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06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勘探开发进度,减少成本投入,目前用一部钻机在一个平台上打多口井的丛式井钻井方法被广泛采用。陆地丛式井一般是一个平台有3~6口井,每口井间距一般为5m。钻井施工中,为了使钻机的主要设备能在各口井进行平移,一般均是将井架及底座、钻台设备、动力机及底座安装在平移导轨上,而不随井架底座平移的发电房、可控硅房、钻井泵、泥浆循环罐及其设备等就直接放在井场地面上。当打完一口井,就需要将设备平移至下口井,但要保证用电设备能正常运转,就需要将用电设备至供电设备的连接电缆进行连接延长,并一根一根拉拽摆放整齐。

现有的电缆处理方式是散装在运输车上,运输到待施工的平台处,根据需要将多根电缆从运输车上搬运下来,连接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当一个平台施工完毕,搬迁至新平台时,再将电缆从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上拆卸下来,一根一根地盘起来,装入运输车。电缆在搬运拆装过程中,由于钻井电缆有许多根,并且规格不一,直径大、质量重,人工连接和拉拽,速度慢,时效低,劳动强度大,严重降低作业时效。此外散装在运输车上的电缆,在运输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致使电缆外面的绝缘保护胶皮破损,再次使用就极易发生触电伤人的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移动电缆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以降低移动电缆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包括:

伸缩式移动系统,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缆两端的电缆连接部,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通过行走机构可移动地至于地面,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设置有沿其伸缩方向排布的用于承托电缆的多个电缆支撑架,所述电缆支撑架随所述伸缩移动系统的伸缩而沿伸缩方向移动,所述电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的最大伸出距离。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包括:

多个沿伸缩方向排布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设置有所述行走机构;

所述电缆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移动架;

伸缩机构,所述移动架通过所述伸缩机构串接;

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移动架通过所述行走机构沿伸缩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电缆支撑架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所述电缆在所述电缆支撑架上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移动的限位槽。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伸缩机构为平行四边形多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多连杆机构的交叉铰接的部位连接于所述移动架。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机架,与所述伸缩机构的移动端或位于所述伸缩移动系统的移动端的移动架连接;

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

动力轮,所述动力轮与所述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动力轮在地面行走。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电缆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双向快插接头。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电缆支撑架每相隔一个或多个所述移动架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还包括收纳房,用于收纳处于收拢状态的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和所述电缆。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收纳房包括:

房体,所述房体放置于地面,所述房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容置并导向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的下部的容纳导向凹槽,所述房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吊装结构;

第一门体,设置于所述房体的后端,所述第一门体设置有一个所述电缆连接部;

第二门体,设置于所述房体的前端。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中,所述收纳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房体内且靠近所述第二门体的档杆,所述档杆可翻转地架设于所述容纳导向凹槽的上方,用于限制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包括伸缩式移动系统,伸缩式移动系统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缆两端的电缆连接部,伸缩式移动系统通过行走机构可移动地至于地面,伸缩式移动系统设置有沿其伸缩方向排布的用于承托电缆的多个电缆支撑架,电缆支撑架随伸缩移动系统的伸缩而沿伸缩方向移动,电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伸缩式移动系统的最大伸出距离。

该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工作时,电缆承托于电缆支撑架上,电缆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移动系统的固定端和移动端的电缆连接部连接,通过两个电缆连接部分别连接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随着伸缩式移动系统的伸缩,伸缩式移动系统通过行走机构在地面上移动,改变伸缩式移动系统的长度,电缆支撑架也沿伸缩方向移动,电缆跟随伸缩式移动系统伸展和弯曲收起,电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伸缩式移动系统的最大伸出距离,因此,伸缩式移动系统的移动端移动至任何位置,电缆均可以实现与不同位置的设备连接。通过电缆移动支撑装置方便了电缆的移动,不需要人工拉拽电缆,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的伸缩式移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伸缩式移动系统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伸缩式移动系统的电缆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伸缩式移动系统、11为固定端、12为移动架、121为横杆、122为行走轮轴、123为架体、124为行走机构、13为电缆支撑架、131为限位柱、14为伸缩机构、15为移动端电缆连接部、16为动力机构、161为机架、162为电机、163为中间轴、164为轮轴、165为动力轮、166为行走链轮、167为中间传动链轮、168为电机链轮、2为收纳房、21为房体、22为第一门体、23为固定端电缆连接部、24为第二门体、25为容纳导向凹槽、26为耳板、27为档杆、28为吊装结构、29为加强筋、3为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能够降低移动电缆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包括伸缩式移动系统1,伸缩式移动系统1具有固定端11和移动端,固定端11固定不动,通过移动端的移动实现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伸缩,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固定端11和移动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缆3两端的电缆连接部,其中,位于固定端11的电缆连接部为固定端电缆连接部23,位于移动端的电缆连接部为移动端电缆连接部15;伸缩式移动系统1通过行走机构124可移动地至于地面,通过行走机构124实现轻松的伸缩移动,伸缩式移动系统1设置有沿其伸缩方向排布的用于承托电缆3的多个电缆支撑架13,电缆3位于固定端和移动端之间的部分被电缆支撑架13承托支撑,电缆支撑架13随伸缩移动系统1的伸缩而沿伸缩方向移动,实现相邻电缆支撑架13之间的间距变大和变化,电缆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最大伸出距离。

