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门。
背景技术:
一般的垂直升降电梯的水平滑动轿门,通常都是由轿门电机驱动其运行的。其绝大部分都不具备锁紧装置,仅靠控制器来控制电机动作的开启与停止来定位轿门:另有部分依靠具有保持力矩的门电机来保证轿门的关闭状态。然而,一旦电梯出现故障而使门电机断电时,这类水平滑动轿门则可轻易地被打开,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电梯轿门的轿门板一般都采用大平板结构,由于刚度不足、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震动以及电梯轿门关闭时的碰撞均易导致电梯轿门的轿门板变形,从而使得轿门板的平面度不满足要求,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中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门,包括门框和嵌设于所述门框内的门主体,所述门框包括限位槽,所述门主体包括锁槽和轿门板,所述锁槽与所述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梯轿厢门还包括安全锁,轿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和下封头,轿门板的两端设置有向同一方向的折弯,上封头和下封头均位于轿门板的折弯内,下封头包括封头板和滑块座,封头板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折弯,滑块座设置在封头板折弯的一端的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安全锁包括设置在门主体上的轿门锁钩、轿门锁轴,轿门锁钩可以钩住轿门锁轴用以锁住电梯轿门,轿门锁钩具有一转轴和一滚轮,滚轮可以与电梯层门上的撞弓相配合带动轿门锁钩转动脱离轿门锁轴,所述轿门锁轴设置在一长槽孔内,轿门锁轴可以在长槽孔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轿门板外侧固定有压板,压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后端且其悬伸端朝向另一扇轿门所在侧延伸,第二连接板与轿门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卡接固定有可遮挡轿门与前轿壁之间缝隙的弹性垫,该弹性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门,设置上封头和下封头均位于轿门板的折弯内增强了轿门板的强度,增加安全锁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其中:1、轿门板;2、锁槽;3、上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门,包括门框和嵌设于所述门框内的门主体,所述门框包括限位槽,所述门主体包括锁槽2和轿门板1,所述锁槽2与所述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梯轿厢门还包括安全锁,轿门板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3和下封头,轿门板1的两端设置有向同一方向的折弯,上封头3和下封头均位于轿门板1的折弯内,下封头包括封头板和滑块座,封头板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折弯,滑块座设置在封头板折弯的一端的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安全锁包括设置在门主体上的轿门锁钩、轿门锁轴,轿门锁钩可以钩住轿门锁轴用以锁住电梯轿门,轿门锁钩具有一转轴和一滚轮,滚轮可以与电梯层门上的撞弓相配合带动轿门锁钩转动脱离轿门锁轴,所述轿门锁轴设置在一长槽孔内,轿门锁轴可以在长槽孔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轿门板1外侧固定有压板,压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后端且其悬伸端朝向另一扇轿门所在侧延伸,第二连接板与轿门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卡接固定有可遮挡轿门与前轿壁之间缝隙的弹性垫,该弹性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电梯轿厢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嵌设于所述门框内的门主体,所述门框包括限位槽,所述门主体包括锁槽和轿门板,所述锁槽与所述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梯轿厢门还包括安全锁,轿门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和下封头,轿门板的两端设置有向同一方向的折弯,上封头和下封头均位于轿门板的折弯内,下封头包括封头板和滑块座,封头板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折弯,滑块座设置在封头板折弯的一端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锁包括设置在门主体上的轿门锁钩、轿门锁轴,轿门锁钩可以钩住轿门锁轴用以锁住电梯轿门,轿门锁钩具有一转轴和一滚轮,滚轮可以与电梯层门上的撞弓相配合带动轿门锁钩转动脱离轿门锁轴,所述轿门锁轴设置在一长槽孔内,轿门锁轴可以在长槽孔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门板外侧固定有压板,压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后端且其悬伸端朝向另一扇轿门所在侧延伸,第二连接板与轿门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卡接固定有可遮挡轿门与前轿壁之间缝隙的弹性垫,该弹性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