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冰箱领域中,风冷冰箱由于制冷速度更快,并且可以解决人工除霜的问题,从而风冷冰箱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对于通常的风冷冰箱而言,冷藏室所需要的冷量来自冷冻蒸发器中的冷量,这些冷量从冷藏室后部的冷藏风道吹出,并通过出风口进入冷藏室内,对冷藏室内的食物进行冷却。
传统的风冷冰箱,送风基本能够满足各间室的温度要求,然是采用传统风冷冰箱的送风方式时,对于比较靠近蒸发器的出风口位置,出风口温度较低,在向温度需求不是很低的非冷冻间室送风时,容易冻伤其中储藏温度较高的放在出风口位置的食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冰箱,能够有效改善在对非冷冻间室送风时,冻伤位于出风口位置食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包括冷量生成室、冷冻间室和非冷冻间室,冷量生成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冷量生成室的出口分别与冷冻间室和非冷冻间室连通,冷冻间室通过第一回风口与冷量生成室的进口连通,非冷冻间室通过回风风道与冷量生成室的进口连通,冷量生成室的出口与非冷冻间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风道,第一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之间通过第二送风风道连通。
优选地,第二送风风道内设置有调节进入到第一送风风道的风量大小的第一风门。
优选地,第一送风风道内设置有调节进入到非冷冻间室的风量大小的第二风门。
优选地,冷量生成室内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同时向冷冻间室和非冷冻间室输送经蒸发器换热的冷空气。
优选地,冷量生成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将冷量生成室与冷冻间室连通,第一出风口处罩设有第一出风面罩,第一出风面罩内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送风风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将第一送风风道与非冷冻间室连通,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出风面罩,第二出风面罩内设置有第二风扇。
优选地,第一送风风道位于冷冻间室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回风风道位于非冷冻间室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
优选地,非冷冻间室在第一送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风冷冰箱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调节第一风门和/或第二风门的大小。
优选地,第二送风风道位于冷冻间室和非冷冻间室的交界位置。
优选地,第二送风风道呈v形,第二送风风道的尖端朝向冷冻间室,第二送风风道的进风口朝向与回风风道的气流方向相反,第二送风风道的出风口朝向与第一送风风道的气流方向相同。
优选地,回风风道为l形折弯结构,回风风道的短边段与非冷冻间室的出风口连接,并将非冷冻间室的出风延伸至长边段处,长边段位于第一送风风道的风道壁的外侧。
本申请提供的风冷冰箱,包括冷量生成室、冷冻间室和非冷冻间室,冷量生成室内设置有蒸发器,冷量生成室的出口分别与冷冻间室和非冷冻间室连通,冷冻间室通过第一回风口与冷量生成室的进口连通,非冷冻间室通过回风风道与冷量生成室的进口连通,冷量生成室的出口与非冷冻间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风道,第一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之间通过第二送风风道连通。风冷冰箱通过在第一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之间增加第二送风风道,使得第一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之间连通,可以在冷量生成室内的冷空气通过第一送风风道向非冷冻间室送风的同时,控制回风风道的部分回风与第一送风风道内的冷风混合后进入到非冷冻间室,能够提高第一送风风道的送风温度,避免低温送风直接送入到非冷冻间室对储藏温度需求较高食材造成冻伤的问题,同时回风风道内的空气湿度相对较高,进入到第一送风风道内与冷空气混合后,能够提高进入到非冷冻间室的空气湿度,改善食材干耗过快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小通过回风风道进入到冷量生成室与蒸发器进行换热的空气湿度,改善蒸发器的表面结霜问题,间接减少冰箱化霜次数,即减少化霜加热器开启次数,使得整机耗电量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侧视方向气流流动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主视方向气流流动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冷量生成室;2、冷冻间室;3、非冷冻间室;4、蒸发器;5、第一回风口;6、回风风道;7、第一送风风道;8、第二送风风道;9、第一风门;10、第二风门;11、第一风扇;12、第一出风口;13、第一出风面罩;14、第二出风口;15、第二出风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风冷冰箱包括冷量生成室1、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冷量生成室1内设置有蒸发器4,冷量生成室1的出口分别与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连通,冷冻间室2通过第一回风口5与冷量生成室1的进口连通,非冷冻间室3通过回风风道6与冷量生成室1的进口连通,冷量生成室1的出口与非冷冻间室3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风道7,第一送风风道7和回风风道6之间通过第二送风风道8连通。
