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04  66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导致餐馆、汽车、纺织工厂等排放的废气导致大气污染物质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越来越多的被排放至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处理大气污染的装置也有很多,但均存在着效率低且处理效果差或结构过于复杂的缺点,为此,现提出一种大气污染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餐馆、汽车、纺织工厂等排放的废气导致大气污染物质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越来越多的被排放至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处理大气污染的装置也有很多,但均存在着效率低且处理效果差或结构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装设有大气净化罩,所述底座与所述大气净化罩配合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设有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室,所述净化室包括具备废气通气入口且用于对废气进行温度预处理的冷热处理腔室、设有过滤气体排放口且用于小颗粒过滤处理的过滤腔室,以及一端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具有通过水帘装置将废气进行二次处理的多个混合隔间,各所述混合隔间之间串联连通;

所述冷热处理腔室内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加热废气的加热风机,所述冷热处理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储水槽,所述冷热处理腔室内设有多条冷却管,各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槽连通,所述冷热处理腔室内还设有第二储水槽,所述第二储水槽与所述多条冷却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水槽内的水通过所述冷却管流至所述第二储水槽内,所述第二储水槽与所述第一储水槽之间还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还设有将所述第二储水槽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水槽的第一抽水泵;

各所述混合隔间内均设有所述水帘装置,所述水帘装置包括沿所述混合隔间的顶面设置的出水管,间隔设于所述出水管上的多个喷头,以及多个与所述多个喷头位置对应且并排间隔设置的水帘板,各所述混合腔室内均设有用于承接所述喷头喷出水帘的第三储水槽;

所述过滤腔室设有多个排气单元及第一滤网,所述排气单元设于所述过滤腔室的壁面,所述第一滤网设于所述过滤腔室的入口处。

所述混合隔间与所述过滤腔室之间还设有用于将所述混合隔间内的废气抽向所述过滤腔室内的第一废气抽风机,且所述第一废气抽风机伸入所述混合隔间的一端设有水汽分离装置。

所述水汽分离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废气抽风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能供废气通过的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

各所述混合隔间之间均设有联通抽风的第一抽风单元,所述第三储水槽的槽壁上贴有防油污贴。

所述水帘板的一端设于所述混合隔间的顶部,所述水帘板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且所述水帘板的下限位与所述述第三储水槽的顶面间隔设置。

各所述第三储水槽均设有用于刮取水面油污和浮渣的残渣清除装置,所述残渣清除装置包括:

固定杆,设于所述混合隔间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储水槽内;

滑动杆,可滑动的分设于所述固定杆上;

摇柄机构,分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固定杆上往复滑动;

刮板,设于所述滑动杆上且用于将所述第三储水槽的水面上的油污和浮渣刮至第三储水槽的一侧。

所述摇柄机构包括:

第一滑动块,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上;

摇柄,所述摇柄包括铰接端和握持端,所述铰接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上;

第二滑动块,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摇柄上,所述第二滑动块与所述铰接部之间还设有弹性件;

固定部,设于所述混合隔间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

所述冷热处理腔室和与该冷热处理腔室相邻的所述混合隔间之间设有第二抽风单元,所述第二抽风单元中位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内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内设有多个过滤层。

所述混合腔室外还设有第四储水槽,所述第四储水槽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三储水槽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各所述出水管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四储水槽之间设有第二抽水泵;

