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除雾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5-29  102


本申请是基于2015年2月20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1580011208.6(pct/ib2015/000213)、名为“热除雾系统和方法”的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2016年8月29日)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患者身体,例如口腔、腹腔等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温差可能导致在医疗设备的窗口上形成凝结物。医疗设备可以是例如扫描装置、瞄准器、光学仪器等。凝结物可能妨碍医疗设备的光学操作。例如,凝结物可能(通过引起光线衍射、折射等)导致光学信号的改变,这可能降低光学信号的质量,导致诸如模糊的图像这样的具有降低的图像质量的图像。

因此,已经开发了各种系统以对装置的窗口除雾。例如,可以使用风扇或者气泵吹气以对窗口除雾。由风扇吹动的空气可以加热或者可以不加热。然而,对于装置是医疗设备的装置的实例,利用风扇吹气可能导致由于患者敏感性,例如牙齿敏感性而产生的不舒适。此外,风扇的添加增加了能量的使用,占用了宝贵的空间,并且产生噪音。在另一个实例的系统中,不透明的箔加热器可以用于对装置的窗口除雾。然而,不透明的箔加热器能够降低光学信号的传输。在另一个实例的系统中,可以加热装置的窗口的侧部。然而,由于大部分的热量可能在到达窗口的更中央的部分之前而通过周围环境消散,所以加热窗口的侧部可能不足以对窗口除雾。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而产生了这样的需求:对光学设备的透明元件或者窗口除雾,而几乎不降低光学信号的传输,并且在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对患者产生最低的不适感。此外,还产生了这样的需求:在最低程度地影响尺寸和光学设备消耗的能量的总量的同时,在光学设备的光学印迹(或者光学轮廓)中对窗口除雾。此外,还产生了对光学设备的窗口除雾而不产生噪音的需求。

根据一个实施例,热除雾系统可以用于减少在光学装置中在透明元件或窗口上形成的凝结物。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光学仪器的热除雾系统至少由以下构成:主壳体,所述主壳体限定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aperture);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所述孔径对准,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以及透明导电层,其覆盖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所述透明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所述至少一侧。

在阅读了详细的说明书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除了其他优势效果之外,本文描述的实施例还满足以上提及的需求。

附图说明

在附图的图样中,利用实例非限制性地图示了实施例,并且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

图1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电连接部。

图1c示出了根据一个替换实施例的具有电连接部的热除雾元件。

图1d示出了根据一个替换实施例的具有电连接部的热除雾元件。

图1e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磁激活的热除雾元件。

图1e-1i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热除雾元件。

图2a-2d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部件。

图3a-3c示出了具有根据替换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装置。

图4a-4d示出了具有根据替换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装置。

图5a-5c示出了与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相关的温度传感器的定位。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例具体做出参考标记,并且在附图中图示了实例。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实施例,但是理解为附图不意在限制这些实施例。实施例意在包括替换例、修改例以及等同例。此外,在具体的说明书中,为了提供透彻的理解,阐明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为在不具备这些具体的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已知的方法、步骤、部件和电路,以免掩盖实施例的方面。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已经描述了用于解释的前述说明。然而,说明性的论述不意在是详尽的,或者将发明限制为严格的公开形式。鉴于教导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描述的实施和其它实施都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以下具体说明的一些部分呈现在步骤、逻辑块、处理以及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数据位的操作的其它符号表征方面。这些说明和表征是数据处理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使用的方式,以将他们的工作的实质最有效的传达给该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在本申请中,步骤、逻辑块、处理等被构思为产生期望的结果的自洽的操作序列或步骤或指示。操作或者步骤是利用物理量的物理控制的操作或步骤。通常,虽然不必须,但是这些量采用电或磁信号的形式,其能够在计算机系统或者计算装置中被存储、传递、组合、比较或者操纵。已经证明,主要为了通用的原因,将这些信号称为事务、位、值、元素、符号、字符、样本、像素等有时是方便的。应当考虑到所有的这些术语以及相似的术语都与适当的物理量相关,并且仅便于对这些量赋予标记。除非特别地陈述,否则显然地在以下论述中应领会贯穿本发明的论述所使用的诸如“供给”、“测量”、“比较”、“生成”、“存储”、“调试”、“传输”、“接收”、“提供”、“访问”等术语是指计算机系统或者相似的电子计算装置或处理器的动作和处理。计算机系统或者相似的电子计算装置在计算机系统存储器、寄存器或者其它这样的信息存储、传输或显示装置内,操纵和转换被表示为物理(电子)量的数据。

将描述用于光学仪器的热除雾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光学仪器的热除雾系统至少由以下构成:主壳体,该主壳体限定了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透明元件,其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对准,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以及透明导电层,其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其中,响应于将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透明元件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除雾系统包括热除雾元件100,该热除雾元件100由透明元件110(透明基板)构成,该透明元件由透明导电层120覆盖。根据一个实施例,热除雾元件100可以与装置,例如扫描装置、瞄准器、光学仪器等的孔径对准。响应于接收电力,热除雾元件升温至预设的温度,从而去除凝结物。凝结物可能源于患者的内腔的湿气以及周围温度与患者的内腔的温度之间的温差。患者的内腔可以包括口腔、腹腔等。

理解为热除雾元件可以一体化在装置的壳体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热除雾元件一体化在装置壳体中,并且在常规使用期间不能被移除。在替换实施例中,热除雾元件可以被移除,从而使得其能够在使用之后消毒。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热除雾元件可以被移除并且丢弃,使得其能够在每个病人使用之后替换为新的热除雾元件。

热除雾系统至少包括主壳体,该主壳体容纳光学仪器。在一个实例中,除雾系统还包括次壳体,其物理地包围主壳体。理解为根据各个实施例,热除雾元件可以利用次壳体而与患者身体,例如口腔分离。在一个实例中,次壳体防止热除雾元件与患者身体的接触,并且使得热除雾元件能够重复使用,而不需要消毒和/或替换热除雾元件。