风冷冰箱通过在第一送风风道7和回风风道6之间增加第二送风风道8,使得第一送风风道7和回风风道6之间连通,可以在冷量生成室1内的冷空气通过第一送风风道7向非冷冻间室3送风的同时,控制回风风道6的部分回风与第一送风风道7内的冷风混合后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能够提高第一送风风道7的送风温度,避免低温送风直接送入到非冷冻间室3对储藏温度需求较高食材造成冻伤的问题,同时回风风道6内的空气湿度相对较高,进入到第一送风风道7内与冷空气混合后,能够提高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的空气湿度,改善食材干耗过快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小通过回风风道6进入到冷量生成室1与蒸发器4进行换热的空气湿度,改善蒸发器4的表面结霜问题,间接减少冰箱化霜次数,即减少化霜加热器开启次数,使得整机耗电量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8连接在第一送风风道7和回风风道6之间,且位于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的交界位置,因此能够充分利用第一送风风道7和回风风道6之间的空间,不会占用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的空间,使得风冷冰箱的空间利用更加充分。
第二送风风道8内设置有调节进入到第一送风风道7的风量大小的第一风门9。通过调节第一风门9,可以调节第二送风风道8的通道面积,进而调节通过第二送风风道8进入到第一送风风道7内的风量,调节从第一送风风道7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内的空气温度,因此,可以根据非冷冻间室3的进风口处的温度以及非冷冻间室3内的湿度,来控制第一风门9的调节方向,使得经第二送风风道8与第一送风风道7内的空气进行混合的回风风量能够与非冷冻间室3的内部环境目标相匹配,既可以避免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的进风口处的空气温度过低,造成食材冻伤的问题,又能够保证在非冷冻间室3进行降温之后的湿冷空气能够将部分水分带回至非冷冻间室3内,增加非冷冻间室3的湿度,避免食材的干耗问题。
第一送风风道7内设置有调节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的风量大小的第二风门10。第二风门10可以调节从冷量生成室1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内的冷空气量,进而对非冷冻间室3内的温度进行有效调节,使得非冷冻间室3内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目标问题,提高调节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量生成室1内设置有第一风扇11,第一风扇11同时向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输送经蒸发器4换热的冷空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1为离心风扇,第一风扇11位于蒸发器4和冷冻间室2以及第一送风风道7之间,空气在第一风扇11的作用下,经蒸发器4换热之后,在第一风扇11的离心作用下吹出,并在出口位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到冷冻间室2的进风口,另一部分沿着第一送风风道输送到非冷冻间室3的进风口处,从而通过一个风扇同时向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进行送风,可以减少风扇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量生成室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2将冷量生成室1与冷冻间室2连通,第一出风口12处罩设有第一出风面罩13,第一出风面罩13内设置有第一风扇11,第一送风风道7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4将第一送风风道7与非冷冻间室3连通,第二出风口14处设置有第二出风面罩15,第二出风面罩15内设置有第二风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1和第二风扇可以为轴流风扇,也可以采用离心风扇,其中第一风扇11专门用来控制冷冻间室2的送风,第二风扇专门用来控制非冷冻间室3的送风,通过分别对第一风扇11和第二风扇进行控制,可以对进入到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的风量进行控制,进而方便实现风冷冰箱内部温度的调节。
其中的第一出风面罩13和第二出风面罩15上均设置有用于进行风量均匀分配的出风孔,可以对进入到出风面罩内的空气进行再次均分,提高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内的空气分配均匀度,提高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风冷冰箱的工作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8呈v形,第二送风风道8的尖端朝向冷冻间室2,第二送风风道8的进风口朝向与回风风道6的气流方向相反,第二送风风道8的出风口朝向与第一送风风道7的气流方向相同。由于第二送风风道8的进风口朝向与回风风道6的气流方向相反,因此可以更加方便将回风风道6的气流引入到第二送风风道8内,提高分风效率。由于第二送风风道8的出风口朝向与第一送风风道7的气流方向相同,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第一送风风道7的气流的引流效应,方便第二送风风道8的气流与第一送风风道7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风道7位于冷冻间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回风风道6位于非冷冻间室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第一送风风道7和回风风道6之间相互间隔,避免两者的风道发生影响。