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扰流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
背景技术:
扰流器应用在光谱仪或色谱仪的进样系统中可以分离雾化器气雾中较大的雾滴,使雾化后的样品分散更加均匀,气流稳定,补充雾化作用,提高信号稳定性。尤其在分析化学基底复杂的疑难样品时,可以将化学干扰减低到最小程度。
将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很多,利用伯努利原理将液体雾化是目前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的方式,但是现有的技术都是停留在利用层流产生负压对液体进行雾化。层流的流速低,产生的负压小,形成的负压区域小,不利于液滴的雾化和雾化后的扩散,同时层流气体的能量小对于液体的打散效果不佳。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层流气体对于液体的雾化效果不佳,且在喷嘴处形成的负压低,使得液体瓶内的液体吸出量不足,从而使得液体的雾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
该扰流器扰流器的扰流部分设置于扰流腔内,扰流腔的输入端与样液入口连通,扰流腔的输出端与雾化室连通;其中,扰流器至少包括:三组以上并列布置的扰流扇,扰流扇的最大外径与扰流腔的内径一致,扰流腔的内径均大于两边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直径。并列布置的扰流扇数量越多,其扰流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扇通过中心处的安装孔并列的套在轴上,扰流扇的中心孔上开设有孔键槽,轴的外圆上开设有与扰流扇数量一致的轴键槽,且从第二个轴键槽开始,每一个轴键槽相对于前一个轴键槽在圆周方向上顺时针偏移15°。
进一步地,所述每组扰流扇至少包括八个均布的扇形叶片,每个叶片均相当于与轴的端面旋转30°至45°,以便平流气流转变为无规则的紊流。
进一步地,每两组扰流扇之间设有与轴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在每根支腿上均设有与扰流腔内壁连接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样液入口文丘里管的喉管连通,文丘里管的输入端为氩气入口,输出端与扰流腔连通,以便样液可以进行初次雾化。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室上部设有雾化样品出口,下部设有废液出口,扰流腔靠近雾化室一侧的底部还设有与废液出口连通的引流管,以便废液可以从同一根管子进行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样品入口设置文丘里管对样品进行第一次雾化,使得高速流动的氩气混合着样液进入扰流腔,由于扰流腔内至少设置着三组扰流扇,经过第一次雾化的样液,打在扰流扇的叶片上,改变流向,变成紊流,原来的雾滴在与叶片的撞击下进一步细化,形成更为均匀分散雾化样品,进入雾化室,消除样品喷雾中的大液滴以降低分析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扰流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扰流扇组件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扰流扇组件的主视图。
图中,1.雾化室,2.扰流腔,3.氩气入口,4.样液入口,5.雾化样品出口,6.引流管,7.废液出口,10.扰流器,11.扰流扇,12.叶片,13.孔键槽,14.轴,15.安装支架,16.轴键槽,17.螺纹孔,30.文丘里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1示意了扰流器10在进样系统中的布局结构,扰流器10的扰流部分设置于扰流腔2内,扰流腔2的输入端与样液入口4连通,扰流腔2的输出端与雾化室1连通;其中,扰流器10至少包括:三组及三组以上并列布置的扰流扇11,扰流扇11的最大外径与扰流腔2的内径一致,扰流腔2的内径均大于两边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直径;每两组扰流扇11之间设有与轴14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15,安装支架15在每根支腿上均设有与扰流腔2内壁连接的螺纹孔17;所述样液入口4文丘里管30的喉管连通,文丘里管30的输入端为氩气入口3,输出端与扰流腔2连通;所述雾化室1上部设有雾化样品出口5,下部设有废液出口7,扰流腔2靠近雾化室1一侧的底部还设有与废液出口7连通的引流管6。
图2和图3示意了扰流腔2内的扰流扇11安装排列方式,所述扰流扇11通过中心处的安装孔并列的套在轴14上,扰流扇11的中心孔上开设有孔键槽13,轴14的外圆上开设有与扰流扇11数量一致的轴键槽16,且从第二个轴键槽16开始,每一个轴键槽16相对于前一个轴键槽16在圆周方向上顺时针偏移15°;所述每组扰流扇11至少包括八个均布的扇形叶片12,每个叶片12均相当于与轴14的端面旋转30°至45°,所述每个叶片12的圆弧角大于等于15°。
工作原理:被测样液从样液入口4流入,直接进入文丘里管30的喉管部,氩气从文丘里管30的输入口进入,将喉管处的样液一并吹入扰流腔2,样液在扰流腔2内与扰流扇11上的叶片12不断撞击,形成分散均匀的雾化气流;扰流腔2的内径均大于两边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直径,使扰流腔2内的气体与样液能更混合雾化的更加充分,扰流扇11通过安装支架15与扰流腔2的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支架15本身也起到一定的扰流作用;雾化后的气体进入雾化室1,雾化室1上部设有雾化样品出口5,下部设有废液出口7,进一步促使雾化气体中的大液滴向下流入废液出口7,同时废液出口7与扰流腔2底部还通过引流管6连通,以便使扰流腔2内的废液通过废液出口7一同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扰流器(10)的扰流部分设置于扰流腔(2)内,扰流腔(2)的输入端与样液入口(4)连通,扰流腔(2)的输出端与雾化室(1)连通;其中,扰流器(10)至少包括:三组以上并列布置的扰流扇(11),扰流扇(11)的最大外径与扰流腔(2)的内径一致,扰流腔(2)的内径均大于两边输入口和输出口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扇(11)通过中心处的安装孔并列的套在轴(14)上,扰流扇(11)的中心孔上开设有孔键槽(13),轴(14)的外圆上开设有与扰流扇(11)数量一致的轴键槽(16),且从第二个轴键槽(16)开始,每一个轴键槽(16)相对于前一个轴键槽(16)在圆周方向上顺时针偏移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扰流扇(11)至少包括八个均布的扇形叶片(12),每个叶片(12)均相当于与轴(14)的端面旋转30°至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两组扰流扇(11)之间设有与轴(14)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15),安装支架(15)在每根支腿上均设有与扰流腔(2)内壁连接的螺纹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液入口(4)文丘里管(30)的喉管连通,文丘里管(30)的输入端为氩气入口(3),输出端与扰流腔(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谱仪雾化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1)上部设有雾化样品出口(5),下部设有废液出口(7),扰流腔(2)靠近雾化室(1)一侧的底部还设有与废液出口(7)连通的引流管(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