应理解为了解释说明,描述的各实施例涉及医疗装置和与其相关的透明元件或者透明窗的除雾。然而,论述的细节仅是本质上的说明,并且不意在限制实施例的范围。例如,本文描述的实施例能够同等地应用到需要窗的除雾的其它类型的装置。应理解为为了解释说明,描述的各实施例涉及口腔和与其相关的温度。然而,论述的细节仅是本质上的说明,并且不意在限制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在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等同地应用到在手术期间用于诸如腹腔这样的其它体腔的其它医疗装置。

现在参考图1a,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10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热除雾元件100由透明元件110(或基板)和透明导电层120组成。热除雾元件具有高的光学传输性能,例如,大于90%、大于97%等。在一个实例中,透明导电层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小的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120覆盖在或者形成在透明元件110的表面上。理解为透明元件与透明导电层120两者都是透明的。还理解为,贯穿具体的说明书使用的透明层、透明导电层、透明元件或者基板是指具有例如至少90%、至少97%等的传输率的高光学传输性能的材料。注意,在整个具体的说明书中,术语热除雾元件和除雾元件是可互换的。根据一个实施例,透明元件110是玻璃基板。然而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透明基板。例如,透明元件110可以由透明塑料或者透明聚碳酸酯材料组成。透明元件110的厚度可以依据应用而改变。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10的厚度可以在0.75mm至1mm之间。如前文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热除雾元件100包括透明元件110,该透明元件110由透明导电层120覆盖。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导电层120是由诸如电阻层这样的施加电力时产生热量的材料组成的非常薄的亚微米层。在一个实例中,透明导电层是诸如氧化铟锡这样的金属化合物的薄层。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可以使用除了氧化铟锡之外的导电层120。例如,可以相似地使用氧化氟锡、氧化铝锡或者金层。如此,参考氧化铟锡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透明导电层120可以利用不同的处理而涂布到透明基板110。在替换实施例中,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分散在透明基板110上。在一个实例中,涂布透明导电层120,并且利用沉淀工艺而精确地控制厚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沉积在透明元件110上的透明导电层120具有电阻。该电阻使得一旦指定的电压值施加到透明导电层120时,该透明导电层120就升温。还已知该电压为激活电压。可以以每平方的欧姆为单位测量透明导电层120的电阻。如此,导电层120在其上沉积的透明元件110的长度(例如,如图1c所示)成比例地影响导电层120的电阻。而且,电阻值受透明元件110的宽度(图1c所示)的反比例地影响。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热除雾元件100的长度不相对于电连接部(图1c所示的电力棒160)变化,则由热除雾元件100产生均匀的热通量。换句话说,热除雾元件100的几何形状决定了由热除雾元件100产生均匀的热通量还是不均匀的热通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120可以还由介电绝缘层(未示出)覆盖,从而保护透明导电层120。在介电绝缘层沉积在透明导电层上的实施例中,介电层能够用作保护被覆,以防止透明导电层在使用期间磨损或者损坏。因为透明导电层能够是非常薄的(微毫米),并且能够容易地损坏,所以介电绝缘层的保护功能是有益的。除了保护功能之外,介电绝缘层还能够提供绝缘功能,从而防止导电层与周围的导电物体产生短路。介电绝缘层还可以用于将导电层120匹配到周围的环境,例如,空气、体腔等的光学指数。另外,介电绝缘层可以是非眩光层,透明导电层120可以由该非眩光层覆盖,以产生抗反射被覆。

现在参考图1b,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电连接部。模块化触点可以用于将电力供应到热除雾元件。例如,模块化触点可以包括弹簧式连接器140,其位于连接器基部130上,以与导电层120电连接。理解为弹簧式连接器140据此收缩和扩张以夹持热除雾元件,并且与导电层120进行电接触。因此,一旦经由弹簧式连接器140而供应电力,热除雾元件变为可操作的,并且其导电层120升温,从而去除凝结物。理解为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电连接部,如下文论述。

现在参考图1c,示出了根据一个替换实施例的具有电连接部的热除雾元件。热除雾元件100与参考图1a所论述的热除雾元件100大致相似。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经由柔性电路180向热除雾元件100提供电力。柔性电路180可以包括电线150,该电线150用以将电力和功率导通至热除雾元件100。电线150将电力供应至电力棒160,该电力棒160与热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120接触。电力棒160还可以称为汇流条。电力棒160可以通过在导电被覆层120上焊接、印刷、沉积、粘合或者分散而与透明导电层120进行电接触。在介电绝缘层沉积在透明导电层120上的实施例中,电力棒160可以安置在介电绝缘层上,并且贯穿介电层以提供与导电层120的电连接。在各种实施例中,电力棒160可以利用例如导电胶而粘合到透明导电层120。理解为在电力棒160上的导电粘合剂或者泡沫以及嵌入在粘合剂内部的电线也可以在电力棒160与电源之间产生电连接。在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的两个电力棒160彼此平行。如此,利用导电被覆层120均匀地覆盖透明基板110,使得遍及整个表面均匀地产生热通量。理解为使用两个电力棒160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在限制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力棒、各种其它电导通的形状和/或材料、非平行的电导通棒等。从外,理解为热除雾元件100可以基于形成在装置的壳体中的孔径的形状而成型。例如,基于装置的孔径,热除雾元件100可以是矩形、方形、椭圆形、圆形等。

如前文所述,热除雾元件100可以依据装置的孔径的形状而成型。在一个实例中,孔径的形状可以比透明元件小。在图1d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热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120的形状与除雾元件壳体的孔径的形状匹配。图1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c所示的实施例相似。然而,在图1d中,代替遍及大致整个基板的延伸(至透明元件的边缘或者几乎至边缘,如图1c所示),透明导电层120仅跨越透明元件的有限部分,即,映射孔径的尺寸的区域而延伸。

