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01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在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浪潮中,我们国家主要是引进国外装配式技术,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并逐渐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技术。通常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在储存时采用垫块垫底,在出厂运往现场安装的时候需要每块板进行吊装,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吊运效率。为此我们在寻求一种预制叠合板在出厂装车高效率的一种吊具,提高吊运效率,避免在一板一吊过程中出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损毁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包括内部空心的方钢、两组吊耳和螺栓组件,两组所述吊耳对称插接在方钢两端开口内腔,所述方钢和吊耳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吊耳包括插入部和吊环部,且插入部和吊环部一体成型生产,所述插入部一端插入方钢内腔,所述插入部远离方钢的一端固接有吊环部,所述吊环部与插入部垂直设置,且吊环部底部与插入部底部平齐设置,所述吊环部上开设有吊孔。

优选的,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一端贯穿方钢和插入部内腔并与螺母相螺接。

优选的,所述插入部和方钢均开设有与螺栓相互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螺栓组件设有两组,且两组螺栓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方钢内腔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固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中间开设有插入部相互配合的插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方钢、吊耳和螺栓组件,使得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起吊时,先将两组方钢对应插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位置,然后将吊环进行安装,最后再通过吊具进行起吊,从而实现能够一次性吊起多块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提高起吊效率,且在起吊过程中吊具不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接触,从而避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受损;同时在起吊完成后能够将槽钢抽出,进行重复使用,从而提高槽钢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槽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方钢;11、限位块;12、插入槽;2、吊耳;21、插入部;22、吊环部;23、吊孔;3、螺栓组件;31、螺栓;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包括内部空心的方钢1、两组吊耳2和螺栓组件3,两组吊耳2对称插接在方钢1两端开口内腔,方钢1和吊耳2之间通过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

吊耳2包括插入部21和吊环部22,且插入部21和吊环部22一体成型生产,插入部21一端插入方钢1内腔,插入部21远离方钢1的一端固接有吊环部22,吊环部22与插入部21垂直设置,且吊环部22底部与插入部21底部平齐设置,吊环部22上开设有吊孔23。

具体的,螺栓组件3包括螺栓31和螺母32,螺栓32一端贯穿方钢1和插入部21内腔并与螺母32相螺接,螺栓和螺母的相互配合不仅方便拆装且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螺母上可以对称设置两组助力把手,使得能够便于螺母的转动,从而便于拆卸。

具体的,插入部21和方钢1均开设有与螺栓31相互配合的通孔。

具体的,螺栓组件3设有两组,且两组螺栓组件3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吊耳与方钢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方钢1内腔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固接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中间开设有插入部21相互配合的插入槽12,使得能够对吊耳的插入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吊耳能够沿方钢中间部位插入。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为:

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两组方钢1分别插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然后将吊耳2插入方钢1两端,(且吊耳2和方钢1的材料均为q235b)即将插入部21对准插入槽12并插入,且插入时吊环部22与方钢1的端部抵接,然后将螺栓31插入通孔和螺母32,然后转动螺母32使螺母32抵接方钢1侧壁,从而完成吊耳2的安装,同时每一组吊耳2上的螺栓组件3设有两组,且两组螺栓组件3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可以沿着插入部21的插入方向或者垂直插入部21的插入方向设置;完成辅助工装的安装后,将吊具的吊钩与勾住吊孔23进行起吊。

起吊完成后,将吊耳2取下,并将方钢1取出进行下一次起吊,从而提高辅助工装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空心的方钢(1)、两组吊耳(2)和螺栓组件(3),两组所述吊耳(2)对称插接在方钢(1)两端开口内腔,所述方钢(1)和吊耳(2)之间通过螺栓组件(3)可拆卸连接;

所述吊耳(2)包括插入部(21)和吊环部(22),且插入部(21)和吊环部(22)一体成型生产,所述插入部(21)一端插入方钢(1)内腔,所述插入部(21)远离方钢(1)的一端固接有吊环部(22),所述吊环部(22)与插入部(21)垂直设置,且吊环部(22)底部与插入部(21)底部平齐设置,所述吊环部(22)上开设有吊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组件(3)包括螺栓(31)和螺母(32),所述螺栓(31)一端贯穿方钢(1)和插入部(21)内腔并与螺母(32)相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21)和方钢(1)均开设有与螺栓(31)相互配合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组件(3)设有两组,且两组螺栓组件(3)位于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1)内腔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固接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中间开设有插入部(21)相互配合的插入槽(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具辅助工装,包括内部空心的方钢、两组吊耳和螺栓组件,两组吊耳对称插接在方钢两端开口内腔,方钢和吊耳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吊耳包括插入部和吊环部,插入部一端插入方钢内腔,插入部远离方钢的一端固接有吊环部,本实用新型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起吊时,先将两组方钢对应插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位置,然后将吊环进行安装,最后再通过吊具进行起吊,从而实现能够一次性吊起多块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且起吊过程中能够保证稳定性,同时在起吊完成后能够将槽钢抽出,进行重复使用,从而提高槽钢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彭刚杰;张桂明;肖自锦;戈宝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建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