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8-07  26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是摩托车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性能。而为了检测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功率、扭矩等性能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目前广泛采用的测试方法是需要将发动机装在测试装置上,并将发动机外接测功机等加载装置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再对发动机进行拆卸,然后再装载另外一台发动机进行测试。

而在测试和安装过程中,若采用人工搬运或移动的方式,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能保证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测功机等加载装置的传动轴的准确连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发动机与传动轴撞击的情况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公开号cn108469340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一种发动机测试支撑架及发动机测试系统,发动机测试支撑架包括底板、吊装杆和支撑杆;吊装杆用于与发动机相连;支撑杆一端设于底板上,支撑杆另一端上设有滑槽,滑槽与吊装杆适配。发动机测试系统包括发动机测试支撑架。通过上述的发动机测试支撑架,使用时,先将吊装杆与发动机相连,然后将吊装杆和发动机整体吊装,并使吊装杆与支撑杆上的滑槽配合,即可实现将发动机设置在测试支撑架上。测试完成后,将发动机和吊装杆调离发动机测试支撑架。

上述发动机测试支撑架在使用时,虽然可以通过将吊装杆和发动机整体吊装,并使吊装杆与支撑杆上滑槽配合的方式,实现将发动机设置或调离发动机测试支撑架,但仍存在使用不便、吊装效率低等问题,也不能实现发动机快速、准确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包括基础板,基础板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基础板下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

基础板上通过一体成型,或是粘接、焊接、铆接或是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对放置于基础板上方的发动机的定位。基础板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能够带动基础板的精确移动,进而带动设置于基础板上方的发动机与发动机测试用加载装置的精确连接。

在本申请中,基础板为板状结构,定位装置为固接于基础板上的凸起或定位销,第一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在测试装置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基础板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和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发动机组件设有与定位装置相匹配的通孔,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发动机组件与基础板的相对位置,当伺服电机驱动基础板移动时,将同时带动发动机组件的移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的移动待测发动机,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更换和安装发动机的时间,提高发动机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截面示意图。

其中,501基础板、502定位装置、503第一驱动装置、504导向装置、505限位条、506压紧装置、507第一驱动器、508第一支座、509第一滚轮、510伺服电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包括基础板501,基础板501上设置有定位装置502,基础板501下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503。

基础板501上通过一体成型,或是粘接、焊接、铆接或是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有定位装置502,定位装置502用于对放置于基础板501上方的发动机的定位。基础板501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503,第一驱动装置503能够带动基础板501的精确移动,进而带动设置于基础板501上方的发动机与发动机测试用加载装置的精确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板501为板状结构,定位装置502为固接于基础板501上的凸起或定位销,第一驱动装置503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在测试装置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基础板501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和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发动机组件设有与定位装置502相匹配的通孔,通过定位装置502固定发动机组件与基础板501的相对位置,当伺服电机驱动基础板501移动时,将同时带动发动机组件的移动。

进一步地,定位装置502上端设有倒角。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定位装置502的凸起或定位销上端加工有一定斜面的倒角,便于装配,起着导向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伺服电机座510。在本实施例中,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座510的移动进而带动基础板501的移动,基础板501通过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伺服电机座510上,便于基础板501的装配和组装,以及便于更换不同的基础板501。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板501还连接有导向装置504。导向装置504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导向装置504用于支撑和引导基础板501的移动,使得基础板501能够顺畅、准确的按预设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504为直线导轨,平行设置于基础板501的两侧,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还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保证滑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板501设置有限位条505,限位条505外侧设置有压紧装置506。限位条505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通过一体成型、焊接或是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基础板501表面。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条505数量为3个,且均为矩形状结构,分别设置于基础板501的前端和两侧;位于前端的限位条505起着限位的作用,用于防止发动机组件的移动过量,两侧的限位条用于引导发动机组件的移动方向,同时对发动机组件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

压紧装置506的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优选均匀分布于基础板501上,用于在发动机组件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将发动机组件压紧于基础板501上,防止发动机组件与基础板501之间在测试过程或后续移动过程中出现位移和错位。在本实施例中,压紧装置506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基础板501的两侧,且其截面呈倒“l”状,由气缸驱动实现转动和压紧。

进一步地,基础板501上还设置有通孔,通孔下方设置有举升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1个或1个以上的通孔,通孔优选设于基础板501的两侧,通过举升装置带动发动机组件的向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507,第一驱动器507连接有第一支座508,第一支座508上设置有第一滚轮509。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1个或1个以上的第一支座508以及1个或1个以上的第一滚轮509,保证发动机组件移动更加稳定,扩大发动机组件移动的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507为气缸。第一支座508和第一滚轮509可在第一驱动器507的驱动下穿过通孔进行升降,第一驱动器507驱动第一支座508和第一滚轮509上升后,第一滚轮509穿过通孔支撑起发动机组件,然后通过人工手动推动发动机组件至限位条505附近时,再控制第一滚轮509下降至通孔下方,发动机组件也将随之下降至预设位置,然后通过基础板501上的定位装置502固定于基础板501上,最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的503驱动,实现发动机与发动机测试用加载装置的精确连接。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实验等得出相关技术方案,因此这些相关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板(501),基础板(501)上设置有定位装置(502),基础板(501)下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501)还连接导向装置(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501)设置有限位条(505),限位条(505)外侧设置有压紧装置(50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基础板(501)上还设置有通孔,通孔下方设置有举升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基础板(501)上还设置有通孔,通孔下方设置有举升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507),第一驱动器(507)连接有第一支座(508),第一支座(508)上设置有第一滚轮(50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507),第一驱动器(507)连接有第一支座(508),第一支座(508)上设置有第一滚轮(50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工装移动装置,包括基础板,基础板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基础板下方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移动待测发动机,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更换和安装发动机的时间,提高发动机的测试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右建;徐少林;邓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新和平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