为了论述,假定图1c所示的透明元件110与图1d所示的透明元件110相同。图1c所示的透明导电层的面积等于l1乘以w1。然而,虽然导电层沉积在其上的基板的长度和宽度相同,但是图1d所示的透明导电层面积比图1d所示的导电层小。在图1d所示的实例中,透明导电层120的面积等于长度l2乘以宽度w2,其中,l2<l1,并且w2<w1。现在参考图1e,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磁激活的热除雾元件。为了加热热除雾元件100,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而将电力提供至热除雾元件100。例如,代替如图1b至1d所示的设置电连接部,磁场190可以提供需要的能量。如此,磁场190可以使得热除雾元件的透明导电层120升温。在该实例中,可以利用定位为靠近热除雾元件的载流导线来设置磁场190。理解为可以利用其它的方法,例如利用定子总成、线圈等来设置磁场。根据一个实施例,磁场可以用于在热除雾元件100的导电被覆层120上感应涡流而使其升温。在利用磁场190而提供电力的实施例中,可以去除涉及图1b、1c和1d而论述的电连接部。因此,理解为,可以利用其它方法而将电力提供到热除雾元件。进一步的实例可以包括具有化合物的导电被覆层120,该化合物响应于接收具有一定的波长的光线,例如紫外线等而升温。如此,热除雾元件在出现一定的波长的光线时升温。

现在参考图1f-1i,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热除雾元件。图1f示出的热除雾元件具有与图1c中所描述的热除雾元件相似的包含电线150的柔性电路180、电力棒160以及除雾元件100。然而,在图1f所示的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和电力棒160的第一区域相对于除雾元件的第二区域以0度与180之间的某个角度倾斜。例如,除雾元件100和电力棒160的第一区域可以在中点处、四分之一点处、四分之三点处等相对于热除雾元件的第二区域形成角度。在该不受限的实施例中,示出的两个电力棒160互相平行。如此,通过利用透明导电层120均匀地覆盖透明元件10,以及彼此之间等距的两个电力棒160,可以产生均匀的热通量。

现在参考图1g-1i,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热除雾元件。在这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180、电线150、电力棒160以及除雾元件100与以上所述的大致相似地操作。然而,在图1g-1i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于装置的窗孔径而使电力棒160和热除雾元件100不同地成形。可以使用任意形状,包括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六边形、矩形、椭圆形等。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期望产生不均匀的热通量。可以利用如图1g-1i所示的非等距的电力棒来生成不均匀的热通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尽管热除雾元件的结构不均匀,但是可以生成均匀的热通量。例如,为了均匀地生成热量,可以基于电力棒的形状和位置,而不均匀地沉积热除雾元件的透明导电层120。透明导电层120的电阻基于电力棒之间的导电材料的长度,即,较长的路径长度具有较高的电阻。例如,参考图1i,由于标记“低电阻”的路径长度较短,所以标记“低电阻”的路径具有低于标记“高电阻”的路径的电阻值。从而在一个实例中,较薄的导电材料层可以沉积在热除雾元件的相比于其他区域更靠近电力棒的区域上,以产生均匀的热通量。如此,为了产生均匀的热通量,电力棒更靠近的区域的电阻增加,以大致匹配其他区域的电阻。

图2a-2d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光学仪器或装置的热除雾系统的部件。参考图2a,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由透明元件110和透明导电层120组成)及其对应的电连接部。热除雾元件与图1a、1c-1d以及1f-1i所示的热除雾元件和电连接部相似。例如,比较图2a与图1c,图1c所示的电线150、电力棒160和柔性电路180提供了与图2a所示的电力棒160和导电连接条210a-b相似的功能性和支撑。在一个实例中,导电连接条210a的第一区域将电力棒160电连接到导电连接条210b的第二区域。导电连接条210b的第二区域将导电连接条210a的第一区域连接到电源(未示出)。

参考图2b示出了在将光学元件220和热除雾元件100插入到主壳体之前,在与热除雾元件100相邻的位置中的光学装置的光学元件(棱镜)220。图2c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在将热除雾元件100和光学元件220插入到主壳体内部之后的热除雾系统的视图。如前文所述,在一个实例中,热除雾系统至少包括主壳体250。在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250还是光学装置的壳体(光学装置壳体)。在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是支撑结构,其负责维持热除雾元件100的位置,使得其与从光学元件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对准。另外,主壳体限定了用于将光学信号从光学棱镜220(光学装置的内部)传输到主壳体外部的区域(即,患者腔体)的孔径。

在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250支撑除雾元件100,并且将其定位为使得除雾元件100与主壳体的孔径对准。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元件(覆盖有透明导电层120的透明元件110)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除雾元件的图2d中的外表面234。响应于将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除雾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至少与由光学仪器产生的光学印迹一样大。在一个实例中,透明元件的透明导电层在其上延伸的部分与由主壳体形成的孔径的形状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的外表面234由透明导电层120覆盖,并且当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时,产生的热量足以防止凝结物形成在热除雾元件的外表面上,使得除雾元件100(光学装置的窗口)维持其高光学传输性能。在替换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的内表面232覆盖有透明导电层120,并且响应于电力的施加,将除雾元件100的内表面232加热。在该实例中,在除雾元件的内表面上产生的热量通过透明元件而从除雾元件的内表面232热传递至除雾元件面朝外部环境的外表面234。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通过对流或者传导而热传输或者传递热量。对于医疗光学仪器的实例,当除雾元件位于患者腔体内部时,传输到除雾元件的外表面的热量应当足以防止凝结物形成在除雾元件的外表面上。在一个实例中,除雾元件的透明元件110是玻璃。虽然玻璃不是特别有效的传热体,但是可以使得玻璃充分薄,以传输所需的热量来防止凝结物形成在除雾元件的外表面上。

