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18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绝缘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导热硅胶绝缘片是一种以特殊薄膜为基材的高性能弹性体绝缘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切割能力和极好的导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等行业;

目前,现有的导热绝缘片臭氧老化装置在使用时,均是通过向装置的内部输送臭氧,观察导热绝缘片在臭氧环境中的老化程度,但是由于臭氧在装置内部各个位置的浓度分布不均,因此在装置不同位置的检测效果不同,其次,现有的检测装置在检测时,只能同时控制在某一浓度下进行检测,无法同时检测不同臭氧浓度下导热绝缘片的老化情况,导致现有的臭氧老化检测装置检测效率检查,且检测不全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包括柜体以及通过合页安装在柜体前端的柜门,所述柜体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组检测盒,其中,

所述检测盒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热绝缘片的放置槽,且检测盒的后端安装有臭氧管、空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臭氧管与空气管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且臭氧管和空气管的连接处与安装在放置槽一侧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放置槽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检测盒通过安装在其两侧的滑轨与柜体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盒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用于对放置槽密封的密封盖。

优选的,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臭氧传感器,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臭氧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检测盒的内部安装有副电机与无线收发器,所述电磁阀、第一臭氧传感器、电磁阀和无线收发器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副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底板安装有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和输送空气的风机,且臭氧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过安装在柜体一侧内壁的输气管与臭氧管连通,所述风机的出气管通过安装在柜体另一侧内壁的供气管与空气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与臭氧管之间和供气管与空气管之间均通过波纹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通过在柜体的内部设置多组检测盒,能够同时对多种不同的导热绝缘片进行老化检测,提高装置的检测效率,其次,方便对不同的检测盒进行取放,避免影响;

二是通过在臭氧管和空气管的内部设置电池阀,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进入放置槽内部臭氧的浓度,方便同时检测导热绝缘片在不同臭氧浓度下的老化情况,其次,还能避免对导热绝缘片更换时影响其他导热绝缘片的正常检测;

三是通过在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内部均安装臭氧传感器,不但能够检测进入放置槽内部臭氧的实际浓度,同时还能检测检测盒是否发生泄露,方便及时进行修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整体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中检测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中检测盒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中柜体的截面图。

图中:1、柜体;2、检测盒;3、放置槽;4、密封盖;5、臭氧管;6、空气管;7、电磁阀;8、第一臭氧传感器;9、排气管;10、第二臭氧传感器;11、臭氧发生器;12、风机;13、输气管;14、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3所示,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包括柜体1以及通过合页安装在柜体1前端的柜门,柜体1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组检测盒2,其中,

检测盒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热绝缘片的放置槽3,且检测盒2的后端安装有臭氧管5、空气管6和排气管9,臭氧管5与空气管6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7,且臭氧管5和空气管6的连接处与安装在放置槽3一侧的进气管连通,放置槽3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气管9。

参照图1,检测盒2通过安装在其两侧的滑轨与柜体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参照图2所示,检测盒2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用于对放置槽3密封的密封盖4。

参照图3所示,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臭氧传感器8,排气管9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臭氧传感器10。

参照图3,检测盒2的内部安装有副电机与无线收发器,电磁阀7、第一臭氧传感器8、电磁阀7和无线收发器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副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参照图4所示,柜体1的底板安装有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11和输送空气的风机12,且臭氧发生器11的出气口通过安装在柜体1一侧内壁的输气管13与臭氧管5连通,风机12的出气管通过安装在柜体1另一侧内壁的供气管14与空气管6连通。

参照图4,输气管13与臭氧管5之间和供气管14与空气管6之间均通过波纹管连通。

使用时,将需要检测的导热绝缘片依次放入不同的检测盒2中,并开启臭氧发生器11和风机12,并使臭氧发生器11向输气管13中输送特定浓度的臭氧,同时控制风机12向供气管14内部输送特定流速的空气,之后通过向检测盒2内部的无线收发器,控制电磁阀7的打开程度,由此来调节进入放置槽3时的臭氧浓度,由此实现在同一时间检测导热绝缘片在不同浓度的老化程度。

当需要提高输送到放置槽3内部的臭氧浓度时,通过控制臭氧管5内部电磁阀7的打开程度增大,使得输气管13输送到该臭氧管5内部的臭氧量增加,或是减小安装在空气管6内部的电磁阀7打开程度,使得供气管14输送到空气管6内部的空气体积减小,通过上述步骤,将在进气管内部混合时,臭氧体积增大,空气体积减小,由于输送到臭氧的浓度一定,因此在混合后,在进气管内部的臭氧浓度增大,从而完成臭氧浓度的提高,同理,当需要减低输送到放置槽3内部的臭氧浓度时,通过控制臭氧管5内部电磁阀7的打开程度减小,使得输气管13输送到该臭氧管5内部的臭氧减小,或是增大安装在空气管6内部的电磁阀7打开程度,使得供气管14输送到空气管6内部的空气体积增大,从而降低臭氧的浓度。

通过在进气管的内部安装第一臭氧传感器8,能够实时检测输送到放置槽3内部臭氧的浓度,方便及时了解臭氧老化检测时,臭氧不同时段的浓度。

通过在排气管9的内部安装第二臭氧传感器10,能够检测从放置槽3排出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当排出的臭氧浓度与明显小于进入的臭氧浓度,说明臭氧发生了泄露,需要需要进行修理与跟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包括柜体(1)以及通过合页安装在柜体(1)前端的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组检测盒(2),其中,

所述检测盒(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热绝缘片的放置槽(3),且检测盒(2)的后端安装有臭氧管(5)、空气管(6)和排气管(9),所述臭氧管(5)与空气管(6)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7),且臭氧管(5)和空气管(6)的连接处与安装在放置槽(3)一侧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放置槽(3)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气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盒(2)通过安装在其两侧的滑轨与柜体(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盒(2)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用于对放置槽(3)密封的密封盖(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臭氧传感器(8),所述排气管(9)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臭氧传感器(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盒(2)的内部安装有副电机与无线收发器,所述电磁阀(7)、第一臭氧传感器(8)、电磁阀(7)和无线收发器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副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底板安装有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11)和输送空气的风机(12),且臭氧发生器(11)的出气口通过安装在柜体(1)一侧内壁的输气管(13)与臭氧管(5)连通,所述风机(12)的出气管通过安装在柜体(1)另一侧内壁的供气管(14)与空气管(6)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13)与臭氧管(5)之间和供气管(14)与空气管(6)之间均通过波纹管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包括柜体以及通过合页安装在柜体前端的柜门,所述柜体内部设置有多组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且检测盒的后端安装有臭氧管、空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臭氧管与空气管的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阀,且臭氧管和空气管的连接处与安装在放置槽一侧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放置槽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气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导热绝缘片可视化臭氧老化装置,一是通过在柜体的内部设置多组检测盒,能够同时对多种不同的导热绝缘片进行老化检测;二是通过在臭氧管和空气管的内部设置电池阀,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进入放置槽内部臭氧的浓度,方便同时检测导热绝缘片在不同臭氧浓度下的老化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波;黄飞;舒登峰;孙佳晨;王浩东;岳文;陈昊;王成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彗晶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