该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工作时,电缆3承托于电缆支撑架13上,电缆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固定端11和移动端的电缆连接部连接,通过两个电缆连接部分别连接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随着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伸缩,伸缩式移动系统1通过行走机构124在地面上移动,改变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长度,电缆支撑架13也沿伸缩方向移动,始终撑托电缆3,电缆3跟随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伸缩而伸展和弯曲收拢,电缆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最大伸出距离,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最小长度为7m~8m,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最大长度为23m~25m,因此,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移动端移动至任何位置,位于移动端的电缆均可以实现与不同位置的设备连接。通过电缆移动支撑装置能够轻松实现电缆3在不同平台的移动,不需要人工拉拽电缆3,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省去了盘电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伸缩式移动系统1,其包括多个移动架12、电缆支撑架13、伸缩机构14和动力机构16;其中,多个移动架12沿伸缩方向排布,移动架12设置有行走机构124。优选地,移动架12包括架体123、横杆121、行走轮轴122和行走机构124,其中,行走机构124优选为行走轮,架体123为倒u形架,横杆1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倒u形架的两个竖杆,行走轮轴122固定于倒u形架的底部,行走轮转动连接于行走轮轴122,具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行走轮轴122的两端开设有销孔,挡轮销插装于销孔中,行走轮通过挡轮销限位于行走轮轴122上,阻挡行走轮跑偏。

电缆支撑架13固定于移动架12,具体固定于移动架12的顶部;移动架12通过伸缩机构14串接;动力机构16驱动移动架12通过行走机构124沿伸缩方向移动。

工作时,动力机构16驱动移动架12沿伸缩方向移动,相邻移动架12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电缆支撑架13固定于移动架12上,因此,相邻电缆支撑架13之间的距离变化,电缆支撑架13撑托着电缆3进行伸展和弯曲收拢,从而实现电缆3的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横杆121为圆形钢管或钢筋,每个移动架12的横架121数量为1~3根,长度为500~1000mm;架体123为方钢管预制而成,高度1500~2000mm;行走轮为尼龙或硬质橡胶,直径为100~300mm,行走轮的外圆周加工有增加摩擦力的条形沟槽,提高行走轮移动时抓地力。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缆支撑架13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电缆3在电缆支撑架13上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移动的限位槽。限位槽通过相邻布置的两个限位柱131形成,每根电缆3限位在两个限位柱131形成的限位槽中,每个限位槽对应撑托一根电缆3,从而实现了多根电缆3的整体排挂。

优选地,电缆支撑架13为倒凹型钢加工而成,其形状与移动架12的顶部形状一致,通过凹槽卡扣在移动架12的顶部方管,并用定位螺栓进行定位固定。为使钻井电缆有序地挂排、固定在电缆支撑架13上,其左右两端平直托架上端焊接有限位柱131,限位柱131均衡分布,间距为10~100mm。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14为平行四边形多连杆机构,平行四边形多连杆机构的交叉铰接的部位连接于移动架12。伸缩机构14为多组平行四边形连杆组成,每组为4根等长连杆,每根长300~500mm,两两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对称两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移动架连接,具体插接在移动架12的横杆121上,将移动架12连接在一起,可实现移动架12的前进拉伸和缩回收拢。为保证移动架12的稳固连接,两个移动架12之间的伸缩机构14为1~3组。

当然,伸缩机构14还可以为伸缩缸机构,相邻两个移动架12之间均连接伸缩缸机构。同样能够实现移动架12的前进拉伸和缩回收拢,进而实现电缆3的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动力机构16,其包括机架161、电机162、传动部件和动力轮165;其中,移动端电缆连接部15设置于机架161的顶部,机架161与伸缩机构14的移动端或位于伸缩移动系统1的移动端的移动架12连接;电机162设置于机架161;动力轮165与电机162通过传动部件传动连接,电机162驱动动力轮165在地面行走。

工作时,通过电机162驱动动力轮165转动,动力轮165在地面行走,使整个动力机构16移动,动力机构16带动伸缩机构14伸缩,并带动移动架12前进拉伸和缩回收拢。