在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理解为在该实施例中,插入到患者腔体内的光学装置的头部,即光学装置棒头的形状是梯形形状。然而,理解为棒头的梯形形状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实施例的范围。例如,棒头可以是矩形形状。还理解为,虽然示出了除雾元件定位在位于棒的端部处的光学装置头部的内部,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除雾元件可以定位在光学装置内的其它位置,从棒的端部移位某个预定的距离。

图2d示出了图2c所示的光学装置和除雾系统的截面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光学装置的热除雾系统由以下构成:至少主壳体,所述主壳体限定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所述孔径对准,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以及透明导电层,其覆盖至少与通过所述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其中,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所述透明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所述至少一侧。

参考图2c和2d,热除雾系统至少由主壳体250组成,其中,主壳体250限定了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参考图2c和2d所示的实施例,孔径是壳体的包围除雾元件的部分。孔径创建了开口,来自光学元件220的光学信号能够通过该开口而传输光学信号。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元件110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主壳体的孔径对准。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234面朝外部环境295。在一个实例中,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当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时,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透明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

透明导电层覆盖透明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个实例中,透明导电层覆盖透明元件的整个或者大致整个表面。如前文所述,在一个实例中,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在替换实例中(例如,由主壳体限定的孔径小于光学印迹),则透明导电层可以是主壳体的孔径的尺寸。在一个实例中,导电薄膜具有遍及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或者光学印迹的一部分的环状形状。在替换实例中,透明导电薄膜覆盖的区域可以是仅为光学印迹的一部分的区域。然而,透明导电薄膜的面积应当足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以沿着传输的信号的光学印迹而对透明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除雾。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壳体250支撑热除雾元件并且使热除雾元件对准主壳体的孔径,该主壳体250设计为永久地机械结合到热除雾元件,并且从而不能够容易地移除热除雾元件。例如,对于图2d所示的光学装置,热除雾元件100能够从主壳体的内部移除,然而,不可缺少的是热除雾元件从主壳体的物理分离,并且使得光学装置丧失功能。在替换实施(未示出)中,能够使得热除雾元件100经由能够外部使用的电连接器而电连接到光学装置。例如,与图1b所示的弹簧连接器相似的弹簧连接器可以定位在梯形棒头的内表面上,使得除雾元件可以从主壳体的外部而插入到用以提供电连接的弹簧触点内。该将使得热除雾元件能够容易地移除以替换,或者在患者使用之后容易交替使用以有效消毒。然而,即使具有热除雾元件的可移除性,主壳体在与患者接触的情况下,也仍将需要在每次使用之后消毒。

当具有图2c所示的构造的医疗装置进入例如患者的口腔时,该装置可能与患者进行接触。从而图2c所示的实施例将需要在每次使用之后消毒。代替在每次使用之后都消毒光学仪器,可能期望在光学仪器与光学仪器可能插入到其中的患者体腔之间设置屏障。在图3a-3c和图4a-4c所示的实施例中,物理屏障被放置在患者与光学仪器之间,使得光学仪器和/或光学仪器的除雾元件可以不必在每次使用之后都消毒。

现在参考图3a-3c,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部件。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a-2d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区别为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除了包括主壳体之外,热除雾系统还包括次壳体。将图2a-2d与图3a-3c所示的实施方案相比,另外的改变是:代替热除雾元件100由主壳体支撑,热除雾元件100由次壳体支撑,并且与次壳体一体化。在一个实施例中,次壳体可以移除。

在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中,次壳体是外部套筒,其保护光学仪器免于与例如患者的口腔进行接触。在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透明元件和透明导电层)由次壳体支撑,并且定位在次壳体内部。参考图3a示出了次壳体310,其用作外部套筒,以保护光学仪器或者医疗装置免于与患者腔体进行接触。图3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学仪器的主壳体250。图3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次壳体310与主壳体250的结合。参考图3a,热除雾系统包括次壳体310,其防止液体和其他污染物到达装置的主壳体(图3b和3c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次壳体310可以移除。例如,次壳体310可以在每个患者使用之后移除并且消毒。或者,次壳体310可以在每个患者使用之后丢弃并且替换。在一个实例中,次壳体可以由塑料或者其他廉价材料制成。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可以从次壳体310移除。如此,除雾元件100可以在患者之间的移除并且消毒。或者,除雾元件100可以在每个患者使用之后丢弃并且替换。

现在参考图3a,除雾系统包括次壳体310,该次壳体310支撑除雾元件100。除雾元件100与前文论述的热除雾元件相似。在图2a-2d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250支撑除雾元件。在图2a-2d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的外表面和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两者都面朝外部环境。在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中,次壳体310(支撑除雾元件100)和除雾元件的外侧234与外部环境295进行接触,而被包围在次壳体内的主壳体不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接触。次壳体310包括支撑部320,其在适当的位置保持除雾元件100,使得除雾元件的透明元件与主壳体的窗口孔径对准。

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孔径340形成在次壳体中。当如图3c所示,主壳体与次壳体连接在一起时,光学信号从光学棱镜220到主壳体的孔径(图3b所示的元件252)穿过除雾元件100、穿过次壳体的孔径340而传播到外部环境295(即,患者的体腔,例如,口腔、腹腔等)。

理解为容纳在次壳体310内的除雾元件100定位为与主壳体的孔径352对准。除雾元件100凭借其透明度而使得不变的光学信号在患者的体腔与医疗装置之间传播。除雾元件100的面朝主壳体的孔径的表面(在主壳体定位在次壳体内之后)是指除雾元件的内表面232。除雾元件100的面朝外部环境295的表面是指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在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中,除雾元件由透明元件组成,该透明元件由透明导电层覆盖。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295。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被覆位于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上。在替换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位于除雾元件的内表面232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透明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侧。

