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13  49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



背景技术:

航空运输时军用货物交运输保障的重要方式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航空紧急输送任务时,机舱内的散装物资目前仍然是用人力装卸至货物运输车中,目前国内外机场散装货物输送车大多是适用于民航客机,方式是将货物输送到机舱门口,由于民用飞机货舱门口在飞机中部,在机舱内再由人工将货物搬运到指定位置,但这一类装卸车有着输送距离较短,机动性较差,环境适应能较差,无法进行远距离的行驶等缺点,且不适用于军用运输机货舱门口处于在尾部这一特点,因此现在急需一种可适用于军用运输机的不同机型,机动性强,环境适应性强,运输性好,且物资输送距离长,可进行长距离运输的散装物资输送设备,解决散装物资从机舱到货车的自动化装卸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包含有设置在车架上并且向其中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皮带机、设置为向其中另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皮带机、设置在第一皮带机与车架之间并且用于带动第一皮带机转动的角度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车架包括:

驱动底盘,用于整个装置的驱动和支撑;

副车架,固定在驱动底盘上方;

焊接车架,固定在焊接车架上方;

驱动底盘通过u型螺栓、连接板一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副车架通过连接板二与焊接车架固定连接,连接板二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板体一和板体二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板二呈l型,板体一和板体二上均设有连接孔三。

进一步地,副车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横梁一,两个横梁一之间固定有若干纵梁一,横梁一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用于支撑焊接车架。

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横梁一两侧固定有若干连接板三,每两个连接板三呈一组,每组连接板三通过一个u型螺栓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车架包括车架框架,车架框架内部装有两根安装横梁,安装横梁为槽钢,两根安装横梁相向设置,一根安装横梁内固定有用于安装翻转架的固定支座一,另一根安装横梁内固定有用于安装升降油缸一的固定支座二,所述翻转架、升降油缸一与同一个支撑架二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横梁上且固定支座一或固定支座二安装处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支撑架二包括大框架一和大框架二,大框架一与大框架二通过竖直架固定在一起使得支撑架二呈之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大框架二上固定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二下端装有用于安装翻转架或升降油缸一的安装架二。

进一步地,所述大框架二与竖直架之间固定有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框架上还装有一安装横梁,安装横梁内装有用于安装翻转架的固定支座一,该翻转架上端固定有支撑架一,支撑架一上端固定有第二皮带机。

进一步地,支撑架一包括支撑框架一,支撑框架一内固定有固定杆一,固定杆一下端固定有用于连接翻转架的安装架一。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座一包括固定板一,固定板一上设有用于与安装横梁相连接的固定孔一,固定板一上固定有用于与翻转架连接的连接架一,连接架一上设有连接孔一。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座二包括固定板二,固定板二上设有用于与安装横梁相连接的固定孔二,固定板二上固定有用于与升降油缸一连接的连接架二,连接架二上设有连接孔二。

进一步地,翻转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内侧固定有内框架,每根支撑杆两端各设有一安装孔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物资输送距离,解决了输送机构机动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1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副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焊接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的固定支座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的连接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的翻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支撑架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支撑架二及回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支撑架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的固定支座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乘员室,2驾驶室,3副车架,301横梁一,302纵梁一,303支撑杆一,304连接板三,4驱动底盘,5支撑装置,6焊接车架,601车架框架,602安装横梁,603凹槽,7连接板一,8u型螺栓,9第一皮带机,10固定支座一,1001固定板一,1002固定孔一,1003连接架一,1004连接孔一,11连接板二,1101板体一,1102板体二,1103连接孔三,12升降油缸一,13翻转架,1301支撑杆二,1302内框架,1303安装孔一,14支撑架一,1401支撑框架一,1402固定杆一,1403安装架一,15支撑架二,1501大框架一,1502竖直架,1503大框架二,1504固定杆二,1505安装架二,1506斜撑,16回转装置,17升降油缸二,18固定支座二,1801固定板二,1802固定孔二,1803连接架二,1804连接孔二,19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包含有设置在车架上并且向其中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皮带机、设置为向其中另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皮带机9、设置在第一皮带机9与车架之间并且用于带动第一皮带机9转动的角度高度调节装置;

