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69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各厂商对手机产品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就是全面屏。

为了顺应全面屏的发展趋势,就需要减少手机正面的透明孔设置,当前采取的方案主要是取消前置的呼吸灯等设计以保证整体屏占比。然而这种方案是以牺牲功能为代价的,虽然提升了屏占比但影响了用户体验。

可见,当前存在呼吸灯等功能需求与屏占比需求不可兼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摄像部和发光部,其中,所述摄像部包括线路基板、感光元件和镜头,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导光结构;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固定于所述摄像部的外表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的引导,从所述镜头正面所对的方向发射出所述摄像模组外。

可选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线路基板上,或者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镜头的正面的边缘区域。

可选的,所述导光结构固定于安装有所述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内壁,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反射结构和导光部,当所述摄像模组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正对所述镜头的正面中心区域;其中,当所述摄像模组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反射入所述导光部,并经所述导光部内部反射后从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射出。

可选的,所述导光结构固定于所述摄像部的外表面,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覆盖于所述发光元件上,所述导光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镜头,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正对所述镜头的正面中心区域;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部进入所述导光部内,并经所述导光部内部反射后从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射出。

可选的,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线路基板上;所述导光结构为导光罩,所述入光部为所述导光罩的端面,所述导光部为除所述端面外的部分;所述导光罩固定于所述线路基板或镜头上;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镜头均内置于所述导光罩与所述线路基板围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导光罩的端面进入所述导光罩内,并经所述导光罩内部反射后从所述导光罩的透光区域射出。

可选的,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镜头的正面的边缘区域;所述导光结构固定于所述镜头上,所述导光结构为导光板或导光罩。

可选的,所述导光部的内外表面的边缘区域均涂覆有光阻挡层,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部进入所述导光部,经所述光阻挡层反射后从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射出。

可选的,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镜头外表面或所述摄像模组的支架外表面,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镜头外表面或所述支架外表面的采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制备的立体线路,所述立体线路连接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实现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的电信号连接;或者,位于所述镜头外表面或所述支架外表面的柔性板,所述柔性板连接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实现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的电信号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感光元件处于感光状态时,所述发光元件处于不发光状态;当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发光状态时,所述感光元件处于不感光状态;所述摄像部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镜头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在摄像模组的摄像部外表面固定发光元件,并设置导光结构引导光线射出,不需要增加模组的尺寸,就可以同时实现摄像和发光功能。并且因为光线不需要通过摄像部的镜头,直接由导光结构引导从镜头正面所对的方向发射,能避免镜头对光线的削弱,在保证传感元件正对镜头中心以获得优质成像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发光元件的光线射出量。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图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如图1-5所示,包括:

摄像部和发光部,其中,所述摄像部包括线路基板1、感光元件2和镜头4,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5和导光结构6;

其中,发光元件5固定于摄像部的外表面,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结构的引导,从镜头4正面所对的方向发射出摄像模组外,以能实现可以与摄像模组的感光元件2获得光线的光路基本重合,以便在摄像模组安装入电子设备后,发光元件5与感光元件2可以通过同一透明孔发出和获得光线。并且不需要对摄像部作结构改动,只需要在摄像部外表面进行发光部的加工,加工工艺更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该摄像模组可以安装于手机、平板电脑、检测仪或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中,该摄像模组各部件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贴合、卡合或螺纹固定等。其中,感光元件2可以为感光芯片,发光元件5可以为led或光电耦合器等可发光元件,在此均不作限制,也不再一一列举。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各部件及其连接方式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介绍摄像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的摄像部包括线路基板1、感光元件2和镜头4。还可以包括滤光片3,滤光片3可以位于感光元件2和镜头4之间。

感光元件2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具体可以是采用胶水贴合固定也可以是采用卡扣结构固定。感光元件2与线路基板1实现电信号连接,以使安装有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能通过线路基板1控制感光元件2的功能开启、调节和关闭,具体的电信号连接方式可以是金线11等键合连接。

