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铜水套。
背景技术:
三连炉工艺指的是采用氧化炉、还原炉以及烟化炉三炉相连的工艺,即三台熔池炼炉由两道连接溜槽串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三连炉具有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热渣直流、节能降耗的突出优点,充分利用液态高铅渣和还原炉渣的潜热,紧凑的布置使得流程短占地较少,工人劳动强度小,环保效果好,实现了铅冶炼生产的节能模式,铜水套是一种冷却设备,可以根据需求加工成各种形状,热交换面积大,热传导效率高,因此铜水套广泛用于三连炉的烟气降温冷却中,铜水套中通常使用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使三连炉烟气冷却降温。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现有的三连炉铸铜水套在使用时,通常使用通有冷却水的管道缠绕烟气管进行冷却降温,但冷却管体与烟气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连接位置存在气隙,故热传导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2、三连炉烟气经冷却管冷却降温后,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体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体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进而降低铸铜水套的散热效果。
为此,提出一种铸铜水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铜水套,能够通过将冷却管设置在烟气管内部形成管套管的形式进行散热,使得烟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利用伸缩杆带动通电的环形电磁铁移动,环形电磁铁产生磁场对金属材质的弧形安装板产生吸附力,带动弧形安装板及上面安装的摩擦轮、毛刷对冷却管表面的碳质层进行来回移动清除,使得碳质层不会对热传导产生阻碍,保证了铸铜水套的正常工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铜水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通水口,所述通水口外侧面套接安装有通气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烟气管,所述烟气管上端贯穿壳体与通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烟气管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上端与通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烟气管内部靠近冷却管的位置设置有碳质层清除装置,所述壳体内部靠近烟气管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设置有伸缩杆;
所述碳质层清除装置包括通过螺纹与壳体上端固定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下端呈环形均匀分布安装有若干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安装板,所述弧形安装板靠近冷却管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摩擦轮,所述弧形安装板侧表面靠近摩擦轮的位置设置有毛刷,所述烟气管外表面对应弧形安装板的位置套接设置有环形电磁铁,所述环形电磁铁的一端与伸缩杆固定连接。
现有的三连炉铸铜水套在使用时,通常使用通有冷却水的管道缠绕烟气管进行冷却降温,但冷却管与烟气管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连接位置存在气隙,故热传导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通过将冷却管设置在烟气管内部形成管套管的形式进行散热,使得烟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三连炉烟气经冷却管冷却降温后,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进而降低铸铜水套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利用伸缩杆带动通电的环形电磁铁移动,环形电磁铁产生磁场对金属材质的弧形安装板产生吸附力,带动弧形安装板及上面安装的摩擦轮、毛刷对冷却管表面的碳质层进行来回移动清除,使得碳质层不会对热传导产生阻碍,保证了铸铜水套的正常工作;本发明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配合套管形式设置的冷却管与烟气管,在使得烟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达到最大的同时,还能防止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的问题,保证了本发明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前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固定块组,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后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二固定块组,所述第一固定块组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二固定块组。
工作时,本发明的铸铜水套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及搬运,但使用在大型工厂时,单个铸铜水套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降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设置在壳体侧表面的第二固定块组及第一固定块组,在需要连接使用时,可通过上一铸铜水套的第一固定块组与下一铸铜水套的第二固定块组利用固定销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对不同的铸铜水套进行组装连接,提高铸铜水套的整体散热性能,且便于组装和搬运,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通水口、通气口与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安装块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内部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侧壁与通气口贯穿连接,所述连接基座上端边缘通过螺纹连接有水口连接件,所述水口连接件上端与通水口固定连接。
工作时,碳质层清除装置上的连接弹簧、摩擦轮及毛刷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失效,不能对冷却管表面的碳质层起到良好的清除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更换,现有技术冷却管、烟气管与壳体的连接通常为焊接连接,不能便捷的对碳质层清除装置上的连接弹簧、摩擦轮及毛刷进行拆卸更换,通过设置连接装置,利用连接基座内部的气腔与通气口贯穿连接进行通气,连接基座与水口连接件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在需要更换碳质层清除装置时,可以通过螺纹拆卸连接基座,再通过螺纹取下碳质层清除装置上的安装块,滑动拉出整个碳质层清除装置即可,使得可以方便的对碳质层清除装置进行拆卸更换,且保证了通气口及通水口连接位置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上端与水口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基座与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一种陶瓷材质的构件,所述第二密封圈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冷却管上端与水口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基座与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为一种陶瓷材质的构件,增设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提高了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且陶瓷材质的构件可以提高耐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弧形安装板靠近烟气管的侧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滚轮。
弧形安装板靠近烟气管的侧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滚轮,在弧形安装板移动时可以更为平稳,提高操作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毛刷为一种铜丝材质的构件,且毛刷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弧形安装板固定连接。
