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蓝牙定位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信号收发装置、个人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场景定位的一类常用手段,定位蓝牙信标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施工场地在内的多种情形。在使其正式工作前,需先对各个定位蓝牙信标进行前期设置与后期安装及配对。首先,技术专家应基于应用场景来规划在哪些位置安装定位蓝牙信标,以及对每个不同安装位置的定位蓝牙信标进行标记。随后,其需要将这些定位蓝牙信标携带至对应的应用场景,并开始安装过程。在安装中,应逐个开启定位蓝牙信标的配对模式进入配对,同时还应确保每个被标记的信标恰好是对应于指定区域的信标。当配对开启时,其需要修改该定位蓝牙信标的配置参数,如信号功率、广播频率等,并对该定位蓝牙信标进行测试,来检查其是否匹配当前区域的尺寸。若该应用场景需配置100个定位蓝牙信标,则前述操作过程需重复100遍,十分费时费力,且为各个位置寻找对应的定位蓝牙信标也需要额外耗费时间。前述过程对于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因而具有较高的人力成本。现场配置的定位蓝牙信标之间的广播信号可能相互产生较多的干涉,从而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
此外,对于部分应用场景,可能还需要为危险区域额外设置定位蓝牙信标来进行标记。在配置此类定位蓝牙信标时,需要首先通过移动终端来使其与当前的场景地图计划进行匹配。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危险区域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故前述配对过程也需要相应地不断重置,这一方面会耗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对于操作人员不断跟进危险区域的变化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信号收发装置、个人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以用于实现通过操作要求低且流程简化的方法来完成蓝牙信标在应用场景的快速配置。
为实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其包括:s110,从多个定位蓝牙信标中取出任意一个定位蓝牙信标,将其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并开启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配对模式;s120,待配对的所述定位蓝牙信标被个人移动终端搜索到,且待配对的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通用唯一识别码被个人移动终端获取,并完成配对;以及s130,所述定位蓝牙信标从完成配对的个人移动终端获取配置参数,并自动调整;其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个人移动终端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
为实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信号收发装置,其被配置成执行:接收布置在应用场景内的危险区域的报警蓝牙信标广播的报警信号,接收最接近所述报警蓝牙信标的定位蓝牙信标广播的定位信号;以及将所述定位信号与报警信号通过基站传送至云端,并基于所述云端的反馈信息获取危险区域的范围。
为实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个人移动终端,其被配置成执行:与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定位蓝牙信标配对;以及将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给所述定位蓝牙信标。
为实现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被配置成执行:与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定位蓝牙信标配对;以及将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给所述定位蓝牙信标。
根据本申请的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信号收发装置、个人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应用场景现场完成将定位蓝牙信标布置在预设安装区域后,再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来配对,并将该预设安装区域所述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至该定位蓝牙信标中。通过重复前述行为即可完成所有定位蓝牙信标的配置。在此配置过程中,由于具体设计工作在进入现场前均已完成,故可弱化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通过简单的指引即可完成对各个定位蓝牙的配置,且无需额外的手动调试。因此,完成配置后的定位蓝牙信标前也几乎不存在因功率过高而引起的信号干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蓝牙信标的配置硬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在此结合附图1来描述一种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的实施例。参见附图,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由于进行配置的应用场景通常需要布置多个定位蓝牙信标102来形成一个广播信号定位的阵列,故通常需要携带多个定位蓝牙信标102前往现场进行布置。当应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时,将先执行s110,此时操作人员可从多个定位蓝牙信标102中取出任意一个定位蓝牙信标102,将其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该布置过程既可由操作人员自行完成,也可由操作人员在个人移动终端上的gps或专用的gps工具的指引下完成。前者要求操作人员对应用场景及预设信息十分熟悉,但其可应用于网络信号难以支持gps的各类场景;后者则更为智能与便利,但对应用场景的网络通畅性具有较高要求。在完成将定位蓝牙信标102布置在某个预设安装区域后,可开启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对模式。由于任意定位蓝牙信标102所需配置的参数信息可在现场通过个人移动终端进行自动加载,故无需在定位蓝牙信标102与预设安装区域之间事先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在配置过程中可省却逐一寻找各位置对应蓝牙信标这一步骤,大幅提高效率,且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
随后,可执行s120,操作人员可操作个人移动终端中对应的app,使其搜索待配对的定位蓝牙信标102,在搜索到目标对象后,通过获取待配对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通用唯一识别码,来完成二者的准确配对。至此以实现对当前待配置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捕获与连接过程,随后将执行响应步骤来完成对其参数配置的加载。
