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起重臂钢丝经绳防扭装置为可以自由转动,释放钢丝绳打搅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起升钢丝绳打搅,但是,由于防扭装置仅实现两个方向自由转动,在另一个方向的受力积累可能造成钢丝绳散股与打搅,根据市场反馈,还是存在起升钢丝绳打搅散股的情况,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以解决钢丝绳缠绕及散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包括转接体、轴承座、连接杆、挂轴、楔形接头、销轴i、销轴ii,所述转接体包括两个连接板i、两个连接板ii,两个所述连接板i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ii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i垂直嵌设在所述连接板ii的上部;两个所述连接板i上开设有圆孔,用于穿设所述销轴i;两个所述连接板ii下部开设有斜角u形槽;所述挂轴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外壳两侧,所述挂轴挂设于所述斜角u形槽内;所述连接杆上部固定套设于所述轴承内,其下部通过所述销轴ii与所述楔形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脱板,所述防脱板上设有u形槽,用于固定所述销轴ii,所述防脱板与所述连接板ii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部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还通过螺母与外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转接体上部、内部和下部设置三个转动点,从而使与之间接连接的钢丝绳在活动时,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上不会产生缠绕的情况,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斜角u形槽,使轴承座安全变得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转接体,11-连接板i,12-连接板ii,13-斜角u形槽,2-轴承座,3-连接杆,4-挂轴,5-销轴i,6-销轴ii,7-楔形接头,8-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包括转接体1、轴承座2、连接杆3、挂轴4、销轴i5、销轴ii6、楔形接头7,转接体1包括两个连接板i11、两个连接板ii12,两个连接板i11平行设置,两个连接板ii12平行设置,连接板i11垂直嵌设在连接板ii12的上部。两个连接板i11上开设有圆孔,用于穿设销轴i5。两个连接板ii12下部开设有斜角u形槽13。挂轴4对称设置于轴承座2外壳两侧并与轴承座2固定连接,挂轴4挂设于斜角u形槽13内。连接杆3上部固定套设于轴承内,其下部通过销轴ii6与楔形接头7连接。本装置通过在转接体1的上部、内部及下部设置三个可转动点,使其下部的楔形接头7在与钢丝绳连接时,钢丝绳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动作时就不会发生缠绕的情况。并且,轴承座2在安装到两个连接板ii12之间变得非常容易,只需要将两个挂轴4沿斜角u形槽13的开口放进去即可。为了防止挂轴在设备运行时,从斜角u形槽内脱出,本装置设置了防脱板8,防脱板8上设有u形槽,用于固定销轴ii6,防脱板8与连接板ii12螺栓连接。由于连接杆3的上部是与轴承紧密接触的,但为了防止连接杆3从轴承内滑出,在连接杆3上部开设有外螺纹,连接杆3通过螺母与外螺纹配合与轴承接触,使轴承产生了反向作用力,对连接杆3进行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作出的各种变化,都处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体(1)、轴承座(2)、连接杆(3)、挂轴(4)、销轴i(5)、销轴ii(6)、楔形接头(7),所述转接体(1)包括两个连接板i(11)、两个连接板ii(12),两个所述连接板i(11)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ii(12)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i(11)垂直嵌设在所述连接板ii(12)的上部;两个所述连接板i(11)上开设有圆孔,用于穿设所述销轴i(5);两个所述连接板ii(12)下部开设有斜角u形槽(13);所述挂轴(4)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座(2)外壳两侧,所述挂轴(4)挂设于所述斜角u形槽(13)内;所述连接杆(3)上部固定套设于轴承内,其下部通过所述销轴ii(6)与所述楔形接头(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板(8),所述防脱板(8)上设有u形槽,用于固定所述销轴ii(6),所述防脱板(8)与所述连接板ii(12)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上部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3)通过螺母与外螺纹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