虽然以水平位置或者构造示出了图3a所示的除雾元件100,但是各种实施例可以不限于这样的构造。例如,除雾元件100可以定位为使得其相对于水平面形成角度。以水平构造或者呈角度地定位除雾元件100可以提供除雾元件100特定的性能。例如,改变除雾元件100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可以影响折射性能、反射性能、光指数匹配性能等。

现在参考图3a,示出了支撑除雾元件100的次壳体310。将描述用于光学仪器的热除雾系统和方法。热除雾系统由以下构成:除雾元件壳体,该除雾元件壳体至少包括主壳体,该主壳体限定了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对准,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以及透明导电层,其覆盖透明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响应于将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透明元件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

参考图3b,示出了光学装置的主壳体250。理解为主壳体250支撑并且包围诸如棱镜这样的光学组件220以及支持光学装置的功能所需的其他组件。主壳体250包括主壳体中的孔径352。光学信号可以在主壳体250的孔径352与患者的体腔之间传输并且接收。

现在参考图3c,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次壳体310与主壳体250的结合。在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250定位在次壳体310的内部,使得次壳体用作保护套筒,以保护主壳体250。主壳体的孔径352定位为与次壳体的孔径340对准。透明除雾元件还与次壳体的孔径340对准,从而使光学信号能够从光学仪器传递到外部环境。除雾元件100由次壳体的支撑部320保持在适当的位置。除雾元件的内表面232面朝主壳体的孔径352。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面朝并且接触外部环境295。

在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主壳体结合到次壳体时,如图3c所示,图3b中的主壳体的底部上所示的电连接器260与除雾元件100进行电连接。在一个实例中,透明导电层施加到透明元件的内表面232。在一个实施例中,没有介电层在内表面232上覆盖透明导电层,并且电连接器360直接电接触到透明导电层120的表面。在一个实例中,除雾元件与图1c所示的除雾元件相似,并且从电连接器360到除雾元件的侧上的汇流条进行电连接。在另一个实例中,介电层(未示出)覆盖透明导电层,并且从连接器360到连接于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棒进行电接触。

在替换实施例中,代替透明导电层施加到透明元件的内表面232,该透明导电层能够施加到透明元件的外表面234。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电力提供到导电层,将需要进行从主壳体的基部上的电连接器360到透明元件的外表面上的导电层的电连接。理解为代替具有电连接器360,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器,诸如图1b中描述的弹簧连接器。此外,电力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磁场、光学手段等而供给到除雾元件100,如前文所述,从而消除了具有电连接器的需求。

热除雾元件可以包括由透明导电层覆盖的透明元件,该透明导电层被构造为响应于电力的施加而产生热量。例如,由于透明导电层120(图1a)及其相关的电阻,经由电连接器260对除雾元件100供电产生了热通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产生的热通量通过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基板110(图1a)而均匀地消散。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被构造为响应于接收电力而到达预定的温度。透明导电层的预定温度可用于防止凝结物形成在热除雾元件的外表面上。如此,由于周围空气与体腔的温差而在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上形成的凝结物大量减少和/或消除。在应用到患者的嘴部时,口腔大约为36.5℃。从而,将除雾元件100加热到38℃消除了形成在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上的凝结物和雾气。

理解为可以利用下文所述的控制器来控制装置中的除雾元件100的温度。此外,装置的热除雾元件可以被规划为:依据其应用和周围的温度而到达并且维持预定的温度。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手动控制温度,从而使得操作者能够根据例如个人喜好而调整除雾性能。下文参考图6和7更加详细地描述热除雾元件的温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能够利用图3a所示的实施方案来描述除雾元件。对于这种情况,除雾系统包括次壳体,该次壳体用作配合在光学仪器的主壳体上的外部套筒。在图3a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利用次壳体支撑除雾元件。参考图3a所示的除雾系统,其由以下构成:次壳体,该次壳体限定了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除雾元件,其由透明元件和透明导电层构成,其中除雾元件适于与次壳体的孔径和主壳体的孔径对准,其中,除雾元件的透明导电层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其中,除雾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其中,响应于将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除雾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

在替换实施例中,利用图2c和2d所示的实施方案来描述除雾系统,该除雾系统至少由以下构成:主壳体,该主壳体限定了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透明元件,其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窗口孔径对准,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以及透明导电层,其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其中,响应于将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透明元件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现在参考图4a-4d,其示出了根据替换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部件。图4a和4b图示了主壳体4的不同的示例性的透视图。图4c示出了装置的次壳体,并且图4d示出了主壳体与次壳体的结合。

现在参考图4a-4d,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的部件。图4a-4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a-3c所示的实施例相似,除了在图4a-4d所示的实施例中,次壳体不包括除雾元件。相反,除雾元件与光学仪器的主壳体一体化,与图2c-2d所示的相似。在图4a-4d所示的实施例中,代替具有除雾元件,次壳体具有与主壳体中的孔径对准的透明元件或者窗口,使得光学信号能够从光学装置传输到外部环境。与参考图3a-3c而描述的次壳体相似,次壳体形成了保护套筒。在图4d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壳体结合到次壳体,热量从由主壳体支撑的除雾元件传递到次壳体中的透明元件或者窗口的外表面。

参考图4a和4b,其示出了光学仪器的主壳体的不同视图。光学仪器包括主壳体250、除雾元件100和电连接器360。在一个实例中,除雾元件100与前文描述的热除雾元件基本相似。主壳体250可以容纳光学元件220(即,棱镜、电源、驱动器等),其构成了诸如扫描装置、瞄准装置(scope)等这样的光学仪器的组件。

