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8-05  21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中的接触轨是用于为动车提供电能的机构,动车上设置受流靴,受流靴随动车移动接触接触轨,接触轨则提供相应电力。

申请号为cn202010147061.6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膨胀接头、轨道车辆供电系统,其中膨胀接头包括:第一接触轨、第二接触轨,与第一接触轨转动相连的第一滑板,与第二接触轨转动相连的第二滑板;其中,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转动轴线平行切均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沿竖直方向分布并接触,且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接触面为斜面并沿该斜面滑动配合,且该斜面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该申请还公开了膨胀接头,在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均保证了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紧密接触,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无缝隙,即保证了受流面在伸展和收缩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平面且无间隙,从而消除了轨道车辆通过时的噪音。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减小轨道车辆通过时产生的噪音,但是此种方式,第一滑板同第一接触轨同轴设置,并沿第一接触轨轴向延伸,第二滑板同第二接触轨同轴设置,并沿第二接触轨轴向延伸,由于是整体旋转的方式,不利于长期使用,且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长期使用后易产生z向的位移,即垂直于走行方向的纵向位移,导致接触面不平整。

此外,申请号为201610175914.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无伸缩缝的伸缩式连接器它由两个接触轨段和限位导向体、接触面滑块、导电体构成,两个接触轨段通过限位导向体进行有滑移间隙的连接配合;限位导向体或接触轨段基体上至少安装有一个接触面滑块;接触面滑块的外接触面和接触轨段的外接触面处于同一工作面;接触面滑块部分或完全覆盖两个接触轨段之间的伸缩间隙;接触面滑块至少有一条边,该边边线与接触轨段伸缩的方向的夹角小于90°,当两个接触轨段发生长度方向位移导致伸缩间隙变化时,在接触工作面上,接触面滑块将沿垂直于接触轨段伸缩的方向发生相应位移以适应伸缩间隙的变化;同时至少有一个导电体与限位导向体或/和两个接触轨段相连实现电传导。此种方案虽然能够补偿接触轨系统热胀冷缩、机械位移,消除邻接力和伸缩阻力。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两个接触轨段由于热障冷缩产生相对位移时,接触面滑块会在竖直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消除两个接触轨段产生的相对位移;但是横向移动的距离偏小,对补偿板滑动精度要求较高,且制造安装较复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有效的消除接触轨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同时实现接触轨伸缩过程中的无缝衔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包括导向件、两段相邻接触轨、导电体及补偿部,所述补偿部包括若干导电补偿板组成;所述导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

沿导向件和/或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转轴,任一导电补偿板的一端通过任一转轴支撑连接于导向件和/或接触轨,任一导电补偿板的受流工作面与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预设位于同一平面;补偿部在走行方向上完全覆盖两段相邻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且补偿部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和/或导向件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大于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

导向件和/或接触轨连接导电体,导电体与导电补偿板分别位于导向件和/或接触轨的相对侧面;导电补偿板与导向件之间,和/或导电补偿板与接触轨之间,和/或相邻导电补偿板之间设置旋转接触边,所述旋转接触边与接触轨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非直角;导电补偿板沿转轴转动以适应伸缩间隙的变化。

进一步地,导向件不旋转,沿走行方向与两段相邻接触轨滑移。

进一步地,任一转轴的外周与任一导电补偿板之间设置有扭转弹簧;或者相邻导电补偿板之间设置有滑块、滑槽结构。

进一步地,旋转接触边是一条直线边线或弧形边线。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的两端通过插入和/或夹持方式分别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两段相邻导向体和导向轴,导向轴的两端通过插入和/或夹持方式分别连接两段相邻导向体的内侧端,并且两段相邻导向体的外侧端分别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

进一步地,导电补偿板设置两个以上,转轴设置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导电补偿板在旋转过程中,其旋转接触边始终与接触轨或相邻导电补偿板的旋转接触边保持至少一个点相接触。

进一步地,接触轨设置有用于插入导向件的连接槽。

进一步地,导向件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安装基座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能够利用导向件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并对两段相邻接触轨起支撑连接和限位的作用,保证了两段相邻接触轨在热胀冷缩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使得使用过程中精度变化较小,此外,利用导电补偿板配合接触轨旋转补偿的方式,可有效消除接触轨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同时实现接触轨伸缩过程中的无缝衔接。