参照图3-4,所述车架包括:驱动底盘4,用于整个装置的驱动和支撑;驱动底盘利用驱动形式为8×4的三类汽车底盘进行改装,轴距1800mm+4300mm+1350mm,整车长11米,宽2.55米,高3.1米,整备质量26吨;副车架3,固定在驱动底盘4上方;焊接车架6,固定在焊接车架6上方;焊接车架6上端装有驾驶室2和乘员室1。焊接车架6下方固定有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为支撑油缸。

参照图5,驱动底盘4通过u型螺栓8、连接板一7与副车架3固定连接,每根所述横梁一301两侧固定有若干连接板三304,每两个连接板三304呈一组,每组连接板三304通过一个u型螺栓8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底盘4设置在u型螺栓8的凹型处,驱动底盘4与u型螺栓8之间设有垫板19,使得驱动底盘4和副车架3固定在一起。

副车架3通过连接板二11与焊接车架6固定连接,参照图9,连接板二11包括板体一1101和板体二1102,板体一1101和板体二1102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板二11呈l型,板体一1101和板体二1102上均设有连接孔三1103。

参照图6,副车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横梁一301,两个横梁一301之间固定有若干纵梁一302,横梁一301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杆一303,支撑杆303用于支撑焊接车架6。

参照图7,所述焊接车架6包括车架框架601,车架框架601内部装有两根安装横梁602,安装横梁602为槽钢,两根安装横梁602相向设置,一根安装横梁602内固定有用于安装翻转架13的固定支座一10,另一根安装横梁602内固定有用于安装升降油缸一12的固定支座二18,所述翻转架13、升降油缸一12与同一个支撑架二15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横梁602上且固定支座一10或固定支座二18安装处设有凹槽603。

参照图12-14,支撑架二15包括大框架一1501和大框架二1503,大框架一1501与大框架二1503通过竖直架1502固定在一起使得支撑架二15呈之字型。所述大框架二1503上固定有固定杆二1504,固定杆二1504下端装有用于安装翻转架13或升降油缸一12的安装架二1505。所述大框架二1503与竖直架1502之间固定有斜撑1506。所述大框架一1501上装有回转装置16,回转装置16上方装有升降油缸二17,升降油缸二17另一端与第一皮带机9相连接。

所述车架框架601上还装有一安装横梁602,安装横梁602内装有用于安装翻转架13的固定支座一10,该翻转架13上端固定有支撑架一14,支撑架一14上端固定有第二皮带机。

参照图11,支撑架一14包括支撑框架一1401,支撑框架一1401内固定有固定杆一1402,固定杆一1402下端固定有用于连接翻转架13的安装架一1403。

参照图8,所述固定支座一10包括固定板一1001,固定板一1001上设有用于与安装横梁602相连接的固定孔一1002,固定板一1001上固定有用于与翻转架13连接的连接架一1003,连接架一1003上设有连接孔一1004。

参照图15,所述固定支座二18包括固定板二1801,固定板二1801上设有用于与安装横梁602相连接的固定孔二1802,固定板二1801上固定有用于与升降油缸一12连接的连接架二1803,连接架二1803上设有连接孔二1804。

参照图10,翻转架13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杆二1301,两根支撑杆二1301内侧固定有内框架1302,每根支撑杆二1301两端各设有一安装孔一1303。

在对运输机货物进行装卸时,把焊接车架6停靠在运输机货舱门口旁边,把焊接车架6的伸缩支腿支撑在地面上,使升降油缸一12工作,两根升降油缸一12处于伸长状态,带动翻转架13在焊接车架6中转动,使翻转架13呈斜向立起分布,把两根翻转架13分别在第二皮带机和焊接车架6之间竖起支撑,此时第一皮带机9和第二皮带机均处于举升状态且均水平放置,然后使回转装置16工作,带动第一皮带机9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图1俯视的角度看),使第一皮带机9的后端头与第二皮带机的后端头对接在一起,然后使升降油缸二17工作,升降油缸二17处于收缩状态,调整第一皮带机9的角度,使得升降油缸二17将第一皮带机9之间竖起支撑,角度调整完毕后,最后使得第一皮带机9和第二皮带机处于伸长工作状态,把第二皮带机的伸缩端头从运输机货舱门口中伸到运输机货舱中,把第一皮带机9的伸缩端头放到运输车的货箱中,通过第二皮带机和第一皮带机9,实现在运输车与运输机货舱中的货物的装卸;

