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由于汽车的结构设计问题,导致汽车a柱影响驾驶员视线,在侧方位形成视野盲区,也因此产生了大量交通事故。部分汽车制造商试图取消a柱,以解决这一问题,但a柱作为汽车的主要支撑结构之一,对汽车安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试验证明,取消a柱后,汽车的安全防护性能大幅度下降。
现有部分汽车制造商在车外加装摄像头,车内以电子屏幕显示的方式将摄像头捕捉的a柱外的图像呈现给驾驶员,此种方式虽然能够显示被a柱遮挡的车外图像,但因为摄像头的延时性易使驾驶人员判断失误,在中高速行驶时,驾驶人员易产生眩光感。有鉴于此,亟需开发一种实时传输车外图像的装置,以消除汽车a柱造成的视野盲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能够对汽车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进行实时观察,消除汽车a柱的视野盲区。
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所述可视化装置包括菱形的中心反射部分和具有空腔的外围部分;所述中心反射部分设置于外围部分腔体内部;
所述外围部分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外围部分包括取景反射镜、侧面反射镜以及观察部分;所述取景反射镜为双面镜;所述取景反射镜与所述观察部分平行设置;所述取景反射镜横截面长度大于所述观察部分横截面长度;所述侧面反射镜一端与所述取景反射镜连接;所述侧面反射镜另一端与所述观察部分连接;所述侧面反射镜的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外围部分空腔内表面;所述侧面反射镜具有两件;
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环绕汽车a柱设置;所述中心反射部分其中一对角线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的平行线上;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平行线上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端点与所述外围部分具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中心反射镜、第二中心反射镜、第三中心反射镜以及第四中心反射镜;所述中心反射部分与所述取景反射镜的夹角范围为25°-65°。
优选的,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平行线上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端点在所述取景反射镜的垂线经过所述取景反射镜横截面的1/2长度的中点。
优选的,所述取景反射镜的入射面为平面或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取景反射镜的宽度为所述汽车a柱宽度的1.5-3倍。
优选的,所述取景反射镜与所述侧面反射镜的夹角为35°-75°。
优选的,所述取景反射镜为有机或无机玻璃双面镜。
优选的,所述观察部分为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的厚度为0.1-3mm。
优选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为有机或无机玻璃镜;所述侧面反射镜为有机或无机玻璃镜。
优选的,所述可视化装置与所述汽车a柱高度相同。
有益效果: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依靠取景反射镜对遮挡的图像进行取景,同时利用取景反射镜、中心反射部分以及侧面反射镜的相互反射作用,将汽车a柱遮挡的图像通过镜面反射作用传递至观察部分,避免了汽车a柱视野盲区,同时能够对汽车a柱遮挡的图像进行实时显示,避免了延时传输以及眩光感带来的误操作,提高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车a柱;2、取景反射镜;3、第一中心反射镜;4、第二中心反射镜;5、第三中心反射镜;6、第四中心反射镜;7、第一侧面反射镜;8、第二侧面反射镜;9、观察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此描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能以任何形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所述可视化装置包括菱形的中心反射部分和具有空腔的外围部分;所述中心反射部分设置于外围部分腔体内部;
所述外围部分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外围部分包括取景反射镜2、侧面反射镜以及观察部分;所述取景反射镜2为双面镜;所述取景反射镜2与所述观察部分平行设置;所述取景反射镜2横截面长度大于所述观察部分横截面长度;所述侧面反射镜一端与所述取景反射镜2连接;所述侧面反射镜另一端与所述观察部分连接;所述侧面反射镜的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外围部分空腔内表面;所述侧面反射镜具有两件;
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环绕汽车a柱1设置;所述中心反射部分其中一对角线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平行线上;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平行线上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端点与所述外围部分具有间隙。
具体的,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包括外围部分以及中心反射部分。中心反射部分设置于外围部分内部。
外围部分包括取景反射镜2、第一侧面反射镜7、第二侧面反射镜8以及观察镜9,其中,观察镜9优选为透光玻璃。取景反射镜2、第一侧面反射镜7、第二侧面反射镜8、观察镜9构成等腰梯形结构,其中观察镜9、取景反射镜2相互平行设置,分别为等腰梯形结构的上底和下底,第一侧面反射镜7、第二侧面反射镜8为等腰梯形的两腰。取景反射镜2优选为双面镜,由于入射面的亮度大于射出面的亮度,因此取景反射镜2的入射图像能够由双面镜的外部进入可视化装置内部,同时,内部射向取景反射镜2的图像能够利用双面镜的单向反射作用进行反射。
中心反射部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中心反射镜3、第二中心反射镜4、第三中心反射镜5以及第四中心反射镜6。第一中心反射镜3、第二中心反射镜4、第三中心反射镜5以及第四中心反射镜6构成菱形结构,反射面位于菱形结构的外表面。