另外,通过上述设计,导电补偿板之间、导电补偿板与接触轨或导向件之间均具有旋转接触边,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导电补偿板的位移,使得导电补偿板左右侧和上下侧均受压,能够有效的确保本装置长期使用的精度稳定性,避免在长期使用后导电补偿板之间或其与接触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避免动车经过时产生噪音的问题;并且,导电补偿板跨接于两段相邻接触轨,从而保证了导电补偿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并不会影响接触轨的运动,且导电补偿板不易发生z向位移,长期使用下受流工作面依然平整。

总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有效的消除接触轨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保证接触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扭转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块、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接触轨和第二接触轨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标:1-第一接触轨、2-第二接触轨、3-导向件、31-第一导向体、32-第二导向体、4-转轴、41-第一转轴、42-第二转轴、43-第三转轴、44-第四转轴、5-导电补偿板、51-第一导电补偿板、52-第二导电补偿板、53-第三导电补偿板、54-第四导电补偿板、6-扭转弹簧、61-第一扭转弹簧、62-第二扭转弹簧、7-旋转接触边、71-第一旋转接触边、72-第三旋转接触边、73-第四旋转接触边、9-支撑装置、10-导向轴、11-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触轨1、第二接触轨2、导向件3、转轴4、导电补偿板5、扭转弹簧6、旋转接触边7、支撑装置9和导向轴10。

其中,接触轨包括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导向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沿导向件3和/或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转轴4,任一导电补偿板5的一端通过任一转轴4支撑连接于导向件3和/或接触轨,任一导电补偿板5的受流工作面与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预设位于同一平面;补偿部在走行方向上完全覆盖两段相邻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且补偿部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和/或导向件3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之间的伸缩间隙;

导向件3和/或接触轨连接导电体11,导电体11与导电补偿板5分别位于导向件3和/或接触轨的相对侧面;导电补偿板5与导向件3之间,和/或导电补偿板5与接触轨之间,和/或相邻导电补偿板5之间设置旋转接触边7,旋转接触边7与接触轨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非直角;导电补偿板5沿转轴4转动以适应伸缩间隙的变化。

能够利用导向件3连接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并对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起支撑连接和限位的作用,保证了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在热胀冷缩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使得使用过程中精度变化较小,此外,利用导电补偿板5配合接触轨旋转补偿的方式,可有效消除接触轨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同时实现接触轨伸缩过程中的无缝衔接。

另外,在本申请方案中,优选导向件不旋转,沿走行方向与两段相邻接触轨滑移。这样的设置下,导向件仅横向滑移,更有利于对导电补偿板和接触轨起横向导向作用,避免发生z向位移。

另外,通过上述设计,导电补偿板5之间、导电补偿板5与接触轨或导向件3之间均具有旋转接触边7,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导电补偿板5的位移,使得导电补偿板5左右侧和上下侧均受压,能够有效的确保本装置长期使用的精度稳定性,避免在长期使用后导电补偿板5之间或其与接触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避免动车经过时产生噪音的问题;并且,导电补偿板5位于接触轨一侧,并且接触轨之间通过导向件连接,从而保证了导电补偿板5在转动的过程中,并不会影响接触轨的运动,使得接触轨始终在水平方向移动。

总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有效的消除接触轨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保证接触轨的正常工作。

