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气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液体中存在的微小气泡,当气泡直径在100μm以下称作微米气泡,直径为100nm以下的气泡称为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直径在数十微米到数百纳米之间的气泡,这种气泡是介于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之间,具有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气泡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进水口位置的影响,需要对气泡发生器的高度进行调节,才能满足气泡发生器的使用条件,受到进水口的影响会影响气泡发生器的使用,使得气泡发生器无法很好的用于养生泡脚。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通过齿杆的设置,在使用气泡发生器时,通过伺服电机工作可以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经过传动杆的传动作用,使得转动齿轮发生转动,进而使得齿杆可以在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可以单独对一侧的伺服电机进行操作,也可以同时对两侧的伺服电机进行操作,使得气泡发生器的高度调节更加的便捷,使得气泡发生器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可以提高气泡发生器的适应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底端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齿杆,所述齿杆的顶端设置有限定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均设置有从动齿轮,其中一个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靠近齿杆的一侧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轮,另一个所述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转动齿轮与齿杆啮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设置有稳固槽,所述稳固槽与齿杆的底端相匹配,所述支撑座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主动齿轮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与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两侧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与转动齿轮之间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通过固定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与齿杆活动连接,所述齿杆的顶端与限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齿杆活动连接,所述齿杆的底端设置为球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与齿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底端与缓冲垫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齿杆的设置,在使用气泡发生器时,通过伺服电机工作可以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经过传动杆的传动作用,使得转动齿轮发生转动,进而使得齿杆可以在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可以单独对一侧的伺服电机进行操作,也可以同时对两侧的伺服电机进行操作,使得气泡发生器的高度调节更加的便捷,使得气泡发生器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可以提高气泡发生器的适应性;
2、通过支撑座的设置,支撑座与齿杆之间活动连接,使得支撑座可以在齿杆的底端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支撑座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支撑性能,使得支撑座可以很好的对气泡发生器进行支撑,可以保持气泡发生器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可以提高气泡发生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竖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横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装置本体;2、固定座;3、活动槽;4、齿杆;5、限定板;6、伺服电机;7、主动齿轮;8、传动杆;9、从动齿轮;10、传动齿轮;11、转动齿轮;12、支撑座;13、稳固槽;14、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底端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设置有齿杆4,所述齿杆4的顶端设置有限定板5,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7,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的两侧均设置有从动齿轮9,其中一个所述从动齿轮9与主动齿轮7啮合,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靠近齿杆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齿轮11,所述转动齿轮1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轮10,另一个所述从动齿轮9与传动齿轮10啮合,所述转动齿轮11与齿杆4啮合。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与伺服电机6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6与主动齿轮7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伺服电机6发生转动,可以带动主动齿轮7进行转动,进而可以给齿杆4的移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与传动杆8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8的两侧与从动齿轮9固定连接,传动杆8可以将伺服电机6的动力传送给齿杆4,使得齿杆4可以在装置本体1内部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与转动齿轮11之间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1与传动齿轮10之间通过固定轴传动连接,传动齿轮10的转动可以传送给转动齿轮11,进而可以带动齿杆4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与齿杆4活动连接,所述齿杆4的顶端与限定板5固定连接,限定板5可以对齿杆4的移动进行限定,可以防止齿杆4从装置本体1内部脱离。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2与齿杆4活动连接,所述齿杆4的底端设置为球面,固定座2可以对装置本体1进行支撑和固定。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伺服电机6工作,可以带动主动齿轮7进行转动,经过传动杆8两侧的从动齿轮9的传动作用,使得传动齿轮10发生转动,进而使得转动齿轮11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带动齿杆4进行移动,进而使得齿杆4可以在活动槽3内部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齿杆4可以从装置本体1内部延伸出来,进而可以调节气泡发生器的高度,进而使得气泡发生器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使用情况,同时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单独对一侧的伺服电机6进行调节,也可以同时对两个伺服电机6进行工作,使得气泡发生器可以更好的进行应用,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泡发生器不易调节的问题。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5所示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座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的顶端设置有稳固槽13,所述稳固槽13与齿杆4的底端相匹配,所述支撑座12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14,支撑座12可以在齿杆4的底端进行转动,可以调节支撑座12的角度,同时缓冲垫14可以对支撑座12进行支撑和缓冲。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12的顶端与齿杆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2的底端与缓冲垫14固定连接,支撑座12顶端的稳固槽13设置为与齿杆4底端相对应的球面,使得支撑座12可以在齿杆4的底端进行转动。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气泡发生器的时候,支撑座12可以对装置本体1进行支撑,支撑座12可以在齿杆4的底端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支撑座12可以不同角度的对装置本体1进行支撑,使得气泡发生器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可以提高气泡发生器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泡发生器运输过程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支撑座12可以对装置本体1进行支撑,支撑座12可以在齿杆4的底端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支撑座12可以不同角度的对装置本体1进行支撑,伺服电机6工作,可以带动主动齿轮7进行转动,经过传动杆8两侧的从动齿轮9的传动作用,使得传动齿轮10发生转动,进而使得转动齿轮11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带动齿杆4进行移动,进而使得齿杆4可以在活动槽3内部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齿杆4可以从装置本体1内部延伸出来,进而可以调节气泡发生器的高度。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1.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底端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的内部设置有齿杆(4),所述齿杆(4)的顶端设置有限定板(5),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7),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的两侧均设置有从动齿轮(9),其中一个所述从动齿轮(9)与主动齿轮(7)啮合,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靠近齿杆(4)的一侧设置有转动齿轮(11),所述转动齿轮(1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轮(10),另一个所述从动齿轮(9)与传动齿轮(10)啮合,所述转动齿轮(11)与齿杆(4)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的顶端设置有稳固槽(13),所述稳固槽(13)与齿杆(4)的底端相匹配,所述支撑座(12)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伺服电机(6)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6)与主动齿轮(7)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传动杆(8)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8)的两侧与从动齿轮(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转动齿轮(11)之间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齿轮(11)与传动齿轮(10)之间通过固定轴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齿杆(4)活动连接,所述齿杆(4)的顶端与限定板(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2)与齿杆(4)活动连接,所述齿杆(4)的底端设置为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养生泡脚的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2)的顶端与齿杆(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2)的底端与缓冲垫(1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