。
可选地,还包括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加强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设有曲扣,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孔结构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夹紧器,当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第二孔结构后,所述夹紧器适于夹持在所述钢丝绳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起吊下侧门时,首先将下侧门的折页的下端对准并插入与之配合的第一孔结构中,此时,下侧门由承载件支撑,由于承载件与悬挂件连接,悬挂件不易摆动,从而使下侧门起吊更加稳定,提高安全性,同时,无需穿插钢丝绳,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装置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装置与下侧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装装置与下侧门配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侧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悬挂件、2-承载件、3-钢丝绳、4-夹紧器、11-立柱、12-折页结构、121-第二孔结构、13-加强筋板、21-横梁、211-第一孔结构、212-型钢、213-钢板、100-下侧门、101-折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7和图8所示,铁路货车的上体钢结构是由底架、侧墙、端墙、下侧门100等组成,下侧门100由门板和两件折页101组焊而成,下侧门100需要吊运至侧墙的小门孔位置处,并通过销轴连接悬挂在侧墙的小门孔处。目前,一般下侧门100采用钢丝绳穿过门板与两件折页101的空隙进行吊运,这种吊运方式钢丝绳摆动幅度大,下侧门100起吊不稳,容易误伤操作人员,安全性差,并且操作人员难以控制下侧门100的运动方向,需多人配合完成操作,增加工作量,同时穿插钢丝绳比较费时,生产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悬挂件1和承载件2,承载件2位于悬挂件1下端且与悬挂件1连接,承载件2适于支撑铁路货车上体钢结构的下侧门100,承载件2设有第一孔结构211,第一孔结构21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孔结构211适于与下侧门100的折页101配合,以使折页101的下端插入。
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挂件1的材料可以是刚性材料或者是柔性材料,其形状可以是长条形、方形或三角形等多种形状,悬挂件1的下端可以与承载件2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承载件2可以是单个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承载件2的上端可以是水平台面,也可以根据被吊装工件的形状设计成特殊形状以适于支撑被吊装工件,第一孔结构211沿竖直方向可以设置在承载件2的中间,两端或者是任意位置,第一孔结构211可以是方孔、圆孔、三角形孔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的孔,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悬挂件1是长条形的刚性材料,悬挂件1的下端与承载件2通过焊接固定,由于铁路货车上体钢结构的下侧门100的底边呈一条直线,因此,承载件2的上端是水平台面,用于支撑铁路货车上体钢结构的下侧门100,下侧门100的折页101下端为长方形,因此,第一孔结构211为长方形孔。
这样,由于折页100和第一孔结构211是配合的关系,在将下侧门100的折页101的下端插入承载件2的第一孔结构211后,下侧门100能够稳固在承载件2上,由于承载件2与悬挂件1连接,悬挂件1不易摆动,从而使下侧门100起吊更加稳定,提高安全性,同时,无需穿插钢丝绳,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悬挂件1包括立柱11,承载件2包括横梁21,立柱11的下端与横梁21的中部连接,第一孔结构211设置在横梁21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挂件2包括立柱11,立柱1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承载件2包括横梁21,横梁21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多个横梁21可以互相平行设置或者呈一条直线设置,立柱11的下端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在横梁21的两端、中部或者任意位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立柱11设置一个,横梁21也设置一个,并且立柱11的下端与横梁21的中部通过焊接固定。
这样,立柱11和横梁21各设置一个,可以减轻自重,立柱11焊接在横梁21的中部,横梁21更加平衡,同时,焊接工艺简单,人员操作熟练,方便制作。
可选地,于横梁2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一孔结构211相对于立柱11对称设置。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孔结构21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下侧门100具有左右两个折页101,因此,第一孔结构211设有两个,并且于横梁2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一孔结构211相对于立柱11对称设置。
这样,两个第一孔结构211对称设置在立柱11的两侧,下侧门100的折页101插入第一孔结构211后,横梁21整体的受力更加均衡,使得下侧门100起吊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
可选地,横梁21包括型钢212和钢板213,所述型钢212的截面为凹槽形,于所述型钢212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型钢212形成槽口的一侧与所述钢板213连接,所述型钢212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11连接。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横梁21包括型钢212和钢板213,型钢212可以采用工字钢、槽钢、角钢或圆钢等类型的型钢212,钢板213可以采用热轧或者冷轧的普通钢、优质钢、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耐热钢、硅钢等类型的钢板21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型钢212采用槽钢,钢板213采用普通钢板213,普通钢板213切割成长条状焊接在槽钢的两个侧板之间并且连接在两个侧板上,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框型结构,立柱11焊接在槽钢的槽底板上。
这样,立柱11和钢板213分别连接在型钢21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型钢212上端的水平台面可以作为承载平台,钢板213焊接在槽钢的两个侧板之间并且连接在两个侧板上,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框型结构,可以增强型钢212的结构强度,型钢212和钢板213取材方便,强度较高,操作人员加工技术熟练,制作简单,可以节省成本。
可选地,第一孔结构211设置在型钢212上,于横梁2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孔结构211的中心至立柱11的中心的距离在850mm至950mm之间。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孔结构21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型钢212上,型钢212采用槽钢,槽钢的相对的两个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孔结构211包括设置在槽钢的上侧板上的第一孔和设置在槽钢的下侧板上第二孔,由于下侧门的折页101形状不规则,沿槽钢的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折弯,因此,第一孔沿槽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要大于折页101沿槽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孔沿槽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折页101沿槽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孔和第二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是重合的,也可以是错位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结构211沿竖直方向贯穿槽钢的两个侧板,并且第一孔结构211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重合的,这样,第一孔结构211略大于下侧门的折页101的下端,方便折页101的下端插入,于槽钢的长度方向上,立柱11焊接在槽钢的中部的底板上,两个第一孔结构211对称设置在立柱11的两侧,每个第一孔结构211的中心至立柱11的中心的距离为l,l的大小范围在850mm至950mm之间,例如900mm。