如图1-3所示,该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支架7,支架7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具体可以是采用胶水贴合固定也可以是采用卡扣结构固定。滤光片3和镜头4固定在支架7上,以实现相对固定在线路基板1的一侧。具体来讲,滤光片3贴合或卡合固定在支架7上,其正对感光元件2的正面,并与感光元件2间隔一定空间。镜头4固定在滤光片3的外侧,与滤光片3间隔一定空间。为保证成像效果,可以设置感光元件2、滤光片3和镜头4的中心线重合。

较优的,可以设置镜头4与支架7通过螺纹固定,以便于镜头4能旋转调节到最佳高度,再用胶水将镜头4固定在支架7顶部。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图4所示,省略支架7以减少装配步骤,在镜头4的边缘设计有支撑结构41,镜头4通过支撑结构41直接贴合或卡合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滤光片3固定在镜头4的支持结构41上,与镜头4的中心主体区域间隔一定空间。

接下来,介绍发光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的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5和导光结构6。发光元件5的出光面朝向导光结构6,以便于光线进入导光结构6进行光线引导,以使射出的光线与摄像部接收光线的路径重合,这样当摄像模组安装至电子设备时,就可以使发光元件5和感光元件2共用透明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5可以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例如固定在边缘区域,或者发光元件5也可以固定在镜头4的正面的边缘区域,该正面为镜头4朝向安装其的电子设备的透明孔的面,即接收光线的面。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6可以是固定在摄像部的外表面与摄像部固定为一体状,也可以是固定在安装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内壁,与摄像部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成套设置的,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种,导光结构6固定于安装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内壁。

如图1所示,导光结构包括反射结构61和导光部62。当摄像模组安装于电子设备内时,导光部62的透光区域正对镜头4的正面中心区域,具体可以为导光板或导光罩等结构,具体可以采用贴合或卡合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内部或内壁,当电子设备包括屏幕101时,导光部62位于屏幕101下方,屏幕101外表面还可以设置保护层102(例如,玻璃层)。反射结构61固定在与导光部62对应的位置,可以为棱镜或金属片等。发光元件5的出光面朝向反射结构61,反射结构61的设置位置和角度需满足能将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反射入导光部62的侧边。反射结构61将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反射入导光部62,经导光部62内部反射后从导光部62的透光区域射出。

发光元件5可以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位于装配有镜头4或支架7的区域之外,发光元件5与线路基板1实现电信号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导电材料贴合来实现连接,也可以是键合来实现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在导光部62的上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均涂覆有光阻挡层64(图中粗线区域),导光部的中心透光区域以及用于接收光线的侧边或端面区域不涂覆光阻挡层64,为透光状,以避免感光元件2成像时有杂光干扰。该光阻挡层64可以为黑色油墨层或金属层等,导光部62的中心无光阻挡层的透光区域可以根据感光元件3的感光区域尺寸确定。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从导光部62的侧边621进入,在导光部62的内部经光阻挡层64反射后从导光部62的中心无光阻挡层的透光区域射出。

例如,如图1所示,导光部62为导光板,反射结构61设置于导光板的侧边所对区域,并位于发光元件5之上,当发光元件5发光时,光线如图中箭头所示发射到反射结构61的反射面上,再反射至导光板的侧边进入导光板中,在导光板的内部经反射后从导光板的中心无光阻挡层的透光区域射出,实现呼吸灯、提示灯等需要发光的功能。

当然,在发光元件5固定在镜头上或支架上时,导光结构6也可以如图1所示固定于安装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内,只需要保证发光元件5、反射结构61和导光部62的位置匹配即可,可见,采用反射结构的设置方式对发光元件5和导光部62的安装位置的限制较小,适用的设备环境更广。

