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58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变换结构形态的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等手持式电子装置俨然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物品。用户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关系亦越来越紧密。手持式电子装置不仅具备基本通信通话的功能,更兼具娱乐性质的视觉效果。用户透过手持式电子装置作为视听播放的工具,以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实时地观看影片或收听音乐,使得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相关周边产品因而相继地发展衍生。

然而,如果使用者长期以手握持手持式电子装置,容易造成使用者手部的疲惫与不适,因此,如何提升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握持性,以免因手部疲劳而使手机脱落,并方便辅助使用者可以长时间地使用手持式电子装置,同时更能够提供手持式电子装置以可调整显示角度的方式而自行地撑立于一平面上,以利于使用者在不便于握持的情况下使用,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技术课题。

图1显示一常见的指环式支架。指环式支架100包含一板体120、一可供使用者的手指穿过的环体140,以及一连接于环体140的枢接件160。板体120包括位于相反两侧的一顶面及一底面,所述底面适用于装设于一手持式电子装置200。环体140及枢接件160设置于板体120的所述顶面。环体140可旋转的连接于枢接件160上端。枢接件160的下端可旋转的连接于板体120,并能在板体120的所述顶面依其自身轴线旋转。

然而,现有的指环式支架100因其板体120厚度加上枢接件160的长度,使得指环式支架100过于凸出于手持式电子装置200背面。因此手持式电子装置200背面装上指环式支架100之后,常造成手持式电子装置200以枢接件140为支点前、后、左、右的摇晃且容易滑动,难以稳定的置放于桌面上,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并且,现有的指环式支架100其支撑手持式电子装置200的功能并不完善,其环体160只能相对于枢接件140转动,但无法定位在一特定角度,无法做到让环体160长时间支撑手持式电子装置200呈一固定角度放置在桌面上。此外,现有的指环式支架100不方便做为吊挂手持式电子装置200之用。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可以让一手持式电子装置定位在一特定角度而稳定的置放于桌面,同时可变换成具有吊挂与止滑功能的形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包括一止滑垫及一挂环。止滑垫用于贴附于一机壳的一表面。挂环具有一环本体及一连接组件,其中环本体具有一自由端及一枢接端,枢接端位于自由端的相对侧,并且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机壳的一边缘,并与止滑垫保持一预定间距。当转动环本体的枢接端时,环本体与连接组件可选择性的变换成一角形形态及一直线形态二者之一。当环本体与连接组件弯折成角形形态时,将环本体的自由端抵住止滑垫的一侧,以固定角形形态。

在一实施例中,机壳的表面具有一隆起结构及一镜头孔,其中镜头孔位于隆起结构内,隆起结构位于机壳的一角落,并且位于挂环所连接的边缘的相对侧,用以在手持式电子装置以长边横向置放于桌面时,与上述支架结构分别对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两相对侧提供支撑力。

在一实施例中,止滑垫的表面具有多个凹陷部,用以提供不同的止挡位置给环本体的自由端,从而调整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倾斜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与止滑垫之间的预定间距范围为4至8厘米(cm)。止滑垫的厚度范围为1至5毫米(mm)。

在一实施例中,挂环的环本体具有一伸缩机构,用以调整环本体的自由端及枢接端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挂环的连接组件具有一长度调整组件,用以调整连接组件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为止滑垫与挂环的巧妙组合应用。本案发明人以其创意将止滑垫、环本体及连接组件的相对位置做了巧妙的配置,并且将止滑垫的厚度、止滑垫与连接组件之间的预定间距、连接组件的长度、环本体的长度以及止滑垫表面形态等结构因子做了适当设计之后,在使用时只需施以一简单操作即可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为现有的指环式支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直线形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20板体