在图4a-4b所示的实例中,经由电连接器360而进行电连接。图4a-4b所示的电连接器360提供了到除雾元件100的电连接。理解为代替具有电连接器360,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器,诸如图1c和1e-h中描述的连接器。此外,理解为电力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磁场、光学手段等而供给到除雾元件,如前文所述,从而消除了对电连接器的需求。供应到除雾元件100的电力使得除雾元件100的导电被覆升温。

参考图4a和4b,其示出了与由主壳体形成的孔径对准的除雾元件100。在图4a和4b所示的实施例中,除雾元件是透明的,并且定位在光学仪器的主壳体250的孔径内。除雾元件100的透明性使得光学信号能够在光学装置的光学元件220与外部环境之间传播,而不产生明显的光学信号的减弱。除雾元件的内表面232面朝在光学装置内的光学元件220。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面朝外部环境295。此外,除雾元件100不限于图示的水平构造。例如,除雾元件100可以定位为使得其形成角度以具有特殊性能,例如,折射性能、反射性能、光指数匹配性能等。

现在参考图4c,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次壳体310。图4c所示的实施方案与图3a所示的实施方案相似,除了在图4c中,代替除雾元件,透明元件450与次壳体的孔径340对准,并且定位为覆盖次壳体的孔径340。图4c所示的除雾系统包括次壳体310、支撑部320和透明元件450。支撑部320装接到次壳体310,或者从次壳体310延伸,并且在适当位置保持透明元件450。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元件450是与图1a所述的基板相似的基板,其由诸如玻璃、塑料、聚碳酸酯等这样的具有高的光学传输性能的材料构成。现在参考图4d,其示出了次壳体结合到主壳体,使得主壳体配合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次壳体的内部,并且物理地定位在该次壳体的内部。在该实施例中,主壳体250的至少一部分、除雾元件100及其电连接器360全部由次壳体210包围,该次壳体的支撑部220在适当位置保持透明元件450。根据一个实施例,间隙430形成在透明元件450与除雾元件100之间。例如,间隙可以是0.3mm。

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隙430含有空气。然而,理解为间隙可以由其它气体或液体填充,只要其大致不与光学信号传输干涉即可。此外,间隙可以由其它气体或者液体填充,只要其维持从热除雾元件100到透明元件450的适当的热传递即可。理解为可以基于由除雾元件100产生的热能而使用不同厚度的间隙430。例如,如果产生的热能增加,则间隙430的厚度可以增加。理解为除雾元件100的厚度和透明元件450的厚度还可以依据由除雾元件100所产生的热能而改变。例如,选择热除雾元件100的厚度,以确保热量从热除雾元件100的一端充分地传递到另一端。值得注意的是,透明元件450的厚度还可以取决于其应用及其机械负荷。例如,透明元件450必须足够厚,用以防止当使用时破裂。

参考图4d,例如,除雾元件100被适当地保持并且与电连接器360接触。如此,当供电时,电连接器360将电力提供至除雾元件100的导电层120(图1a)。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导电层120(图1a)的电阻产生热通量,该热通量通过除雾元件100的透明基板110(图1a)而均匀的消散。在图4d所示的实施例中,除雾元件100经由间隙303而与透明元件450分离,该透明元件450与次壳体310相关联。从导电层120产生的热量经由间隙303而从除雾元件传输到次壳体的透明元件。

对于导电层120形成在除雾元件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产生的热通量从除雾元件的内表面232到除雾元件的外表面234,穿过间隙430而热传递至透明元件的内表面452。而后热量通过透明元件450而传递,并且流动至透明元件的外表面454。如此,由于周围空气与体腔的温差,在透明元件的外表面454上形成的凝结物减少。在一个实例中,口腔为大约36.5℃,并且将除雾元件100加热到38℃,消除了形成在透明元件450的外表面454上的凝结物和雾气。

次壳体310防止了液体和其它污染物到达光学仪器的主壳体250。次壳体310和次壳体的透明元件450可以移除。例如,对于不同的患者,可以移除、消毒和再使用次壳体310。在替换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患者可以丢弃次壳体,并且可以替换一个新的次壳体。此外,理解为透明元件450还可以移除以消毒和/或安置及替换。参考图4c所示的实施方案,示出的除雾系统能够被描述为:次壳体,该次壳体限定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窗口;以及透明元件450,其容纳在次壳体310内,透明元件450适于与次壳体的孔径对准,并且具有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与用于产生光学信号的光学装置的主壳体的孔径对准,其中,响应于将电力施加到除雾元件的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容纳在次壳体内的透明元件的外表面。

理解为可以利用控制器控制除雾元件100的温度,如下文所述。此外,理解为医疗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依据其应用和周围的温度而到达并维持期望的温度。下文参考图5和6更加详细地描述除雾元件的温度控制。

现在参考图5a-5c,示出了与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相关的温度传感器的定位。在图5a中,示出了主壳体210、除雾元件100以及传感器520。主壳体210可以与图2a-2d、3a-3c、4a-4d的主壳体相似。除雾元件100与热除雾元件相似,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测量与透明元件110相关的温度。在替换实施例中,传感器520测量与热除雾元件100的导电被覆层120(图1a)相关的温度。传感器520可以定位为靠近除雾元件的侧面并且远离电力棒。传感器520可以是热电阻,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改变其电阻,从而测量温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520可以是具有两个不同的导体的热电偶传感器,当加热时,该两个不同的导体接触以产生电压。理解为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520可以接触热除雾元件100的面朝光学元件220的一侧。在替换实施例中,传感器可以接触热除雾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520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其被构造为感应来自被加热的物体的红外辐射,从而测量温度。如果使用光学传感器,则传感器520可以接触或者可以不接触热除雾元件100的上层。理解为使用一个传感器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在限制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可以使用定位在不同的位置的两个以上的传感器,以获得温度的更好的平均测量。

