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22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手,具体是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



背景技术:

对重的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在对重的四个角上都应设置四只导靴,以保证对重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

对重装置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重装置通过对重导靴在对重导轨上滑行,起平衡作用。对重装置由对重架和对重铁块两部分组成。

然而由于对重块需要进行运输,而为了运输的数量选择,一般会将统一形状的对重块进行统一运输,而由于对重块需要进行起吊,因此需要在对重块上设计扣手,而传统扣手设计在对重块的表层,因此对重块上会凸出扣手部分,而此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对重块的凸出扣手部分,容易造成在运输中的对重块出现晃荡现象,不易于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包括:

抽出部、与所述抽出部滑动连接的隐藏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抽出部和隐藏部之间的滑动组件;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组设置在所述抽出部和隐藏部之间的滑动机构,所述两组滑动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的相同单元,每组相同单元包括并列安装在所述抽出部侧部的滚轮支架,与所述滚轮支架转动连接的滚轮,以及与所述滚轮抵接适配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侧的隐藏轨道。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隐藏轨道呈“∧”形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侧。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隐藏部与所述抽出部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与所述抽出部固定连接的一级限位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的二级限位部;所述一级限位部与所述二级限位部固定连接,设计一级限位部主要为了进行对扣手的一级限位工作,进而防止扣手抽出距离过长,出现脱位现象。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一级限位部包括与所述抽出部固定连接的限位轴,套接所述限位轴的第一限位弹簧,与所述限位轴固定连接的限位滑动块,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滑动块下方的二级限位部,设计二级限位部,主要为了进行对起吊的缓冲作用,进而避免对重块起吊时,由于没有缓冲力度,出现抽出部直接脱离隐藏部现象。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二级限位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末端内侧的限位基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基板上的限位滑动板,插接所述限位滑动板的限位导杆,套接所述限位导杆的限位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固定板与所述限位基板之间的第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滑动块与所述限位固定板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基板上设有套接限位轴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第一限位弹簧抵接,合计第一限位弹簧主要为了进行对抽出部的缓冲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将扣手设计为隐藏部和抽出部,将隐藏部嵌于对重块内,将抽出部隐藏于隐藏部中,当需要使用扣手时,通过滑动组件工作,进而将抽出部进行抽出隐藏部,进而以供起吊使用,而当不需要使用扣手时,此时将抽出部推入隐藏部中,进而避免因对重块上凸出的扣手部分,造成在运输中的对重块出现晃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级限位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级限位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抽出部1、限位轴111、第一限位弹簧112、限位基板113、限位滑动块114、限位固定板1141、第二限位弹簧1142、限位滑动板1144、限位导杆1145、抽出滚轮12、隐藏部2、隐藏轨道22。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现有对重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的原因在于,对重块需要进行运输,而为了运输的数量选择,一般会将统一形状的对重块进行统一运输,而由于对重块需要进行起吊,因此需要在对重块上设计扣手,而传统扣手设计在对重块的表层,因此对重块上会凸出扣手部分,而此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对重块的凸出扣手部分,容易造成在运输中的对重块出现晃荡现象,不易于运输安全,而本发明将扣手设计为隐藏部和抽出部,将隐藏部嵌于对重块内,将抽出部隐藏于隐藏部中,当需要使用扣手时,通过滑动组件工作,进而将抽出部进行抽出隐藏部,进而以供起吊使用,而当不需要使用扣手时,此时将抽出部推入隐藏部中,进而避免因对重块上凸出的扣手部分,造成在运输中的对重块出现晃荡现象。

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包括:抽出部1、限位轴111、第一限位弹簧112、限位基板113、限位滑动块114、限位固定板1141、第二限位弹簧1142、限位滑动板1144、限位导杆1145、抽出滚轮12、隐藏部2、隐藏轨道22。

其中,所述抽出部1与所述隐藏部2滑动连接,所述抽出部1和隐藏部2之间的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组设置在所述抽出部1和隐藏部2之间的滑动机构,所述两组滑动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的相同单元,每组相同单元包括并列安装在所述抽出部1侧部的滚轮支架,与所述滚轮支架转动连接的滚轮,以及与所述滚轮抵接适配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2内侧的隐藏轨道22。

