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杆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排量多螺杆泵。
背景技术:
螺杆泵是一种转子式容积泵。在排量需求较大的情况下,现有技术大都采用增加转子数量,选用多螺杆泵进行输送,即利用一根主动螺杆带动若干根传动螺杆以实现输送。这样就导致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拆装困难。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轻型三螺杆泵[申请号:201821224798.8],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泵体、前盖、后盖、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和泄压组件;所述泵体一端与前盖连接,另一端与后盖连接,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设置在上部型腔,泄压组件设置在下部型腔;所述泵体、前盖和后盖的材料为ly12铝合金,所述主动螺杆和所述从动螺杆的材料为38crmoal合金钢。
该实用新型具可减轻上螺杆泵重量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输送排量大、结构简单的大排量多螺杆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大排量多螺杆泵,包括螺杆泵组件和与螺杆泵组件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螺杆泵组件与驱动机构之间还设有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同步组件,螺杆泵组件设有至少两组且均与同步组件相连接,集合进液管分别与每个螺杆泵组件相连通,所述螺杆泵组件远离同步组件的一端还设有集合出液管,所述集合出液管分别与每个螺杆泵组件相连通。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所述螺杆泵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入室和排出室,所述吸入室与集合进液管相连通,所述排出室与集合出液管相连通,吸入室与排出室之间设有定子,转子位于定子内,所述转子远离排出室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组件与中间轴相连接,所述中间轴远离转子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组件与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机座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远离中间轴的一端与同步组件驱动连接。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所述万向接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中间轴上的第一连接部和固定连接在转子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表面突出有球形凸头,另一连接部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连接凹槽,所述球形凸头位于连接凹槽内,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外的传动密封套管,所述传动密封套管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周向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所述传动密封套管包括套设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外的管套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内表面凸出有两组传动凸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侧面均设有向内凹陷的传动凹槽,两组传动凸齿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部表面的传动凹槽内和第二连接部表面的传动凹槽内,转动管套本体可使传动凸齿压设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至少有一个传动凹槽的宽度大于传动凸齿的厚度,且所述球形凸头与连接凹槽的底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每组传动凸齿均包括至少两个传动凸齿,且同一组的传动凸齿沿管套本体内表面周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所吸入室包括吸入室壳体和位于吸入室壳体内的吸入空腔,吸入室壳体上设有与集合进液管相连通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与吸入空腔相连通,所述中间轴位于吸入空腔内,所述吸入室壳体底端还设有与吸入空腔相连通排泄口,堵头可拆卸连接在排泄口内。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所述定子与吸入室之间设有支架,第一螺栓依次贯穿过吸入室的侧壁和支架,第二螺栓依次贯穿过定子的侧壁和支架,所述第一螺栓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栓的螺纹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中,所述转子轴心线与中间轴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10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并联设置若干组螺杆泵组件来实现增大排量的目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万向接头组件采用球形凸头和连接凹槽的间隙连接方式,实现万象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万象连接件在自适应角度调整时更加灵活,保证了转子转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螺杆泵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吸入室1、排出室2、定子3、转子4、万向接头组件5、中间轴6、输入轴7、轴承8、机座9、吸入室壳体11、吸入空腔12、吸入口13、排泄口14、堵头15、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