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22  96


本发明属于试压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



背景技术:

试压机集机电、液压、试压、液体介质贮存循环使用于一体,具有功能完善、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生产气瓶的时候,需要逐个对气瓶进形试压,通过使用试压机可以对气瓶进行检测,保证气瓶生产的良品率。

例如申请号:cn201510068108.9中涉及气瓶外测法全自动水压试验装置,包括气瓶外测法全自动水压试验水套、气瓶外测法全自动水压试验控制柜、连接管路和控制系统,所述气瓶外测法全自动水压试验水套上设有水套顶盖,所述水套顶盖中间设有试压螺纹接头,所述水套顶盖两侧设有气阀,所述气阀上设有压紧把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气瓶外测法全自动水压试验控制柜上的水压试验控制区、显示屏、电子天平、电脑机箱、打印机、无线吊称显示仪、压力表一和压力表二。设计合理,性能良好,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数据测量准确。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对管道内的压力读数,测试使用不便,在对气瓶检测压力的时候,通过压力表对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与实际的要求存在误差,当压力缺少时无法及时的补压,且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对气瓶打压的时候,需要人工对气瓶进行浸水观测,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以解决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对管道内的压力读数,测试使用不便,在对气瓶检测压力的时候,通过压力表对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与实际的要求存在误差,当压力缺少时无法及时的补压,且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对气瓶打压的时候,需要人工对气瓶进行浸水观测,比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包括主体,顶板,滑板,缓冲罐,分流管,横管和固定板,所述主体的侧面安装有自动plc控制箱,且主体的侧面底部安装有排水管道;所述顶板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顶板底部的竖板设在主体的顶部两侧;所述滑板的两端设有凸块,且滑板两端的凸块安装在竖槽的内部,并且滑板顶部的横板与顶板顶部气缸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缓冲罐通过连接板设在顶板的侧面,且缓冲罐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分流管设在竖管的侧面,且分流管的底端设在横管的顶部;

所述横管包括有压力传感器,软管,所述横管为管状结构,且横管的外侧通过管道设有两处压力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管道安装在横管的侧面;所述横管的侧端安装有排气电磁阀,且横管的侧端与竖管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固定板包括有压板,快接件,所述压板为环形结构,且压板的内侧安装有气瓶,并且压板通过连接杆设在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固定板设在滑板的底部,且固定板底部的快接件与软管的侧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矩形结构,且支撑板纵横交错设在主体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包括有竖板,竖槽,所述竖板为矩形板结构,且竖板设在顶板的底部两端;所述竖槽为矩形结构,且竖槽设在竖板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包括有横板,所述横板为矩形板结构,且横板通过螺纹杆安装在滑板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包括有进气口,竖管,所述进气口设在缓冲罐的侧端,且进气口与气压设备相连接;所述竖管的外侧安装有加压电磁阀,且竖管设在缓冲罐的侧端。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包括有补压电磁阀,补压流量控制阀,所述补压电磁阀设在分流管的外侧;所述补压流量控制阀设在分流管的外侧,且补压流量控制阀设在补压电磁阀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横管还包括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外端安装有快接头,且软管设在横管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还包括有快接件,所述快接件设在压板内侧气瓶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横管,在使用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横管对管道内的压力进行严格的监控,主体的顶部边缘的位置放置有横管,在横管的外侧设有两处压力表,大体的对横管内的气压进行观测,在通过横管外侧的压力传感器对横管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提前对压力传感器设置到合适的压力竖直,当横管内部的压力降低的时候,压力反馈到竖管外侧的加压电磁阀,对横管进行打压,软管通过快接头安装在气瓶顶部的快接件上,便于对气瓶进行加压,横管侧端的排气电磁阀,便于检测完后进行泄压;