所述隐藏轨道22呈“∧”形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2内侧;所述隐藏部2与所述抽出部1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与所述抽出部1固定连接的一级限位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2内的二级限位部;所述一级限位部与所述二级限位部固定连接,设计一级限位部主要为了进行对扣手的一级限位工作,进而防止扣手抽出距离过长,出现脱位现象。

所述一级限位部包括与所述抽出部1固定连接的限位轴111,套接所述限位轴111的第一限位弹簧112,与所述限位轴111固定连接的限位滑动块114,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滑动块114下方的二级限位部,设计二级限位部,主要为了进行对起吊的缓冲作用,进而避免对重块起吊时,由于没有缓冲力度,出现抽出部1直接脱离隐藏部2现象。

所述二级限位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2末端内侧的限位基板113,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基板113上的限位滑动板1144,插接所述限位滑动板1144的限位导杆1145,套接所述限位导杆1145的限位固定板1141,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固定板1141与所述限位基板113之间的第二限位弹簧1142;所述限位滑动块114与所述限位固定板1141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基板113上设有套接限位轴111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第一限位弹簧112抵接,合计第一限位弹簧112主要为了进行对抽出部1的缓冲作用。

工作原理说明:当扣手需要抽出进行起吊对重块时,此时拉出抽出部1,此时抽出部1将带动抽出滚轮12进行沿隐藏轨道22进行滑动,进而完成抽出部1的拉出工作,在抽出部1拉出过程中,抽出部1将受到限位部的限位,进而防止抽出部1脱离隐藏部2,在抽出部1拉出时,此时抽出部1将带动限位轴111进行拉伸,此时限位轴111将带动限位滑块沿限位导杆1145进行滑动,而此时限位滑动块114挤压第一限位弹簧112靠近限位卡块,此时将受到第一限位弹簧112的弹力影响,同时限位滑块将受到第二限位弹簧1142的弹力影响,直至欣慰滑动块无法移动时限位轴111的行程将为抽出部1的抽出最大行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其特征是,包括:

抽出部、与所述抽出部滑动连接的隐藏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抽出部和隐藏部之间的滑动组件;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组设置在所述抽出部和隐藏部之间的滑动机构,所述两组滑动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的相同单元,每组相同单元包括并列安装在所述抽出部侧部的滚轮支架,与所述滚轮支架转动连接的滚轮,以及与所述滚轮抵接适配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侧的隐藏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其特征是:所述隐藏轨道呈“∧”形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其特征是:所述隐藏部与所述抽出部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与所述抽出部固定连接的一级限位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的二级限位部;所述一级限位部与所述二级限位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其特征是:所述一级限位部包括与所述抽出部固定连接的限位轴,套接所述限位轴的第一限位弹簧,与所述限位轴固定连接的限位滑动块,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滑动块下方的二级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其特征是:所述二级限位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末端内侧的限位基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基板上的限位滑动板,插接所述限位滑动板的限位导杆,套接所述限位导杆的限位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固定板与所述限位基板之间的第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滑动块与所述限位固定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基板上设有套接限位轴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第一限位弹簧抵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重块用隐藏扣手包括:抽出部、与所述抽出部滑动连接的隐藏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抽出部和隐藏部之间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组设置在所述抽出部和隐藏部之间的滑动机构,所述两组滑动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的相同单元,每组相同单元包括并列安装在所述抽出部侧部的滚轮支架,与所述滚轮支架转动连接的滚轮,以及与所述滚轮抵接适配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隐藏部内侧的隐藏轨道。本实用新型将扣手设计为隐藏部和抽出部,将隐藏部嵌于对重块内,将抽出部隐藏于隐藏部中,当需要使用扣手时,通过滑动组件工作,进而将抽出部进行抽出隐藏部,进而以供起吊使用,而当不需要使用扣手时,此时将抽出部推入隐藏部中。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朗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