二螺栓18、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球形凸头53、连接凹槽54、传动密封套管55、管道本体56、传动凸齿57、传动凹槽58、调节间隙59、螺杆泵组件100、驱动机构200、同步组件300、集合进液管400、集合出液管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大排量多螺杆泵,包括螺杆泵组件100和与螺杆泵组件100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200,驱动机构200可选用驱动电机,所述螺杆泵组件100与驱动机构200之间还设有与驱动机构200驱动连接的同步组件300,同步组件300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同步驱动结构,例如可以是相互啮合的齿轮,只要能够起到同步驱动螺杆泵组件100的作用即可,螺杆泵组件100设有至少两组且均与同步组件300相连接,集合进液管400分别与每个螺杆泵组件100相连通,所述螺杆泵组件100远离同步组件300的一端还设有集合出液管500,所述集合出液管500分别与每个螺杆泵组件100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启动驱动机构200,待输送介质通过集合进液管400吸入至螺杆泵组件100内,驱动机构200通过驱动螺杆泵组件100实现将待输送介质由集合出液管500排出。故本实用新型通过并联设置若干组螺杆泵组件100来实现增大排量的目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同时,各个零部件之间可通过例如法兰盘实现可拆卸连接,更换零部件方便,也便于对装置整体进行结构改造,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螺杆泵组件100的数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杆泵组件100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入室1和排出室2,所述吸入室1与集合进液管400相连通,所述排出室2与集合出液管500相连通,吸入室1与排出室2之间设有定子3,转子4位于定子3内,所述转子4远离排出室2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组件5与中间轴6相连接,所述中间轴6远离转子4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组件5与输入轴7相连接,所述输出轴7通过轴承8与机座9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7远离中间轴6的一端与同步组件300驱动连接。
万向接头组件5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能实现万向转动的具体结构,例如选用万向节,但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万向接头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中间轴6上的第一连接部51和固定连接在转子4上的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或第二连接部52表面突出有球形凸头53,另一连接部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连接凹槽54,这样球形凸头53与连接凹槽54之间相互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降低零部件之间的损坏。同时,接触面设置为弧形,还有利于力的分散。所述球形凸头53位于连接凹槽54内,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外的传动密封套管55,所述传动密封套管55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均周向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传动密封套管55包括套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外的管套本体56,所述管道本体56内表面凸出有两组传动凸齿57,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侧面均设有向内凹陷的传动凹槽58,两组传动凸齿57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部51表面的传动凹槽58内和第二连接部52表面的传动凹槽58内,转动管套本体56可使传动凸齿57压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上。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侧面均开有一个弧形的凹槽,即传动凹槽58,传动凸齿57位于传动凹槽58内,中间轴6转动时,传动凹槽58的端部会压设在传动凸齿57上,对传动凸齿57施加一个周向转动的力,通过传动密封套管55传动,另一侧的传动凸齿57压设在传动凹槽58的端部并对对传动凹槽58施加一个周向转动的力,从而实现将转动传递至转子4上,实现转子4的转动。
使用时,驱动机构200驱动输入轴7,并通过中间轴6传动至转子4,转动过程中,管道本体56内表面的两组传动凸齿57分别压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侧面,并且之间具有周向转动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实现传动。
优选地,至少有一个传动凹槽58的宽度大于传动凸齿57的厚度,且所述球形凸头53与连接凹槽54的底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59,即传动凸齿57与传动凹槽58之间在轴向具有间隙,从而保证球形凸头53与连接凹槽54之间可沿轴向发生较小距离的相对移动,保证连接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的万向接头组件5采用球形凸头53和连接凹槽54的间隙连接方式,实现万象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万象连接件在自适应角度调整时更加灵活,保证了转子4转动的稳定性。
优选地,每组传动凸齿57均包括至少两个传动凸齿57,且同一组的传动凸齿57沿管套本体56内表面周向均匀分布。这样能保证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所吸入室1包括吸入室壳体11和位于吸入室壳体11内的吸入空腔12,吸入室壳体11上设有与集合进液管400相连通吸入口13,所述吸入口13与吸入空腔12相连通,所述中间轴6位于吸入空腔12内,所述吸入室壳体11底端还设有与吸入空腔12相连通排泄口14,堵头15可拆卸连接在排泄口14内。
