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逃生球仓的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
背景技术:
战争、地震、海啸、矿难、火灾、化工泄露、化工爆炸和飞机失事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传统的逃生工具一般为降落伞等,无法做到防水、耐高温防火、防子弹击穿且能够承受外部极强的冲击力而不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该传动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逃生工具不能防止子弹穿透、防水、防火且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包括:铠甲层,其包括若干个铠甲,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铠甲相固接,形成所述铠甲层,所述铠甲层设于所述逃生球仓的最外层,用于防止子弹穿透所述逃生球仓;
石棉毡层,其与所述铠甲层相固接;
第一凯夫拉纤维层,其与所述铠甲层和所述石棉毡层相固接;
外气囊,其与所述第一凯夫拉纤维层相固接;
内气囊,其与所述外气囊相固接;
金属纤维层和龙骨体,其设于所述外气囊和所述内气囊之间;
高耐磨塑料层,其贴合于所述龙骨架的两端;
海绵层,其与所述内气囊相固接;
第二凯夫拉纤维层,其与所述海绵层相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逃生球仓包括气体供给瓶和电磁阀,所述气体供给瓶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电磁阀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具有控制端和阀芯,所述阀芯能够阻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外气囊设有第一充气嘴,所述内气囊设有第二充气嘴;
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充气嘴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充气嘴相连;所述气体供给瓶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所述外气囊充气,所述气体供给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向所述内气囊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气嘴和所述第二充气嘴分别设有气体止回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远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逃生球仓包括上球仓和下球仓,所述上球仓和所述下球仓的外气囊通过热熔相连通,所述上球仓和所述下球仓的内气囊通过热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复合层结构还包括间隙气囊,所述间隙气囊与所述内气囊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气囊设于人体与所述内气囊之间的间隙空间,用于所述逃生球仓受外力撞击时进一步保护人体。
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方法,包括:
s101,将铠甲层、石棉毡层、第一凯夫拉纤维层缝合在一起,包裹所述逃生球仓,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
s102,将内气囊和外气囊以及金属纤维层和龙骨体缝合在一起,用于减轻逃生球仓受到的冲击力;
s103,将海绵层和第二凯夫拉纤维层和所述内气囊缝合在一起,用于进一步保护所述逃生球仓。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中的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通过将铠甲层、石棉毡层、第一凯夫拉纤维层缝合在一起,包裹所述逃生球仓,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通过将内气囊和外气囊以及金属纤维层和龙骨体缝合在一起,用于减轻逃生球仓受到的冲击力;通过将海绵层和第二凯夫拉纤维层缝合在一起,用于进一步保护所述逃生球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逃生工具不能防止子弹穿透、防水、防火且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逃生球仓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护复合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逃生球仓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逃生球仓10,防护复合层结构20,铠甲层201,石棉毡层202,第一凯夫拉纤维层203,外气囊204,内气囊205,金属纤维层206,龙骨体207,海绵层208,第二凯夫拉纤维层20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包括:
铠甲层201,其包括若干个铠甲,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铠甲相固接,形成所述铠甲层201,所述铠甲层201设于所述逃生球仓10的最外层,用于防止尖锐物体穿透所述逃生球仓10,例如:防止子弹穿透逃生球仓;
石棉毡层202,其与所述铠甲层201相固;
第一凯夫拉纤维层203,其与所述铠甲层201和所述石棉毡层202相固接相固接;
外气囊204,其与所述第一凯夫拉纤维层203相固接,用于减轻所述逃生球仓10受到的冲击力;
内气囊205,其与所述外气囊204相固接,用于进一步减轻所述逃生球仓10受到的冲击力;
金属纤维层206和龙骨体207,其设于所述外气囊204和所述内气囊205之间;金属纤维层206用于屏蔽信号,防止辐射。
高耐磨塑料层,其贴合于所述龙骨架的两端;
海绵层208,其与所述内气囊205相固接,用于减震;
第二凯夫拉纤维层209,其与所述海绵层208相固接。
本发明中的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通过将铠甲层201、石棉毡层202、第一凯夫拉纤维层203缝合在一起,包裹所述逃生球仓10,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10;通过将内气囊205和外气囊204以及金属纤维层206和龙骨体207缝合在一起,用于减轻逃生球仓10受到的冲击力;通过将海绵层208和第二凯夫拉纤维层209缝合在一起,用于进一步保护所述逃生球仓10。
