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阻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阻车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成为广大群众城市交通青睐的主要工具,其便捷轻巧,据官方统计,2019年中国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而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2013年至2017年5年间,全国共发生电动车火灾1万余起,年均约2000起,较前五年增长33.3%。2014年,我国发改委、住建部和交通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消防部颁布的消防法明文规定,消防通道禁止停放电动车等杂物。为此,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开始明文规定电动车禁止进入电梯。
现有技术中,为了禁止电梯进入电梯,一般采用的方式为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即在电梯中设置微型摄像头,根据电瓶车特征例如把手、座位等进行算法计算从而识别判断是否为电动车,当判断出有电动车时则阻止电梯关门。
然而上述图像识别技术存在容易躲避的问题,例如遮挡摄像头或者使用雨披、雨伞等遮挡车辆就很容易导致无法识别的问题;此外,电梯作为公共使用空间,对其进行有效的消杀可以阻止病毒传播,而人工进行消杀又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阻车杀菌装置,提高电梯阻车装置的车辆识别成功率以及实现电梯内的自动消毒杀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包括:
固定壳,呈长方体形状设置,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固定壳长度方向水平固定在电梯厢内侧壁上;
紫外线杀毒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壳上,用于对电梯厢内进行消毒杀菌;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壳的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的启停;
雷达检测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壳内,且朝向所述固定壳所在侧壁的对面设置,用于检测物体以及检测金属,所述雷达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雷达检测器检测到电梯厢内没有物体进入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工作,所述雷达检测器检测到电梯厢内有物体进入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
且,所述控制器与电梯厢的控制开关连接,当所述雷达检测器检测到进入电梯厢内的物体的长度满足设定门限,且检测到金属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梯停留在满足设定门限的楼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壳包括背壳、前盖和两端盖;
所述背壳的横截面为槽钢结构,所述背壳的两侧壁上朝内均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固定槽;
所述前盖穿入至所述固定槽内,将所述背壳内的元件的前侧密闭遮挡;
两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背壳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且两所述端盖包覆所述背壳的两端,使得背壳内部的元件在两端被密闭遮挡。
进一步地,所述背壳为铝合金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背壳两端具有固定孔,两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为防爆pc板,两所述端盖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为uva紫外线消毒灯和uvc紫外线消毒灯。
进一步地,还包括超声波检测器,所述超声波检测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壳的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雷达检测器间隔设置,所述超声波检测器设置在远离电梯厢门的一侧,所述超声波检测器用于辅助检测物体。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检测器与所述雷达检测器的间距为50~100cm。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固定在两所述端盖内中,所述报警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梯停留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还包括楼层设定机构,所述楼层设定机构具有光电传感器和反光板,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且固定在电梯厢的外侧壁上,所述反光板固定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射出光束的设定楼层的相应位置处,以将所述光电传感器射出的光束反射回所述光电传感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内设置雷达检测器以及紫外线杀毒机构,通过雷达检测的检测电梯厢内是否有人体进入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紫外线杀毒机构的工作或者停止;通过雷达检测器的设置,还可以检测进入至电梯厢内的物体是否为金属,而且通过对金属物的长度的检测,判定是否为电动车,从而通过控制器与电梯厢的连接实现对电梯厢的控制,达到阻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电梯厢空闲时进行杀菌消毒,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梯阻车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梯阻车杀菌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壳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固定在电梯内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固定在电梯内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5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固定壳;11、背壳;111、固定槽;112、固定孔;12、前盖;13、端盖;20、紫外线杀毒机构;30、控制器;40、雷达检测器;50、超声波检测器;60、报警组件;70、楼层设定机构;71、光电传感器;72、反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7所示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包括固定壳10、紫外线杀毒机构20、控制器30和雷达检测器40,其中:
固定壳10呈长方体形状设置,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具有容置空间,固定壳10长度方向水平固定在电梯厢内侧壁上;固定壳10的作用在于固定其内部的各元件并且对内部的元件进行保护,而且,在具体将固定壳10固定在电梯厢内壁上时,采用铆钉固定的方式进行。
紫外线杀毒机构20固定在固定壳10上,用于对电梯厢内进行消毒杀菌;如图1和图2所示,这里的紫外线杀毒机构20有若干的紫外线消毒灯珠构成,由于灯珠能够对其周围360度空间内进行杀菌消毒,将多个消毒灯珠设置在固定壳10体的上方,有利于电梯箱体内全方位的杀菌消毒。
控制器30设置在固定壳10的容置空间内,且与紫外线杀毒机构20电连接,以控制紫外线杀毒机构20的启停;由于紫外线杀菌消毒对人体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定在人进入至电梯厢内时,停止对电梯厢内的杀菌消毒。
雷达检测器40固定在固定壳10内,且朝向固定壳10所在侧壁的对面设置,用于检测物体以及检测金属,雷达检测器40与控制器30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微波雷达检测器40,微波雷达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发射波长较短的微波,由于微波的穿透力较强,可以穿透雨伞、棉麻、纸张等非金属材料,而人体活动时,其反射的微波与原微波的能量相比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探测电梯厢内是否有人体进入。其中,雷达检测器40检测到电梯厢内没有物体进入时,控制器30控制紫外线杀毒机构20工作,雷达检测器40检测到电梯厢内有物体进入时,控制器30关闭紫外线杀毒机构20;
且,控制器30与电梯厢的控制开关连接,当雷达检测器40检测到进入电梯厢内的物体的长度满足设定门限,且检测到金属时,控制器30控制电梯停留在满足设定门限的楼层。此外微波对于金属物体,会造成较强的反射,亦可以通过雷达接收到的反射波的能量值判断电梯厢内的物体是否为金属;对于物体长度的判定,由于发射的微波为一束分散的点,其沿电动车进出电梯的方向可以构成一个长度方向的坐标轴,通过接收的能量值的变化,可以判定出进入电梯厢内的物体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从而通过计算转换得出车体的长度。通过雷达检测器40探测进入电梯厢内的金属物体的长度若满足电动车的尺寸,则控制器30动作,控制电梯停留在检测到电动车进入的楼层,直至电动车从电梯厢内移出,控制器30解除对电梯厢的控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控制器30与电梯的总控开关连接,从而便于控制电梯的运行与停止。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雷达检测器40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电梯厢内,以控制紫外线杀毒机构20的停止和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人为消杀的效率;同时根据雷达检测器40检测到金属物的尺寸判定进入电梯厢内的物体是否为电动车,若判定为电动车时,则对电梯厢进行控制,以达到电梯阻车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2到图4所示,固定壳10包括背壳11、前盖12和两端盖13;
背壳11的横截面为槽钢结构,背壳11的两侧壁上朝内均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固定槽11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槽钢结构指的是背壳11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即设置有一底板以及两个与底板垂直的两侧板,其余元器件被固定在底板上,固定槽111设置在两与瓷板垂直的侧板的内部,用于固定前盖12板。在具体固定时,前盖12从背壳11两侧穿入至固定槽111内,将背壳11内的元件的前侧密闭遮挡;
两端盖13设置在背壳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且两端盖13包覆背壳11的两端,使得背壳11内部的元件在两端被密闭遮挡。端盖13的作用在于将前盖12固定在固定槽111内,使得前盖12不发生滑移,通过前盖12与两端盖13的配合,使得背壳11内的空间被封闭,从而实现对背壳11内元器件的保护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背壳11的加工便捷性以及强度,背壳11为铝合金材质,且一体成型,背壳11两端具有固定孔112,两端盖13通过固定孔112固定。在具体固定端盖13时,在端盖13上开设有与固定孔112相对应的通孔,通过紧固件穿过通孔后,将端盖13固定在背壳11上,固定孔112为螺纹孔。
此外,请继续参照图2,前盖12为防爆pc板,两端盖13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通过防爆pc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雷达检测器40轻松穿过前盖12,对电梯内部进行扫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背壳11内的元器件进行有效的保护。而将端盖13设置为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可以提高端盖13内的报警装置,例如报警灯的警示功能。
