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检测装置、终端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7-19  57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近检测装置、终端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户使用终端(例如手机)通话的过程中,为了节省终端的功耗以及减少电磁波对用户的影响,终端中往往设置接近检测装置,通过该接近检测装置检测终端与用户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终端进行息屏操作,以节省功耗,以及控制终端进行射频功率回退处理,以减少电磁波对用户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近检测装置、终端及通信方法,可以降低终端的生产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近检测装置,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通信模块、接近检测天线阵列、毫米波天线阵列和天线开关;

所述天线开关的动臂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分别与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和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电性连接;

所述天线开关,用于在第一通信时隙,通过将所述动臂切换到所述第一定触点,将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连通,以形成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实现所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所述天线开关,还用于在第二通信时隙,通过将所述动臂切换到所述第二定触点,将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连通,以形成接近链路,所述接近链路用于实现所述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接近检测装置;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近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时隙,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通信链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在所述第二通信时隙,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通过所述接近链路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添加了开关天线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这样通过开关天线的切换,不仅能够将毫米波通信模块与原有的毫米波天线阵列连通,实现原有的通信功能,还能够将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连通,实现接近检测的功能。由此可见,上述方案能够复用毫米波通信模块实现接近检测的功能,这样无需额外增加接近传感器,降低了终端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近检测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该接近检测装置10包括毫米波通信模块11、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毫米波天线阵列13和天线开关14;

天线开关14的动臂与毫米波通信模块11电性连接,天线开关14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分别与毫米波天线阵列13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电性连接;

天线开关14,用于在第一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到第一定触点,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与毫米波天线阵列13连通,以形成通信链路,通信链路用于实现终端11与基站2之间的通信。

其中,终端1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通过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来实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为毫米波信号。毫米波是一种电磁波;毫米波的波长为1~10毫米,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内,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为5g(5th-generation)通信系统的主要频段。

在通信链路中,终端1将需要传输给基站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至毫米波通信模块11;毫米波通信模块11,用于将该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毫米波信号,以及向毫米波天线阵列13发送第三毫米波信号;毫米波天线阵列13,用于接收该第三毫米波信号,向基站发送第三毫米波信号,以及接收基站的第四毫米波信号,向毫米波通信模块11发送该第四毫米波信号。其中,基站将第三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该数据,从而基于该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需要传输给终端1的数据,将该数据转换成第四毫米波信号;毫米波通信模块11,还用于接收该第四毫米波信号,向终端1发送该第四毫米波信号,终端1将该第四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该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毫米波通信模块11与毫米波天线阵列13之间的毫米波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实现终端1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终端1为手机,用户在使用终端1与好友进行通话的过程中,通过终端1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从而实现双方的通话。

天线开关14,还用于在第二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到第二定触点,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连通,以形成接近链路,接近链路用于实现终端1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

其中,在接近链路中,毫米波通信模块11,还用于向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发送第一毫米波信号;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用于接收第一毫米波信号,将该第一毫米波信号发送至终端1外侧,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第二毫米波信号,向毫米波通信模块11发送该第二毫米波信号;毫米波通信模块11,还用于接收该第二毫米波信号。

其中,该目标物体为通过终端1进行通话的用户或者用户身体的一部分;例如,该目标物体为用户的头部。终端1处于通话状态时,目标物体可能在终端1附近,因此需要检测该目标物体与终端1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终端1进行相应操作,减小电磁波对用户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天线开关14的切换,实现毫米波通信模块11在两个时隙间的切换,使得毫米波通信模块11不仅能够实现原有的通信功能,还能通过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之间的接近链路实现接近检测,从而通过复用毫米波通信模块11,替代了接近传感器的功能,无需额外设置接近传感器,进而降低了终端1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终端1的集成度。

参见图2,天线开关14包括第一天线开关141和第二天线开关142;

第一天线开关141的第一定触点与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天线开关141的第二定触点与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第一天线开关141的动臂与第二天线开关142的动臂电性连接,第二天线开关142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分别与毫米波天线阵列13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电性连接;

在终端1通过毫米波天线阵列13发送数据或者终端1通过接近天线阵列发送数据时,第一天线开关141,用于通过将动臂切换至第一定触点;在终端1通过毫米波天线阵列13接收数据或者终端1通过接近天线阵列接收数据时,第一天线开关141,用于通过将动臂切换至第二定触点;

第二天线开关142,用于在第一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至第一定触点,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与毫米波天线阵列13连通,以形成通信链路;在第二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至第二定触点,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连通,以形成接近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开关141和第二天线开关14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天线开关14为双刀双掷开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天线开关141,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隔开,使得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单独传输,互不影响,以及通过设置第二天线开关142,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通信功能和接近检测功能分隔开,保证了毫米波通信模块11可以在原有的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接近传感器的功能,进而提高了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利用率。

