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粽子高汤原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粽子,作为中华民族习俗中的一项传统食品,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粽子通常是人们在端午期间品尝的节日食品,以前也曾作过祭祀食品,在端午期间通常作为人们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仪食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的粽子从家庭的制作,发展到以工业化的形式来制作并销售,粽子逐渐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成为中国式的方便食品,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粽子在蒸煮时需要添加蒸煮水进行蒸煮,而有的蒸煮是通过高汤进行作为蒸煮水使用,进而使粽子更为鲜美甘甜,但是现有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存在着在对高汤混合加热时,内部气压不停升高,无法提高通过自身结构调节内部气压,安全性能低,且由于搅拌方向都一致,进而使得高汤混合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高汤混合加热时,内部气压不停升高,无法提高通过自身结构自动调节内部气压,安全性能低,且由于搅拌方向都一致,进而使得高汤混合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一种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包括高汤混合锅体,第一高汤注入口,第二高汤注入口,控制器,气体平衡阀,气压传感器,轰鸣器,搅拌伺服电机,混合搅拌轴,固定支撑架,高汤出料口和加热管组,其中:所述高汤混合锅体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高汤注入口,其中第一高汤注入口对侧设置有第二高汤注入口;所述高汤混合锅体一侧面上安有控制器;所述高汤混合锅体上方端面一侧安有气体平衡阀,其中高汤混合锅体上方端面另一侧安有轰鸣器;所述高汤混合锅体内部上方内壁安嵌有气压传感器;所述高汤混合锅体上方端面中心安有搅拌伺服电机,其中搅拌伺服电机与混合搅拌轴相连;所述高汤混合锅体底部下方两侧固定安有固定支撑架,其中高汤混合锅体底部中心设置有高汤出料口;所述高汤混合锅体底部内壁安有加热管组。
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变压模块和继电器,所述微处理器接收端通过信号线与气压传感器相连,其中气压传感器型号为dz97189711201;所述微处理器型号为lpc4076fet180k;所述微处理器通过电源线与变压模块相连,其中变压模块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相连,且变压模块型号为tps5430;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继电器相连,其中继电器通过信号线与气体平衡阀和轰鸣器相连,且轰鸣器型号为hchm-01a;所述气体平衡阀型号为qpf-f50。
所述混合搅拌轴搅拌主轴壳体,安装固定板,辅助直流电机,动力转动轴,动力冠状齿轮,从动锥齿轮,连接轴和辅助搅拌轴,所述搅拌主轴壳体内部上方固定安有安装固定板,其中安装固定板上方中间安有辅助直流电机,且辅助直流电机与动力转动轴相连;所述动力转动轴上设置有动力冠状齿轮,其中动力冠状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且从动锥齿轮与连接轴一端相连,该连接轴另一端通过轴承穿过搅拌主轴壳体与辅助搅拌轴相连。
所述动力转动轴上端通过轴承穿过安装固定板与辅助直流电机相连,其中动力转动轴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搅拌主轴壳体内部底部相连;所述搅拌主轴壳体是采用合金钢钢管制成的密封空心圆柱体;所述搅拌主轴壳体外部四周安有多个连接轴和辅助搅拌轴。
所述混合搅拌轴上方接收端通过轴承穿过高汤混合锅体与搅拌伺服电机相连,其中混合搅拌轴安装在高汤混合锅体内部中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气压传感器的设置,将气压传感器设置在高汤混合锅体内壁,进而检测高汤混合锅体内部的气体,配合气体平衡阀进行调节内部气压,防止高汤混合锅体发生爆炸,便于提高本体安全性能。
2.本实用新型轰鸣器的设置,当气压传感器损坏或是气体平衡阀无法调节内部气压时,轰鸣器就会进行提示工作人员本体出现故障,从而避免因内部装置损坏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混合搅拌轴的设置,混合搅拌轴通过自身结构设置的配合使得带动高汤不同方向的转动,从而通过不同转动方向的高汤碰撞混合,进而提高混合效果以及质量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合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高汤混合锅体,2-第一高汤注入口,3-第二高汤注入口,4-控制器,41-微处理器,42-变压模块,43-继电器,5-气体平衡阀,6-气压传感器,7-轰鸣器,8-搅拌伺服电机,9-混合搅拌轴,91-搅拌主轴壳体,92-安装固定板,93-辅助直流电机,94-动力转动轴,95-动力冠状齿轮,96-从动锥齿轮,97-连接轴,98-辅助搅拌轴,10-固定支撑架,11-高汤出料口,12-加热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包括高汤混合锅体1,第一高汤注入口2,第二高汤注入口3,控制器4,气体平衡阀5,气压传感器6,轰鸣器7,搅拌伺服电机8,混合搅拌轴9,固定支撑架10,高汤出料口11和加热管组12,由图1,3可看出,当气压传感器6检测到高汤混合锅体1气压过高时,微处理器41通过继电器43打开气体平衡阀5进行调节内部气压,当气压传感器6依然检测到内部气压过高时,微处理器41通过继电器43打开轰鸣器7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本体,从而防止本体具有安全隐患,便于提高本体安全性能。