所述大气净化罩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冷热处理腔室将外部抽气的气体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以将空气中的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冷凝后与第二储水槽内的水反应,同时通过所述各所述混合隔间内的水帘装置进行水过滤,进一步的处理残留的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多段处理,采用水帘将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进一步反应吸附,通过过滤腔室内的第一滤网在次过滤后,通过排气单元排放到大气中,多段处理废气,提高了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本申请解决了餐馆、汽车、纺织工厂等排放的废气导致大气污染物质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越来越多的被排放至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处理大气污染的装置也有很多,但均存在着效率低且处理效果差或结构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冷热处理腔室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混合隔间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残渣清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过滤腔室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6所示,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装设有大气净化罩20,所述底座10与所述大气净化罩20配合形成一腔体300;所述腔体300设有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室,所述净化室包括具备废气通气入口411且用于对废气进行温度预处理的冷热处理腔室410、设有过滤气体排放口431且用于小颗粒过滤处理的过滤腔室430,以及一端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腔室430连通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具有通过水帘装置422将废气进行二次处理的多个混合隔间421,各所述混合隔间421之间串联连通;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加热废气的加热风机412,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的顶部设有第一储水槽413,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设有多条冷却管414,各所述冷却管41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槽413连通,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还设有第二储水槽415,所述第二储水槽415与所述多条冷却管414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水槽413内的水通过所述冷却管414流至所述第二储水槽415内,所述第二储水槽415与所述第一储水槽413之间还设有输水管419,所述输水管419上还设有将所述第二储水槽415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水槽413的第一抽水泵416;各所述混合隔间421内均设有所述水帘装置422,所述水帘装置422包括沿所述混合隔间421的顶面设置的出水管4221,间隔设于所述出水管4221上的多个喷头4222,以及多个与所述多个喷头4222位置对应且并排间隔设置的水帘板4223,各所述混合腔室内均设有用于承接所述喷头4222喷出水帘的第三储水槽4224;所述过滤腔室430设有多个排气单元432及第一滤网433,所述排气单元432设于所述过滤腔室430的壁面,所述第一滤网433设于所述过滤腔室430的入口处。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冷热处理腔室410将外部抽气的气体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以将空气中的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冷凝后与第二储水槽415内的水反应,同时通过所述各所述混合隔间421内的水帘装置422进行水过滤,进一步的处理残留的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多段处理,采用水帘将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进一步反应吸附,通过过滤腔室430内的第一滤网433在次过滤后,通过排气单元432排放到大气中,本申请解决了餐馆、汽车、纺织工厂等排放的废气导致大气污染物质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越来越多的被排放至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处理大气污染的装置也有很多,但均存在着效率低且处理效果差或结构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所述的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颗粒物或者气体可通过加热或冷凝后提高与水的结合,形成溶于水的产物,减少大气中的含量,提高净化的效率和效果。

所述混合隔间421与所述过滤腔室430之间还设有用于将所述混合隔间421内的废气抽向所述过滤腔室430内的第一废气抽风机440,且所述第一废气抽风机440伸入所述混合隔间421的一端设有水汽分离装置50。所述水汽分离装置5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废气抽风机440的壳体510,所述壳体510内设有能供废气通过的抽气通道511,所述抽气通道511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520。所述第一过滤装置520为由活性炭等吸水性较强材料制成,过滤气体中的水分子,避免所述第一滤网433湿润而导致无法过滤的状况。

各所述混合隔间421之间均设有联通抽风的第一抽风单元423,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槽壁上贴有防油污贴4226。所述第一抽风单元423为抽风风机,所述防油污贴4226采用碳纳米管海绵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吸附油污的功能,避免油性分子污染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槽壁。

所述水帘板4223的一端设于所述混合隔间421的顶部,所述水帘板4223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且所述水帘板4223的下限位与所述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顶面4225间隔设置。避免所述水帘板4223的下端干涉所述刮板640,影响所述渣清除装置60工作。

各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均设有用于刮取水面油污和浮渣的残渣清除装置60,所述残渣清除装置60包括:固定杆610,设于所述混合隔间421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内;滑动杆620,可滑动的分设于所述固定杆610上;摇柄机构630,分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固定杆610上往复滑动;刮板640,设于所述滑动杆620上且用于将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水面上的油污和浮渣刮至第三储水槽4224的一侧。所述残渣清除装置60便于收集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中水面的油污和浮渣等残渣,提高了收集的效率。

所述摇柄机构630包括:第一滑动块631,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上;摇柄632,所述摇柄632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631上的铰接部6321和用于握持的握持部6322;第二滑动块633,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摇柄632上,所述第二滑动块633与所述铰接部623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634;固定部635,设于所述混合隔间421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滑动块633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635上。摇动所述握持部6322,所述第二滑动块633相对所述固定部635旋转,所述弹性件634推动所述铰接部6321或挤压所述铰接部6321,以使所述铰接部6321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631在所述滑动杆620上上下位移滑动,抵达所述滑动杆620的两端时,推动所述滑动杆620在所述固定杆610上前后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刮板640相对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前后往复移动,将水面上的油污和浮渣刮至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一侧。

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和与该冷热处理腔室410相邻的所述混合隔间421之间设有第二抽风单元417,所述第二抽风单元417中位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装置418,所述第三过滤装置418内设有多个过滤层4181。所述第二抽风单元417为抽风机,所述多个过滤层4181为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用于过滤排放废气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所述过滤腔室430设有多个排气单元432及第一滤网433,所述排气单元432设于所述滤腔室的壁面,所述第一滤网433设于所述过滤腔室430的入口处。所述排气单元432为抽气风扇,所述第一滤网433为高效过滤器,其可过滤细悬浮粒子即pm2.5,所述排气单元432设于所述过滤气体排放口431上,所述过滤腔室430设有与所述排气单元432数量对应的所述过滤气体排放口431,提高排放效率。

