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07  86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



背景技术:

轻型纸即轻质印刷纸作为一种新型的印刷用纸,因其具有较高的松厚度、挺度、不透明度,色相柔和自然,无反光,印刷适性好,纸质厚而轻,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书刊的印刷。轻型纸生产用到的主要打浆设备包括阔叶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针叶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水力碎浆机、疏磨机、双盘磨浆机、发泡池和若干纸浆池。发泡池可将造纸所用的发泡层材料在发泡池中充分混合。

目前,打浆设备一般配置有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用于处理短纤维浆料如阔叶木浆和草浆等,另一条生产线用于处理长纤维浆料如针叶木浆和竹浆等,其中,处理长纤维浆料所采用的发泡装置大多数是由两个发泡池串联,利用料泵驱动发泡料液两个发泡池中循环流动,以达到提高充分混合发泡材料的目的。不过,存在的问题是,同步使用的两个发泡池之间的串联管道结构简单,而且采用水平连接的形式,这样容易在管道部分就出现堵塞的问题,导致浆料整体的流通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轻型纸生产用的发泡池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易堵塞且有利于提高浆料流通率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包括两个发泡池且分别为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所述第一发泡池与第二发泡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的两端与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法兰连接,所述管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输入管部、过渡管部和输出接头部,所述输入管部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逐渐变小,所述过渡管部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保持一致,所述输出接头部的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呈阶梯式变大,所述管道共有两条且分别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管部和输出接头部分别与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连接且呈高低分布,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管部和输出接头部分别第二发泡池和第一发泡池连接且呈高低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接头部与发泡池斜向下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管部所靠近输出接头部的内壁位置设置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横截面呈抛物面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采用具有管径变化的管道可有效提高发泡材料在管道中的流动率,使其在发泡池内具有较高的循环频率,混合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的侧视图;

以上各图中,1、第一发泡池;2、第二发泡池;3、管道;31、输入管部;32、过渡管部;33、输出接头部;34、导流条;35、第一管道;36、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包括两个发泡池且分别为第一发泡池1和第二发泡池2,所述第一发泡池1与第二发泡池2通过管道3连通,管道3的两端与第一发泡池1和第二发泡池2法兰连接,管道3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输入管部31、过渡管部32和输出接头部33,输入管部31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逐渐变小,过渡管部32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保持一致,输出接头部33的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呈阶梯式变大,管道3共有两条且分别为第一管道35和第二管道36,第一管道35的输入管部和输出接头部分别与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连接且呈高低分布,第二管道的输入管部和输出接头部分别第二发泡池1和第一发泡池2连接且呈高低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发泡材料在发泡池之间的循环流动可依赖浆料泵来实现,所以浆料泵为发泡材料流动的动力源。

在本装置中,第一发泡池1中的发泡材料通过第一管道35的输入管部进入管道且由输出接头部进入第二发泡池2,第二发泡池2中的发泡材料通过第二管道36的输入管部进入管道并由输出接头部进入第一发泡池1,通过这样的循环流动来保证发泡材料的混合质量。重要的是,本装置采用具有管径变化的管道3可有效提高发泡材料在管道中的流动率,尤其是发泡材料在输入管部的输入速度和输出速度具有明显差异,也就是产生了加速效果,而发泡材料在过渡管部中的速度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最后在输出接头部33与发泡池中的发泡料混合,输出接头部33的阶梯式变化的设计有助于管道中的发泡料在其与发泡池的连接口处冲开一定体积,从而有效避免管道出现堵塞的问题,使整个系统中的发泡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频率,混合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出接头部33与发泡池斜向下连接有利于减小发泡材料的喷出阻力,提高发泡材料的混合能力,进而提高发泡材料的循环率。

为了避免发泡料在喷出瞬间产生涡流,本实用新型在过渡管部32所靠近输出接头部的内壁位置设置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条34,导流条34的横截面呈抛物面形,利用导流条34切割管道中即将喷出的发泡料,大大降低了在输出接头部产生涡流的概率,而且有利于使本装置达到设计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包括两个发泡池且分别为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所述第一发泡池与第二发泡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的两端与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法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输入管部、过渡管部和输出接头部,所述输入管部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逐渐变小,所述过渡管部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保持一致,所述输出接头部的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呈阶梯式变大,所述管道共有两条且分别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管部和输出接头部分别与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连接且呈高低分布,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管部和输出接头部分别第二发泡池和第一发泡池连接且呈高低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头部与发泡池斜向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部所靠近输出接头部的内壁位置设置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横截面呈抛物面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轻型纸生产用针叶化机浆发泡池,包括第一发泡池、第二发泡池和管道,管道的两端与第一发泡池和第二发泡池法兰连接,管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输入管部、过渡管部和输出接头部,输入管部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逐渐变小,过渡管部呈L型且其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保持一致,输出接头部的直径从其头端至尾端呈阶梯式变大,管道共有两条且每条管道的两头均以高低分布的形式与发泡池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发泡材料在管道中的流动率,使其在发泡池内具有较高的循环频率,混合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陈萧;张勇;杨明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