参见图3,毫米波通信模块11包括功率放大器111、无线电通信模块112和低噪声放大器113;

无线电通信模块112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1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111的输出端与第一天线开关141的第一定触点电性连接;

第一天线开关141的第二定触点与低噪声放大器113电性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低噪声放大器113的输出端与无线电通信模块1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其中,无线电通信模块112,用于将接收到的低频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或者,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毫米波天线阵列13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需要将毫米波信号传输至终端1外侧,例如,基站或者目标物体;天线的长度要和毫米波信号的波长相当,而在终端1中,天线的占用空间不能过大,因此,需要在发送毫米波信号之前,将低频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进行传输;相应的,在接收毫米波信号后,需要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进行传输。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电通信模块112可以为软件定义无线电。

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111,用于放大无线电通信模块112发送的高频信号的功率。

其中,高频信号的功率需要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经毫米波天线阵列13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辐射后,在一定区域内的基站或者目标物体能够接收到足够的毫米波信号。

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lna)113,用于在保证低噪声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进行放大。

其中,由于毫米波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的衰减大,因此,毫米波通信模块11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是微弱的信号,需要经过低噪声放大器113的放大,才能进行下一步分析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内部设置功率放大器111、无线电通信模块112和低噪声放大器113,使得毫米波通信模块11能够对需要发送的毫米波信号和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便于毫米波信号的正常传输。

参见图4,装置还包括:隔离器15;

隔离器15的一端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电性连接,隔离器15的另一端与天线开关14的第二定触点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接近检测装置10中设置隔离器15,将接近链路中接收数据的链路和发送数据的链路隔离开,进而减小了发送的毫米波信号与接收的毫米波信号之间的,进而避免了天线开关14的输出端的毫米波天线阵列13对天线开关14的输入端的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影响。

参见图5,隔离器15为环形器151;

环形器151的第一端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电性连接,环形器151的第二端与天线开关14的第二定触点电性连接,环形器151的第三端与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隔离器15设置为环形器151,控制毫米波信号沿着某一环形方向传输,使得高频的毫米波信号能够在接近链路中单向传输,进而实现将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隔离开,进而实现了对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保护。

参见图6,装置还包括:调制解调器16;

调制解调器16的一端用于与终端1的处理器20电性连接,调制解调器16的另一端与毫米波通信模块11连接。

调制解调器16,用于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

其中,由于毫米波天线阵列13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12传输的毫米波信号为模拟信号,而终端1的处理器20能够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因此,需要在接近检测装置10中设置调制解调器1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16将终端1的处理器20发送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且将该模拟信号发送至毫米波通信模块11,以及接收毫米波通信模块11的模拟信号,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向处理器20发送该数字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接近检测装置10中设置调制解调器16,实现将终端1的处理器20与毫米波通信模块11之间信号转换,进而保障了终端1的处理器20与接近检测装置10之间的信号传输。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1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包括处理器20和接近检测装置10;处理器20与接近检测装置10电性连接。

其中,终端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家居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具有通话功能的终端。

处理器2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2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2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16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4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16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调制解调器16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继续参见图7,终端1还包括存储器30和显示屏40。

存储器3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3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storagemedium)。存储器3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显示屏40是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的显示组件。可选的,该显示屏40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通过触控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显示屏40上进行触控操作。

显示屏40通常设置在终端1的前面板。显示屏40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异型屏、双面屏或折叠屏。显示屏40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的限定,终端1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中还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终端中,参见图8,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终端在第一通信时隙,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形成通信链路,通过通信链路实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其中,终端可以在通话状态时,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形成通信链路;也可以在非通话状态且需要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形成通信链路。

步骤802:终端在第二通信时隙,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

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终端需要检测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相应的,本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2):

(1)终端检测终端的状态。

其中,终端的状态包括通话状态和非通话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2)终端响应于终端处于通话状态,且在第二通信时隙时,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

其中,终端确认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实现方式为:终端检测到电话处于接听状态;或者终端检测到用户触发接听按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将接近检测装置切换为第一通信时隙与第二通信时隙间隔进行,使得终端能够在第二通信时隙通过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进而及时检测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检测效率。

参见图9,终端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在第一通信时隙和第二通信时隙之间切换,以实现通信链路与接近链路的切换。

步骤803:终端通过接近链路发送第一毫米波信号,以及通过接近链路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

