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扭力梁后桥。
背景技术:
扭力梁后桥是汽车后桥类型的一种,是通过一种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减小车辆的晃动,保持车辆的平稳。当一边的车论上下跳动时,会使扭力梁发生跳动,从而带动另一侧的车轮也随之跳动,减小整个车身的倾斜或者摇晃。
现有的扭力梁为了保证主梁的强度,在主梁的内部焊接稳定梁,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稳定杆与纵臂的焊接位置容易发生疲劳开裂,进而导致主梁与纵臂的连接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扭力梁后桥,通过设置固定板和连接板在提高主梁与纵臂的连接强度的同时提高稳定杆的连接可靠性,有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扭力梁后桥,包括主梁和纵臂,所述纵臂焊接在所述主梁两端,所述主梁截面为v型,所述主梁内安装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两端通过固定板分别与所述主梁和纵臂连接,所述主梁和所述纵臂之间焊接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纵臂一端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朝向所述主梁一侧的端面设有翻边。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由横板和竖板组成,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直接呈90°,所述横板一端与所述竖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另一端与所述纵臂焊接,所述竖板为三角形,所述竖板端面与所述稳定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另外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主梁内壁焊接。
优选的,所述横板靠近所述主梁内壁的两侧边上设有向内倾斜的凸板,所述凸板可与所述主梁内壁焊接,所述凸板与所述竖板之间可组弧形的缺口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l型,所述连接板一边与所述主梁外壁焊接,另一边与所述纵臂外壁焊接,所述连接板两边圆弧过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梁两端靠近所述连接板端部位置设有凹坑。
优选的,所述主梁中间内壁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稳定杆配合。
扭力梁后桥通过纵臂一端固定在轮轴上,另一端通过套管安装在车架上,当车辆的一侧车轮发生颠簸跳动时,轮毂将受到的持续冲击力由与车轴的连接端经过扭力梁后桥缓冲后从套管位置传递至车架。
在扭力梁后桥的缓冲过程中,由于现有的扭力梁后桥的主梁与纵臂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同时两纵臂还通过安装在主梁内部的稳定杆焊接,在扭力梁后桥受到持续的冲击后,稳定杆与纵臂焊接位置以及纵臂与主梁的焊接位置都是受力的薄弱环节,极易发生疲劳开裂,在破损纵臂与主梁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稳定杆的受力变形还容易产生噪声。
通过在纵臂与主梁的焊接位置焊接l型的连接板,并通过圆弧过渡,同时在主梁两端靠近连接板端部的位置设置凹坑,进而可将纵臂和主梁的受力薄弱环节由焊接位置转移至连接板分别与纵臂和主梁的焊接位置,该位置覆盖面大,受力均匀,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进而提高纵臂与主梁连接强度,同时凹坑可保证扭力梁一端受到冲击时,主梁在凹坑位置发生弹性形变,不至于扭力梁后桥一端受力导致整个扭力梁后桥整体产生较大的跳动。
还通过在稳定杆的两端焊接固定板,并通过固定板与纵臂焊接,提高了焊接的面积,进而降低了焊接位置的应力集中,同时在固定板上的横板两侧设置向内倾斜的凸板以及凸板与竖板形成的缺口槽可保证主梁发生形变时,在起到支撑的作用的同时通过产生弹性形变来进行缓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纵臂和主梁之间焊接l型的连接板,将主梁与纵臂的薄弱环节由相互焊接位置转移至连接板的焊接位置,通过增大焊接的面积,使得应力分布均匀,不易发生应力集中。
2、通过在稳定杆两端焊接固定板,通过固定板分别与主梁和两侧纵臂焊接,在提高稳定杆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扭力梁后桥的缓冲性能。
3、通过将纵臂一端安装的套管向着主梁一侧的端部设置为翻边,可保证在扭力梁后桥发生形变时,降低套管的变形量,进而将衬套的压力由8kn提高至15kn。
4、通过在主梁内部中间设置限位块,通过限位块为稳定的形变进行限位,可保证稳定杆发生形变时,不会由于和主梁内壁的接触发出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图二中局部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主梁1、凹坑101、纵臂2、连接板3、稳定杆4、限位块5、套管6、固定板7、凸板701、缺口槽7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扭力梁后桥,包括主梁1和纵臂2,所述纵臂2焊接在所述主梁1两端,所述主梁1截面为v型,所述主梁1内安装有稳定杆4,所述稳定杆4两端通过固定板7分别与所述主梁1和纵臂2连接,所述主梁1和所述纵臂2之间焊接有连接板3。
