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对于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安全防护不到位,容易造成高坠及物体打击等。传统防护方法针对于超高层的有在爬升动臂塔吊底板搭设临时固定防护平台,但在实际施工情况下,临时固定防护平台不可周转利用,使得材料成本增加;塔吊爬升过程中,保证至少两道支撑钢梁,所以使用三道钢梁周转使用,钢梁周转过程中底部操作平台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该平台即可作为爬升动臂塔吊在爬升过程中的操作平台,又可作为爬升完成后的防护平台,提高了作业效率,能有效的节约材料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设置于剪力墙或梁之间的钢梁支撑体系,平台吊设于钢梁支撑体系的下方,平台的四周通过钢丝绳与钢梁支撑体系固定连接,平台沿横向设置于剪力墙或梁之间,且平台的外檐处设置有滚轮,平台外檐处的上端设置有翻板,翻板的一侧铰接于平台上,翻板的另一侧搭设于剪力墙或梁上。
前述操作平台中,所述翻板的另一侧包覆有胶皮;
前述操作平台中,所述钢梁支撑体系的上方设置有塔吊标节,钢梁支撑体系固定于塔吊标节上,平台通过至少两组手拉葫芦吊设于塔吊标节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服务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新型平台,作为防护平台时,平台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塔吊支撑钢梁上,平台四周与剪力墙或梁距离各200mm,使用翻板与胶皮连接封闭平台与剪力墙或梁的空隙,能有效防止高空坠物;作为操作平台时,平台通过手拉葫芦与塔吊标节连接,施工人员站在平台操作上拆除塔吊支撑钢梁,翻转翻板,通过手拉葫芦⑨提升平台⑤,平台通过滑轮与剪力墙或梁接触,避免增大提升难度,提升至塔吊底部支撑钢梁1000mm处,平台通过钢丝绳重新与塔吊支撑钢梁连接,恢复翻板,该平台作为操作平台时通过手拉葫芦连接在塔吊标节上,作为防护平台时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塔吊支撑钢梁上,能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1-1剖视图;
图3是图1中2-2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设置于剪力墙或梁7之间的钢梁支撑体系1,钢梁支撑体系1的上方设置有塔吊标节8,钢梁支撑体系1固定于塔吊标节8上,平台5通过至少两组手拉葫芦9吊设于塔吊标节8的下方,平台5的四周通过钢丝绳2与钢梁支撑体系1固定连接,平台5沿横向设置于剪力墙或梁7之间,且平台5的外檐处设置有滚轮6,平台5外檐处的上端设置有翻板3,翻板3的一侧铰接于平台5上,翻板3的另一侧搭设于剪力墙或梁7上,且翻板3的另一侧包覆有胶皮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剪力墙或梁(7)之间的钢梁支撑体系(1),平台(5)吊设于钢梁支撑体系(1)的下方,平台(5)的四周通过钢丝绳(2)与钢梁支撑体系(1)固定连接,平台(5)沿横向设置于剪力墙或梁(7)之间,且平台(5)的外檐处设置有滚轮(6),平台(5)外檐处的上端设置有翻板(3),翻板(3)的一侧铰接于平台(5)上,翻板(3)的另一侧搭设于剪力墙或梁(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3)的另一侧包覆有胶皮(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高层建筑爬升动臂塔吊底部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支撑体系(1)的上方设置有塔吊标节(8),钢梁支撑体系(1)固定于塔吊标节(8)上,平台(5)通过至少两组手拉葫芦(9)吊设于塔吊标节(8)的下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