为了方便进行回风风道6的设置,避免其与冷量生成室1之间发生干涉,同时保证冷量生成室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回风风道6采用l形折弯结构,其中短边段用于与非冷冻间室3的出风口进行连接,并将非冷冻间室3的出风延伸至长边段处,长边段位于第一送风风道7的风道壁的外侧,也即位于冷量生成室1的侧壁与风冷冰箱的壳体之间,从而使得回风风道6的长边段能够与冷量生成室1所在空间错开,避免影响到冷量生成室1的体积,同时可以保证非冷冻间室3的回风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冷量生成室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非冷冻间室3在第一送风风道7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风冷冰箱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调节第一风门9和/或第二风门10的大小。
风冷冰箱中的蒸发器温度一般都在-20℃一下,经过蒸发器4的空气温度一般都比较低,如果直接将该与蒸发器4换热后的冷空气运输到非冷冻间室3中,送风温度过低会导致出风口附近食材被冻坏的问题,同时由于在日常使用时,非冷冻间室3都存储着水果、饮料、蔬菜等大量含水量高的食品,风冷冰箱由于送风回风循环,非冷冻间室3的水分会逐步被带到蒸发器4上,结霜后会排出冰箱外,造成冰箱干耗严重的问题。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风冷冰箱,降低了非冷冻间室3由于风路循环造成的水分损失,优化了冰箱化霜与非冷冻间室3食材干耗过快问题,同时降低了冰箱的结霜量,间接减少了冰箱次数,可使非冷冻间室温度更均匀,食材储存时间更长,整机耗电量更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一种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量生成室(1)、冷冻间室(2)和非冷冻间室(3),所述冷量生成室(1)内设置有蒸发器(4),所述冷量生成室(1)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冻间室(2)和所述非冷冻间室(3)连通,所述冷冻间室(2)通过第一回风口(5)与所述冷量生成室(1)的进口连通,所述非冷冻间室(3)通过回风风道(6)与所述冷量生成室(1)的进口连通,所述冷量生成室(1)的出口与所述非冷冻间室(3)之间设置有第一送风风道(7),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和所述回风风道(6)之间通过第二送风风道(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8)内设置有调节进入到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的风量大小的第一风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内设置有调节进入到非冷冻间室(3)的风量大小的第二风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生成室(1)内设置有第一风扇(11),所述第一风扇(11)同时向所述冷冻间室(2)和所述非冷冻间室(3)输送经所述蒸发器(4)换热的冷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生成室(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一出风口(12)将所述冷量生成室(1)与所述冷冻间室(2)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2)处罩设有第一出风面罩(13),所述第一出风面罩(13)内设置有第一风扇(11),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4),所述第二出风口(14)将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与所述非冷冻间室(3)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4)处设置有第二出风面罩(15),所述第二出风面罩(15)内设置有第二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位于所述冷冻间室(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回风风道(6)位于所述非冷冻间室(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冷冻间室(3)在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风冷冰箱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调节所述第一风门(9)和/或所述第二风门(10)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8)位于所述冷冻间室(2)和所述非冷冻间室(3)的交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8)呈v形,所述第二送风风道(8)的尖端朝向所述冷冻间室(2),所述第二送风风道(8)的进风口朝向与所述回风风道(6)的气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送风风道(8)的出风口朝向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的气流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6)为l形折弯结构,所述回风风道(6)的短边段与所述非冷冻间室(3)的出风口连接,并将所述非冷冻间室(3)的出风延伸至长边段处,所述长边段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7)的风道壁的外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