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05  80


本申请涉及口罩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或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材质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或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公告号cn21049273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口罩机,包括机架,机架沿其纵向依次设有上布料机构、上鼻线机构、布料折边机构、纵向焊接机构、折叠分层机构、横向焊接机构和口罩剪切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口罩剪切机构出料端的下料机构,下料结构包括下料架、下料架上设置有传送带,下料架上设有驱动传动带传输的电机,传送带的进口处延伸至口罩剪切机构处,传送带的出口处设有压杆,压杆铰接设置在下料架,压杆位于传送带上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传统的口罩机在成片后需要进行挂耳的固定,但是,通过单线传送或者堆叠进行统一运输的方式都使得口罩的生产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包括设置于口罩机输出端一侧上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下侧,还包括设置于口罩机输出端一侧上的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用于将来自口罩机的口罩交错式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可往复摆动的分流块以及驱动分流块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分流块位于口罩机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下侧的下挡板,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上侧的上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流组件将口罩机上的口罩交错式分流输送至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分流块往复旋转并配合上挡板以及下挡板将口罩交错式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实现单线口罩机可满足两条后续生产线的需求,将可进一步的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下挡板与第一输送装置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下挡板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夹紧固定至第一输送装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档板上设置有转动板及其上的通孔配合螺栓将下挡板固定至第一输送装置上,通过旋松螺栓可根据实际场地需要进行旋转调节下挡板的倾斜度,进一步提高分流组件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便于将上挡板固定至第二输送装置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接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可供螺栓穿过的安装槽,所述固定板夹紧固定于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上,所述连接板连接在固定板以及上挡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件将上挡板安装固定于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上,设置固定件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接板,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将便于将固定板夹紧固定于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上,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便于将上挡板固定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部以及贴合部,所述连接部与贴合部一体形成呈l字形状,所述贴合部焊接固定于上挡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板包括连接部以及贴合部,通过贴合部贴合焊接固定上挡板,同时也避免在上挡板的下端面上设置结构影响上挡板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分流块其中一端呈尖端设置,所述分流块的尖端部靠近口罩机输出端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设于分流块远离尖端的一端上,所述分流块呈中空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分流块设置成中空状设置,在确保分流块稳定旋转的前提下,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道凸起,所述分流块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各凸起插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轴上的凸起与分流块上的凹槽,以进一步提高转动轴与分流块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上传送带以及下传送带,口罩位于所述上传送带以及下传送带之间进行输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输送装置的前端为倾斜设置,为稳定的输送口罩将采用双传送带进行配合输送,进一步的提高输送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口罩通过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口罩通过的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还包括与第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电连接的plc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有口罩经过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控制驱动装置进行正向转动,将下一件口罩分流至第二输送装置上;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口罩经过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控制驱动装置进行反向转动,将下一件口罩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实现交错式将口罩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如此设置将使得分流过程更加智能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在口罩机的输出端上的设置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以及分流组件,实现将口罩交错式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

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装置以第二红外感应装置,将可进一步提高分流过程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口罩机;2、第一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31、上传送带;32、下传送带;4、分流组件;41、分流块;42、驱动装置;5、下挡板;6、上挡板;7、转动板;8、通孔;9、固定件;91、固定板;92、连接板;921、连接部;922、贴合部;10、安装槽;11、转动轴;12、凸起;13、凹槽;14、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5、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口罩机1的分流机构。参照图1、图2所示,分流机构包括设置于口罩机1输出端一侧上的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用于将口罩输送至后续两条不同的加工线上,还包括设置于口罩机1输出端一侧上的分流组件4,分流组件4用于将来自口罩机1的口罩交错式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上,如此设置将可实现同时供应两条后续生产线的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

参照图1、图2所示,分流组件4包括可往复摆动的分流块41以及驱动分流块41转动的驱动装置42,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2设置为伺服电机,分流块41位于口罩机1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之间,第一输送装置2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41下侧的下挡板5,第二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41上侧的上挡板6,利用下挡板5以及上挡板6的导向作用将使得口罩更加稳定的进入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

