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式铰接侧顶板。
背景技术:
智能轨道快运列车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优势融为一体,既不需要单独建设轨道,可与其他车辆共享路权,又有运量大的优势,将为城市出行带来全新选择和体验。传统的轨道车辆车体结构主要采用金属车体,材料一般为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轨道交通低地板列车中部分侧扶手与侧顶板相邻非常近,部分车型侧顶板打开受侧扶手影响无法打开90°以上,如图1所示,传统的轨道车辆的侧顶板1的一侧端安装在侧扶手上端的纵梁3上,另一侧端可开合的连接在车体2上,如图2所示,侧顶板1在23°打开时与侧扶手3相接触,无法继续正常打开至90°,极大限制了侧顶板1内部电器产品的安装维修空间。
为确保侧顶板内部电器件安装维修需要,需对侧顶板进行结构调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对侧顶板结构进行分段处理,确保侧顶板打开自然状态下与扶手无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对侧顶板结构进行分段处理,确保侧顶板打开自然状态下与扶手无干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式铰接侧顶板,侧顶板包括固定铰链、上部侧顶板、限位铰链、下部侧顶板以及固定锁;所述固定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侧扶手上端的纵梁上,另一端可旋转的与上部侧顶板连接,所述上部侧顶板与下部侧顶板通过限位铰链连接,所述下部侧顶板的端部安装有固定锁,所述固定锁可旋转开合将下部侧顶板与车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片、第一转轴、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铰链片的一端固定在下部侧顶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可旋转的与第一限位片旋转固定,同时伴随第一限位片一同安装在上部侧顶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链片呈“π”形结构,第一限位片呈“┓”形结构,两者通过第一转轴可旋转运动,以使上部侧顶板与下部侧顶板间铰接旋转。
优选的,所述上部侧顶板的端部具有“z”形弯折部,所述下部侧顶板旋转至最大90°状态时,所述“z”形弯折部对所述限位铰链的第一铰链片起限位打开角度作用。
优选的,所述下部侧顶板的端部设有“┓”形弯折片,当所述下部侧顶板旋转至水平方向时,所述第一铰链片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片的上表面,同时所述下部侧顶板的“┓”形弯折片抵靠在所述上部侧顶板的“z”形弯折部的下表面,起限位关闭角度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铰链包括第二铰链片、第二转轴、第二固定片,第二铰链片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部侧顶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固定片旋转固定,同时伴随第二固定片一同安装在侧扶手上端的纵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铰链片呈“┎”形结构,第二固定片呈“┛”形结构,两者通过第二转轴可旋转运动,以使上部侧顶板与侧扶手上端的纵梁间旋转铰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通过将侧顶板设计为分段铰链式连接,打开角度由原先的23°增大至90°,大大增加了侧顶板的打开空间,可实现侧顶板90°打开需求,操作空间由130mm增大至400mm,解决侧顶板内部操作空间受限问题,确保侧顶板打开自然状态下与扶手无干涉,保证了侧顶板内部电器产品的安装维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侧顶板的锁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侧顶板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分段式铰接侧顶板的锁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分段式铰接侧顶板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分段式铰接侧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分段式铰接侧顶板的限位铰链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0.侧顶板;20.车体;30.侧扶手上端的纵梁;
110.固定铰链;111.第二铰链片;112.第二转轴;113.第二固定片;
120.上部侧顶板;121.“z”形弯折部;
130.限位铰链;131.第一铰链片;132.第一转轴;133.第一限位片;
140.下部侧顶板;141.“┓”形弯折片;
150.固定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3-4所示的一种分段式铰接侧顶板,侧顶板10的一端固定在侧扶手30上,另一端固定在车体20上。