140环体

160枢接件

200手持式电子装置

200a手机

220机壳

222隆起结构

224镜头孔

240手机的边缘

242机壳的狭长穿孔

260机壳的角落

300、300a支架结构

320、320a止滑垫

324凹陷部

340挂环

342环本体

342a自由端

342b枢接端

342c伸缩机构

344连接组件

344a长度调整组件

400桌面

cl中轴线

d(机壳的边缘与止滑垫之间的)预定间距

l1(连接组件的)长度

l2(环本体的)长度

t(止滑垫的)厚度

x(手机与桌面之间的)倾斜角

β(角形形态的)弯折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因此,该等方向用语仅是用于说明并非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是以一智能型手机200a为例。支架结构300包括一止滑垫320及一挂环340,其中挂环340包括一环本体342及一连接组件344。止滑垫320适合贴附于一机壳220的一表面,并位于手机200a的一中轴线cl上,此中轴线cl可为手机200a的一对称轴,或是一通过手机200a的几何中心或重心的虚拟直线。连接组件344连接于环本体342及机壳220之间,使环本体342、连接组件344与止滑垫320三者沿中轴线cl串接排列成一直线形态(如图3所示)。环本体342具有一自由端342a及与其相对的一枢接端342b,其中自由端342a并未固定的连接在任何外围组件上。连接组件344可以是一带体,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环本体342的枢接端342b。连接组件344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机壳220的一边缘,此一边缘与止滑垫320之间保持一预定间距d。换言之,此预定间距d亦为止滑垫320与连接组件344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当转动环本体342的枢接端342b时,环本体342与连接组件344即可选择性的在一角形形态(如图2所示)与一直线形态(如图3所示)二者择一进行变换。

如图2,当环本体342与连接组件344弯折成角形形态时,将环本体342的自由端342a抵住止滑垫320的一侧。止滑垫320具有一足够的厚度t,以其结构与表面摩擦力达成止挡环本体342向上滑动的目的。同时,连接组件344对环本体342的枢接端342b提供一指向机壳220的拉力,以避免枢接端342b滑动而远离机壳220,藉此达到定位环本体342的目的,使环本体342与机壳220之间维持适当距离,进而使角形形态的结构稳定。由于角形形态在手机200a的中轴线cl上提供支撑力,因此可避免手机200a向左、向右倾倒,并使手机200a可以向后倾斜并以其边缘立于桌面400上,以达到支撑手机200a的效果。

如图3,当环本体342与连接组件344被弯折成直线形态时,可使止滑垫320发挥其原有的止滑功能,而挂环340则回复原有的吊挂或辅助手持的功能。手机200a及挂环340可平铺于桌面400上,或是利用挂环340将手机200a悬挂于墙面、物件或身上。图3显示机壳220具有一狭长穿孔242位于手机200a的一边缘240,用以和连接组件344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止滑垫320的厚度t的一适当范围在1至5毫米(mm)之间,例如:3mm。止滑垫320与连接组件344之间的预定间距d其适当范围在4至8厘米(cm)之间。连接组件344的适当长度l1范围在3至7厘米(cm)之间。环本体342的长度l2的一适当范围在4至8厘米(cm)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预定间距d及长度l2皆是6cm;长度l1是5cm,三段长度形成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可以较为稳定的支撑手机200a。

如图4,机壳220的表面具有一隆起结构222,位于机壳220的一角落260,角落260位于挂环340所连接的边缘240的相对侧。隆起结构222具有一镜头孔224位于其内。当手机200a以其长边横放于桌面400上时,可以利用支架结构300及隆起结构222分别支撑于手机200a的左右两端。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结构300a。支架结构300a中的止滑垫320a表面可以设计成多个凹陷部324,每一凹陷部324相隔一间距,形成锯齿状结构或是波浪状结构,用以提供不同的止挡位置给环本体342的自由端342a,从而调整手机200a的倾斜程度。在一实施例中,环本体342为一方形环,其具有一伸缩机构342c,可用以调整其自由端342a及枢接端342b的间距。连接组件344具有一长度调整组件344a,用以调整连接组件344的长度。藉此,可调整角形形态的弯折角度β,进而改变手机200a与桌面400之间的倾斜角x,例如:可将连接组件344与环本体342的长度皆调整成与止滑垫320a与连接组件344之间的预定间距d等长,如此连接组件344、环本体342与机壳220的一部分形成正三角形。相较于图2,图5的实施例是将连接组件344的长度调的较长,并利用止滑垫320a表面的凹陷部324来阻挡环本体342的自由端342a,而不是以止滑垫320a的侧壁来阻挡环本体342。因此,图5的角形形态其弯折角度β与图2不同,并连带的改变了手机200a与桌面400之间的倾斜角x。