其中,参照图2、图3所示,分流块41呈中空状设置,分流块41其中一端呈尖端设置,分流块41的尖端部靠近口罩机1输出端设置,驱动装置42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固设于分流块41远离尖端的一端上。进一步的,将在转动轴11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凸起12,分流块41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各凸起12插接的凹槽13,将各凸起12插接固定至凹槽13后转动轴11将通过螺栓锁紧固定至分流块41上。

参照图2、图3所示,在下挡板5与第一输送装置2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转动板7,转动板7上设置有通孔8,下挡板5通过螺栓穿过通孔8夹紧固定至第一输送装置2上,可通过旋松螺栓进行下挡板5的角度调节。

参照图1、图2所示,在上挡板6上设置有便于将上挡板6固定至第二输送装置3上的固定件9,固定件9包括固定板91以及连接板92,固定板91与连接板92一体成型设置,固定板91上设置有可供螺栓穿过的安装槽10,固定板91夹紧固定于第二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上,连接板92包括连接部921以及贴合部922,连接部921与贴合部922一体形成呈l字形状,贴合部922焊接固定于上挡板6的上表面。

参照图1、图4所示,将第二输送装置3包括上传送带31以及下传送带32,口罩位于上传送带31以及下传送带32之间进行输送。第二输送装置3设置于第一输送装置2上侧,第一输送装置2上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第二输送装置3的支撑板16,为便于观察现场观察将支撑板16设置成透明玻璃状。

参照图1、图4所示,在第一输送装置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口罩通过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4,第二输送装置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口罩通过的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5,还包括与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4、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5以及驱动装置42电连接的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4检测到有口罩经过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控制驱动装置42进行正向转动,将下一件口罩分流至第二输送装置3上;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5检测到口罩经过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控制驱动装置42进行反向转动,将下一件口罩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2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实现交错式将口罩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口罩机1的分流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开始运转口罩机1,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4检测到有口罩经过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控制驱动装置42进行正向转动,带动分流块41将下一件口罩分流至第二输送装置3上;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5检测到口罩经过时,将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控制驱动装置42进行反向转动,带动分流块41将下一件口罩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2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实现交错式将口罩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口罩机(1)输出端一侧上的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3)下侧,还包括设置于口罩机(1)输出端一侧上的分流组件(4),所述分流组件(4)用于将来自口罩机(1)的口罩交错式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上;所述分流组件(4)包括可往复摆动的分流块(41)以及驱动分流块(41)转动的驱动装置(42),所述分流块(41)位于口罩机(1)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装置(2)以及第二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41)下侧的下挡板(5),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41)上侧的上挡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5)与第一输送装置(2)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转动板(7),所述转动板(7)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下挡板(5)通过螺栓穿过通孔(8)夹紧固定至第一输送装置(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6)上设置有便于将上挡板(6)固定至第二输送装置(3)上的固定件(9),所述固定件(9)包括固定板(91)以及连接板(92),所述固定板(91)上设置有可供螺栓穿过的安装槽(10),所述固定板(91)夹紧固定于第二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上,所述连接板(92)连接在固定板(91)以及上挡板(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2)包括连接部(921)以及贴合部(922),所述连接部(921)与贴合部(922)一体形成呈l字形状,所述贴合部(922)焊接固定于上挡板(6)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41)其中一端呈尖端设置,所述分流块(41)的尖端部靠近口罩机(1)输出端设置,所述驱动装置(42)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固设于分流块(41)远离尖端的一端上,所述分流块(41)呈中空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1)上设置有若干道凸起(12),所述分流块(41)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各凸起(12)插接的凹槽(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包括上传送带(31)以及下传送带(32),口罩位于所述上传送带(31)以及下传送带(32)之间进行输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口罩通过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4),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口罩通过的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5),还包括与第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5)以及驱动装置(42)电连接的plc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口罩机的分流机构,其包括设置于口罩机输出端一侧上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设置于第二输送装置下侧,还包括设置于口罩机输出端一侧上的分流组件,分流组件用于将来自口罩机的口罩交错式分流至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上;分流组件包括可往复摆动的分流块以及驱动分流块转动的驱动装置,分流块位于口罩机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之间,第一输送装置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下侧的下挡板,第二输送装置的进料端设置有位于分流块上侧的上挡板。本申请具有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妙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