具体而言,执行s130,使得定位蓝牙信标102从完成配对的个人移动终端获取配置参数,并根据该配置参数来自动调整自身,使二者匹配。其中,配置参数包括个人移动终端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各个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当个人移动终端与当前的定位蓝牙信标102完成配对后,操作人员可通过在个人移动终端的app上选择虚拟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或者,在网络信号通畅的场景下,也可通过个人移动终端上的gps工具来获取当前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实际位置;随后将该定位蓝牙信标102的实际位置与应用场景中的多个预设安装区域进行比较,以获取该实际位置所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在确认当前定位蓝牙信标102所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后,可将在设计阶段为该预设安装区域所设计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参数加载至该定位蓝牙信标102内,并使其自动调整,从而完成对特定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过程。
根据本申请的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通过在应用场景现场完成将定位蓝牙信标102布置在预设安装区域后,再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来配对,随后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来在个人移动终端中获取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再者,通过将在设计阶段为该预设安装区域所设计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参数加载至该定位蓝牙信标102内,并使其自动调整,从而完成对特定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过程。通过重复前述行为即可完成所有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在此配置过程中,由于具体设计工作在进入现场前均已完成,故可弱化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通过简单的指引即可完成对各个定位蓝牙的配置,且无需额外的手动调试。因此,完成配置后的定位蓝牙信标102前也几乎不存在因功率过高而引起的信号干涉问题。
在此还可对该方法从不同角度做出改进,以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如下将予以示例性说明。
例如,为更好地执行对蓝牙信标的配置,可在初期获取该应用场景的地图与布置信息,并针对该应用场景做好蓝牙布置的设计方案。具体而言,该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至少可包括:应用场景所具有的多个预设安装区域的配置信息,例如,该应用场景包括100个预设安装区域,及各个预设安装区域在应用场景内的具体布置点;以及各个预设安装区域处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预设信号覆盖面积和/或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预设输出功率与预设输出频率。
其中,这些参数部分可通过前期设计来直接获取,而另一部分则可通过现有参数来计算获取。作为获取前述参数的一种方式,该方法在步骤s110前还包括s140,通过设定指定应用场景内的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数量及其各自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来获取各个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预设信号覆盖面积,并计算出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预设输出功率与预设输出频率。更具体而言,在获取到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配置数量及其各自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后,可通过任意预设安装区域与最接近的其他预设安装区域之间的距离,来获取对应于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预设信号覆盖面积的内切圆,并计算出定位蓝牙信标102的预设输出功率与预设输出频率。
再如,为实现对这些配置参数的重复利用、更新或查错等目的,还可额外配置云端104,并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来将这些配置参数上传至云端104,或从云端104下载。应当知道的是,前述配置方法可以在没有4g或wifi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但在与云端104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则需要在具有4g或wifi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执行。
此外,考虑到操作人员在应用场景现场安装蓝牙信标时可能与预设安装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安装误差,为避免此类安装误差对蓝牙信标执行广播信号的功能的造成影响,可首先基于计算来关于各个预设安装位置设定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也即计算得出蓝牙信标在该预设安装区域内的安装误差不会对其执行基本功能造成过度影响。在前述布置下,虽然解决了单个蓝牙信标的误差问题,但由于各个蓝牙信标在安装时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安装误差,且此类安装误差的累积可能会超出计算所得的不影响其基本功能的范围,从而导致相邻蓝牙信标之间的广播信号存在过度重叠干涉区域或存在过量的信号未覆盖区域。为解决此类蓝牙信标的安装误差的累积问题,该方法还可进一步地包括s150,使得各个定位蓝牙信标之间相互通讯来获取实际间隔距离,并基于该实际间隔距离来修正各个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预设配置信息,使其消除过度重叠干涉区域,并覆盖过量的信号未覆盖区域。
转而参见图2,本申请在此将结合附图继续描述一种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中,配置方法的前一实施例主要关注蓝牙信标在应用场景内的定位配置,而该实施例则主要关注通过蓝牙信标对应用场景内的危险区域做出标注,以起到警示效用。
具体而言,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s210,实时获取应用场景的危险区域,在各个危险区域分别布置报警蓝牙信标101,此时仅需使其具备广播蓝牙信号的功能,而无需再额外配对来加载其位置或功率等信息。随后,执行s220,报警蓝牙信标101广播报警信号,且最接近报警蓝牙信标101的定位蓝牙信标102广播定位信号;并知悉s230,结合报警信号与定位信号来获取危险区域的范围。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在布置报警蓝牙信标101阶段,无需对其执行配对与加载配置参数的过程,从而可以省却很多时间。且考虑到危险区域的实时变动性,对于多次变更布置报警蓝牙信标101阶段而言,其将节省大量时间。与此同时,通过最接近报警蓝牙信标101的定位蓝牙信标102所广播的位置信号,依然可以大致确定出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在携带信号收发装置103的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做出警示以驱使其离开。虽然其提供的位置信号的精度相对于直接配置报警蓝牙信标101而言降低少许,但其所节省的时间成本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此外,该位置信号的精度并不会带来任何警示效果的衰减,任意接近危险区域的工作人员依然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警示并离开。
