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抑菌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抑菌液的主要作用是消毒杀菌,抑制细菌的生产,可用来洗手,也可涂抹到受伤的皮肤或患有皮肤病的地方。抑菌液用途广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产品都添加有抑菌液的成分,如洗手液、洗手皂、皮肤抑菌产品等,部分专用的抑菌液还对诸多皮肤病,诸如手皮癣、脚气、牛皮癣、湿疹、皮炎等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岩盐和食盐的主要区别是尺寸。岩盐形成大而粗短的晶体,与食盐的小晶体形成鲜明对比。与食盐一样,它也有各类微量元素影响其化学反应。岩盐是从地下矿藏开采出来的。这些沉积物通常是内海经过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蒸发形成的。岩盐具有杀菌消毒,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等作用。中国岩盐之都叶县,其岩盐均是来自千米地下的深层岩盐。考虑因地制宜,将岩盐添加到抑菌液中,形成岩盐抑菌液,使得产品兼具岩盐和抑菌液的双重功效,提高抑菌液的效果。
在岩盐抑菌液的生产中,首先需要将各个原料逐一混合,混合前需要将各个原料分别添加到专用的加料设备中后,通过加料设备逐一将各个原料送入混合设备中进行混合,其中,岩盐的添加比较特殊,由于其形态为小颗粒状,采用传统的针对液态原料的加料设备的话,加料设备的出口处常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料不顺畅甚至堵塞情况,因此需要一种针对岩盐的专用的加料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加料设备下料不顺畅或者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所述加料筒是由位于外层的外筒和转动套设在外筒内的内筒组成的双层结构筒体,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内筒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筒与出料筒连接的位置处,内筒的底端圆周外沿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外筒内筒壁对应定位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环相匹配的外凸的定位槽,所述内筒底端通过定位环嵌入定位槽中完成固定,所述内筒的顶端垂直向上穿出外筒设置,且在内筒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筒,所述外筒的内筒壁与内筒的外筒壁之间具有夹腔,所述夹腔中均匀填设有多干个转动球,以使内筒在外筒中自由转动,所述内筒内壁沿底端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拨料轴,所述拨料轴底端均倾斜朝向出料口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拨料轴的底端设置有垂直的拨料短杆,所述拨料短杆的底端垂直向下延伸至出料口的位置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内壁位于拨料轴上侧处沿内筒圆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均倾斜朝下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筒位于外筒顶沿位置处的外壁圆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底壁坐压在外筒的顶端圆周上,以对夹腔形成密封。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筒位于外筒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转动手柄。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料筒和进料筒均为一漏斗状结构的筒体。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和出料速度的出料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加料筒采用双层结构,内筒与外筒之间可以相对自由转动,并在内筒设置拨料轴以及搅拌轴,一旦遇到下料不顺畅或者堵塞的情况下,转动内筒通过拨料轴或搅拌轴拨动搅拌岩盐颗粒,即可实现快速顺畅的下料,有效解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筒和内筒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1,所述加料筒1是由位于外层的外筒2和转动套设在外筒2内的内筒3组成的双层结构筒体,所述外筒2底部设置有出料筒4,所述出料筒4底端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内筒3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筒2与出料筒4连接的位置处,内筒3的底端圆周外沿设置有定位环6,所述外筒2内筒壁对应定位环6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环6相匹配的外凸的定位槽7,所述内筒3底端通过定位环6嵌入定位槽7中完成固定,所述内筒3的顶端垂直向上穿出外筒2设置,且在内筒3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筒8,所述外筒2的内筒壁与内筒3的外筒壁之间具有夹腔9,所述夹腔9中均匀填设有多干个转动球10,以使内筒3在外筒2中自由转动,所述内筒3内壁沿底端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拨料轴11,所述拨料轴11底端均倾斜朝向出料口5设置。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拨料轴11的底端设置有垂直的拨料短杆12,所述拨料短杆12的底端垂直向下延伸至出料口5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3的内壁位于拨料轴11上侧处沿内筒3圆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底端均倾斜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3位于外筒2顶沿位置处的外壁圆周设置有固定环31,所述固定环31底壁坐压在外筒2的顶端圆周上,以对夹腔9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3位于外筒2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转动手柄14。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筒4和进料筒8均为一漏斗状结构的筒体。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和出料速度的出料阀5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与原料的混合设备配套使用,出料口5与混合设备的进料口连接,同一混合设备上同时配套多个加料装置,用于分装不同的原料,通过出料阀的控制实现多种不同原料的控制加料。
本装置的规格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型号,其容积不同,可分别容装100-150千克、50-100千克和1-50千克的原料,在生产中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内筒3采用的是具有一定塑性的硬质塑料材质,其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耐磨性,且成本低廉,另一方面,内筒3的底端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缩颈,从而方便其与外筒2之间的装配与拆卸;而外筒2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保证设备整体的强硬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加料筒采用双层结构,内筒与外筒之间可以相对自由转动,并在内筒设置拨料轴以及搅拌轴,一旦遇到下料不顺畅或者堵塞的情况下,转动内筒通过拨料轴或搅拌轴拨动搅拌岩盐颗粒,即可实现快速顺畅的下料,有效解决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筒(1)是由位于外层的外筒(2)和转动套设在外筒(2)内的内筒(3)组成的双层结构筒体,所述外筒(2)底部设置有出料筒(4),所述出料筒(4)底端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内筒(3)底端向下延伸至外筒(2)与出料筒(4)连接的位置处,内筒(3)的底端圆周外沿设置有定位环(6),所述外筒(2)内筒壁对应定位环(6)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环(6)相匹配的外凸的定位槽(7),所述内筒(3)底端通过定位环(6)嵌入定位槽(7)中完成固定,所述内筒(3)的顶端垂直向上穿出外筒(2)设置,且在内筒(3)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筒(8),所述外筒(2)的内筒壁与内筒(3)的外筒壁之间具有夹腔(9),所述夹腔(9)中均匀填设有多干个转动球(10),以使内筒(3)在外筒(2)中自由转动,所述内筒(3)内壁沿底端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拨料轴(11),所述拨料轴(11)底端均倾斜朝向出料口(5)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轴(11)的底端设置有垂直的拨料短杆(12),所述拨料短杆(12)的底端垂直向下延伸至出料口(5)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的内壁位于拨料轴(11)上侧处沿内筒(3)圆周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的底端均倾斜朝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位于外筒(2)顶沿位置处的外壁圆周设置有固定环(31),所述固定环(31)底壁坐压在外筒(2)的顶端圆周上,以对夹腔(9)形成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位于外筒(2)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转动手柄(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筒(4)和进料筒(8)均为一漏斗状结构的筒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盐抑菌液生产中的原料混合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和出料速度的出料阀(5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