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pcb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放板机构及设置有该机构的取放板设备。
背景技术:
在pcb板的运输过程中,需要将堆叠好的pcb板进行分板,但由于静电或pcb板上残留液体等情况的存在,导致通常的吸盘将pcb板吸取后,与其黏连的pcb板也会被一同带走,导致pcb板运输的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板机构及设置有该机构的取放板设备,避免了同时取走多块pcb板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取放板机构,包括连接架、第一吸取部以及第二吸取部,所述第一吸取部设于连接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吸取部设于连接架的非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吸取部的吸取方向与第二吸取部的吸取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取放板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上料机构、下料机构、机械手以及取放板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机械手均设于机架,所述取放板机构设于机械手的输出端;所述取放板机构,包括连接架、第一吸取部以及第二吸取部,所述第一吸取部设于连接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吸取部设于连接架的非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吸取部的吸取方向与第二吸取部的吸取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吸取部包括伸出驱动件、伸出连接条以及多个吸嘴,多个吸嘴均匀排列于伸出连接条,所述伸出连接条设于伸出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伸出驱动件设于连接架。
其中,所述第二吸取部包括第一吸盘以及与第一吸盘间隔设置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以及第二吸盘均设于连接架。
其中,还包括第三吸取部,所述第三吸取部的结构与第一吸取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吸取部设于第一吸取部与第三吸取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避免了同时取走多块pcb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取放板机构及设置有该机构的取放板设备,取放板机构设置有第一吸取部以及第二吸取部,当需要取走pcb板时,首先由机械手驱动取放板机构对准待取的pcb板,随后第一吸取部启动,将pcb板的侧边吸附后将该pcb板的侧边与其黏连的pcb板分离,此时由于两板的接触面积减少,再启动第二吸取部将该pcb板的整体吸附,从而完成抓取动作。与传统的取放板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高,提高了pcb板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取放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放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取放板机构--1,连接架--2,第一吸取部--3,伸出驱动件--31,伸出连接条--32,吸嘴--33,第二吸取部--4,第一吸盘--41,第二吸盘--42,第三吸取部--5,机架--61,上料机构--62,下料机构--63,机械手--64,运料架--6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取放板机构及设置有该机构的取放板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61、上料机构62、下料机构63、机械手64以及取放板机构1,所述上料机构62、下料机构63以及机械手64均设于机架61,所述取放板机构1设于机械手64的输出端。
所述取放板机构1包括连接架2、第一吸取部3以及第二吸取部4,所述第一吸取部3设于连接架2的一端,所述第二吸取部4设于连接架2的非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吸取部3的吸取方向与第二吸取部4的吸取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pcb板在运料架65上堆叠摆放,运料架65在上料机构62进行暂存,下料机构63则是常规的输送线,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取放板机构及设置有该机构的取放板设备,该取放板机构1设置有第一吸取部3以及第二吸取部4,当需要取走pcb板时,首先由机械手64驱动取放板机构1对准待取的pcb板,随后第一吸取部3启动,将pcb板的侧边吸附后将该pcb板的侧边与其黏连的pcb板分离,此时由于两板的接触面积减少,再启动第二吸取部4将该pcb板的整体吸附,从而完成抓取动作。与传统的取放板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高,提高了pcb板的运输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吸取部3包括伸出驱动件31、伸出连接条32以及多个吸嘴33,多个吸嘴33均匀排列于伸出连接条32,所述伸出连接条32设于伸出驱动件31的输出端,所述伸出驱动件31设于连接架2。在本实施例中,该伸出驱动件31优选为气缸,在伸出条处设置有距离感应器,当机械手64驱动取放板机构1靠近pcb板时,距离感应器发送信号至伸出驱动件31使得伸出驱动件31驱动吸嘴33贴合于pcb板,随后伸出驱动件31缩回,将pcb板的侧边吸附后将该pcb板的侧边与其黏连的pcb板分离。
具体的,所述第二吸取部4包括第一吸盘41以及与第一吸盘41间隔设置的第二吸盘42,所述第一吸盘41以及第二吸盘42均设于连接架2。当第一吸取部3完成吸取后,再由吸附面积较大的第一吸盘41和第二吸盘42对pcb板进行整体的吸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吸盘41以及第二吸盘42如何对pcb板进行吸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还包括第三吸取部5,所述第三吸取部5的结构与第一吸取部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吸取部4设于第一吸取部3与第三吸取部5之间。通过设置第三吸取部5,可自由地选择对pcb的上侧边或下侧边进行吸取,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一种取放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2)、第一吸取部(3)以及第二吸取部(4),所述第一吸取部(3)设于连接架(2)的一端,所述第二吸取部(4)设于连接架(2)的非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吸取部(3)的吸取方向与第二吸取部(4)的吸取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放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取部(3)包括伸出驱动件(31)、伸出连接条(32)以及多个吸嘴(33),多个吸嘴(33)均匀排列于伸出连接条(32),所述伸出连接条(32)设于伸出驱动件(31)的输出端,所述伸出驱动件(31)设于连接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放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取部(4)包括第一吸盘(41)以及与第一吸盘(41)间隔设置的第二吸盘(42),所述第一吸盘(41)以及第二吸盘(42)均设于连接架(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放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吸取部(5),所述第三吸取部(5)的结构与第一吸取部(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吸取部(4)设于第一吸取部(3)与第三吸取部(5)之间。
5.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取放板设备,包括机架(6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62)、下料机构(63)、机械手(64)以及取放板机构(1),所述上料机构(62)、下料机构(63)以及机械手(64)均设于机架(61),所述取放板机构(1)设于机械手(64)的输出端;
所述取放板机构(1),包括连接架(2)、第一吸取部(3)以及第二吸取部(4),所述第一吸取部(3)设于连接架(2)的一端,所述第二吸取部(4)设于连接架(2)的非两端位置,所述第一吸取部(3)的吸取方向与第二吸取部(4)的吸取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取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取部(3)包括伸出驱动件(31)、伸出连接条(32)以及多个吸嘴(33),多个吸嘴(33)均匀排列于伸出连接条(32),所述伸出连接条(32)设于伸出驱动件(31)的输出端,所述伸出驱动件(31)设于连接架(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取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取部(4)包括第一吸盘(41)以及与第一吸盘(41)间隔设置的第二吸盘(42),所述第一吸盘(41)以及第二吸盘(42)均设于连接架(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取放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吸取部(5),所述第三吸取部(5)的结构与第一吸取部(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吸取部(4)设于第一吸取部(3)与第三吸取部(5)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