毛刷为一种铜丝材质的构件,且毛刷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弧形安装板固定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便捷的对毛刷进行安装拆卸,便于更换。
优选的,所述烟气管下端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阀门。
烟气管下端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阀门,在碳质层被清理后,渣体进入烟气管底部最低点经过出渣口自动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现有的三连炉铸铜水套在使用时,通常使用通有冷却水的管道缠绕烟气管进行冷却降温,但冷却管与烟气管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连接位置存在气隙,故热传导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通过将冷却管设置在烟气管内部形成管套管的形式进行散热,使得烟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利用伸缩杆带动通电的环形电磁铁移动,环形电磁铁产生磁场对金属材质的弧形安装板产生吸附力,带动弧形安装板及上面安装的摩擦轮、毛刷对冷却管表面的碳质层进行来回移动清除,使得碳质层不会对热传导产生阻碍,保证了铸铜水套的正常工作,本发明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配合套管形式设置的冷却管与烟气管,在使得烟气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达到最大的同时,还能防止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的问题,保证了本发明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碳质层清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碳质层清除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壳体;2、通水口;3、通气口;4、第二固定块组;5、出渣口;6、阀门;7、第一固定块组;8、碳质层清除装置;81、安装块;82、连接弹簧;83、弧形安装板;84、环形电磁铁;85、毛刷;86、摩擦轮;87、滚轮;9、连接装置;91、连接基座;92、气腔;93、第一密封圈;94、水口连接件;95、第二密封圈;10、支撑块;11、伸缩杆;12、烟气管;13、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铜水套技术方案:
一种铸铜水套,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通水口2,所述通水口2外侧面套接安装有通气口3;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烟气管12,所述烟气管12上端贯穿壳体1与通气口3固定连接,所述烟气管1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13,所述冷却管13上端与通水口2固定连接,所述烟气管12内部靠近冷却管13的位置设置有碳质层清除装置8,所述壳体1内部靠近烟气管1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上端设置有伸缩杆11;
如图3所示,所述碳质层清除装置8包括通过螺纹与壳体1上端固定连接的安装块81,所述安装块81下端呈环形均匀分布安装有若干连接弹簧82,所述连接弹簧82下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安装板83,所述弧形安装板83靠近冷却管13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摩擦轮86,所述弧形安装板83侧表面靠近摩擦轮86的位置设置有毛刷85,所述烟气管12外表面对应弧形安装板83的位置套接设置有环形电磁铁84,所述环形电磁铁84的一端与伸缩杆11固定连接。
现有的三连炉铸铜水套在使用时,通常使用通有冷却水的管道缠绕烟气管12进行冷却降温,但冷却管13与烟气管1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连接位置存在气隙,故热传导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通过将冷却管13设置在烟气管12内部形成管套管的形式进行散热,使得烟气与冷却管13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三连炉烟气经冷却管13冷却降温后,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13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13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进而降低铸铜水套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8,利用伸缩杆11带动通电的环形电磁铁84移动,环形电磁铁84产生磁场对金属材质的弧形安装板83产生吸附力,带动弧形安装板83及上面安装的摩擦轮86、毛刷85对冷却管13表面的碳质层进行来回移动清除,使得碳质层不会对热传导产生阻碍,保证了铸铜水套的正常工作;本发明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8配合套管形式设置的冷却管13与烟气管12,在使得烟气与冷却管13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达到最大的同时,还能防止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13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13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的问题,保证了本发明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侧表面前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固定块组7,所述壳体1的侧表面后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二固定块组4,所述第一固定块组7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二固定块组4;工作时,本发明的铸铜水套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及搬运,但使用在大型工厂时,单个铸铜水套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降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设置在壳体1侧表面的第二固定块组4及第一固定块组7,在需要连接使用时,可通过上一铸铜水套的第一固定块组7与下一铸铜水套的第二固定块组4利用固定销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对不同的铸铜水套进行组装连接,提高铸铜水套的整体散热性能,且便于组装和搬运,方便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通水口2、通气口3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装置9,所述连接装置9包括与安装块8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91,所述连接基座91内部设置有气腔92,所述气腔92侧壁与通气口3贯穿连接,所述连接基座91上端边缘通过螺纹连接有水口连接件94,所述水口连接件94上端与通水口2固定连接;工作时,碳质层清除装置8上的连接弹簧82、摩擦轮86及毛刷85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失效,不能对冷却管13表面的碳质层起到良好的清除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更换,现有技术冷却管13、烟气管12与壳体1的连接通常为焊接连接,不能便捷的对碳质层清除装置8上的连接弹簧82、摩擦轮86及毛刷85进行拆卸更换,通过设置连接装置9,利用连接基座91内部的气腔92与通气口3贯穿连接进行通气,连接基座91与水口连接件94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在需要更换碳质层清除装置8时,可以通过螺纹拆卸连接基座91,再通过螺纹取下碳质层清除装置8上的安装块81,滑动拉出整个碳质层清除装置8即可,使得可以方便的对碳质层清除装置8进行拆卸更换,且保证了通气口3及通水口2连接位置的密封性。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冷却管13上端与水口连接件9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3,所述连接基座91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5,所述第一密封圈93为一种陶瓷材质的构件,所述第二密封圈95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13上端与水口连接件9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3,所述连接基座91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5,第一密封圈93为一种陶瓷材质的构件,增设第一密封圈93、第二密封圈95提高了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且陶瓷材质的构件可以提高耐热性能。