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焊带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焊带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又称镀锡铜带或涂锡铜带,分汇流带和互连条,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电能的收集效率,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圆焊带涂锡机是圆焊带生产的核心设备。在圆形焊带生产过程中,诸如:风刀阻塞等导致的吹风不良、吹风气压不稳定、熔锡炉内粘附了锡渣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圆焊带表面有锡瘤,造成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增加了报废成本。
传统操作中,圆焊带锡瘤主要靠人工检查,对于表面锡瘤比较严重的产品,比较容易发现,但是,对于有少量锡瘤的圆焊带,由于焊带为收卷收料,容易被随后缠绕的焊带覆盖,因此,较难发现。带有锡瘤的圆焊带一旦流入组件客户端,会严重影响组件焊接良率,造成客诉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通过对圆焊带冷却风道的改进,增加锡瘤检测机构,避免问题持续发生,并彻底杜绝带有锡瘤的圆焊带收卷入成品,防止不良品流入客户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通过对圆焊带冷却风道的改进,通过对圆焊带冷却风道的改进,增加锡瘤检测机构,避免问题持续发生,并彻底杜绝带有锡瘤的圆焊带收卷入成品,防止不良品流入客户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
镀锡机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对经过的圆焊带进行镀锡处理;
动力机构,设置在圆焊带端部,对圆焊带进行牵引;
冷却风道,设置在所述镀锡机构上方,对镀锡后的圆焊带进行冷却;
锡瘤检测机构,固定在所述冷却风道的顶部,在圆焊带受所述动力机构牵引位移时,检测圆焊带上是否有锡瘤存在;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对圆焊带的牵引方向为:圆焊带先经过镀锡机构镀锡,再进入所述冷却风道冷却,最后由所述锡瘤检测机构检测筛选。
进一步地,所述锡瘤检测机构包括板主体和锡瘤检测孔;所述锡瘤检测孔开设在所述板主体上,孔内边缘为耐摩擦结构;所述锡瘤检测孔尺寸与圆焊带尺寸相配合,在所述动力机构牵引下,拉动圆焊带,将圆焊带上的锡瘤在所述锡瘤检测孔内边缘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锡瘤检测孔通过固定螺钉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板主体上;所述板主体设置有进带口;所述进带口延伸至所述锡瘤检测孔内,供圆焊带从所述板主体一侧进入所述锡瘤检测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板主体与所述冷却风道顶部连接处设置有u行槽;所述u行槽与调节螺钉配合,调整所述板主体在所述冷却风道顶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风道由风扇机构组成。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风扇机构沿圆焊带牵引方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还包括镀锡导轮;所述镀锡导轮设置在所述镀锡机构前,将圆焊带导入所述镀锡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风刀机构;所述风刀机构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与所述镀锡机构之间,将镀锡后的圆焊带进行整形。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对圆焊带冷却风道的改进,增加锡瘤检测机构,避免问题持续发生,并彻底杜绝带有锡瘤的圆焊带收卷入成品,防止不良品流入客户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的锡瘤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镀锡机构1、镀锡导轮2、风刀机构3、冷却风道4、锡瘤检测机构5、调节螺钉51、进带口52、锡瘤检测孔53和固定螺钉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如图1和2所示,
包括:
镀锡机构1,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对经过的圆焊带进行镀锡处理;
动力机构,设置在圆焊带端部,对圆焊带进行牵引;
冷却风道4,设置在所述镀锡机构1上方,对镀锡后的圆焊带进行冷却;
锡瘤检测机构5,固定在所述冷却风道4的顶部,在圆焊带受所述动力机构牵引位移时,检测圆焊带上是否有锡瘤存在;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对圆焊带的牵引方向为:圆焊带先经过镀锡机构1镀锡,再进入所述冷却风道4冷却,最后由所述锡瘤检测机构5检测筛选。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所述锡瘤检测机构5包括板主体和锡瘤检测孔53;所述锡瘤检测孔53开设在所述板主体上,孔内边缘为耐摩擦结构;所述锡瘤检测孔53尺寸与圆焊带尺寸相配合,在所述动力机构牵引下,拉动圆焊带,将圆焊带上的锡瘤在所述锡瘤检测孔53内边缘卡住。
具体的,圆焊带在动力机构牵引下,经过锡瘤检测孔53,将多余的锡瘤卡住,进而筛选出问题圆焊带,提高生产质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所述锡瘤检测孔53通过固定螺钉5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板主体上;所述板主体设置有进带口52;所述进带口52延伸至所述锡瘤检测孔53内,供圆焊带从所述板主体一侧进入所述锡瘤检测孔53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所述板主体与所述冷却风道4顶部连接处设置有u行槽;所述u行槽与调节螺钉51配合,调整所述板主体在所述冷却风道4顶部的位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所述冷却风道4由风扇机构41组成。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若干所述风扇机构41沿圆焊带牵引方向依次排列。
具体的,冷却风道4为一个由若干风扇机构41组成的风道腔体,圆焊带在这里经过冷却后,再进行收料。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镀锡导轮2;所述镀锡导轮2设置在所述镀锡机构1前,将圆焊带导入所述镀锡机构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风刀机构3;所述风刀机构3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4与所述镀锡机构1之间,将镀锡后的圆焊带进行整形。
具体的,圆焊带经过镀锡导轮2进入镀锡机构1中,进行镀锡,再穿过风刀机构3,经过整形,去除多余锡液后,需要穿过由若干风扇机构41组成的冷却风道4,进一步冷却后,完成收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镀锡机构(1),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对经过的圆焊带进行镀锡处理;
动力机构,设置在圆焊带端部,对圆焊带进行牵引;
冷却风道(4),设置在所述镀锡机构(1)上方,对镀锡后的圆焊带进行冷却;
锡瘤检测机构(5),固定在所述冷却风道(4)的顶部,在圆焊带受所述动力机构牵引位移时,检测圆焊带上是否有锡瘤存在;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对圆焊带的牵引方向为:圆焊带先经过镀锡机构(1)镀锡,再进入所述冷却风道(4)冷却,最后由所述锡瘤检测机构(5)检测筛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瘤检测机构(5)包括板主体和锡瘤检测孔(53);所述锡瘤检测孔(53)开设在所述板主体上,孔内边缘为耐摩擦结构;所述锡瘤检测孔(53)尺寸与圆焊带尺寸相配合,在所述动力机构牵引下,拉动圆焊带,将圆焊带上的锡瘤在所述锡瘤检测孔(53)内边缘卡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瘤检测孔(53)通过固定螺钉(5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板主体上;所述板主体设置有进带口(52);所述进带口(52)延伸至所述锡瘤检测孔(53)内,供圆焊带从所述板主体一侧进入所述锡瘤检测孔(5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与所述冷却风道(4)顶部连接处设置有u行槽;所述u行槽与调节螺钉(51)配合,调整所述板主体在所述冷却风道(4)顶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4)由风扇机构(4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风扇机构(41)沿圆焊带牵引方向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镀锡导轮(2);所述镀锡导轮(2)设置在所述镀锡机构(1)前,将圆焊带导入所述镀锡机构(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道用圆焊带锡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刀机构(3);所述风刀机构(3)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4)与所述镀锡机构(1)之间,将镀锡后的圆焊带进行整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