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固定板,在使用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固定板对气瓶进行浸水观测,在滑板的底部设有四处固定板,使气瓶安装在压板的内侧,快接件安装在气瓶的顶端,便于与软管进行连接,通过顶板顶部的气缸推动滑板向下移动,使滑板压动固定板浸入到水中检测气瓶是否有漏气的情况,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对管道内的压力读数,测试使用不便,在对气瓶检测压力的时候,通过压力表对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与实际的要求存在误差,当压力缺少时无法及时的补压,且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对气瓶打压的时候,需要人工对气瓶进行浸水观测,比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顶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缓冲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固定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支撑板;2、顶板;201、竖板;202、竖槽;3、滑板;301、横板;4、缓冲罐;401、进气口;402、竖管;5、分流管;501、补压电磁阀;502、补压流量控制阀;6、横管;601、压力传感器;602、软管;7、固定板;701、压板;702、快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包括主体1,顶板2,滑板3,缓冲罐4,分流管5,横管6和固定板7,主体1的侧面安装有自动plc控制箱,且主体1的侧面底部安装有排水管道;顶板2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顶板2底部的竖板201设在主体1的顶部两侧;滑板3的两端设有凸块,且滑板3两端的凸块安装在竖槽202的内部,并且滑板3顶部的横板301与顶板2顶部气缸的底端相连接;缓冲罐4通过连接板设在顶板2的侧面,且缓冲罐4为圆柱形结构;分流管5设在竖管402的侧面,且分流管5的底端设在横管6的顶部;

横管6包括有压力传感器601,软管602,横管6为管状结构,且横管6的外侧通过管道设有两处压力表;压力传感器601通过管道安装在横管6的侧面;横管6的侧端安装有排气电磁阀,且横管6的侧端与竖管402的底端相连接,主体1的顶部边缘的位置放置有横管6,在横管6的外侧设有两处压力表,大体的对横管6内的气压进行观测,在通过横管6外侧的压力传感器601对横管6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提前对压力传感器601设置到合适的压力竖直,当横管6内部的压力降低的时候,压力反馈到竖管402外侧的加压电磁阀,对横管6进行打压;

固定板7包括有压板701,快接件702,压板701为环形结构,且压板701的内侧安装有气瓶,并且压板701通过连接杆设在固定板7的底部;固定板7设在滑板3的底部,且固定板7底部的快接件702与软管602的侧端相连接,在滑板3的底部设有四处固定板7,通过顶板2顶部的气缸推动滑板3向下移动,使滑板3压动固定板7浸入到水中检测气瓶是否有漏气的情况。

其中,主体1包括有支撑板101,支撑板101为矩形结构,且支撑板101纵横交错设在主体1的外侧,在主体1的内部设有矩形的水槽,在主体1的内部装有水,用于对气瓶进行浸水测试,支撑板101纵横交错设在主体1的四面,加强主体1的坚固程度,主体1侧面底部的排水管道排出长时间使用的水。

其中,顶板2包括有竖板201,竖槽202,竖板201为矩形板结构,且竖板201设在顶板2的底部两端;竖槽202为矩形结构,且竖槽202设在竖板201的侧面,在主体1的顶部两侧设有竖板201,在竖板201的顶部设有顶板2,通过顶板2上的气缸为滑板3的移动提供动力,竖槽202可以使滑板3可以保证竖直上下移动。

其中,滑板3包括有横板301,横板301为矩形板结构,且横板301通过螺纹杆安装在滑板3的顶部,在顶板2的底部通过气缸的底端安装有横板301,横板301通过螺纹杆安装有滑板3,可以对初始使用时的距离进行调节,滑板3的两端安装在竖槽202的内部,可以使滑板3上下移动。

其中,缓冲罐4包括有进气口401,竖管402,进气口401设在缓冲罐4的侧端,且进气口401与气压设备相连接;竖管402的外侧安装有加压电磁阀,且竖管402设在缓冲罐4的侧端,在顶板2的侧面设有缓冲罐4,缓冲罐4对从进气口401打入过大的气压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防止压力过大对竖管402的损坏,竖管402外侧的加压电磁阀便于对横管6进行加入气压。

其中,分流管5包括有补压电磁阀501,补压流量控制阀502,补压电磁阀501设在分流管5的外侧;补压流量控制阀502设在分流管5的外侧,且补压流量控制阀502设在补压电磁阀501的底部,在竖管402的侧面设有分流管5,分流管5便于对横管6件补压,分流管5外侧的补压电磁阀501用于补充管道内的气压,补压流量控制阀502作为物理开关,便于使分流管5进行气压流动的控制。

其中,横管6还包括有软管602,软管602的外端安装有快接头,且软管602设在横管6的侧面,软管602通过快接头安装在气瓶顶部的快接件702上,便于对气瓶进行加压,横管6侧端的排气电磁阀,便于检测完后进行泄压。

其中,固定板7还包括有快接件702,快接件702设在压板701内侧气瓶的顶端,使气瓶安装在压板701的内侧,快接件702安装在气瓶的顶端,便于与软管602进行连接。