第二种,导光结构6固定在摄像部的外表面。

如图2-5所示,导光结构6可以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也可以固定在镜头4或支架7上。导光结构6包括:入光部63和导光部62,入光部63覆盖于发光元件5上,以使发光元件5的发出的光线能从入光部63进入导光结构6。导光部62至少部分覆盖镜头4,其中心透光区域正对镜头4的正面中心区域固定,以能在提供光线引导作用时,还能对镜头4其保护作用。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部63进入导光部62内,并经导光部62内部反射后从导光部62的中心透光区域射出。

同样,可以设置在导光部62的内外表面的边缘区域均涂覆有光阻挡层64(图中粗线区域),导光部62的中心透光区域以及入光部63不涂覆光阻挡层64,为透光状,以避免感光元件2成像时有杂光干扰。该光阻挡层64可以为黑色油墨层或金属层等,导光部62的中心无光阻挡层的透光区域可以根据感光元件3的感光区域尺寸确定。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部63进入,在导光部62的内部经光阻挡层64反射后从导光部62的中心无光阻挡层的透光区域射出。

例如,如图2-3所示,发光元件5固定在线路基板1的边缘区域,与线路基板1实现电信号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导电材料贴合来实现连接,也可以是键合来实现连接,在此不作限制。导光结构6为导光罩,其入光部63为导光罩的端面或者导光罩端面上覆盖放光元件5的区域,其导光部62为除入光部63外的部分。导光罩的中心透光区域正对镜头4的正面并固定于线路基板1上,具体可以是粘合或卡合等固定方式。感光元件2、滤光片3和镜头4均内置于导光罩与线路基板1围成的空间内,导光罩不仅提供导光作用,还对摄像部起到保护和防水汽防尘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如图2所示在线路基板1上开设凹槽,将发光元件5内置于凹槽中,导光罩的端面贴合在线路基板1上,并且端面覆盖凹槽,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从覆盖凹槽的端面处进入导光罩。也可以如图3所示在导光罩的端面上开设凹槽,将发光元件5固定在线路基板1上,导光罩的端面贴合在线路基板1上,并且凹槽处覆盖发光元件5,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从凹槽的四周进入导光罩。当发光元件5发光时,如图中箭头所示,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部63进入导光罩中,在导光罩的内部经光阻挡层64反射后从导光罩的中心无光阻挡层的透光区域射出,实现呼吸灯、提示灯等需要发光的功能。

再例如,如图4-5所示,发光元件5固定在镜头1的正面的边缘区域,具体可以采用粘合或卡合等固定方式。导光结构6粘合、卡合或采用螺纹结构固定在镜头4上,其透光区域正对镜头4的正面。导光结构6具体可以为导光罩或导光板等结构,其入光部63为导光结构6覆盖发光元件5的区域,其导光部62为除入光部63外的部分。导光结构6不仅提供导光作用,还对摄像部的镜头4起到保护和防水汽防尘的作用。

这发光元件5固定在镜头4或支架7表面的情况下,由于发光元件5没有直接与线路基板1接触,为实现电信号连接。可以如图4所示,在镜头4和/或支架7表面设置采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制备的立体线路401(lds线路)。发光元件5采用导电材料贴合在立体电路401上实现电信号连接,或发光元件5与立体电路键合实现电信号连接。该立体线路401与线路基板1采用导电材料(如焊锡)连接或采用键合连接,以实现发光元件5与线路基板1的电信号连接。

还可以如图5所示,在镜头4和/或支架7表面设置柔性板501。发光元件5采用导电材料贴合在柔性板501上实现电信号连接,或发光元件5与柔性板501键合实现电信号连接。该柔性板501与线路基板1采用导电材料(如焊锡)连接或采用键合连接,以实现发光元件5与线路基板1的电信号连接。还可以设置柔性板501与线路基板1为一体化设计,侧面的柔性板501沿支架7和/或镜头边缘弯折贴合延伸至发光元件5的位置。还可以设置线路基板1的两侧均为柔性板,一侧弯折后与发光元件5连接,另一侧与安装该模组的电子设备连接。

