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放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14  66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卷袋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体化放料机构。



背景技术:

如今的时代,科技创新是一个行业乃至全部领域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物流这一块领域当中,随着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发包机,塑料袋自动包装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故而现在连卷袋的数量供不应求,故而在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放料机构。

但是现有的放料机构中的的张紧装置大多采用旋转气缸的结构,该结构需要气源,那势必就需要用到空压机,代价太大且占地空间大,采用气缸,工作时噪声大、所需空间大、成本高、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放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一体化放料机构,其现有市场上的张紧装置大多采用旋转气缸的结构,该结构需要气源,那势必就需要用到空压机,代价太大且占地空间大,采用气缸,工作时噪声大、所需空间大、成本高、不易维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放料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连卷袋,且连卷袋的内部贯穿有管芯,所述管芯的外圈套设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轴轮连接有连接皮带,所述连接皮带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第一传动轴,且第一传动轴的外壁焊接有主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轴,且第二传动轴的外壁焊接有从动滚筒,所述从动滚筒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顶端中部焊接有把手,所述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分别设置在主动滚筒的一侧,且第一托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托辊,所述从动滚筒的外壁焊接有拉伸块,所述支撑架中靠近连卷袋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感器,且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以管芯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有两组,限位环的内壁与连卷袋的外侧壁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皮带、第一传动轴和主动滚筒构成旋转结构,且主动滚筒的长度与从动滚筒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在主动滚筒的一侧均呈等间距设置,且第一托辊的数量与第二托辊的数量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拉伸块的顶端焊接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拉伸块和从动滚筒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为电性连接,且第一传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构成电性串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体化放料机构,通过管芯和限位环,依靠左右限位环限位,限位环自带顶紧的结构能顶住光杆使得限位环不移动,亦可便于使用者对连卷袋的及时供料,并且可避免连卷袋在工作的过程中防止左右跑偏,同时拥有阻尼的功能,自带刹车,并且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均对连卷袋具有供料的作用,并且对放置在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的连卷袋具有压紧的作用。

2.该一体化放料机构,通过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用于连卷袋的辊筒,对连卷袋放料的过程中具有缓冲的作用,并且拉伸弹簧、拉伸块和从动滚筒的设置,使得从动滚筒通过拉伸弹簧将拉伸块提起,实现供料滚筒之间的分离,方便穿料。

3.该一体化放料机构,通过红外传感器与驱动电机以及报警器,在电性连接的作用下,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将感应到的信息通过信息输送模块输送至中央处理模块中,此时中央处理模块均控制驱动电机和报警器是否工作,进而供料的时候通过第一传感器来实现供料的启停,通过第二传感器实现缺料报警功能,亦可实现智能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连卷袋;3、管芯;4、限位环;5、驱动电机;6、连接皮带;7、第一传动轴;8、主动滚筒;9、第二传动轴;10、从动滚筒;11、旋转轴;12、把手;13、第一托辊;14、第二托辊;15、拉伸块;16、拉伸弹簧;17、第一传感器;18、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体化放料机构,包括支撑架1、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连卷袋2,且连卷袋2的内部贯穿有管芯3,管芯3的外圈套设安装有限位环4,支撑架1的外侧壁安装有驱动电机5,且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轴轮连接有连接皮带6,连接皮带6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第一传动轴7,且第一传动轴7的外壁焊接有主动滚筒8,主动滚筒8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轴9,且第二传动轴9的外壁焊接有从动滚筒10,从动滚筒10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旋转轴11,且旋转轴11的顶端中部焊接有把手12,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分别设置在主动滚筒8的一侧,且第一托辊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托辊14,从动滚筒10的外壁焊接有拉伸块15,支撑架1中靠近连卷袋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感器17,且支撑架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传感器18。

进一步的,限位环4以管芯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有两组,限位环4的内壁与连卷袋2的外侧壁相互贴合,依靠左右限位环4限位,限位环4自带顶紧的结构能顶住管芯3,使得限位环4不移动,亦可便于使用者对连卷袋2的及时供料,并且可避免连卷袋2在工作的过程中防止左右跑偏,同时拥有阻尼的功能,自带刹车。

