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30  66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大直径管件施工时(尤其是市政管线施工),管件垂直移动、水平移动及安装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一方面易造成对管件的损伤,另一方面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易受到手部挤压或脱手磕碰砸伤脚面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该装置取材容易,制造简单,具有夹持部和直臂把手,操作简单安全,可快速搬运挪移管件,工作效率提高数倍,具备普遍适用性,所有管件挪移施工项目均可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包括一体设置的弧形夹持柄和直臂把手;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活动轴连接;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夹持柄相对于所述活动轴可张开或闭合,并形成与管件外壁相适配的圆形夹持部;所述弧形夹持柄内弧面设置有与其弧面相匹配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弧形夹持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弧形夹持柄、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橡胶垫一体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直臂把手远离所述活动轴的一端均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远离所述直臂把手一端与用于起重配合的连接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构件为圆形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轴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厚度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与所述管件相接触面设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交错且间隔设置的半球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夹持柄与所述支撑件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橡胶垫采用胶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管件在移动、搬运过程中由于磕碰造成对管件的损伤;另一方面,采用该装置替代人工搬运,避免了人员伤害,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搬运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搬运移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橡胶垫上凸起位置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夹持部20、第二夹持部21、弧形夹持柄

22、直臂把手30、活动轴40、圆形夹持部

41、支撑件42、橡胶垫50、链条

60、连接构件70、管件4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通过活动轴30连接;还包括圆形夹持部40、链条50和连接构件60,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均包括一体设置的弧形夹持柄21和直臂把手22两部分,即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被活动轴30连接并使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分割成弧形夹持柄21和直臂把手22。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通过活动轴30组装连接后形成本装置的主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均采用304不锈钢实心方钢20×50mm焊制而成。

其中两组相对设置的弧形夹持柄21形成与管件70外壁相适配的圆形夹持部40,通过转动调节直臂把手22以使圆形夹持部40能够形成一定角度的张开和闭合,即相对设置的弧形夹持柄21相对于活动轴30可张开或闭合,用于夹持管件70。同时,为了提高弧形夹持柄21的夹持强度,在其内侧弧面连接设有支撑件41,以提高其与管件70接触的夹持强度;进一步的,为提高圆形夹持部40的整体夹持摩擦力、提高对管件70夹持受力的均匀性,以及对管件70的防护,在支撑件41远离弧形夹持柄21的一侧粘结橡胶垫42。上述支撑件4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304不锈钢钢板厚5mm×长200mm×宽200mm炜制圆弧。

进一步的,两个直臂把手22远离活动轴30的一端均连接设有可调节的链条50,链条50远离直臂把手22的一端与用于起重配合的连接构件60连接。在进行大型管件70提升时,可通过链条50将直臂把手22与连接构件60相连接,连接构件60与起重设备连接以便于提升管件70。当进行提升时,提升力等于管件70的重力,而对管件70的夹持力可通过杠杆原理得到,容易得出管件70越重其夹持力越大,因此该装置对大部分管件70均适用,通用性强。

进一步的,连接构件60采用圆形钢管,一方面圆形结构的钢管钢管不仅可提升连接构件60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方便其与链条50及起重设备的连接。连接构件60采用80×80mm,壁厚2mm钢管焊制而成。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采用活动轴30进行活动链接,优选地,活动轴30为螺栓,并配套螺母进行锁紧,活动轴30为m16抗剪型的螺栓。

进一步的,橡胶垫42的厚度为10mm,提供足够的弹性形变以其与管件70能够紧密接触,提高夹持的摩擦力和夹持力的均匀性,同时避免对管件70的表面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橡胶垫42上设置有若干的凸起43,凸起43为交错且间隔设置的半球形结构,半球形结构的凸起43不仅能够增加圆形夹持部40与管件70接触的表面摩擦力,同时有利于操作圆形夹持部40在工作过程中张开或闭合,避免管件70与橡胶垫42长期受力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粘合。

进一步的,弧形夹持柄21与支撑件41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件41与橡胶垫8采用胶水连接。

一种应用上述装置对管件搬运移动的操作方法,首先转动直臂把手22将圆形夹持部40张开,然后套置于管件70上;将管件70的搬运移动装置下移,使弧形夹持柄21的最低端至少达到管件70横截面直径高度的1/3位置处;转动直臂把手22将圆形夹持部40闭合,对管件70进行预夹紧;然后将连接构件60与起重设备连接;启动起重设备,对管件70进行缓慢提升,依靠管件70自身重力的作用,直臂把手22将圆形夹持部40进一步锁紧,直至管件70完全脱离支撑平台,完成对管件70的牢固夹持;操作起重设备对管件70进行提升,并移动到预定位置;最后,转动直臂把手22将圆形夹持部40张开,从搬运移动装置中取出管件70,完成该次管件70的搬运移动工作。

重复上述步骤,对其它管件70进行移动搬运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管件在移动、搬运过程中由于磕碰造成对管件的损伤;另一方面,采用该装置替代人工搬运,避免了人员伤害,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包括一体设置的弧形夹持柄和直臂把手;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活动轴连接;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夹持柄相对于所述活动轴可张开或闭合,并形成与管件外壁相适配的圆形夹持部;所述弧形夹持柄内弧面设置有与其弧面相匹配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弧形夹持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弧形夹持柄、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橡胶垫一体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臂把手远离所述活动轴的一端均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远离所述直臂把手一端与用于起重配合的连接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圆形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为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厚度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与所述管件相接触面设有若干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交错且间隔设置的半球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持柄与所述支撑件采用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橡胶垫采用胶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件搬运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包括一体设置的弧形夹持柄和直臂把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活动轴连接;相对设置的弧形夹持柄相对于活动轴可张开或闭合,并形成与管件外壁相适配的圆形夹持结构;弧形夹持柄内弧面设置有与其弧面相匹配的支撑件,支撑件远离弧形夹持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弧形夹持柄、支撑件、橡胶垫一体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管件在移动、搬运过程中由于磕碰造成对管件的损伤;同时采用该装置替代人工搬运,避免了人员伤害,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吴岩;田通;张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