具体地,机架161由箱板围成,传动部件包括电机链轮168、中间轴163、中间传动链轮167、轮轴164和行走链轮166,其中,电机链轮168固定于电机轴,中间轴163设置于机架161,中间轴163、电机轴和轮轴164平行布置,中间传动链轮167转动连接于中间轴163,轮轴164转动连接于机架161,行走链轮166固定于轮轴164,动力轮165固定于轮轴164的两端,中间传动链轮167具有同轴固定的大链轮和小链轮,大链轮与电机链轮168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小链轮与行走链轮166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工作时,电机162驱动电机轴转动,电机轴带动电机链轮168转动,电机链轮168带动中间传动链轮167转动,进而带动行走链轮166转动,由于行走链轮166、动力轮165均与轮轴164固定,因此,行走链轮166驱动轮轴164和动力轮165转动,实现了动力机构16的移动。

当然,传动部件还可以为齿轮组、带轮组等,只要能够实现电机162和动力轮165之间的动力传递即可。

进一步地,机架161为钢板制作而成,钢板数量为四块,左右两块箱板对称开有轴孔,用于安装中间轴163和轮轴164;电机162为功率1~3千瓦的低速电动机,通过遥控装置实现电机162的遥控启动或停止。

动力机构16除了采用上述机构外,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如每个移动架12的行走机构124通过电机162直接驱动,同样能够实现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伸缩移动。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缆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双向快插接头,双向快插接头的一端与电缆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供电设备或用电设备连接,双向快插接头能够实现电缆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快速拆装,将多根电缆3集成连接在电缆连接部上,能够防止多根电缆接头的散乱,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缆支撑架13每相隔一个或多个移动架12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承托更长的电缆3,为电缆3的收拢提供收拢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对电缆移动支撑装置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电缆移动支撑装置还包括收纳房2,用于收纳处于收拢状态的伸缩式移动系统1和电缆3。

使用时,打开收纳房2,伸缩式移动系统1承托着电缆3移出收纳房2,不使用时,将伸缩式移动系统1承托着电缆3移入收纳房2中,关闭收纳房2,从而将电缆3和伸缩式移动系统1防护起来,整体将收纳房装上运输车进行运输,避免电缆3暴露于室外,防止电缆3外面的绝缘保护胶皮破损,避免发生触电伤人的安全事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收纳房2包括房体21、第一门体22和第二门体24;其中,房体21放置于地面,房体2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容置并导向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下部的容纳导向凹槽25,房体21的内部底面为凹形,槽顶地板与槽底地板高度差300~500mm。房体2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吊装结构28,通过吊装结构28对房体21进行吊装,吊装结构28可以为吊杠或吊耳;第一门体22设置于房体21的后端,靠近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固定端11,第一门体22设置有一个电缆连接部,即固定端电缆连接部23;第二门体24设置于房体21的前端,靠近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移动端。

工作时,房体21通过吊装结构28吊装,并放置于地面,将伸缩式移动系统1移动至房体21内,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固定端11固定于房体21的第一门体22的门框,电缆3以“u”型状态,挂排、卡固在每个电缆支撑架13的限位柱131之间,再将电缆3的固定端连接于位于第一门体22上的固定端电缆连接部23,电缆3的移动端连接于位于动力机构16上的移动端电缆连接部15上,具体地,将电缆3的两端分别与双向快插接头连接。打开第二门体24,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下部行走机构124在房体21的底面容纳导向凹槽25中移动并移出房体21。通过房体21对收拢起来的电缆3和伸缩式移动系统1进行防护。

进一步地,收纳房2还包括设置于房体21内且靠近第二门体24的档杆27,档杆27可翻转地架设于容纳导向凹槽25的上方,用于限制伸缩式移动系统1伸出。具体地,档杆27通过固定销可翻转地安装固定在容纳导向凹槽25的顶板前端的耳板26上,耳板26优选为双耳板,当档杆27从横置于容纳导向凹槽25上方的位置翻转起来后,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移动端能够从容纳导向凹槽25中移出,当伸缩式移动系统1缩回收拢在房体21内后,将档杆27翻转横置于容纳导向凹槽25的上方,挡住了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移动端,从而避免伸缩式移动系统1在房体21内移动。

具体地,房体21为钢材加工成列车房,长度8~10m,宽2.5~3m,高2~3m。房体21外部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29,加强筋29垂直于容纳导向凹槽25的长度方向,用于加强容纳导向凹槽25的结构强度。加强筋29为焊接在房体21的外部底部的加固筋板。

进一步地,为便于伸缩式移动系统1方便进出收纳房2,并能在地面上自由前进和缩回,容纳导向凹槽25比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行走机构124宽20~40mm,容纳导向凹槽25的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在30~50mm,且前端面为15~30°的斜坡面。