这样,下侧门100的的两个折页101之间的距离通常是一定的,通过在型钢212上设置第一孔结构211,第一孔结构211的中心至立柱11的中心的距离与下侧门100的两个折页101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方便下侧门100的折页101插入。
可选地,立柱11的上端设有折页结构12,于横梁21的宽度方向上,折页结构12的折弯方向背离横梁21。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立柱11可以采用型钢212、钢板213或钢带,本实施例中,立柱11为钢带,钢带沿竖直方向设置,钢带的下端焊接在型钢212的中部的底板上,钢带的上端设有折页结构12,于横梁21的宽度方向上,折页结构12朝向背离横梁21的方向折弯。
这样,钢带上端的折页结构12朝向背离横梁21的方向折弯,使得钢带朝向横梁21的一侧呈一个竖直的平面,从而不会妨碍将下侧门100放置在横梁21的承载平台上,同时,钢带取材方便,强度较高,操作人员加工技术熟练,制作简单,可以节省成本。
可选地,折页结构12还设有第二孔结构121,第二孔结构121设置在折页结构12背离横梁21的一端。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折页结构12背离横梁21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孔结构121,第二孔结构121可以是贯穿折页结构12的上下两个端面的方孔、圆孔、三角形孔或者是其结合的各种形状的孔,也可以是由折页结构12背离横梁21的一端进行弯折卷曲形成的各种形状的孔,本实施例中,第二孔结构121由折页结构12背离横梁21的一端进行弯折卷曲形成的圆孔,折页结构12是由钢带折弯形成,折页结构12背离横梁21的一端弯折卷曲使用简单的工具即可完成,操作比较方便。
这样,折页结构12背离横梁21的一端设置第二孔结构121,便于立柱11连接钢丝绳3,第二孔结构121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可选地,吊装装置还包括加强筋板13,加强筋板13的一端与立柱11连接,加强筋板13的另一端与横梁21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立柱11与横梁21之间还设有加强筋板13,加强筋板13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筋板13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1和横梁21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加强筋板13设有两个,两个加强筋板13分别对称连接在立柱11的左右两侧,并且每一侧的加强筋板13与立柱11、横梁21通过焊接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好,立柱11与横梁21连接更加稳固。
这样,通过在立柱11的两侧设置加强筋板13与横梁21固定连接,使得立柱11与横梁21连接更加稳固,提高了稳定性,同时,加强筋板13还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为下侧门100提供倚靠,使得下侧门100在吊装时不易晃动,可以提高安全性。
可选地,吊装装置还包括钢丝绳3,钢丝绳3的一端设有曲扣31,钢丝绳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孔结构121与立柱11可拆卸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立柱11的上端还连接有钢丝绳3,钢丝绳3的一端设有曲扣31,例如琵琶头、眼环等,曲扣31可以挂在吊钩或者其他起吊设备上,钢丝绳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孔结构121与立柱11可拆卸连接,钢丝绳3的型号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这样,通过可拆卸连接在立柱11上的钢丝绳3将立柱11与起吊设备连接,钢丝绳3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起吊后可以人工推动下侧门100旋转,方便吊装时调整角度,钢丝绳3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适用范围广。
可选地,吊装装置还包括夹紧器4,当钢丝绳3穿过第二孔结构121后,夹紧器4适于夹持在钢丝绳3上。
如图1和图4所示,钢丝绳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孔结构121后回绕在钢丝绳3上,并用夹紧器4夹紧,夹紧器4可以采用骑马式、压板式或拳握式等各种式样,在此不作限制。
这样,夹紧器4取材方便,拆装简单,方便更换钢丝绳3。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件(1)和承载件(2),所述承载件(2)位于所述悬挂件(1)下端且与所述悬挂件(1)连接,所述承载件(2)适于支撑铁路货车上体钢结构的下侧门(100),所述承载件(2)设有第一孔结构(211),所述第一孔结构(21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孔结构(211)适于与所述下侧门(100)的折页(101)配合,以使所述折页的下端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1)包括立柱(11),所述承载件(2)包括横梁(21),所述立柱(11)的下端与所述横梁(21)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孔结构(211)设置在所述横梁(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梁(2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孔结构(211)相对于所述立柱(11)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1)包括型钢(212)和钢板(213),所述型钢(212)的截面为凹槽形,于所述型钢(212)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型钢(212)形成槽口的一侧与所述钢板(213)连接,所述型钢(212)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立柱(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结构(211)设置在所述型钢(212)上,于所述横梁(2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孔结构(211)的中心至所述立柱(11)的中心的距离在850mm至95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的上端设有折页结构(12),于所述横梁(2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折页结构(12)的折弯方向背离所述横梁(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页结构(12)设有第二孔结构(121),所述第二孔结构(121)设置在所述折页结构(12)背离所述横梁(2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3、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板(13),所述加强筋板(13)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1)连接,所述加强筋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丝绳(3),所述钢丝绳(3)的一端设有曲扣(31),所述钢丝绳(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孔结构(121)与所述立柱(11)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器(4),当所述钢丝绳(3)穿过所述第二孔结构(121)后,所述夹紧器(4)适于夹持在所述钢丝绳(3)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