步骤804:终端确定第一毫米波信号和第二毫米波信号的相位差。

其中,由于第二毫米波信号为第一毫米波信号经由目标物体反射得到的信号,因此第二毫米波信号的频率与第一毫米波信号的频率相等,进而可以基于第二毫米波信号与第一毫米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其中,相位差θ与终端发射第一毫米波信号的时间与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t之间的关系见公式一:

公式一:θ=2πft

其中,π为圆周率;f为第一毫米波信号和第二毫米波信号的频率。

步骤805:终端基于相位差,确定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其中,第一毫米波信号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发射出,在空气中传播后,经由目标物体反射,接近检测天线阵列接收到第二毫米波信号;因此,第一毫米波信号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发射到被接近检测天线阵列接收所经过的传播距离为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二倍。相位差θ与距离s的关系见公式二:

公式二:θ=4πfs/c

其中,c为第一毫米波信号和第二毫米波信号的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响应于检测到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进行射频功率回退处理。

其中,终端响应于检测到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控制终端进入功率回退模式,进而降低电话吸收辐射率,降低了电磁波对用户的影响。

例如,该距离为1厘米,预设距离为2厘米,则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终端进行射频功率回退处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响应于检测到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进行息屏处理,进而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响应于终端退出通话状态,在预设的每个通信时隙,均控制接近检测装置形成通信链路,通过通信链路实现终端与基站的通信。

其中,当终端处于非通话状态时,无需进行接近检测装置来进行距离的检测,进而接近检测装置无需形成接近链路。终端响应于终端退回通话状态,控制终端退出功率回退模式。

参见图10,例如,终端为手机,目标物体为用户的头部,当检测到电话呼入或者用户接听电话时,第二天线开关从第一定触点切换到第二定触点,实现接近检测装置从通信链路切换至接近链路,毫米波通信模块发射和接收信号,进而计算得到用户的头部与手机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控制终端进入功率回退模式,当检测到终端退出通话状态时,控制终端退出功率回退模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添加了开关天线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这样通过开关天线的切换,不仅能够将毫米波通信模块与原有的毫米波天线阵列连通,实现原有的通信功能,还能够将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连通,实现接近检测的功能。由此可见,上述方案能够复用毫米波通信模块实现接近检测的功能,这样无需额外增加接近传感器,降低了终端的生产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代码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通信模块、接近检测天线阵列、毫米波天线阵列和天线开关;

所述天线开关的动臂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分别与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和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电性连接;

所述天线开关,用于在第一通信时隙,通过将所述动臂切换到所述第一定触点,将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连通,以形成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实现所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所述天线开关,还用于在第二通信时隙,通过将所述动臂切换到所述第二定触点,将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连通,以形成接近链路,所述接近链路用于实现所述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开关包括第一天线开关和第二天线开关;

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的第一定触点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的第二定触点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的动臂与所述第二天线开关的动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天线开关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分别与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和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电性连接;

在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接近天线阵列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用于将动臂切换至第一定触点;在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接收数据或者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接近天线阵列接收数据时,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用于将动臂切换至第二定触点;

所述第二天线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至第一定触点,将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所述毫米波天线阵列连通,以形成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二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至第二定触点,将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连通,以形成接近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器、无线电通信模块和低噪声放大器;

所述无线电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的第一定触点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开关的第二定触点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电性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电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隔离器;

所述隔离器的一端与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二定触点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为环形器;

所述环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接近检测天线阵列电性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天线开关的第二定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环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调制解调器;

所述调制解调器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终端的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调制解调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毫米波通信模块连接。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近检测装置;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近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时隙,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通信链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

在所述第二通信时隙,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通过所述接近链路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通信时隙,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状态;

响应于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且在所述第二通信时隙时,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接近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终端退出通话状态,在预设的每个通信时隙,均控制所述接近检测装置形成所述通信链路,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的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接近链路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接近链路发送第一毫米波信号,以及通过所述接近链路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

确定所述第一毫米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毫米波信号的相位差;

基于所述相位差,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进行射频功率回退处理。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接近检测装置、终端及通信方法,属于终端技术领域。接近检测装置包括:毫米波通信模块、接近检测天线阵列、毫米波天线阵列和天线开关;天线开关的动臂与毫米波通信模块电性连接,天线开关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分别与毫米波天线阵列和接近检测天线阵列电性连接;天线开关,用于在第一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到第一定触点,将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毫米波天线阵列连通,形成通信链路,通信链路用于实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天线开关,还用于在第二通信时隙,通过将动臂切换到第二定触点,将毫米波通信模块与接近检测天线阵列连通,形成接近链路,接近链路用于实现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检测;上述方案能够降低终端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谢科涵;张进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