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尤其是一种桨毂支撑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设备,转子系统用来为风洞提供气流循环动力。其中风扇是转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扇是由16片桨叶和一个桨毂组成,在安装时如何使每个桨叶能准确定位安装在桨毂上,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桨毂支撑定位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使桨叶准确定位安装在桨毂上,并对桨毂内外环起到了加强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支撑钢管,支撑钢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外环凸台,外环凸台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桨毂外环,支撑钢管底部与桨毂内环固定连接,外环凸台中心设置有内孔,桨叶台阶轴长叶柄穿过外环凸台、支撑钢管和桨毂内环后与内孔端面相接触。
作为优选,支撑钢管上设置有两个条形通孔。
作为优选,条形通孔的长宽之比为3:1,两个条形通孔的间距与条形通孔的长度之比为11:15。
作为优选,外环凸台顶部的外侧设置有止口,外环凸台与桨毂外环在止口处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内孔的顶部设置有斜面部。
作为优选,外环凸台的外径与高度之比为50:17,外环凸台的内径与内孔的内径之比为85:5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了桨叶在桨毂上准确安装定位,保证所有桨叶安装精度的要求,并同时对桨毂内外环进行支撑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钢管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环凸台的结构图。
图中:1、支撑钢管;2、外环凸台;3、桨毂外环;4、桨叶台阶轴长叶柄;5、桨毂内环;6、内孔;7、条形通孔;8、止口;9、斜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3,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支撑钢管1,支撑钢管1顶部固定连接有外环凸台2,外环凸台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桨毂外环3,支撑钢管1底部与桨毂内环5固定连接,外环凸台2中心设置有内孔6,桨叶台阶轴长叶柄4穿过外环凸台2、支撑钢管1和桨毂内环5后与内孔6端面相接触。支撑钢管1上设置有两个条形通孔7。条形通孔7的长宽之比为3:1,两个条形通孔7的间距与条形通孔7的长度之比为11:15。外环凸台2顶部的外侧设置有止口8,外环凸台2与桨毂外环3在止口8处焊接固定。内孔6的顶部设置有斜面部9。外环凸台2的外径与高度之比为50:17,外环凸台2的内径与内孔6的内径之比为85:56。
本发明的组装方法为:先将外环凸台2和支撑钢管1焊接在一起,再将外环凸台2通过止口8焊接在桨毂外环3上,将支撑钢管1的另一端焊接在桨毂内环5上,安装桨叶时,将桨叶台阶轴长叶柄4穿过外环凸2、支撑钢管1,和桨毂内环5,直到桨叶台阶轴长叶柄4上的台阶与外环凸台2的内孔6端面靠紧并安装到位。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钢管(1),支撑钢管(1)顶部固定连接有外环凸台(2),外环凸台(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桨毂外环(3),支撑钢管(1)底部与桨毂内环(5)固定连接,外环凸台(2)中心设置有内孔(6),桨叶台阶轴长叶柄(4)穿过外环凸台(2)、支撑钢管(1)和桨毂内环(5)后与内孔(6)端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管(1)上设置有两个条形通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孔(7)的长宽之比为3:1,两个条形通孔(7)的间距与条形通孔(7)的长度之比为1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凸台(2)顶部的外侧设置有止口(8),外环凸台(2)与桨毂外环(3)在止口(8)处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6)的顶部设置有斜面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桨毂支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凸台(2)的外径与高度之比为50:17,外环凸台(2)的内径与内孔(6)的内径之比为85:5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