为了提高紫外线杀毒机构20的消杀效果,紫外线杀毒机构20为uva紫外线消毒灯和uvc紫外线消毒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uva与uvc是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的波段,其中uva波段的波长最长,其穿透力最强,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实现杀菌的目的,而uvc波段,其波长较短,可以用于水中的杀菌消毒,使得微生物立即死亡或者丧失繁殖能力,因此通过uva与uvc的配合,实现了对电梯厢内的全方位杀毒,对于干燥或者潮湿的电梯厢环境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图6中的扇形虚线表示的为紫外线杀毒机构的杀菌消毒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电梯厢内人体或者车辆的的检测精准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超声波检测器50,超声波检测器50固定在固定壳10的容置空间内,且与雷达检测器40间隔设置,超声波检测器50设置在远离电梯厢门的一侧,超声波检测器50用于辅助检测物体。由于雷达检测器40发出的检测区域为扇形区域,可能存在检测盲区,为此通过与雷达检测器40间隔设置的超声波检测器50,可以弥补雷达检测器40的不足之处,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一方面彻底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误伤,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电动车的检测精度。
具体的,超声波检测器50与雷达检测器40的间距为50~100cm。由于一般电动车进入至电梯厢内之后其长度方向要占据电梯的大部分长度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距离雷达检测器40的60cm处设置的超声波检测器50,可以同时测定电梯厢内是否有物体,可以弥补雷达检测器40在扇形区域边缘检测精度不准的缺陷,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阻车功能的警示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组件60,报警组件60固定在两端盖13内中,报警组件60与控制器30电连接,当控制器30控制电梯停留时,报警组件60发出警报。这里的报警组件60可以是灯光闪烁报警,也可以是蜂鸣器报警或者通过语音发出警报,以达到警示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车辆进入电动车内的上下行设定为仅仅对电动车上行做限制,而对于电动车从高层往下乘坐电梯则不作限制,为此,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楼层设定功能,如图5和图7所示,还包括楼层设定机构70,楼层设定机构70具有光电传感器71和反光板72,光电传感器71与控制器30连接,并且固定在电梯厢的外侧壁上,反光板72固定在于光电传感器71射出光束的设定楼层的相应位置处,以将光电传感器71射出的光束反射回光电传感器71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反光板72固定在电梯厢运行建筑的一层位置处,使得电梯到达一楼时,固定在电梯厢上的光电传感器71能够照射在反光板72上,通过反光板72的反射使得光电传感器71接收到信号,从而使得控制器30控制雷达检测器40和超声波检测器50开始工作,实现阻车的功能。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壳,呈长方体形状设置,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固定壳长度方向水平固定在电梯厢内侧壁上;
紫外线杀毒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壳上,用于对电梯厢内进行消毒杀菌;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壳的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的启停;
雷达检测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壳内,且朝向所述固定壳所在侧壁的对面设置,用于检测物体以及检测金属,所述雷达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雷达检测器检测到电梯厢内没有物体进入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工作,所述雷达检测器检测到电梯厢内有物体进入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
且,所述控制器与电梯厢的控制开关连接,当所述雷达检测器检测到进入电梯厢内的物体的长度满足设定门限,且检测到金属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梯停留在满足设定门限的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包括背壳、前盖和两端盖;
所述背壳的横截面为槽钢结构,所述背壳的两侧壁上朝内均设置有横向贯通的固定槽;
所述前盖穿入至所述固定槽内,将所述背壳内的元件的前侧密闭遮挡;
两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背壳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且两所述端盖包覆所述背壳的两端,使得背壳内部的元件在两端被密闭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为铝合金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背壳两端具有固定孔,两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为防爆pc板,两所述端盖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杀毒机构为uva紫外线消毒灯和uvc紫外线消毒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波检测器,所述超声波检测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壳的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雷达检测器间隔设置,所述超声波检测器设置在远离电梯厢门的一侧,所述超声波检测器用于辅助检测物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检测器与所述雷达检测器的间距为50~100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固定在两所述端盖内中,所述报警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梯停留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阻车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层设定机构,所述楼层设定机构具有光电传感器和反光板,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且固定在电梯厢的外侧壁上,所述反光板固定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射出光束的设定楼层的相应位置处,以将所述光电传感器射出的光束反射回所述光电传感器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