所述纵臂2一端安装有套管6,所述套管6朝向所述主梁1一侧的端面设有翻边。
所述固定板7由横板和竖板组成,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直接呈90°,所述横板一端与所述竖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另一端与所述纵臂2焊接,所述竖板为三角形,所述竖板端面与所述稳定杆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另外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主梁1内壁焊接。
所述横板靠近所述主梁1内壁的两侧边上设有向内倾斜的凸板701,所述凸板701可与所述主梁1内壁焊接,所述凸板701与所述竖板之间可组弧形的缺口槽702。
所述连接板3为l型,所述连接板3一边与所述主梁1外壁焊接,另一边与所述纵臂2外壁焊接,所述连接板3两边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主梁1两端靠近所述连接板3端部位置设有凹坑101。
所述主梁1中间内壁焊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与所述稳定杆4配合。
具体的工作过程:扭力梁后桥通过纵臂2一端固定在轮轴上,另一端通过套管6安装在车架上,当车辆的一侧车轮发生颠簸跳动时,轮毂将受到的持续冲击力由与车轴的连接端经过扭力梁后桥缓冲后从套管6位置传递至车架。
在扭力梁后桥的缓冲过程中,由于现有的扭力梁后桥的主梁1与纵臂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同时两纵臂2还通过安装在主梁1内部的稳定杆4焊接,在扭力梁后桥受到持续的冲击后,稳定杆4与纵臂2焊接位置以及纵臂2与主梁1的焊接位置都是受力的薄弱环节,极易发生疲劳开裂,在破损纵臂2与主梁1的连接可靠性的同时,稳定杆4的受力变形还容易产生噪声。
通过在纵臂2与主梁1的焊接位置焊接l型的连接板3,并通过圆弧过渡,同时在主梁1两端靠近连接板3端部的位置设置凹坑101,进而可将纵臂2和主梁1的受力薄弱环节由焊接位置转移至连接板3分别与纵臂2和主梁1的焊接位置,该位置覆盖面大,受力均匀,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进而提高纵臂2与主梁1连接强度,同时凹坑101可保证扭力梁一端受到冲击时,主梁1在凹坑101位置发生弹性形变,不至于扭力梁后桥一端受力导致整个扭力梁后桥整体产生较大的跳动。
还通过在稳定杆4的两端焊接固定板7,并通过固定板7与纵臂2焊接,提高了焊接的面积,进而降低了焊接位置的应力集中,同时在固定板7上的横板两侧设置向内倾斜的凸板701以及凸板701与竖板形成的缺口槽702可保证主梁1发生形变时,在起到支撑的作用的同时通过产生弹性形变来进行缓冲。
1.一种扭力梁后桥,包括主梁(1)和纵臂(2),所述纵臂(2)焊接在所述主梁(1)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截面为v型,所述主梁(1)内安装有稳定杆(4),所述稳定杆(4)两端通过固定板(7)分别与所述主梁(1)和纵臂(2)连接,所述主梁(1)和所述纵臂(2)之间焊接有连接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力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2)一端安装有套管(6),所述套管(6)朝向所述主梁(1)一侧的端面设有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力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由横板和竖板组成,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直接呈90°,所述横板一端与所述竖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另一端与所述纵臂(2)焊接,所述竖板为三角形,所述竖板端面与所述稳定杆(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另外的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主梁(1)内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扭力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靠近所述主梁(1)内壁的两侧边上设有向内倾斜的凸板(701),所述凸板(701)可与所述主梁(1)内壁焊接,所述凸板(701)与所述竖板之间可组弧形的缺口槽(7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力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为l型,所述连接板(3)一边与所述主梁(1)外壁焊接,另一边与所述纵臂(2)外壁焊接,所述连接板(3)两边圆弧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力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两端靠近所述连接板(3)端部位置设有凹坑(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力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中间内壁焊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与所述稳定杆(4)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