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导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于对接的t型导轨。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对电梯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大多数升降电梯多为导轨式,即在电梯运行中轿厢沿固定设置的导轨运行。而传统的t型导轨在进行拼接安装时较为繁琐不便,且在t型导轨的拼接处牢固性也相对较差,不利于t型导轨的高效拼装和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到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易于对接的t型导轨,包括导轨本体和叶板,所述导轨本体垂直设置在叶板上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导轨本体的左端面上设置有燕尾形插条,所述导轨本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燕尾形凹槽,所述叶板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两条向外延伸的延伸固定边,两条延伸固定边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延伸固定边的厚度是叶板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延伸固定边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叶板右端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与延伸固定边相对用的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的深度是叶板厚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孔且固定凹槽内的固定孔与延伸固定边上的固定孔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叶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进行t型导轨的对接拼装,同时也能够使对接处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t型导轨的拼接效率以及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导轨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本体;2、叶板;3、安装孔;4、延伸固定边;5、固定孔;6、燕尾形插条;7、燕尾形凹槽;8、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2、3、4所示的一种易于对接的t型导轨,包括导轨本体1和叶板2,所述导轨本体1垂直设置在叶板2上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导轨本体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燕尾形插条6,所述导轨本体1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燕尾形凹槽7,所述叶板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两条向外延伸的延伸固定边4,两条延伸固定边4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延伸固定边4的厚度是叶板2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延伸固定边4上设置有固定孔5,所述叶板2右端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与延伸固定边4相对用的固定凹槽8,所述固定凹槽8的深度是叶板2厚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固定凹槽8内设置有固定孔5且固定凹槽8内的固定孔5与延伸固定边4上的固定孔5相对应。
所述叶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3。
在使用过程中,将一条t型导轨的右端与另一条t型导轨的左端进行拼装,在拼装过程中将燕尾形插条6与燕尾形凹槽7相对应并使燕尾形插条6插入燕尾形凹槽7内,在燕尾形插条6插入燕尾形凹槽7的同时,延伸固定边4会与固定凹槽8进行贴合,之后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孔5中使延伸固定边4和固定凹槽8进行固定,由此完成两条t型导轨的拼装。
所述延伸固定边4的厚度是叶板2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固定凹槽8的深度是叶板2厚度的二分之一的设置能够使得延伸固定边4和固定凹槽8在贴合后表面平顺无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进行t型导轨的对接拼装,同时也能够使对接处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t型导轨的拼接效率以及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1.一种易于对接的t型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1)和叶板(2),所述导轨本体(1)垂直设置在叶板(2)上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导轨本体(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燕尾形插条(6),所述导轨本体(1)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燕尾形凹槽(7),所述叶板(2)的左端面上设置有两条向外延伸的延伸固定边(4),两条延伸固定边(4)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延伸固定边(4)的厚度是叶板(2)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延伸固定边(4)上设置有固定孔(5),所述叶板(2)右端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与延伸固定边(4)相对用的固定凹槽(8),所述固定凹槽(8)的深度是叶板(2)厚度的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对接的t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凹槽(8)内设置有固定孔(5)且固定凹槽(8)内的固定孔(5)与延伸固定边(4)上的固定孔(5)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对接的t型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