在本实施例中,档杆27为槽钢对焊成方管型,为保证强度,四边宽不小于100~200mm,其两端焊接有与双耳板相配合的单耳板。

当钻机搬迁至一个新的平台时,将本实施例电缆移动支撑装置随钻机搬运至施工现场,平行摆放在机房底座前、钻台偏房下的场地上,将供电设备的电缆与收纳房2的第一门体22的固定端电缆连接部23的双向快插接头连接,打开第二门体24和档杆27,将用电设备电缆与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动力机构16上的移动端电缆连接部15的双向快插接头,即完成供电线路的快速连接,使装置处于使用状态。当钻完第一口井后,需要将钻机前移至第二口井施工时,只需遥控启动动力机构16的电机162,驱动动力轮165转动,使动力机构16带动伸缩机构14拉伸,进而带动移动架12的行走轮行走,带动移动架12和电缆支撑架13向前移动,从而使电缆3被拉伸延长,即可完成电缆3的自动拉伸延长至合适位置。当第二口井施工结束,需要平移至第三口井施工时,再次遥控启动动力机构16的电机162,即可实现电缆3的自动拉伸延长。如果需要再次平移钻机,只需再次遥控操作即可满足电缆3的延长要求,从而省却了中途连接电缆3、拉拽摆放等工序,实现了遥控、机械自动拉伸电缆3的目的。当施工完平台上的所有井,需要搬迁时,只需拆掉供电设备电缆和用电设备电缆,遥控启动动力机构16的电机162,反向转动动力轮165,促使动力机构16向后移动,推动移动架12也向后移动,使所有的伸缩机构14完全压缩,伸缩式移动系统1和电缆3全部缩回收拢至收纳房2内,放下档杆27锁紧,关闭第一门体22和第二门体24,用吊车、吊装带吊住吊装结构28装入运输车即可,从而避免了人工收拢、盘整电缆并装车,实现了拉伸、收拢自动化和整体运移,有效保护了电缆在运输中免造损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伸缩式移动系统(1),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固定端(11)和移动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缆(3)两端的电缆连接部,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通过行走机构(124)可移动地至于地面,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设置有沿其伸缩方向排布的用于承托电缆(3)的多个电缆支撑架(13),所述电缆支撑架(13)随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伸缩而沿伸缩方向移动,所述电缆(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最大伸出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包括:

多个沿伸缩方向排布的移动架(12),所述移动架(12)设置有所述行走机构(124);

所述电缆支撑架(13),固定于所述移动架(12);

伸缩机构(14),所述移动架(12)通过所述伸缩机构(14)串接;

动力机构(16),驱动所述移动架(12)通过所述行走机构(124)沿伸缩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撑架(13)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所述电缆(3)在所述电缆支撑架(13)上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移动的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14)为平行四边形多连杆机构,所述平行四边形多连杆机构的交叉铰接的部位连接于所述移动架(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6)包括:

机架(161),与所述伸缩机构(14)的移动端或位于所述伸缩移动系统(1)的移动端的移动架(12)连接;

电机(162),设置于所述机架(161);

动力轮(165),所述动力轮(165)与所述电机(162)通过传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162)驱动所述动力轮(165)在地面行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双向快插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撑架(13)每相隔一个或多个所述移动架(12)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房(2),用于收纳处于收拢状态的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和所述电缆(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房(2)包括:

房体(21),所述房体(21)放置于地面,所述房体(2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容置并导向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的下部的容纳导向凹槽(25),所述房体(2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吊装结构(28);

第一门体(22),设置于所述房体(21)的后端,所述第一门体(22)设置有一个所述电缆连接部;

第二门体(24),设置于所述房体(21)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房(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房体(21)内且靠近所述第二门体(24)的档杆(27),所述档杆(27)可翻转地架设于所述容纳导向凹槽(25)的上方,用于限制所述伸缩式移动系统(1)伸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移动支撑装置,包括:伸缩式移动系统,其固定端和移动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缆两端的电缆连接部,伸缩式移动系统通过行走机构可移动地至于地面,伸缩式移动系统设置有沿其伸缩方向排布的用于承托电缆的多个电缆支撑架,电缆支撑架随伸缩移动系统的伸缩而沿伸缩方向移动,电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伸缩式移动系统的最大伸出距离。工作时,电缆承托于电缆支撑架上,电缆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移动系统的固定端和移动端的电缆连接部连接,通过两个电缆连接部分别连接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电缆支撑架随着伸缩式移动系统的伸缩沿伸缩方向移动,电缆也伸展和弯曲收起,通过实现了电缆的移动,不需要人工拉拽电缆,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化;赵润琦;孙德宇;桑峰军;张保华;司向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三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