此外,考虑到信号收发装置103自身的结构与所能实现功能的受限性,可将对信号的分析处理功能转由至云端104实现。因此,可额外配置云端104,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103来将这些报警信号与定位信号经由基站上传至云端104,同样经由基站从云端104下载分析结果。此外,该云端104还可兼具对这些信号数据的存储或查错等功能。
如下将结合图3来描述应用前述实施例中的配置方法在应用场景内的工作过程。首先,该应用场景已依据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完成了定位蓝牙信标102阵列的布置,且已在当前发现的危险区域处布置好了对应的报警蓝牙信标101。如图所示,当前应用场景内的危险区域仅具有一处,且最为靠近右上角的定位蓝牙信标102。在工作时,各个蓝牙信标分别广播蓝牙信号。但携带信号收发装置103的工作人员前往右上方区域是,由于其同时落入了右上角的定位蓝牙信标102与报警蓝牙信标101的信号广播范围内,其所携带的信号收发装置103将会同时接收报警信号与定位信号。此时,一方面,可通过蜂鸣器、震动器或其他警报手段来向该工作人员作出警示,驱使其离开此处;另一方面,信号收发装置103还可将这些报警信号与定位信号经由基站发送至云端104,以便于其执行分析、存储或查错等功能,例如分析通过定位信号来分析该危险区域所在位置等等。此外,若该应用场景内的危险区域发生了变化,则移动或增设报警蓝牙信标101即可满足要求,操作便捷简单,且警报效果突出。
另外,为更好地配合前述实施例中的配置方法的执行,在此还可提供多种具备相应信号接收、发送或处理功能的硬件装置,如下将予以示例性说明。
例如,可提供一种信号收发装置103的实施例。该信号收发装置103被配置成执行:接收布置在应用场景内的危险区域的报警蓝牙信标101广播的报警信号,接收最接近报警蓝牙信标101的定位蓝牙信标102广播的定位信号;以及将定位信号与报警信号通过基站传送至云端104,并基于云端104的反馈信息获取危险区域的范围。该信号收发装置103还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其应用于施工现场时,其可集成于施工人员的专用装备上,例如集成于安全帽上,以便实时收发各类信号,从而便于了解各个施工人员的工作动向,并做出相应的危险示警。
再如,还可提供一种个人移动终端的实施例。该个人移动终端被配置成执行:与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定位蓝牙信标102配对;以及将定位蓝牙信标102的实际位置与应用场景中的预设安装区域进行匹配;将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给定位蓝牙信标102。此时,工作人员在前往应用场景布置蓝牙信标时,可以简单地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轻易完成蓝牙配置过程。
又如,还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该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成执行:与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定位蓝牙信标102配对;以及将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给定位蓝牙信标102。在此基础上,通过为各类硬件装置配置该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进一步地扩大前述配置方法的加载装置的范围,使其不仅局限于前述个人移动终端。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申请的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信号收发装置、个人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申请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它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申请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申请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1.一种蓝牙信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10,从多个定位蓝牙信标中取出任意一个定位蓝牙信标,将其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并开启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配对模式;
s120,待配对的所述定位蓝牙信标被个人移动终端搜索到,且待配对的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通用唯一识别码被个人移动终端获取,并完成配对;以及
s130,所述定位蓝牙信标从完成配对的个人移动终端获取配置参数,并自动调整;其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个人移动终端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应用场景具有的多个预设安装区域的配置信息;以及各个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处的定位蓝牙信标的预设信号覆盖面积和/或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预设输出功率与预设输出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0前还包括:s140,通过设定指定应用场景内的定位蓝牙信标的配置数量及其各自对应的预设安装区域,来获取各个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预设信号覆盖面积,并计算出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预设输出功率与预设输出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0后还包括:s150,各个所述定位蓝牙信标之间相互通讯来获取实际间隔距离,并基于所述实际间隔距离来修正各个所述定位蓝牙信标的预设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配置参数经由个人移动终端与云端进行上传或下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210,实时获取所述应用场景的危险区域,在各个所述危险区域分别布置报警蓝牙信标;
s220,所述报警蓝牙信标广播报警信号,且最接近所述报警蓝牙信标的所述定位蓝牙信标广播定位信号;
s230,结合所述报警信号与所述定位信号来获取危险区域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报警信号与所述定位信号经由信号收发装置通过基站上传至云端。
8.一种信号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被配置成执行:接收布置在应用场景内的危险区域的报警蓝牙信标广播的报警信号,接收最接近所述报警蓝牙信标的定位蓝牙信标广播的定位信号;以及将所述定位信号与报警信号通过基站传送至云端,并基于所述云端的反馈信息获取危险区域的范围。
9.一种个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其被配置成执行:与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定位蓝牙信标配对;以及将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给所述定位蓝牙信标。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被配置成执行:与布置在多个预设安装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的定位蓝牙信标配对;以及将基于应用场景的预设配置信息来获取的所述预设安装区域对应的预设配置信息加载给所述定位蓝牙信标。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