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是随着人类城市化的发展,河流、湖泊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但目前的测量设备的功能都比较单一,例如,仅能对水下情况进行探测,或是仅能对水下的水流速度进行测量,而且目前的测量装置需要配置电源如电瓶或是电缆,以提供给测量装置所需的能量,而配置电瓶会存在经常更换的问题,提高了人力、物力;若是拉设电缆会造成在恶劣环境中铺设不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包括固定部,还包括:
浮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以保证所述浮板位于预设区域内;
传动部,穿过所述浮板并位于水面下方,以通过水流带动所述传动部进行转动以产生动能;
储能部,设置于所述浮板上,并与所述传动部连接,以将所述传动部传输的所述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该电能进行传输及存储;
测量部,设置于所述浮板上,并接收所述储能部传输的电能,以提供给该测量部测量所需要的能量;
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浮板上,用于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所述储能部进行电能的输出,及控制所述测量部进行预设工况下的测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
第一传动轴,该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浮板,一端与所述储能部连接;
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且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
第二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且该第二传动轴轴向为水平方向;
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该叶轮能够通过水流带动进行旋转。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部包括:
发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以将该第一传动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电瓶,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用于将发电机转化后的所述电能进行存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减速器,设置于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以增加所述发电机的发电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轴承套筒,设置于所述浮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以便于所述第一传动轴进行转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包括两个伞状齿轮。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预测工况下进行预测的测量部包括:流速测量部、水深测量部、水质测量部、水面空气测量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速测量部为水流速度测量仪;所述水深测量部为水深测量仪;所述水质测量部为水质测量仪;所述水面空气测量部为空气检测仪。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指令的发送和接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警示灯,设置于所述浮板上,用于进行夜间警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通过传动部和储能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该测量装置自供能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更环保节能;另外,将多种类型的测量部整合至该测量装置上,能够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测量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浮板100;传动部200;储能部300;测量部400;控制部500;第一传动轴201;齿轮组202;第一齿轮2021;第二齿轮2022;第二传动轴203;叶轮204;发电机301;电瓶302;减速器600;轴承套筒70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参考图1中所示,该装置包括固定部、浮板100、传动部200、储能部300、测量部400和控制部500。
浮板100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以保证所述浮板100位于预设区域内;传动部200穿过所述浮板100并位于水面下方,以通过水流带动所述传动部200进行转动以产生动能;储能部300设置于所述浮板100上,并与所述传动部200连接,以将所述传动部200传输的所述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该电能进行传输及存储;测量部400设置于所述浮板100上,并接收所述储能部300传输的电能,以提供给该测量部400测量所需要的能量;控制部500设置于所述浮板100上,用于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所述储能部300进行电能的输出,及控制所述测量部400进行预设工况下的测量。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通过传动部200和储能部300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该测量装置自供能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更环保节能;另外,将多种类型的测量部400整合至该测量装置上,能够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测量工作。
下面,将参考图1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智能测量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可以设置在水底,也可设置在岸边,具体不做限制,该固定部用于固定浮板100,以避免浮板100发生大范围的移动。传动部200穿过浮板100设置在水面下方,该传动部200能够通过水流进行转动,并将水流流动的能量转化为传动部200传动的动能,传动部200将该动能传输至储能部300,并由储能部300将该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对电能进一步进行存储,以在测量部400工作时进行供电,控制部500用于接收外界指令以及向外界发送指令,以及控制储能部300向测量部400进行电能传输,并且控制测量部400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测量工作。该种采用自供能式的智能测量装置,能够通过自身设备通过水流进行发电,环保耐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200包括:第一传动轴201,该第一传动轴201穿过所述浮板100,一端与所述储能部300连接;齿轮组202,包括第一齿轮2021与第二齿轮2022,且该第一齿轮2021与第二齿轮2022的转动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齿轮202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1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轴203,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2022连接,且该第二传动轴203轴向为水平方向;叶轮204,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03的端部,该叶轮204能够通过水流带动进行旋转。