当对运输机货物进行装卸完毕后,先将第一皮带机9和第二皮带机收拢,使得第一皮带机9和第二皮带机收缩处于最短状态,然后使升降油缸二17工作,升降油缸二17处于伸长状态,使得第一皮带机9和第二皮带机均回到水平状态,然后使回转装置16工作,带动第一皮带机9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第一皮带机9的后端头与第二皮带机的后端头分离开,把第一皮带机9与第二皮带机并列排放在一起,最后使升降油缸一12工作,两个升降油缸一12处于收缩状态,带动翻转架13在焊接车架6第二皮带机中转动,使翻转架13呈收拢分布(图2所示状态),把第二皮带机、第一皮带机9、支撑架二15、升降油缸二17、回转装置16和支撑架一14下降,把第二皮带机和第一皮带机9放到焊接车架6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

包含有设置在车架上并且向其中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皮带机、设置为向其中另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皮带机(9)、设置在第一皮带机(9)与车架之间并且用于带动第一皮带机(9)转动的角度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车架包括:

驱动底盘(4),用于整个装置的驱动和支撑;

副车架(3),固定在驱动底盘(4)上方;焊接车架(6),固定在焊接车架(6)上方;

驱动底盘(4)通过u型螺栓(8)、连接板一(7)与副车架(3)固定连接,副车架(3)通过连接板二(11)与焊接车架(6)固定连接,连接板二(11)包括板体一(1101)和板体二(1102),板体一(1101)和板体二(1102)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板二(11)呈l型,板体一(1101)和板体二(1102)上均设有连接孔三(1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副车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横梁一(301),两个横梁一(301)之间固定有若干纵梁一(302),横梁一(301)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杆一(303),支撑杆一(303)用于支撑焊接车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横梁一(301)两侧固定有若干连接板三(304),每两个连接板三(304)呈一组,每组连接板三(304)通过一个u型螺栓(8)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车架(6)包括车架框架(601),车架框架(601)内部装有两根安装横梁(602),安装横梁(602)为槽钢,两根安装横梁(602)相向设置,一根安装横梁(602)内固定有用于安装翻转架(13)的固定支座一(10),另一根安装横梁(602)内固定有用于安装升降油缸一(12)的固定支座二(18),所述翻转架(13)、升降油缸一(12)与同一个支撑架二(15)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602)上且固定支座一(10)或固定支座二(18)安装处设有凹槽(6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二(15)包括大框架一(1501)和大框架二(1503),大框架一(1501)与大框架二(1503)通过竖直架(1502)固定在一起使得支撑架二(15)呈之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框架二(1503)上固定有固定杆二(1504),固定杆二(1504)下端装有用于安装翻转架(13)或升降油缸一(12)的安装架二(15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框架二(1503)与竖直架(1502)之间固定有斜撑(150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框架一(1501)上装有回转装置(16),回转装置(16)上方装有升降油缸二(17),升降油缸二(17)另一端与第一皮带机(9)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其特征在于:回转装置(16)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与第一皮带机(9)一端相铰接,安装架与升降油缸二(17)一端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货舱门在尾部的运输机内散装物资装卸车,属于特种设备领域,包含有设置在车架上并且向其中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皮带机、设置为向其中另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皮带机、设置在第一皮带机与车架之间并且用于带动第一皮带机转动的角度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车架包括:驱动底盘,用于整个装置的驱动和支撑;副车架,固定在驱动底盘上方;焊接车架,固定在焊接车架上方;驱动底盘通过U型螺栓、连接板一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副车架通过连接板二与焊接车架固定连接,连接板二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板体一和板体二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板二呈L型。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物资输送距离,解决了输送机构机动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亓玉晓;孙娟;李秀利;刘圣杰;石文燕;李玉宝;叶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