菱形结构的中心反射部分水平方向的对角线位于取景反射镜2的平行线上。位于取景反射镜2平行线上的第一中心反射镜3以及第二中心反射镜4端点分别与第一侧面反射镜7、第二侧面反射镜8具有间隙,使得反射图形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缝隙进入到观察镜9中。另外,菱形结构的中心反射部分环绕于汽车a柱1设置,使得被汽车a柱1阻挡的入射图像能够通过菱形结构的中心反射部分进行反射。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观察镜9并不存在,该位置为无任何装置覆盖的缺口,经反射的图像能够通过所述缺口传递出并被驾驶者观察到。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反射镜3与取景反射镜2的夹角范围为25°-65°,第二中心反射镜4与取景反射镜2的夹角范围为25°-65°。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中心反射部分端点在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垂线经过所述取景反射镜2横截面的1/2长度的中点。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取景反射镜2的入射面为平面或弧形面。取景反射镜2的入射面为平面能够不失真,保证入射图像传递的真实性。取景反射镜2的入射面为凸面能够扩大入射图像的图像范围,进一步减小视野盲区。取景反射镜2的入射面为凹面能够使得入射图像成像更加集中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取景反射镜2的宽度为汽车a柱1宽度的1.5-3倍。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取景反射镜2与第一侧面反射镜7的夹角为35°-75°,取景反射镜2与第二侧面反射镜8的夹角为35°-75°。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取景反射镜2为有机或无机玻璃双面镜。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观察镜9透光玻璃的厚度为0.1-3mm。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反射镜3、第二中心反射镜4、第三中心反射镜5、第四中心反射镜6以及第一侧面反射镜7、第二侧面反射镜8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有机或无机玻璃镜。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视化装置与汽车a柱1高度相同,使得由汽车a柱1遮挡的图像均能够通过可视化装置反射传递并最终由观察镜9实时传递给驾驶人员,进一步扩大视野。
工作原理:从可视化装置的左侧来看,入射图像由取景反射镜2的上面进入可视化装置内部,在第一中心反射镜3的反射作用下进入取景反射镜2的下面,由于双面镜的单向反射作用,入射图像被反射至第一侧面反射镜7或第一中心反射镜3。利用第一中心反射镜3、第一侧面反射镜7以及取景反射镜2的连续反射作用下,最终在第四中心反射镜6的反射作用下,将入射图像由观察镜9传递射出,并最终由驾驶者观察到被汽车a柱1遮挡的车外图像。由于可视化装置为左右对称结构,另右侧的入射图像与左侧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1.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装置包括菱形的中心反射部分和具有空腔的外围部分;所述中心反射部分设置于外围部分腔体内部;
所述外围部分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外围部分包括取景反射镜(2)、侧面反射镜以及观察部分;所述取景反射镜(2)为双面镜;所述取景反射镜(2)与所述观察部分平行设置;所述取景反射镜(2)横截面长度大于所述观察部分横截面长度;所述侧面反射镜一端与所述取景反射镜(2)连接;所述侧面反射镜另一端与所述观察部分连接;所述侧面反射镜的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外围部分空腔内表面;所述侧面反射镜具有两件;
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环绕汽车a柱设置;所述中心反射部分其中一对角线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平行线上;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平行线上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端点与所述外围部分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反射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中心反射镜(3)、第二中心反射镜(4)、第三中心反射镜(5)以及第四中心反射镜(6);所述中心反射部分与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夹角范围为25°-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平行线上的所述中心反射部分端点在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垂线经过所述取景反射镜(2)横截面的1/2长度的中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入射面为平面或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的宽度为所述汽车a柱宽度的1.5-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与所述侧面反射镜的夹角为35°-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反射镜(2)为有机或无机玻璃双面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部分为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的厚度为0.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反射部分为有机或无机玻璃镜;所述侧面反射镜为有机或无机玻璃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装置与所述汽车a柱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