具体的,第一传动轴201穿过浮板100伸入水下,并与齿轮组202进行固定连接,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齿轮组202包括两个伞状齿轮。具体的,两个伞状齿轮垂直设置,即第一齿轮2021与第二齿轮2022的转动方向互相垂直,而第二齿轮2022与第二传动轴203固定连接,即第一传动轴201与第二传动轴203互相垂直,第二传动轴203的前端设有叶轮204,该叶轮204为螺旋叶轮204,能够在水流的推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轴203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203带动齿轮组202进行转动,齿轮组202带动第一传动轴201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轴201将动能传递给储能部300,然后通过储能部300转化为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部300包括:发电机30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1连接,以将该第一传动轴201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电瓶302,与所述发电机301电连接,用于将发电机301转化后的所述电能进行存储。具体的,发电机301将第一传动轴201传递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该电能传输至电瓶302进行存储,但不做限制,也可直接将发电机301的电能传输至测量部400,以供测量部400进行测量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减速器600,设置于所述发电机30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1之间,以增加所述发电机301的发电量。具体的,减速器600设置于发电机301与第一传动轴201之间,能够增加输入发电机301轴的转动速度,从而能够增加发电机301的发电量,具体减速器600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理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轴承套筒700,设置于所述浮板100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1之间,以便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01进行转动。具体的,为避免第一传动轴201与浮板100直接接触形成摩擦,从而影响第一传送轴的转动,因此在所述浮板100与第一传动轴201之间设置轴承套筒700,以便于第一传动轴201进行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预测工况下进行预测的测量部400包括:流速测量部400、水深测量部400、水质测量部400、水面空气测量部400。具体的,为增加该测量装置的功能,将流速测量部400、水深测量部400、水质测量部400和水面空气测量部400进行集合放置于浮板100上,并通过多个控制器对多个不同类型的测量部400进行控制,以根据接收到的对应工况下的指令控制对应的测量部400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流速测量部400为水流速度测量仪;所述水深测量部400为水深测量仪;所述水质测量部400为水质测量仪;所述水面空气测量部400为空气检测仪。具体的,水流速度测量仪、水深测量仪、水质测量仪和空气检测仪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部500电连接,用于所述控制部500进行指令的发送和接收。具体的,该通讯模块用于该测量装置与外界进行通信,如接收外界指令,并将测量装置测量的数据及时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警示灯,设置于所述浮板100上,用于进行夜间警示。具体的,该警示灯的设置能够较好的避免夜间船只将该测量装置损坏。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通过传动部200和储能部300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该测量装置自供能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更环保节能;另外,将多种类型的测量部400整合至该测量装置上,能够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测量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1.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智能测量装置,包括固定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浮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以保证所述浮板位于预设区域内;
传动部,穿过所述浮板并位于水面下方,以通过水流带动所述传动部进行转动以产生动能;
储能部,设置于所述浮板上,并与所述传动部连接,以将所述传动部传输的所述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该电能进行传输及存储;
测量部,设置于所述浮板上,并接收所述储能部传输的电能,以提供给该测量部测量所需要的能量;
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浮板上,用于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所述储能部进行电能的输出,及控制所述测量部进行预设工况下的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第一传动轴,该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浮板,一端与所述储能部连接;
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且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
第二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且该第二传动轴轴向为水平方向;
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该叶轮能够通过水流带动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包括:
发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以将该第一传动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电瓶,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用于将发电机转化后的所述电能进行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减速器,设置于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以增加所述发电机的发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轴承套筒,设置于所述浮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以便于所述第一传动轴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两个伞状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测工况下进行预测的测量部包括:流速测量部、水深测量部、水质测量部、水面空气测量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测量部为水流速度测量仪;所述水深测量部为水深测量仪;所述水质测量部为水质测量仪;所述水面空气测量部为空气检测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指令的发送和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警示灯,设置于所述浮板上,用于进行夜间警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