请结合图1-4,本实施例中导向件3包括导向体和导向轴10,其中导向体为两个(分别命名为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且导向轴10设于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之间,导向轴10的两端通过插入和/或夹持方式分别连接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的内侧端,并且第一导向体31的外侧端同第一接触轨1连接,第二导向体32的外侧端同第二接触轨2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电补偿板优选为两个(分别命名为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转轴同样优选为两个(分别命名为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分别同导向轴10滑动配合,沿导向轴10的轴向,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同导向轴10活动连接。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41设于第一导向体31,第二转轴42设于第二导向体32,第一导电补偿板51通过第一转轴41同第一导向体31连接,第二导电补偿板52通过第二转轴42同第二导向体32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导电补偿板51的旋转接触边7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的旋转接触边7能够紧密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补偿板51的旋转接触边7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的旋转接触边7分别为一条直线的形式,从而保证了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之间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电补偿板51的旋转接触边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的旋转接触边至少一个点向接触,从而保证了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导通状态,不会造成断路。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导电补偿板在转动后能够自动复位,并且保证导电补偿板转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41与第一导电补偿板51之间设有第一扭转弹簧61,第二转轴42与第二导电补偿板52之间设有第二扭转弹簧62。除此之外,还可在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之间设置滑块、滑槽结构a(如图8所示),保证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相对运动时,第一导电补偿板51的旋转接触边7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的旋转接触边7始终接触。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特意增设了便于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的连接槽(图未视)。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分别通过支撑装置9固定在安装基座上。此为本领域常规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通过此种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分别同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连接,并且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之间设有导向轴10,既能够使得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之间连接更稳定,又能够对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运动进行限位。此外,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分别可转动设于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能够在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随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运动时,使得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之间形成相对的位移,并且在此过程中,第一导电补偿板51以第一转轴41为轴转动,第二导电补偿板52以第二转轴42为轴转动,从而保证第一导电补偿板51的旋转接触边7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的旋转接触边7始终处于紧密接触。由于第一导电补偿板51的旋转接触边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的旋转接触边始终有一个点相接触,从而保证了整个电路的连通,并且,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热胀冷缩运动时的作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上,不会对第一导电补偿板51和第二导电补偿板52造成过多的受力,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长期使用后的精度,避免产生间隙,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噪音。

此外,请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还可采用工字形轨的形式,此时,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分别位于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凹槽中。通过此种设计,能够有效的对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进行限位,保证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再运动时始终沿着第一导向体31和第二导向体32的轴向。

实施例2

请结合图5,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仅是本实施例中导电补偿板5和导向件3均只有一个,导向件3两端分别设于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连接槽中,并同连接槽可滑动的配合,此时转轴4设于导向件3,导电补偿板5同转轴4连接;且,转轴4位于导电补偿板5的几何中心,保证导电补偿板5在以转轴4为轴转动时,能够均匀转动;并且,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均设置有同导电补偿板5的旋转接触边配合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

此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一个导电补偿板5,能够使得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分别与导电补偿板5的两侧接触,从而能够利用一块导电补偿板5配合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使得整体更加的紧凑,并且能够有效的消除机械间隙,使得整个运动过程更加的可靠。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导电补偿板5在转动后能够自动复位,并且保证导电补偿板5转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转轴4的外周与导电补偿板5之间设置有扭转弹簧6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导电补偿板5在转动后能够在扭转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导电补偿板5的旋转接触边7同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之间也可采用滑块和滑槽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接触边71可采用一条直线边线或采用弧形边线,能够保证在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热胀冷缩运动过程中,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能够始终同导电补偿板5的旋转接触边7紧密接触,防止产生间隙,导致车辆通过时产生噪音。

当第一旋转接触边71采用直线形式时,两条第一旋转接触边71平行设置,且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当第一旋转接触边71采用弧形边线形式时,有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具体请结合图5,第一种:第一接触轨1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对应圆弧的圆心位于第一接触轨1所在一侧;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对应圆弧的圆心位于第二接触轨2所在一侧。

第二种:第一接触轨1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对应圆弧的圆心位于导电补偿板5所在一侧;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对应圆弧的圆心位于导电补偿板5所在一侧。

进一步地,导电补偿板5在旋转过程中,其旋转接触边7始终与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保持至少一个点相接触。从而保证电路导通。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仍需要设置导电体11,导电体11与导电补偿板5分别位于导向件3的对立两侧面。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导向件3通过支撑装置9固定在安装基座上。

能够在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热胀冷缩相对运动时,使得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相对远离或者靠近,在此过程中,在扭转弹簧6或滑块、滑槽结构的限制下,导电补偿板5的旋转接触边7由于始终和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接触,从而在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运动时,能够使得导电补偿板5以转轴4为轴转动,以时,其旋转接触边7始终与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第一旋转接触边71保持至少一个点相接触。

通过此种设计,能够在仅有一个导电补偿板5和一个导向件3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工作,从而在占用较小的接触轨系统宽度方向空间的情况下实现较大的伸缩范围,实现在较小空间情况下使用和安装。