在以上所有实施例中,环本体342是主要支撑手机200a的组件,因此环本体342需采用硬质材料制作。原则上,环本体342的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方形、三角形、或是指环形状,但由于形成角形形态时环本体342的枢接端342b需平稳的立于桌面400,因此枢接端342b需提供一直线边或凹向环心的弧形边或角形边等适合立于桌面400的构造。

在形成角形形态时,为避免环本体342的上端(亦即自由端342a)向上滑动,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将止滑垫320贴附于适当位置,利用止滑垫320的材料提供的摩擦力,并利用其结构与位置来提供止挡力,达成防止环本体342的上端向上滑动的效果。为避免环本体342的下端(亦即枢接端342b)沿桌面400滑动而远离手机200a,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组件344提供沿桌面400指向手机200a的拉力。因此,连接组件344只需连接机壳220与环本体342之间,并在两者之间提供一适当距离即可,其材料不限于软质或硬质材料,例如:布质、弹性材料或是硬质塑料皆可,其结构可以是带状、线状或链条。

特别的是,环本体342的自由端342a与止滑垫320并没有实体固接,因此可由角形形态恢复成直线形态,将其由支撑功能转变成止滑及吊挂或辅助手持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新型为止滑垫320、320a与挂环340的巧妙组合应用。止滑垫320、320a与挂环340皆是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常见配件。然而,本案发明人以其创意将止滑垫320、320a、环本体342及连接组件344的相对位置做了巧妙的配置,并且将止滑垫320、320a的厚度t、止滑垫320与连接组件344之间的预定间距d、连接组件344的长度l1、环本体342的长度l2以及止滑垫320、320a表面型态等结构因子做了适当设计之后,使用者只需施以一简单操作即可形成本新型的支架结构300或300a。目前市面上并未发现类似的创作概念。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止滑垫,用于贴附于一机壳的一表面;以及

一挂环,具有一环本体及一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环本体具有一自由端及一枢接端,其中所述枢接端位于所述自由端的相对侧,并且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其中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壳的一边缘,并与所述止滑垫保持一预定间距,

当转动所述环本体的所述枢接端时,所述环本体与所述连接组件可选择性的变换成一角形形态及一直线形态二者之一,

当所述环本体与所述连接组件弯折成所述角形形态时,将所述环本体的所述自由端抵住所述止滑垫的一侧,以固定所述角形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所述表面具有一隆起结构及一镜头孔,其中所述镜头孔位于所述隆起结构内,所述隆起结构位于所述机壳的一角落,所述角落位于所述挂环所连接的所述边缘的相对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垫的表面具有多个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止滑垫之间的所述预定间距范围是4至8厘米(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垫的厚度范围是1至5毫米(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环的所述环本体具有一伸缩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环的所述连接组件具有一长度调整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结构,其由一止滑垫及一挂环组合而成。止滑垫用于贴附于机壳的表面。挂环包括一环本体及一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于环本体与机壳之间,使环本体、连接组件与止滑垫三者排列成一直线形态。环本体具有一自由端及与其相对的一枢接端。连接组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环本体的枢接端;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机壳的一边缘,并与止滑垫保持一预定间距。转动环本体的枢接端时,可将环本体与连接组件从直线形态弯折成一角形形态。此时,将环本体的自由端抵住止滑垫之一侧,用以固定角形形态的结构,使其具备支架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玩点互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