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定位行车。
背景技术:
在机械车间的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行车对重物进行搬运转移,现在主要通过人工目测来对行车的移动进行控制,误差较大,往往需要多次矫正才能使行车的电动葫芦到达指定位置,浪费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定位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定位行车,包括主梁与小车,所述小车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沿主梁的下翼缘板进行运动,所述小车的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内水平设置有转筒,位于所述转筒一端的电动葫芦下端开设有放线孔,钢丝绳沿放线孔进行放线与收线操作,所述转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放线孔并与挂钩相连接,通过挂钩与钢丝绳对重物进行绑定,所述电动葫芦靠近放线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轴与转筒相连接,启动第二电机,转筒转动,随之进行钢丝绳的放线或收线操作,从而完成重物的搬运转移,所述电动葫芦靠近放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的下端开设有激光孔,所述第一槽孔内紧密设置有激光发射器,避免激光发射器发生位置的移动,影响定位效果,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沿激光孔竖直射在地面上,根据激光照射在地面上的光点来判断电动葫芦与重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控制器的准确操作,减少误差,所述第二槽孔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激光发射器电连接,对激光发射器进行供电,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端边缘处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对激光发射器与蓄电池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壳体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永磁铁,通过永磁铁与电动葫芦的吸附作用,从而使壳体与电动葫芦可靠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梁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同时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激光发射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实现小车在主梁下翼缘板上的移动,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实现钢丝绳的放线与收线操作,控制器合理控制激光发射器的启闭,既实现精准定位,又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激光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槽孔的内径,保证激光发射器正常工作的同时,不会从激光孔掉落。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下端与第一槽孔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三槽孔,所述第三槽孔的内径略大于激光发射器上部的直径,通过第一槽孔与第三槽孔对激光发射器进行位置的限定,避免激光发射器发生移动,保证激光发射器工作的稳定性,进而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盖体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保证盖体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第一槽孔与第三槽孔对激光发射器进行位置的限定,保证激光发射器工作的稳定性,激光从壳体下端的激光孔竖直射到地面,根据激光照射在地面上的光点来判断电动葫芦与重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控制器的准确操作,进而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一侧永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2.小车;3.第一电机;4.电动葫芦;5.转筒;6.放线孔;7.钢丝绳;8.挂钩;9.第二电机;10.壳体;11.第一槽孔;12.第二槽孔;13.激光孔;14.激光发射器;15.蓄电池;16.盖体;17.螺钉;18.凹槽;19.永磁铁;20.控制器;21.第三槽孔;22.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移动定位行车,包括主梁1与小车2,所述小车2在第一电机3的作用下沿主梁1的下翼缘板进行运动,所述小车2的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电动葫芦4,所述电动葫芦4内水平设置有转筒5,位于所述转筒5一端的电动葫芦4下端开设有放线孔6,钢丝绳7沿放线孔6进行放线与收线操作,所述转筒5上缠绕有钢丝绳7,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穿过放线孔6并与挂钩8相连接,通过挂钩8与钢丝绳7对重物进行绑定,所述电动葫芦4靠近放线孔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传动轴与转筒5相连接,启动第二电机9,转筒5转动,随之进行钢丝绳7的放线或收线操作,从而完成重物的搬运转移,所述电动葫芦4靠近放线孔6的侧壁上设置有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开设有第一槽孔11与第二槽孔12,所述第一槽孔11的下端开设有激光孔13,所述第一槽孔11内紧密设置有激光发射器14,避免激光发射器14发生位置的移动,影响定位效果,激光发射器14发出的激光沿激光孔13竖直射在地面上,根据激光照射在地面上的光点来判断电动葫芦4与重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控制器20的准确操作,减少误差,所述激光孔13的内径小于第一槽孔11的内径,保证激光发射器14正常工作的同时,不会从激光孔13掉落,所述第二槽孔12内设置有蓄电池15,所述蓄电池15与激光发射器14电连接,对激光发射器14进行供电,所述壳体10的上方设置有盖体16,所述盖体16的上端边缘处通过螺钉17与壳体10固定连接,对激光发射器14与蓄电池15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盖体16与壳体1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22,保证盖体16与壳体10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盖体16的下端与第一槽孔11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三槽孔21,所述第三槽孔21的内径略大于激光发射器14上部的直径,通过第一槽孔11与第三槽孔21对激光发射器14进行位置的限定,避免激光发射器14发生移动,保证激光发射器14工作的稳定性,进而确保定位的准确性,所述壳体10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18,所述凹槽18内固定设置有永磁铁19,通过永磁铁19与电动葫芦4的吸附作用,从而使壳体10与电动葫芦4可靠连接在一起,为了保证壳体10与电动葫芦4紧密贴合,壳体10一侧设置成弧形,所述主梁1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同时电连接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9与激光发射器14,控制器21通过控制第一电机3实现小车2在主梁1下翼缘板上的移动,控制器21通过控制第二电机9实现钢丝绳7的放线与收线操作,控制器21合理控制激光发射器14的启闭,既实现精准定位,又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1.一种移动定位行车,包括主梁与小车,所述小车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沿主梁的下翼缘板进行运动,所述小车的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电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内水平设置有转筒,位于所述转筒一端的电动葫芦下端开设有放线孔,所述转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放线孔并与挂钩相连接,所述电动葫芦靠近放线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轴与转筒相连接,所述电动葫芦靠近放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的下端开设有激光孔,所述第一槽孔内紧密设置有激光发射器,所述第二槽孔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激光发射器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端边缘处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主梁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同时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激光发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定位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槽孔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定位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下端与第一槽孔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三槽孔,所述第三槽孔的内径略大于激光发射器上部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定位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