通过设置发光元件5固定在镜头4的正面边缘,可以减少发光元件5的光线发射至摄像模组外部的路程,增加光线的射出量。也能减少导光结构6的尺寸,减轻模组重量和总尺寸。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结构6导出,使导出光路与摄像部接收光线的路径重合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还可以设置围合的挡光板来导光实现,在此不作限制,也不再一一列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发光元件5发光时对拍摄功能产生影响,故可以设置当感光元件2处于感光转态时,发光元件5处于不发光状态;当发光元件5处于发光状态时,感光元件2处于不感光状态。具体的状态切换控制可以通过与线路基板1连接的电子设备的主板或控制器来实现。

基于同一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实施例一的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详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摄像模组60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检测仪或智能手表等,在此不作限制,也不再一一列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屏幕101,摄像模组601位于屏幕101下方,屏幕101外表面还可以设置保护层102(例如,玻璃层)。电子设备中的发光元件5可以为实现呼吸灯功能的光源。通过内置实施例一提供的兼具发光元件5和感光元件2的摄像模组601,该电子设备的呼吸灯功能或其他需发光功能可以与摄像功能共用同一个透明孔602,即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仅需要设置一个透明孔602来兼具摄像功能的光线采集孔和呼吸灯等发光功能的光线射出孔功能。可见,本申请能较好的兼顾呼吸灯等功能需求与屏占比需求,在不需要牺牲用户功能需求和不许需要额外增加摄像模组尺寸的基础上能有效保证屏占比。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二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摄像模组的任一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摄像模组,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设备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摄像模组的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在摄像模组的摄像部外表面固定发光元件,并设置导光结构引导光线射出,不需要增加模组的尺寸,就可以同时实现摄像和发光功能。并且因为光线不需要通过摄像部的镜头,直接由导光结构引导从镜头正面所对的方向发射,能避免镜头对光线的削弱,在保证传感元件正对镜头中心以获得优质成像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发光元件的光线射出量。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部和发光部,其中,所述摄像部包括线路基板、感光元件和镜头,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导光结构;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固定于所述摄像部的外表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的引导,从所述镜头正面所对的方向发射出所述摄像模组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线路基板上,或者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镜头的正面的边缘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固定于安装有所述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内壁,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反射结构和导光部,当所述摄像模组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正对所述镜头的正面中心区域;

其中,当所述摄像模组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发光元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反射入所述导光部,并经所述导光部内部反射后从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射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固定于所述摄像部的外表面,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覆盖于所述发光元件上,所述导光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镜头,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正对所述镜头的正面中心区域;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部进入所述导光部内,并经所述导光部内部反射后从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射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线路基板上;所述导光结构为导光罩,所述入光部为所述导光罩的端面,所述导光部为除所述端面外的部分;所述导光罩固定于所述线路基板或镜头上;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镜头均内置于所述导光罩与所述线路基板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导光罩的端面进入所述导光罩内,并经所述导光罩内部反射后从所述导光罩的透光区域射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镜头的正面的边缘区域;所述导光结构固定于所述镜头上,所述导光结构为导光板或导光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内外表面的边缘区域均涂覆有光阻挡层,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部进入所述导光部,经所述光阻挡层反射后从所述导光部的透光区域射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固定在所述镜头外表面或所述摄像模组的支架外表面,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镜头外表面或所述支架外表面的采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制备的立体线路,所述立体线路连接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实现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的电信号连接;

或者,位于所述镜头外表面或所述支架外表面的柔性板,所述柔性板连接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实现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线路基板的电信号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感光元件处于感光状态时,所述发光元件处于不发光状态;

当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发光状态时,所述感光元件处于不感光状态;

所述摄像部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镜头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或权利要求8-9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摄像部和发光部,其中,所述摄像部包括线路基板、感光元件和镜头,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导光结构;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固定于所述摄像部的外表面,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结构的引导,从所述镜头正面所对的方向发射出所述摄像模组外。本申请提供的模组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呼吸灯等功能需求与屏占比需求不可兼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兼顾功能需求与占屏比需求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邹兵;陈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