现在参考图5b,示出了与图1c相似的热除雾元件100。在该实施例中,传感器570定位在热除雾元件的远离电力棒160的侧面上。理解为传感器可以是例如热电阻、热电偶传感器、或者光学传感器。

现在参考图5c,示出了具有多于一个温度传感器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例如,热除雾元件500c可以包括传感器520、522、524和526。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传感器。例如,传感器520、522、524和526可以是例如热电阻、热电偶传感器或者光学传感器的组合。理解为上述特殊的传感器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在限制实施例的范围。在该实施例中由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可以取平均值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舍弃最高和最低的测量温度,并且可以对剩余的测量温度取平均值。

理解为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与产生的热量相关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从由热电阻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构成的一组中选择传感器。控制器被构造为基于检测到的温度而调整提供给热除雾元件的电力。

现在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系统600。系统600可以包括控制器610、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20、除雾元件630以及电源640。除雾元件630和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20与上文描述大致相似地操作。在该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20测量热除雾元件的除雾元件630的温度。理解为在替换实施例中,可以测量除雾元件的导电被覆层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测量热除雾元件的透明基板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量的温度传递到控制器610。控制器610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介,以基于测量的温度而执行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去除凝结物的期望的温度或者可以硬编码至控制器610中,或者可以由用户输入。例如,用于去除来自口腔的凝结物的期望温度可以是38℃。控制器610可以从存储器组件提取期望的温度,并且将测量的温度与期望的温度比较。响应于温差,控制器610可以调整供应到热除雾元件630的电力的量。例如,如果测量的温度低于38℃,则控制器610可以使得电源640向除雾元件630提供更多的电力。另一方面,如果测量的温度高于38℃,则控制器610可以使得电源640停止向除雾元件630提供电力。

理解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热除雾元件的激活电压可以在4v到6v之间。导电被覆层120的电阻可以在40到60欧姆之间。如此,0.4w至0.6w的之间的电力可以供应到热除雾元件。根据一个实施例,当体腔,例如口腔的温度为36.5℃时,花费20-40秒以将热除雾元件630加热到38℃。理解为在不同的应用中,热除雾元件的加热可以依据温度(期望的温度和测量的温度)、除雾元件630的电阻和供应的电量而花费更多或更少的时间。

理解为温度测量的启动可以是自动的或者手动的。例如,可以响应于接通的装置,自动产生传感器和到热除雾元件的电力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响应于用户的选择而产生传感器和到热除雾元件的电力的调整。例如,用于可以通过按下按钮而启动除雾功能。还理解为可以响应于检测到包含光学仪器的壳体已经移动而自动地产生热除雾元件功能性启动。例如,陀螺仪或者加速计可以用于检测移动。

可以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大致环境下讨论涉及图6和7所述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在于一些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上,诸如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计算装置或者其它装置所执行的程序模块。利用实例,并且不受限地,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介和通信媒介。通常地,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其进行特殊的任务或者实施特殊的抽象数据类型。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按照期望而组合或者分配程序模块的功能。

计算机存储媒介能够包括以任意方法和技术而实施的易失和非易失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媒介,其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存储媒介能够包括且不限于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速存储器、或者其它存储器技术、只读光盘(cd-rom)、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者其它光学存储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器或者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者能够用以存储期望的信息和能够访问以检索该信息的任意其它媒介。

通信媒介能够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其它数据嵌入到诸如载波或者其它传输机构这样的模块化数据信号中,并且包括任意信息传递媒介。术语“模块化数据信号”是指这样的信号:其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特征组,或者以将信息编码在信号中的方式改变。例如实例,并且不受限地,通信媒介能够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者有线连接这样的有线媒介;以及诸如声音、无线电频率(rf)、红外线和其它无线媒介这样的无线媒介。以上任意的组合也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的范围内。

现在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热除雾元件的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700。在步骤710中,为了加热除雾元件,电力被供应到除雾元件。在步骤720中,可以测量与除雾元件相关的温度。在步骤730中,可以将测量的温度与期望的温度(用户输入或者硬编码的)比较。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从存储数值的存储器组件提取期望的温度。在步骤730中,为了调整除雾元件的温度,控制器可以调整供应到除雾元件的电力的量。例如,如果测量的温度低于期望的温度,则可以将更多的电力提供到除雾元件。

因此,可以通过加热热除雾元件来减少凝结物和雾气,该凝结物和雾气形成在与患者的体腔接触的透明基板,例如热除雾元件、透明窗口等的外部上。此外,利用热除雾元件消除了在医疗装置内使用加热器并且使用风扇来吹气的需求,从而在消除噪音的产生的同时,减小了医疗装置的尺寸。此外,使用热除雾元件不与光学信号干涉,并且进一步减小了由装置使用的用于去除凝结物的能量的量。

为了说明,已经参考具体的实施例而描述了前述的说明。然而,以上示例性的论述不意在详尽的,或者将实施例限定在公开的具体形式的实施例。鉴于以上启示能够进行很多修改和改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医疗扫描设备的保护套筒,包括:

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配合在所述医疗扫描设备的一部分上,并且保护所述医疗扫描设备的所述一部分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所述医疗扫描设备包括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第一孔径,其中,所述壳体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第二孔径,并且其中,当所述壳体配合在所述医疗扫描设备的所述一部分上时,所述第二孔径与所述第一孔径对准,

装接到所述壳体的一个以上支撑件;以及

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通过所述一个以上支撑件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除雾元件包括:

透明基板,该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孔径对准;和

在所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层,其中,响应于对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施加,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

2.一种用于口内扫描装置的保护套筒,包括:

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配合在所述口内扫描设备的一部分上,并且保护所述口内扫描设备的所述一部分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所述口内扫描设备包括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第一孔径,其中,所述壳体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第二孔径,并且其中,当所述壳体配合在所述口内扫描设备的所述一部分上时,所述第二孔径与所述第一孔径对准,