使用时,待输送介质首先通过吸入口13吸入至吸入空腔12内,此时堵头15堵塞在排泄口14内。输送完成后,将堵头15拔出至排泄口14外,便于对吸入空腔12内部进行清洗。
如图2所示,所述定子3与吸入室1之间设有支架16,第一螺栓17依次贯穿过吸入室1的侧壁和支架16,第二螺栓18依次贯穿过定子3的侧壁和支架16,所述第一螺栓17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栓18的螺纹方向相反。安装时,其中一个螺栓用于初步固定,再利用另一个螺栓进行拉紧,本实用新型利用螺纹相反的第一螺栓17和第二螺栓18实现定子3、支架16和吸入室1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紧凑,拆装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转子4轴心线与中间轴6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10度。设置一个较小的倾角可在保证传动的同时,便于吸入空腔12内的待输送介质进入定子3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吸入室1、排出室2、定子3、转子4、万向接头组件5、中间轴6、输入轴7、轴承8、机座9、吸入室壳体11、吸入空腔12、吸入口13、排泄口14、堵头15、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二螺栓18、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球形凸头53、连接凹槽54、传动密封套管55、管道本体56、传动凸齿57、传动凹槽58、调节间隙59、螺杆泵组件100、驱动机构200、同步组件300、集合进液管400、集合出液管50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大排量多螺杆泵,包括螺杆泵组件(100)和与螺杆泵组件(100)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组件(100)与驱动机构(200)之间还设有与驱动机构(200)驱动连接的同步组件(300),螺杆泵组件(100)设有至少两组且均与同步组件(300)相连接,集合进液管(400)分别与每个螺杆泵组件(100)相连通,所述螺杆泵组件(100)远离同步组件(300)的一端还设有集合出液管(500),所述集合出液管(500)分别与每个螺杆泵组件(100)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组件(100)包括相互连通的吸入室(1)和排出室(2),所述吸入室(1)与集合进液管(400)相连通,所述排出室(2)与集合出液管(500)相连通,吸入室(1)与排出室(2)之间设有定子(3),转子(4)位于定子(3)内,所述转子(4)远离排出室(2)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组件(5)与中间轴(6)相连接,所述中间轴(6)远离转子(4)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组件(5)与输入轴(7)相连接,所述输入轴(7)通过轴承(8)与机座(9)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7)远离中间轴(6)的一端与同步组件(300)驱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接头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中间轴(6)上的第一连接部(51)和固定连接在转子(4)上的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或第二连接部(52)表面突出有球形凸头(53),另一连接部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连接凹槽(54),所述球形凸头(53)位于连接凹槽(54)内,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外的传动密封套管(55),所述传动密封套管(55)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均周向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密封套管(55)包括套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外的管套本体(56),所述管套本体(56)内表面凸出有两组传动凸齿(57),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的侧面均设有向内凹陷的传动凹槽(58),两组传动凸齿(57)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部(51)表面的传动凹槽(58)内和第二连接部(52)表面的传动凹槽(58)内,转动管套本体(56)可使传动凸齿(57)压设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传动凹槽(58)的宽度大于传动凸齿(57)的厚度,且所述球形凸头(53)与连接凹槽(54)的底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59)。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每组传动凸齿(57)均包括至少两个传动凸齿(57),且同一组的传动凸齿(57)沿管套本体(56)内表面周向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吸入室(1)包括吸入室壳体(11)和位于吸入室壳体(11)内的吸入空腔(12),吸入室壳体(11)上设有与集合进液管(400)相连通吸入口(13),所述吸入口(13)与吸入空腔(12)相连通,所述中间轴(6)位于吸入空腔(12)内,所述吸入室壳体(11)底端还设有与吸入空腔(12)相连通排泄口(14),堵头(15)可拆卸连接在排泄口(14)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3)与吸入室(1)之间设有支架(16),第一螺栓(17)依次贯穿过吸入室(1)的侧壁和支架(16),第二螺栓(18)依次贯穿过定子(3)的侧壁和支架(16),所述第一螺栓(17)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栓(18)的螺纹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排量多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轴心线与中间轴(6)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10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