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弧形安装板83靠近烟气管12的侧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滚轮8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安装板83靠近烟气管12的侧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滚轮87,在弧形安装板83移动时可以更为平稳,提高操作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毛刷85为一种铜丝材质的构件,且毛刷8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弧形安装板83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刷85为一种铜丝材质的构件,且毛刷8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弧形安装板83固定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便捷的对毛刷85进行安装拆卸,便于更换。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烟气管12下端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渣口5,所述出渣口5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阀门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管12下端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渣口5,所述出渣口5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阀门6,在碳质层被清理后,渣体进入烟气管12底部最低点经过出渣口5自动排出。
工作原理:现有的三连炉铸铜水套在使用时,通常使用通有冷却水的管道缠绕烟气管12进行冷却降温,但冷却管13与烟气管1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连接位置存在气隙,故热传导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通过将冷却管13设置在烟气管12内部形成管套管的形式进行散热,使得烟气与冷却管13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三连炉烟气经冷却管13冷却降温后,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13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13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进而降低铸铜水套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8,利用伸缩杆11带动通电的环形电磁铁84移动,环形电磁铁84产生磁场对金属材质的弧形安装板83产生吸附力,带动弧形安装板83及上面安装的摩擦轮86、毛刷85对冷却管13表面的碳质层进行来回移动清除,使得碳质层不会对热传导产生阻碍,保证了铸铜水套的正常工作,本发明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8配合套管形式设置的冷却管13与烟气管12,在使得烟气与冷却管13的接触面积变大,且不存在气隙,热传导效率达到最大的同时,还能防止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13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13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的问题,保证了本发明的正常使用。
使用方法: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壳体1通过上一铸铜水套的第一固定块组7与下一铸铜水套的第二固定块组4利用固定销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对不同的铸铜水套进行组装连接,组装完成后,将通气口3与三连炉的出烟口进行固定连接,完成后即可使用,三连炉内传递的高温烟气经过通气口3、烟气管12进入铸铜水套内部进行降温,冷却管13内部通过冷却水对高温烟气进行吸热降温,降温后的烟气经过另一端通气口3进行排出,冷却水吸热后经通水口2另一端排出,完成一次冷却,铸铜水套在长时间使用后,三连炉烟气经冷却管13冷却降温后,未完全燃烧的碳质会粘附在冷却管13表面,长时间使用后,碳质会在冷却管13表面形成碳质层,碳质层会阻碍热传导的进行,降低热传导效率,进而降低铸铜水套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碳质层清除装置8,利用伸缩杆11带动通电的环形电磁铁84移动,环形电磁铁84产生磁场对金属材质的弧形安装板83产生吸附力,带动弧形安装板83及上面安装的摩擦轮86、毛刷85对冷却管13表面的碳质层进行来回移动清除,使得碳质层不会对热传导产生阻碍,保证了铸铜水套的正常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铸铜水套,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通水口(2),所述通水口(2)外侧面套接安装有通气口(3),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烟气管(12),所述烟气管(12)上端贯穿壳体(1)与通气口(3)固定连接,所述烟气管(12)内部设置有冷却管(13),所述冷却管(13)上端与通水口(2)固定连接,所述烟气管(12)内部靠近冷却管(13)的位置设置有碳质层清除装置(8),所述壳体(1)内部靠近烟气管(1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上端设置有伸缩杆(11);
所述碳质层清除装置(8)包括通过螺纹与壳体(1)上端固定连接的安装块(81),所述安装块(81)下端呈环形均匀分布安装有若干连接弹簧(82),所述连接弹簧(82)下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安装板(83),所述弧形安装板(83)靠近冷却管(13)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摩擦轮(86),所述弧形安装板(83)侧表面靠近摩擦轮(86)的位置设置有毛刷(85),所述烟气管(12)外表面对应弧形安装板(83)的位置套接设置有环形电磁铁(84),所述环形电磁铁(84)的一端与伸缩杆(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表面前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一固定块组(7),所述壳体(1)的侧表面后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二固定块组(4),所述第一固定块组(7)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二固定块组(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2)、通气口(3)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装置(9),所述连接装置(9)包括与安装块(8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91),所述连接基座(91)内部设置有气腔(92),所述气腔(92)侧壁与通气口(3)贯穿连接,所述连接基座(91)上端边缘通过螺纹连接有水口连接件(94),所述水口连接件(94)上端与通水口(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3)上端与水口连接件(9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3),所述连接基座(91)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5),所述第一密封圈(93)为一种陶瓷材质的构件,所述第二密封圈(95)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安装板(83)靠近烟气管(12)的侧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滚轮(8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85)为一种铜丝材质的构件,且毛刷(8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弧形安装板(8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12)下端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渣口(5),所述出渣口(5)外侧面固定安装有阀门(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