由图1,2可看出,通过第一高汤注入口2和第二高汤注入口3将多种高汤进行注入,加热管组12对内部的高汤进行加热,搅拌伺服电机8带动混合搅拌轴9转动,混合搅拌轴9自身内部辅助直流电机93带动动力转动轴94,动力转动轴94带动动力冠状齿轮95,动力冠状齿轮95带动从动锥齿轮96,从动锥齿轮96通过连接轴97带动辅助搅拌轴98,此时由于两个从动锥齿轮96与动力冠状齿轮95相啮合,使得两个从动锥齿轮96的转向相反,而带动的高汤也随之相反,混合搅拌轴9自身带动高汤又是一个不同方向,从而使得三个不同方向的高汤进行相互碰撞混合,使得高汤可以更好的混合在一起。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汤混合锅体(1),第一高汤注入口(2),第二高汤注入口(3),控制器(4),气体平衡阀(5),气压传感器(6),轰鸣器(7),搅拌伺服电机(8),混合搅拌轴(9),固定支撑架(10),高汤出料口(11)和加热管组(12),其中: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高汤注入口(2),其中第一高汤注入口(2)对侧设置有第二高汤注入口(3);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一侧面上安有控制器(4);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上方端面一侧安有气体平衡阀(5),其中高汤混合锅体(1)上方端面另一侧安有轰鸣器(7);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内部上方内壁安嵌有气压传感器(6);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上方端面中心安有搅拌伺服电机(8),其中搅拌伺服电机(8)与混合搅拌轴(9)相连;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底部下方两侧固定安有固定支撑架(10),其中高汤混合锅体(1)底部中心设置有高汤出料口(11);所述高汤混合锅体(1)底部内壁安有加热管组(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包括微处理器(41),变压模块(42)和继电器(43),所述微处理器(41)接收端通过信号线与气压传感器(6)相连,其中气压传感器(6)型号为dz97189711201;所述微处理器(41)型号为lpc4076fet180k;所述微处理器(41)通过电源线与变压模块(42)相连,其中变压模块(42)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相连,且变压模块(42)型号为tps5430;所述微处理器(41)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继电器(43)相连,其中继电器(43)通过信号线与气体平衡阀(5)和轰鸣器(7)相连,且轰鸣器(7)型号为hchm-01a;所述气体平衡阀(5)型号为qpf-f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搅拌轴(9)搅拌主轴壳体(91),安装固定板(92),辅助直流电机(93),动力转动轴(94),动力冠状齿轮(95),从动锥齿轮(96),连接轴(97)和辅助搅拌轴(98),所述搅拌主轴壳体(91)内部上方固定安有安装固定板(92),其中安装固定板(92)上方中间安有辅助直流电机(93),且辅助直流电机(93)与动力转动轴(94)相连;所述动力转动轴(94)上设置有动力冠状齿轮(95),其中动力冠状齿轮(95)与从动锥齿轮(96)相啮合,且从动锥齿轮(96)与连接轴(97)一端相连,该连接轴(97)另一端通过轴承穿过搅拌主轴壳体(91)与辅助搅拌轴(98)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动轴(94)上端通过轴承穿过安装固定板(92)与辅助直流电机(93)相连,其中动力转动轴(94)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搅拌主轴壳体(91)内部底部相连;所述搅拌主轴壳体(91)是采用合金钢钢管制成的密封空心圆柱体;所述搅拌主轴壳体(91)外部四周安有多个连接轴(97)和辅助搅拌轴(9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粽子蒸煮高汤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搅拌轴(9)上方接收端通过轴承穿过高汤混合锅体(1)与搅拌伺服电机(8)相连,其中混合搅拌轴(9)安装在高汤混合锅体(1)内部中心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