所述混合腔室外还设有第四储水槽424,所述第四储水槽424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各所述出水管4221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出水管4221与所述第四储水槽424之间设有第二抽水泵425;所述大气净化罩20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第四储水槽424用于存储各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内流出的水,并通过所述第二抽水泵425输回各所述出水管4221循环利用,所述大气净化罩20上设有多个通风孔用于通风,所述大气净化罩20避免所述第四储水槽424和所述第一储水槽413内进入雨水或其他颗粒物。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装设有大气净化罩(20),所述底座(10)与所述大气净化罩(20)配合形成一腔体(300);所述腔体(300)设有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室,所述净化室包括具备废气通气入口(411)且用于对废气进行温度预处理的冷热处理腔室(410)、设有过滤气体排放口(431)且用于小颗粒过滤处理的过滤腔室(430),以及一端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腔室(430)连通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具有通过水帘装置(422)将废气进行二次处理的多个混合隔间(421),各所述混合隔间(421)之间串联连通;

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加热废气的加热风机(412),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的顶部设有第一储水槽(413),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设有多条冷却管(414),各所述冷却管(41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水槽(413)连通,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还设有第二储水槽(415),所述第二储水槽(415)与所述多条冷却管(414)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水槽(413)内的水通过所述冷却管(414)流至所述第二储水槽(415)内,所述第二储水槽(415)与所述第一储水槽(413)之间还设有输水管(419),所述输水管(419)上还设有将所述第二储水槽(415)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水槽(413)的第一抽水泵(416);

各所述混合隔间(421)内均设有所述水帘装置(422),所述水帘装置(422)包括沿所述混合隔间(421)的顶面设置的出水管(4221),间隔设于所述出水管(4221)上的多个喷头(4222),以及多个与所述多个喷头(4222)位置对应且并排间隔设置的水帘板(4223),各所述混合腔室内均设有用于承接所述喷头(4222)喷出水帘的第三储水槽(4224);

所述过滤腔室(430)设有多个排气单元(432)及第一滤网(433),所述排气单元(432)设于所述过滤腔室(430)的壁面,所述第一滤网(433)设于所述过滤腔室(430)的入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隔间(421)与所述过滤腔室(430)之间还设有用于将所述混合隔间(421)内的废气抽向所述过滤腔室(430)内的第一废气抽风机(440),且所述第一废气抽风机(440)伸入所述混合隔间(421)的一端设有水汽分离装置(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装置(5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废气抽风机(440)的壳体(510),所述壳体(510)内设有能供废气通过的抽气通道(511),所述抽气通道(511)的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装置(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各所述混合隔间(421)之间均设有联通抽风的第一抽风单元(4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水帘板(4223)的一端设于所述混合隔间(421)的顶部,所述水帘板(4223)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且所述水帘板(4223)的下限位与所述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顶面(4225)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均设有用于刮取水面油污和浮渣的残渣清除装置(60),所述残渣清除装置(60)包括:

固定杆(610),设于所述混合隔间(421)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内;

滑动杆(620),可滑动的分设于所述固定杆(610)上;

摇柄机构(630),分设于所述滑动杆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固定杆(610)上往复滑动;

刮板(640),设于所述滑动杆(620)上且用于将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水面上的油污和浮渣刮至第三储水槽(4224)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摇柄机构(630)包括:

第一滑动块(631),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滑动杆(620)上;

摇柄(632),所述摇柄(632)包括铰接端(6321)和握持端(6322),所述铰接端(6321)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块(631)上;

第二滑动块(633),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摇柄(632)上,所述第二滑动块(633)与所述铰接部(623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634);

固定部(635),设于所述混合隔间(421)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滑动块(633)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63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和与该冷热处理腔室(410)相邻的所述混合隔间(421)之间设有第二抽风单元(417),所述第二抽风单元(417)中位于所述冷热处理腔室(410)内的一侧设有第三过滤装置(418),所述第三过滤装置(418)内设有多个过滤层(41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的槽壁上贴有防油污贴(4226)。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室外还设有第四储水槽(424),所述第四储水槽(424)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三储水槽(4224)管道连接,另一端与各所述出水管(4221)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出水管(4221)与所述第四储水槽(424)之间设有第二抽水泵(425);

所述大气净化罩(20)上设有多个通风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大气环保用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装设有大气净化罩,所述底座与所述大气净化罩配合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设有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室,所述净化室包括具备废气通气入口的冷热处理腔室、设有过滤气体排放口的过滤腔室,及具有多个混合隔间的混合腔室。本申请通过设置冷热处理腔室将外部抽气的气体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以将空气中的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加热或冷凝后与第二储水槽内的水反应,同时通过所述各所述混合隔间内的水帘装置进行水过滤,多段处理,水帘将大油烟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进一步反应吸附,通过过滤腔室内的第一滤网在次过滤后,放到大气中,多段处理废气,提高了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霖;朱睿;孙述杰;陈静;邓琳静;李文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