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由于电梯轿厢是悬挂在轿厢井中的,使得电梯在运行时轿厢易发生晃动或振动,目前现有的电梯平衡结构大多只能部分缓冲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震动或晃动,稳定性并非特别理想,尤其是当电梯上下客时恢复稳定状态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稳定性高的电梯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稳定座,所述稳定座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后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中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端部设置有接触座,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抵触连接在接触座和套筒上,所述接触座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在电梯井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框架通过连接板与连接座相连,所述连接座通过螺栓与轿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外壁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侧向加强筋和若干正向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前后外壁和朝向轿厢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接触座上转动连接有接触辊,所述接触辊圆周外表面抵触连接在限位槽中。
优选的,所述导轨通过一组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电梯井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润滑装置。
优选的,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在导轨中心处轴向设置的主流道,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若干与限位槽表面相连通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远离限位槽的一端与主流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后方向上的弹簧吸收轿厢前后方向的晃动,与轿厢左右侧壁相垂直的弹簧吸收轿厢左右方向的晃动。接触辊减少接触座与导轨之间的接触摩擦。润滑装置提高接触辊与导轨之间的润滑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低维护成本的稳定性高的电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处的截面图。
图中:1-轿厢,2-电梯井,3-连接杆,4-导轨,5-稳定座,6-框架,7-连接板,8-连接座,9-侧向加强筋,10-正向加强筋,11-套筒,12-导杆,13-弹簧,14-接触座,15-接触辊,16-主流道,17-分流道,18-润滑装置,1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的左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稳定座5,所述稳定座5包括框架6,所述框架6的前后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中滑动连接有导杆12,所述导杆12的端部设置有接触座14,所述导杆12上套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两端抵触连接在接触座14和套筒11上,所述接触座14与导轨4滑动连接,所述导轨4固定连接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
电梯运行时,导杆12在套筒11中滑动,在前后方向上的弹簧13吸收轿厢1前后方向的晃动,与轿厢1左右侧壁相垂直的弹簧13吸收轿厢1左右方向的晃动。
可优选地,所述框架6通过连接板7与连接座8相连,所述连接座8通过螺栓与轿厢1固定连接,所述框架6外壁与连接板7之间设置有若干侧向加强筋9和若干正向加强筋10。
侧向加强筋9用于增加框架6与连接板7之间的连接强度,正向加强筋10用于增加连接板7与连接座8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优选地,所述导轨4的前后外壁和朝向轿厢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9,所述接触座14上转动连接有接触辊15,所述接触辊15圆周外表面抵触连接在限位槽19中。
接触辊15用于减少接触座14与导轨4之间的接触摩擦,限位槽19对接触辊15水平面内的移动进行限制。
可优选地,所述导轨4通过一组连接杆3固定连接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
连接杆3用于将导轨4固定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
可优选地,所述导轨4上设置有润滑装置18。
润滑装置18提高接触辊15与导轨4之间的润滑效果。
可优选地,所述润滑装置18包括在导轨4中心处轴向设置的主流道16,所述润滑装置18还包括若干与限位槽19表面相连通的分流道17,所述分流道17远离限位槽19的一端与主流道16相连。
主流道16中加入润滑油,润滑油经过分流道17流向限位槽19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梯运行时,导杆12在套筒11中滑动,在前后方向上的弹簧13吸收轿厢1前后方向的晃动,与轿厢1左右侧壁相垂直的弹簧13吸收轿厢1左右方向的晃动。侧向加强筋9用于增加框架6与连接板7之间的连接强度,正向加强筋10用于增加连接板7与连接座8之间的连接强度。接触辊15用于减少接触座14与导轨4之间的接触摩擦,限位槽19对接触辊15水平面内的移动进行限制。连接杆3用于将导轨4固定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润滑装置18提高接触辊15与导轨4之间的润滑效果。主流道16中加入润滑油,润滑油经过分流道17流向限位槽19表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左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稳定座(5),所述稳定座(5)包括框架(6),所述框架(6)的前后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中滑动连接有导杆(12),所述导杆(12)的端部设置有接触座(14),所述导杆(12)上套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两端抵触连接在接触座(14)和套筒(11)上,所述接触座(14)与导轨(4)滑动连接,所述导轨(4)固定连接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6)通过连接板(7)与连接座(8)相连,所述连接座(8)通过螺栓与轿厢(1)固定连接,所述框架(6)外壁与连接板(7)之间设置有若干侧向加强筋(9)和若干正向加强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的前后外壁和朝向轿厢(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9),所述接触座(14)上转动连接有接触辊(15),所述接触辊(15)圆周外表面抵触连接在限位槽(19)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通过一组连接杆(3)固定连接在电梯井(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上设置有润滑装置(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18)包括在导轨(4)中心处轴向设置的主流道(16),所述润滑装置(18)还包括若干与限位槽(19)表面相连通的分流道(17),所述分流道(17)远离限位槽(19)的一端与主流道(16)相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