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本装置的时候,首先通过进气口401向缓冲罐4的内部充入气压,在顶板2的侧面设有缓冲罐4,可以对进气口401进入过大的气压进行缓冲,竖管402外侧的加压电磁阀控制对横管6加入气压,分流管5连接竖管402对横管6件补压,分流管5外侧的补压电磁阀501以及补压流量控制阀502对使分流管5进行气压流动的控制,气压进入到横管6的内部,通过横管6外侧的压力传感器601对气压进行检测,横管6内部的压力低于压力传感器601设置的数值,信号反馈到竖管402外侧的加压电磁阀对横管6加压,软管602通过快接头安装在快接件702上对气瓶进行加压,再通过顶板2上的气缸带动横板301移动,使横板301通过螺纹杆带动滑板3竖槽202的内部上下移动,在滑板3的底部设有四处固定板7,气瓶安装在压板701的内侧,推动固定板7浸入到主体1内部盛有的水中,检测气瓶是否有漏气的情况,支撑板101纵横交错加强主体1的坚固程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顶板(2),滑板(3),缓冲罐(4),分流管(5),横管(6)和固定板(7),所述主体(1)的侧面安装有自动plc控制箱,且主体(1)的侧面底部安装有排水管道;所述顶板(2)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顶板(2)底部的竖板(201)设在主体(1)的顶部两侧;所述滑板(3)的两端设有凸块,且滑板(3)两端的凸块安装在竖槽(202)的内部,并且滑板(3)顶部的横板(301)与顶板(2)顶部气缸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缓冲罐(4)通过连接板设在顶板(2)的侧面,且缓冲罐(4)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分流管(5)设在竖管(402)的侧面,且分流管(5)的底端设在横管(6)的顶部;

所述横管(6)包括有压力传感器(601),软管(602),所述横管(6)为管状结构,且横管(6)的外侧通过管道设有两处压力表;所述压力传感器(601)通过管道安装在横管(6)的侧面;所述横管(6)的侧端安装有排气电磁阀,且横管(6)的侧端与竖管(402)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固定板(7)包括有压板(701),快接件(702),所述压板(701)为环形结构,且压板(701)的内侧安装有气瓶,并且压板(701)通过连接杆设在固定板(7)的底部;所述固定板(7)设在滑板(3)的底部,且固定板(7)底部的快接件(702)与软管(602)的侧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支撑板(101),所述支撑板(101)为矩形结构,且支撑板(101)纵横交错设在主体(1)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包括有竖板(201),竖槽(202),所述竖板(201)为矩形板结构,且竖板(201)设在顶板(2)的底部两端;所述竖槽(202)为矩形结构,且竖槽(202)设在竖板(201)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3)包括有横板(301),所述横板(301)为矩形板结构,且横板(301)通过螺纹杆安装在滑板(3)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4)包括有进气口(401),竖管(402),所述进气口(401)设在缓冲罐(4)的侧端,且进气口(401)与气压设备相连接;所述竖管(402)的外侧安装有加压电磁阀,且竖管(402)设在缓冲罐(4)的侧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5)包括有补压电磁阀(501),补压流量控制阀(502),所述补压电磁阀(501)设在分流管(5)的外侧;所述补压流量控制阀(502)设在分流管(5)的外侧,且补压流量控制阀(502)设在补压电磁阀(501)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6)还包括有软管(602),所述软管(602)的外端安装有快接头,且软管(602)设在横管(6)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还包括有快接件(702),所述快接件(702)设在压板(701)内侧气瓶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全自动压力控制试压机,涉及试压机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试压机在使用的时候,压力表对管道内压力检测与实际存在误差的问题,包括主体,横管和固定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顶板底部的竖板设在主体的顶部两侧;所述滑板两端的凸块安装在竖槽的内部,并且滑板顶部的横板与顶板顶部气缸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缓冲罐通过连接板设在顶板的侧面;所述分流管设在竖管的侧面,且分流管的底端设在横管的顶部;所述横管的侧端安装有排气电磁阀,且横管的侧端与竖管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在滑板的底部,且固定板底部的快接件与软管的侧端相连接。通过使用横管对管道内的压力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使用固定板对气瓶进行浸水观测。

技术研发人员:姚勇民;诸国军;李法余;童良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汇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