实施例3

请结合图6、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仅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上分别设置第三转轴43和第四转轴44,并且通过第三转轴43和第四转轴44分别连接第三导电补偿板53和第四导电补偿板54,第三转轴43和第四转轴44分别设有第三扭转弹簧和第四扭转弹簧,此时,第三导电补偿板53靠近到导电补偿板5的一侧设有同旋转接触边配合的第三旋转接触边72,第四导电补偿板54靠近到导电补偿板5的一侧设有同旋转接触边配合的第四旋转接触边73。

此种设计,能够在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相对靠近或远离时,使得导电补偿板5、第三导电补偿板53和第四导电补偿板54分别转动,以使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旋转接触边紧密接触,第四旋转接触边73同旋转接触边7紧密接触。

此种设计,能够保证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在热胀冷缩的状况下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利用导电补偿板5、第三导电补偿板53和第四导电补偿板54的转动,从而消除水平方向产生的位移,并且导电补偿板5、第三导电补偿板53和第四导电补偿板54分别能够单独转动,彼此之间并不会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保证在单独转动的过程中,第三旋转接触边72能够始终同导电补偿板5的侧边接触,第四旋转接触边73能够始终同导电补偿板5的另一个侧边接触,并且不会产生间隙,从而保证了导电的流通性,不会产生断路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可采用一条直线边线或采用弧形边线,能够保证在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热胀冷缩运动过程中,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能够始终同导电补偿板5的侧边紧密接触,防止产生间隙,导致车辆通过时产生噪音。

当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采用直线形式时,两条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平行设置,且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当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采用弧形边线形式时,有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具体请结合图7,第一种:第三旋转接触边72对应圆弧的圆心位于第一接触轨1所在一侧;第四旋转接触边73对应圆弧的圆心位于第二接触轨2所在一侧。

第二种: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对应圆弧的圆心均位于导电补偿板5所在一侧。

通过申请人对多种实施方式的实验和论证,实施例3的此种实施方式为最优实施方式,能够在保证在不影响第一接触轨1和第二接触轨2的前提下,能够在转动消除水平位移的同时,保证导电补偿板5的两侧边始终与第三旋转接触边72和第四旋转接触边73接触,不产生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件、两段相邻接的接触轨、导电体及补偿部,所述补偿部包括若干导电补偿板;所述导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段相邻的接触轨;

沿导向件和/或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转轴,任一导电补偿板的一端通过任一转轴支撑连接于导向件和/或接触轨,任一导电补偿板的受流工作面与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预设位于同一平面;补偿部在走行方向上完全覆盖两段相邻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且补偿部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和/或导向件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大于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

导向件和/或接触轨连接导电体,导电体与导电补偿板分别位于导向件和/或接触轨的相对侧面;导电补偿板与导向件之间,和/或导电补偿板与接触轨之间,和/或相邻导电补偿板之间设置旋转接触边,所述旋转接触边与接触轨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非直角;导电补偿板沿转轴转动以适应伸缩间隙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件不旋转,沿走行方向与两段相邻接触轨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转轴的外周与任一导电补偿板之间设置有扭转弹簧;或者相邻导电补偿板之间设置有滑块、滑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触边是一条直线边线或弧形边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两端通过插入和/或夹持方式分别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两段相邻导向体和导向轴,导向轴的两端通过插入和/或夹持方式分别连接两段相邻导向体的内侧端,并且两段相邻导向体的外侧端分别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补偿板设置两个以上,转轴设置两个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补偿板在旋转过程中,其旋转接触边始终与接触轨或相邻导电补偿板的旋转接触边保持至少一个点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轨设置有用于插入导向件的连接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安装基座上。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接触轨的连接结构,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导向件、两段相邻接触轨、导电体及补偿部,补偿部包括若干导电补偿板组成;所述导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段相邻接触轨;沿导向件和/或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转轴,任一导电补偿板的一端通过任一转轴支撑连接于导向件和/或接触轨,任一导电补偿板的受流工作面与接触轨的受流工作面预设位于同一平面;补偿部在走行方向上完全覆盖两段相邻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且补偿部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和/或导向件沿走行方向的长度大于接触轨之间的伸缩间隙。其能够有效的消除接触轨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保证接触轨的正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邓茂涛;曾鉴;代文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鉴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