所述逃生球仓10包括气体供给瓶和电磁阀,所述气体供给瓶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电磁阀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通过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的电磁阀,控制气体的流向。
所述电磁阀具有控制端和阀芯,所述阀芯能够阻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当阀芯将第一管路阻断时,气体供给瓶提供的气体流向第二管路;内气囊205充入气体膨胀,当阀芯将第二管路阻断时,气体供给瓶提供的气体流向第一管路,外气囊204得到气体膨胀。优选的,气体供给瓶优先给外气囊204充气。
所述外气囊204设有第一充气嘴,所述内气囊205设有第二充气嘴;
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充气嘴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充气嘴相连;所述气体供给瓶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所述外气囊204充气,所述气体供给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向所述内气囊205充气。
所述第一充气嘴和所述第二充气嘴分别设有气体止回装置。
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远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
所述逃生球仓10包括上球仓和下球仓,所述上球仓和所述下球仓的外气囊204通过热熔相连通,所述上球仓和所述下球仓的内气囊205通过热熔相连通。确保外气囊204与内气囊205的上球仓和下球仓体腔相通,上下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防护复合层结构20还包括间隙气囊,所述间隙气囊与所述内气囊205一体设置。
所述间隙气囊设于人体与所述内气囊205之间的间隙空间,用于所述逃生球仓10受外力撞击时进一步保护人体。在人体与内气囊205之间间隙设置人体间隙气囊,对头部两侧,两腿内外,胸部腹部周围设置间隙气囊。确保人体在逃生仓内因逃生仓受外力打击撞击滚动造成二次人体伤害。间隙气囊与内气囊205共为一体。
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方法,包括:
s101,将铠甲层201、石棉毡层202、第一凯夫拉纤维层203缝合在一起,包裹所述逃生球仓10,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10;
s102,将内气囊205和外气囊204以及金属纤维层206和龙骨体207缝合在一起,用于减轻逃生球仓10受到的冲击力;
s103,将海绵层208和第二凯夫拉纤维层209和所述内气囊205缝合在一起,用于进一步保护所述逃生球仓10。
该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将铠甲层201、石棉毡层202、第一凯夫拉纤维层203缝合在一起,包裹所述逃生球仓10,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10;将内气囊205和外气囊204以及金属纤维层206和龙骨体207缝合在一起,用于减轻逃生球仓10受到的冲击力;将海绵层208和第二凯夫拉纤维层209缝合在一起,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1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铠甲层,其包括若干个铠甲,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铠甲相固接,形成所述铠甲层,所述铠甲层设于所述逃生球仓的最外层;
石棉毡层,其与所述铠甲层相固接;
第一凯夫拉纤维层,其与所述铠甲层和所述石棉毡层相固接;
外气囊,其与所述第一凯夫拉纤维层相固接;
内气囊,其与所述外气囊相固接;
金属纤维层和龙骨体,其设于所述外气囊和所述内气囊之间;
高耐磨塑料层,其贴合于所述龙骨架的两端;
海绵层,其与所述内气囊相固接;
第二凯夫拉纤维层,其与所述海绵层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球仓包括气体供给瓶和电磁阀,所述气体供给瓶具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电磁阀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具有控制端和阀芯,所述阀芯能够阻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囊设有第一充气嘴,所述内气囊设有第二充气嘴;
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充气嘴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充气嘴相连;所述气体供给瓶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向所述外气囊充气,所述气体供给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向所述内气囊充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嘴和所述第二充气嘴分别设有气体止回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远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球仓包括上球仓和下球仓,所述上球仓和所述下球仓的外气囊通过热熔相连通,所述上球仓和所述下球仓的内气囊通过热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复合层结构还包括间隙气囊,所述间隙气囊与所述内气囊一体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逃生球仓的防护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气囊设于人体与所述内气囊之间的间隙空间,用于所述逃生球仓受外力撞击时进一步保护人体。
10.一种逃生球仓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1,将铠甲层、石棉毡层、第一凯夫拉纤维层缝合在一起,包裹所述逃生球仓,用于保护所述逃生球仓;
s102,将内气囊和外气囊以及金属纤维层和龙骨体缝合在一起,用于减轻逃生球仓受到的冲击力;
s103,将海绵层和第二凯夫拉纤维层和所述内气囊缝合在一起,用于进一步保护所述逃生球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