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02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红茶是茶叶的一个品类,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品类的茶叶进行混合,增加红茶的口感。

然而现有的混合装置,通常加工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加工过程中如果茶叶不够干燥,红茶容易和其他品类的茶叶粘在一起,影响销售。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混合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混合箱的顶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位于混合箱的上方的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内设有内腔,所述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转动轴的左、右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内设有搅拌内腔,多个搅拌内腔均与内腔连通,所述内腔的上端和进气管连通,所述搅拌转轴的外壁设有出气通孔,所述出气通孔固定安装有网罩。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右壁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位置和导料网罩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的底壁设有除渣口,所述除渣口的左、右上壁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板,两个所述导料板的另一端分别和混合箱的左、右内壁倾斜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的上壁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和除渣口均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轴、加热板和搅拌转轴,加热板对红茶进行加热,对红茶进行搅拌混合将红茶充分进行混合。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轴、内腔、搅拌转轴和搅拌内腔,在对红茶混合搅拌,红茶和足够的气体进行接触,防止红茶在混合的过程中不够干燥,边加热,边搅拌,边进气,搅拌转轴和红茶之间充分接触搅拌,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气体充分接触,红茶的干燥效果很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料网罩,将红茶渣去除掉,保证红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的正视图。

图中标号:1混合箱、2电机、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转动轴、6内腔、7搅拌转轴、8搅拌内腔、9导料网罩、10出料口、11加热板、12除渣口、13导料板、14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箱1),混合箱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混合箱1的顶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5,位于混合箱1的上方的转动轴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4,第一锥齿轮3和第二锥齿轮4啮合,转动轴5内设有内腔6,转动轴5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进气管14,转动轴5的左、右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搅拌转轴7,搅拌转轴7的内设有搅拌内腔8,多个搅拌内腔8均与内腔6连通,内腔6的上端和进气管14连通,搅拌转轴7的外壁设有出气通孔,所述出气通孔固定安装有网罩,混合箱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板11,混合箱1)左、右内壁固定连接导料网罩9,混合箱1的右壁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的位置和导料网罩9的位置对应,混合箱1的底壁设有除渣口12,除渣口12的左、右上壁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板13,两个导料板13的另一端分别和混合箱1的左、右内壁倾斜固定连接,混合箱1的上壁设有进料口,出料口10和除渣口12均设有阀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待混合的红茶从进料口倒进混合箱1内,打开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锥齿轮3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3和第二锥齿轮4啮合,从而带动转动轴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转轴7转动,打开加热板11,加热板11对红茶进行加热,对红茶进行搅拌混合,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红茶的碎渣从导料网罩9中掉到导料网罩9的下方,打开进气管14的阀门,进气管14的气从内腔6到搅拌内腔8内,从出气通孔中出去,在对红茶混合搅拌,红茶和足够的气体进行接触,防止红茶在混合的过程中不够干燥,边加热,边搅拌,边进气,搅拌转轴7和红茶之间充分接触搅拌,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气体充分接触,红茶的干燥效果很好,打开除渣口12的阀门,将红茶渣从除渣口12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所述混合箱(1)的顶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5),位于混合箱(1)的上方的所述转动轴(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4),所述第一锥齿轮(3)和第二锥齿轮(4)啮合,所述混合箱(1)左、右内壁固定连接导料网罩(9),所述混合箱(1)的右壁设有出料口(10),所述出料口(10)的位置和导料网罩(9)的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内设有内腔(6),所述转动轴(5)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进气管(14),所述转动轴(5)的左、右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搅拌转轴(7),所述搅拌转轴(7)的内设有搅拌内腔(8),多个搅拌内腔(8)均与内腔(6)连通,所述内腔(6)的上端和进气管(14)连通,所述搅拌转轴(7)的外壁设有出气通孔,所述出气通孔固定安装有网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的底壁设有除渣口(12),所述除渣口(12)的左、右上壁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板(13),两个所述导料板(13)的另一端分别和混合箱(1)的左、右内壁倾斜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的上壁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口(10)和除渣口(12)均设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生产用原料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混合箱的顶壁转动安装有转动轴,位于混合箱的上方的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转动轴内设有内腔,所述转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转动轴的左、右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搅拌转轴。本实用新型,对红茶进行搅拌混合将红茶充分进行混合,加热,边搅拌,边进气,搅拌转轴和红茶之间充分接触搅拌,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气体充分接触,红茶的干燥效果很好,将红茶渣去除掉,保证红茶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星;王忠浩;陈威威;陈光富;陈晓峰;严锦华;赖清志;曾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闽榕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