如图5-6所示,侧顶板10包括固定铰链110、上部侧顶板120、限位铰链130、下部侧顶板140以及固定锁150;固定铰链11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侧扶手30上,另一端可旋转的与上部侧顶板120连接,上部侧顶板120与下部侧顶板140通过限位铰链130连接,下部侧顶板150的端部安装有固定锁150,固定锁150可旋转开合将下部侧顶板与车体20连接。
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铰链130包括第一铰链片131、第一转轴132、第一限位片133。第一铰链片131的一端固定在下部侧顶板140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132可旋转的与第一限位片133旋转固定,同时伴随第一限位片133一同安装在上部侧顶板120上。
其中,限位铰链130的第一铰链片131优选呈“π”形结构,第一限位片133优选呈“┓”形结构,两者通过第一转轴132可旋转运动,实现上部侧顶板120与下部侧顶板140间的铰链旋转功能。
当侧顶板处于打开状态时,上部侧顶板120的端部具有“z”形弯折部121,当下部侧顶板140旋转至最大90°状态时,第一铰链片131抵靠在上部侧顶板端部的“z”形弯折部121的上表面,起限位打开角度作用。
当侧顶板处于关闭状态时,下部侧顶板140的端部具有“┓”形弯折片141,当下部侧顶板140旋转至水平方向时,第一铰链片131抵靠在第一限位片133的上表面,同时下部侧顶板的“┓”形弯折片141抵靠在上部侧顶板的“z”形弯折部121的下表面,有限位关闭角度作用。
具体的,固定铰链110包括第二铰链片111、第二转轴112、第二固定片113,第二铰链片1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部侧顶板120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12与第二固定片113旋转固定,同时伴随第二固定片113一同安装在侧扶手上端的纵梁30上。
其中,固定铰链110的第二铰链片111呈“┎”形结构,第二固定片111呈“┗”形结构,两者通过第二转轴112可旋转运动。两者通过第二转轴112可旋转运动,实现上部侧顶板120与侧扶手上端的纵梁30间铰接旋转功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打开下部侧顶板140时,限位铰链130带动下部侧顶板140旋转至预设角度,打开角度由原先的23°增大至90°,大大增加了侧顶板的打开空间,当下部侧顶板140与车体20闭合时,固定锁150旋转锁关闭,下部侧顶板140保持水平状态;且限位铰链130配合上部侧顶板端部的“z”形弯折部121及下部侧顶板的端部“┓”形弯折片141,对打开角度及关闭角度进行了结构限位,有效保护了产品装饰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侧顶板设计为分段铰链式连接,打开角度由原先的23°增大至90°,大大增加了侧顶板的打开空间,可实现侧顶板90°打开需求,操作空间由130mm增大至400mm,解决侧顶板内部操作空间受限问题,确保侧顶板打开自然状态下与扶手无干涉,保证了侧顶板内部电器产品的安装维修空间。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侧顶板包括固定铰链、上部侧顶板、限位铰链、下部侧顶板以及固定锁;所述固定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侧扶手上端的纵梁上,另一端可旋转的与上部侧顶板连接,所述上部侧顶板与下部侧顶板通过限位铰链连接,所述下部侧顶板的端部安装有固定锁,所述固定锁可旋转开合将下部侧顶板与车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铰链包括第一铰链片、第一转轴、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铰链片的一端固定在下部侧顶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可旋转的与第一限位片旋转固定,同时伴随第一限位片一同安装在上部侧顶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片呈“π”形结构,第一限位片呈“┓”形结构,两者通过第一转轴可旋转运动,以使上部侧顶板与下部侧顶板间铰接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侧顶板的端部具有“z”形弯折部,所述下部侧顶板旋转至最大90°状态时,所述“z”形弯折部对所述限位铰链的第一铰链片起限位打开角度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侧顶板的端部设有“┓”形弯折片,当所述下部侧顶板旋转至水平方向时,所述第一铰链片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片的上表面,同时所述下部侧顶板的“┓”形弯折片抵靠在所述上部侧顶板的“z”形弯折部的下表面,起限位关闭角度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铰链包括第二铰链片、第二转轴、第二固定片,第二铰链片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部侧顶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固定片旋转固定,同时伴随第二固定片一同安装在侧扶手上端的纵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段式铰接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片呈“┎”形结构,第二固定片呈“┗”形结构,两者通过第二转轴可旋转运动,以使上部侧顶板与侧扶手上端的纵梁间铰接旋转。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