进一步的,连接皮带6、第一传动轴7和主动滚筒8构成旋转结构,且主动滚筒8的长度与从动滚筒10的长度相同,主动滚筒8和从动滚筒10均对连卷袋2具有供料的作用,并且对放置在主动滚筒8和从动滚筒10之间的连卷袋2具有压紧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在主动滚筒8的一侧均呈等间距设置,且第一托辊13的数量与第二托辊14的数量相吻合,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用于连卷袋2的辊筒,对连卷袋2放料的过程中具有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拉伸块15的顶端焊接有拉伸弹簧16,且拉伸弹簧16、拉伸块15和从动滚筒10构成伸缩结构,使得从动滚筒10通过拉伸弹簧16将拉伸块15提起,实现供料滚筒之间的分离,方便穿料。

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17与驱动电机5之间为电性连接,且第一传感器17与驱动电机5之间构成电性串联结构,在电性连接的作用下,第一传感器17和第二传感器18将感应到的信息通过信息输送模块输送至中央处理模块中,此时中央处理模块均控制驱动电机5和报警器是否工作,进而供料的时候通过第一传感器17来实现供料的启停,通过第二传感器18实现缺料报警功能,亦可实现智能化生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一体化放料机构,首先将驱动电机5、第一传感器17、第二传感器18和报警器均与外部电源接通,再将连卷袋2套设安装在管芯3的外壁中部,再将限位环4螺纹连接在连卷袋2的左右两侧,至限位环4的侧壁与连卷袋2的外侧壁紧密贴合,然后将拉伸弹簧16向上提起,此时拉伸弹簧16带动拉伸块15向上提起,此时拉伸块15带动从动滚筒10向上提起,再将连卷袋2的一边穿过主动滚筒8和从动滚筒10之间的缝隙处,并将连卷袋2的一边褶皱穿过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之间,其次打开驱动电机5、第一传感器17、第二传感器18和报警器的电源开关,此时连接皮带6带动第一传动轴7和主动滚筒8旋转,亦可对连卷袋2进行放料,最后在此过程中,在电性连接的作用下,第一传感器17和第二传感器18将感应到的信息通过信息输送模块输送至中央处理模块中,此时中央处理模块均控制驱动电机5和报警器是否工作,进而供料的时候通过第一传感器17来实现供料的启停,通过第二传感器18实现缺料报警功能,亦可实现智能化生产,待工作完毕后,关闭驱动电机5、第一传感器17、第二传感器18和报警器的电源开关,其中驱动电机5型号为50ktyz、第一传感器17和第二传感器18的型号m30,其中本案中的型号仅为参考,具体相关电性部件型号以实业为准,就这样完成整个一体化放料机构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体化放料机构,包括支撑架(1)、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连卷袋(2),且连卷袋(2)的内部贯穿有管芯(3),所述管芯(3)的外圈套设安装有限位环(4),所述支撑架(1)的外侧壁安装有驱动电机(5),且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轴轮连接有连接皮带(6),所述连接皮带(6)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第一传动轴(7),且第一传动轴(7)的外壁焊接有主动滚筒(8),所述主动滚筒(8)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轴(9),且第二传动轴(9)的外壁焊接有从动滚筒(10),所述从动滚筒(10)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旋转轴(11),且旋转轴(11)的顶端中部焊接有把手(12),所述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分别设置在主动滚筒(8)的一侧,且第一托辊(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托辊(14),所述从动滚筒(10)的外壁焊接有拉伸块(15),所述支撑架(1)中靠近连卷袋(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感器(17),且支撑架(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传感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4)以管芯(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有两组,限位环(4)的内壁与连卷袋(2)的外侧壁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皮带(6)、第一传动轴(7)和主动滚筒(8)构成旋转结构,且主动滚筒(8)的长度与从动滚筒(10)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13)和第二托辊(14)在主动滚筒(8)的一侧均呈等间距设置,且第一托辊(13)的数量与第二托辊(14)的数量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块(15)的顶端焊接有拉伸弹簧(16),且拉伸弹簧(16)、拉伸块(15)和从动滚筒(10)构成伸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17)与驱动电机(5)之间为电性连接,且第一传感器(17)与驱动电机(5)之间构成电性串联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放料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连卷袋,且连卷袋的内部贯穿有管芯,所述管芯的外圈套设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轴轮连接有连接皮带,所述连接皮带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第一传动轴,所述从动滚筒的外壁焊接有拉伸块,所述支撑架中靠近连卷袋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用于连卷袋的辊筒,对连卷袋放料的过程中具有缓冲的作用,并且拉伸弹簧、拉伸块和从动滚筒的设置,使得从动滚筒通过拉伸弹簧将拉伸块提起,实现供料滚筒之间的分离,方便穿料。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创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