装接到所述壳体的一个以上支撑件;以及

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通过所述一个以上支撑件而固定,并且与所述第二孔径对准,其中,当所述壳体配合在所述医疗扫描设备的所述一部分上时,所述透明元件进一步与所述口内扫描设备的除雾元件对准,并且其中,所述透明元件的外表面经由所述除雾元件产生的热量而受热,以防止所述透明元件的雾化。

3.一种系统,包括:

口内扫描仪,包括:

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光学元件;

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光学元件,所述壳体包括头部,该头部被构造为用于插入至患者口腔内,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以及

结合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的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包括透明元件和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元件定位在所述孔径内,该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透明元件的表面上的区域;以及

保护套筒,该保护套筒结合到并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所述保护套筒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第二孔径,其中,所述保护套筒在所述第二孔径中包括额外的透明元件,该额外的透明元件缺少导电层,其中,空气间隙将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与所述透明元件分隔,并且其中,响应于对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施加,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经由所述空气间隙热传递到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面向外部环境的一侧。

4.一种构造为扫描患者口腔的光学扫描设备,包括:

壳体,该壳体包括头部,该头部被构造为用于插入至患者口腔内,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光学元件;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除雾元件,该热除雾元件被构造为产生热量;以及

保护套筒,该保护套筒结合到并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其中,所述保护套筒保护所述光学扫描设备避免与所述患者口腔接触,所述保护套筒包括:

额外的孔径,该额外的孔径与所述孔径对准;和

在所述额外的孔径中的透明元件;

其中,响应于对所述热除雾元件的电力施加,所述热除雾元件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所述透明元件,以对所述保护套筒的所述透明元件进行除雾。

5.一种对构造为扫描患者口腔的光学扫描设备的窗口除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电力施加到热除雾元件,该热除雾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扫描设备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光学元件和头部,该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该头部被构造为用于插入至所述患者口腔内,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以及

响应于对所述热除雾元件的电力施加,通过所述热除雾元件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保护套筒的窗口,以对所述保护套筒的窗口进行除雾,其中,所述保护套筒结合到并且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头部,并且保护所述光学扫描设备避免与所述患者口腔接触,并且其中,所述窗口与所述壳体的孔径对准。

6.一种光学扫描设备,包括:

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光学元件;

主壳体,该主壳体容纳所述光学元件,所述主壳体包括被构造为用于插入至患者口腔内的头部,所述光学扫描设备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以及

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结合到所述光学扫描设备的所述头部,所述除雾元件包括:

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定位成在所述孔径内对准,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向外部环境;和

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透明元件的表面上的区域,其中,响应于对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施加,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所述透明元件的面向外部环境的所述至少一侧;和

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介电绝缘层。

7.一种光学扫描设备,包括:

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光学元件;

主壳体,该主壳体容纳所述光学元件,所述主壳体包括被构造为用于插入至患者口腔内的头部,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以及

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结合到所述主壳体,所述除雾元件包括:

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定位在所述孔径内,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向外部环境;和

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透明元件的表面上的区域,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所述区域具有至少部分地覆盖通过所述透明元件而传输的所述光学信号的所述透明元件的光学印迹的大小;并且可丢弃的套筒结合到并且覆盖所述主壳体的头部,其中,所述可丢弃的套筒保护所述光学扫描设备避免与所述患者口腔接触,所述可丢球的套筒包括:

与所述孔径对准的额外的孔径;和

在所述额外的孔径中的额外的透明元件,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缺少导电层,

其中,空气间隙将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与所述透明元件分隔,并且其中,响应于对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施加,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经由所述空气间隙热传递到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以对所述可丢弃的套筒的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进行除雾。

8.一种光学仪器,包括:

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光学元件;

主壳体,该主壳体容纳所述光学元件,所述主壳体包括被构造为用于插入至患者口腔内的头部,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以及

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结合到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头部,所述除雾元件包括:

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定位在所述孔径内,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向外部环境;和

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覆盖所述透明元件的表面上的区域;以及

可移除的次壳体,该可移除的次壳体结合到并且覆盖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头部,所述可移除的次壳体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第二孔径,其中,所述可移除的次壳体在所述第二孔径中包括额外的透明元件,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缺少导电层,其中,空气间隙将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与所述透明元件分隔,并且其中,响应于对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施加,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经由所述空气间隙热传递到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的面向外部环境的一侧。

9.一种光学扫描设备,包括:

用于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光学元件;

主壳体,该主壳体容纳所述光学元件,所述主壳体包括待被插入到患者口腔内的头部,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头部限定用于所述光学信号的传输的孔径;以及

除雾元件,该除雾元件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所述除雾元件包括:

透明元件,该透明元件定位在所述孔径内,所述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向外部环境;和

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透明元件的一部分;以及

次壳体,该次壳体结合到并且覆盖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头部,其中,所述次壳体保护所述光学扫描设备避免与所述患者口腔接触,所述次壳体包括与所述孔径对准的额外的孔径;以及

在所述额外的孔径中的额外的透明元件,

其中,空气间隙将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与所述透明元件分隔,并且其中,响应于对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力施加,所述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经由所述空气间隙热传递到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以对所述次壳体的所述额外的透明元件进行除雾。

技术总结
描述了一种用于光学仪器的热除雾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光学仪器的热除雾系统至少由如下构成:主壳体,该主壳体限定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透明元件,其适于与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孔径对准,透明元件的至少一侧面朝外部环境;以及透明导电层,其覆盖至少与通过透明元件而传输的光学信号的光学印迹一样大的区域,其中,响应于电力施加到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产生热量,该热量热传递到透明元件的面朝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侧。

技术研发人员:尼尔·马克墨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莱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02.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