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11  5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具体是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万一15万。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为1%-2.5%),厚壁制品易凹陷,对一些尺寸精度较高零件,很难于达到要求,制品表面光泽好。聚丙烯连续化生产,在装置停车与装置初开车打循环期间,或装置反应异常波动期间,有过量的丙烯未能与催化剂完全反应,携带有微量催化剂的丙烯全部进入废气回收罐;当生产装置内废气回收罐液位到达临界点时,只能往装置外部倒料、低价外卖,造成浪费。而且在聚丙烯生产加工中会产生尾气,尾气气味难闻,并且刺激性大,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尾气处理成本较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左端开设内置腔,且内置腔呈漏斗状,内置腔下端后侧开设进水口,内置腔内中部设有过滤室,且过滤室包括可拆固定板、滤袋和过滤层,可拆固定板与回收装置本体活动连接,可拆固定板下端固定安装若干个滤袋,滤袋下端设有过滤层,且过滤层内由活性炭填充,回收装置本体内右侧开设冷凝内腔,冷凝内腔上端开设回收导腔,回收装置本体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滤气装置,滤气装置包括滤气水箱、进气水管、出气水管和排污口,滤气水箱左端固定安装进气水管,滤气水箱右端固定安装出气水管,滤气水箱下端固定安装排污口,进气水管与内置腔连通,出气水管与冷凝内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装置本体下端固定安装支架脚,且支架脚安装在回收装置本体下端四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左端固定安装进气口,进气口与内置腔连通,进气口内固定安装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内腔内中部固定安装冷凝板,冷凝板上端左侧设有阻板一,冷凝板上端右侧设有阻板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板与阻板一上端呈弧形光面,且冷凝板、阻板一以及阻板二下端斜面呈波纹冷凝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板二内固定安装冷凝器,且波纹冷凝面内设有冷凝管与冷凝器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聚丙烯生产后的尾气从进气口导入内置腔内,通过过滤网优先将杂物且较大固体物质进行阻隔,防止对后续尾气回收过程中影响效率,增加装置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滤袋去除尾气中较为大的颗粒物,接着通过过滤层内的活性炭的过滤,进而对气体尾气携带的小型催化剂颗粒进行过滤,同时减少尾气中部分难闻的气体分子,最后在滤气水箱的水以及一些可溶试剂进行溶解,去除尾气中可污染气体以及有害物质,防止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再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中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中冷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中滤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装置本体;2、进气口;3、可拆固定板;4、滤袋;5、过滤室;6、过滤层;7、内置腔;8、进水口;9、支架脚;10、滤气装置;101、滤气水箱;102、进气水管;103、出气水管;104、排污口;11、冷凝内腔;12、冷凝板;13、阻板一;14、阻板二;15、冷凝器;16、回收导腔;17、弧形光面;18、波纹冷凝面;1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1,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下端固定安装支架脚9,且支架脚9安装在回收装置本体1下端四角处,回收装置本体1内左端开设内置腔7,且内置腔7呈漏斗状,回收装置本体1左端固定安装进气口2,进气口2与内置腔7连通,进气口2内固定安装过滤网19,内置腔7内中部设有过滤室5,且过滤室5包括可拆固定板3、滤袋4和过滤层6,内置腔7下端后侧开设进水口8,回收装置本体1内右侧开设冷凝内腔11,冷凝内腔11内中部固定安装冷凝板12,冷凝板12上端左侧设有阻板一13,冷凝板12上端右侧设有阻板二14,冷凝板12与阻板一13上端呈弧形光面17,且冷凝板12、阻板一13以及阻板二14下端斜面呈波纹冷凝面18,阻板二14内固定安装冷凝器15,且波纹冷凝面18内设有冷凝管与冷凝器15对应设置,冷凝内腔11上端开设回收导腔16,回收装置本体1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滤气装置10,滤气装置10包括滤气水箱101、进气水管102、出气水管103和排污口104,滤气水箱101左端固定安装进气水管102,滤气水箱101右端固定安装出气水管103,滤气水箱101下端固定安装排污口104,进气水管102与内置腔7连通,出气水管103与冷凝内腔1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聚丙烯生产后的尾气从进气口2导入内置腔7内,通过过滤网19优先将杂物且较大固体物质进行阻隔,防止对后续尾气回收过程中影响效率,增加装置安全性;然后利用滤袋4去除尾气中较为大的颗粒物,接着通过过滤层6内的活性炭的过滤,进而对气体尾气携带的小型催化剂颗粒进行过滤,同时减少尾气中部分难闻的气体分子,最后在滤气水箱101的水以及一些可溶试剂进行溶解,去除尾气中可污染气体以及有害物质,防止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再生;最后过滤后的尾气通过冷凝内腔11接触到冷凝板12、阻板一13以及阻板二14的下置斜面的波纹冷凝面18,在冷凝器15的作用下,尾气携带的水分子进行冷凝回收回滤气水箱101内,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内左端开设内置腔(7),且内置腔(7)呈漏斗状,内置腔(7)下端后侧开设进水口(8),内置腔(7)内中部设有过滤室(5),且过滤室(5)包括可拆固定板(3)、滤袋(4)和过滤层(6),可拆固定板(3)与回收装置本体(1)活动连接,可拆固定板(3)下端固定安装若干个滤袋(4),滤袋(4)下端设有过滤层(6),且过滤层(6)内由活性炭填充,回收装置本体(1)内右侧开设冷凝内腔(11),冷凝内腔(11)上端开设回收导腔(16),回收装置本体(1)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滤气装置(10),滤气装置(10)包括滤气水箱(101)、进气水管(102)、出气水管(103)和排污口(104),滤气水箱(101)左端固定安装进气水管(102),滤气水箱(101)右端固定安装出气水管(103),滤气水箱(101)下端固定安装排污口(104),进气水管(102)与内置腔(7)连通,出气水管(103)与冷凝内腔(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下端固定安装支架脚(9),且支架脚(9)安装在回收装置本体(1)下端四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本体(1)左端固定安装进气口(2),进气口(2)与内置腔(7)连通,进气口(2)内固定安装过滤网(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内腔(11)内中部固定安装冷凝板(12),冷凝板(12)上端左侧设有阻板一(13),冷凝板(12)上端右侧设有阻板二(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12)与阻板一(13)上端呈弧形光面(17),且冷凝板(12)、阻板一(13)以及阻板二(14)下端斜面呈波纹冷凝面(1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板二(14)内固定安装冷凝器(15),且波纹冷凝面(18)内设有冷凝管与冷凝器(15)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生产用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下端固定安装支架脚,且支架脚安装在回收装置本体下端四角处,回收装置本体内左端开设内置腔,且内置腔呈漏斗状,回收装置本体左端固定安装进气口,进气口与内置腔连通,进气口内固定安装过滤网,内置腔内中部设有过滤室,且过滤室包括可拆固定板、滤袋和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聚丙烯生产后的尾气从进气口导入内置腔内,通过过滤网优先将杂物且较大固体物质进行阻隔,防止对后续尾气回收过程中影响效率,增加装置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王峰忠;韦歆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东方宏业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