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74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对交通工具的轮胎打气和补胎的便携式打气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用的传统便携式打气筒是直接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以方便随时可以取用;由此可知,传统便携式打气筒的要求不外乎是体积尽量缩小,以不影响使用者骑乘为主要目的,且也要求重量尽量减轻,以免造成使用者骑乘上的额外负担。

此外,便携式打气筒的运用时机除了补充胎压之外,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是应付爆胎。然而,目前常见的便携式打气筒并没有搭载任何的补胎工具;也就是说,补胎工具必须另外准备,通常是利用额外的工具包来容装包括挖胎棒、备用内胎、补胎刀、补胎条或补胎片、以及气瓶等补胎工具。

就现有已申请为专利的技术而言,虽然已有在便携式打气筒上配置补胎工具的现有技术,但是不论在实用性、或美观上都不甚理想。举例说明,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241686号“随车补胎打气装置”所示,其公开了利用一个连接片锁固在自行车下管,该连接片设有一个夹部以固定打气棒,另外设有一个锁附到连接片的盒体,其用来放置补胎工具。然而,如前段所述,这一个现有技术需要在打气筒上另外附加额外的工具盒,其占用体积大,且又不美观。

另外,又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4845890u号“一种多功能便携充气装置”所示,其公开了打气筒的打气手柄上设有补胎工具盒;也就是说,供使用者握持打气用的打气手柄本身即为一个工具盒,其用来容纳包括补胎胶水、补胎片、以及扳手等工具。不过,同样地,这一个打气手柄本身体积偏大,且可容纳的补胎工具有限,且外型美观上又差强人意。

由此可知,一种可完全收藏必要的补胎工具,又可维持原有体积和外观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实为产业界、及社会大众的迫切需求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能于打气装置内部收藏必要的补胎工具,不会增加额外的体积,更不需要添加其它额外的容器或工具包,可维持外观的一致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包括:外盖、外筒、内筒、气瓶接头、以及气瓶;外筒包括一个充气口;而内筒包括开口端、及封闭端,该开口端连接于外盖,且内筒可选择地容纳于外筒内,内筒的封闭端和外筒的内表面共同定义出一个容气空间;气瓶接头容纳于内筒内,且气瓶接头包括一个气嘴接口端、及一个气瓶接口端,而气嘴接口端、及气瓶接口端中至少一者固定于外盖;气瓶容纳于内筒内,并耦接于气瓶接头;其中,当内筒相对于外筒轴向移动时,容气空间扩张以充填一个充气气体,或容气空间压缩使充气气体自外筒的充气口流出。

据此,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由打气装置的内筒和外盖所构成的容纳空间,而将实施补胎所必要的相关工具,包括气瓶接头、及气瓶完整收容并固定于内筒内,所以打气装置的整体外观和所占用体积完全不受影响。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还包括至少一个补胎条、一个补胎针、一个隔离件、及一个缓冲垫;至少一个补胎条、及补胎针可容纳于该内筒,补胎针的一端可固定于该外盖;而气瓶接头的气嘴接口端可固定于外盖,且隔离件的一端连接至气瓶接头的气瓶接口端,该隔离件的另一端连接气瓶;另缓冲垫可设置于内筒的底部,且气瓶包括一个头端、及一个尾端,头端连接于隔离件,尾端抵压于缓冲垫。其中,因气瓶接头的气瓶接口端可包括一个用于穿刺气瓶的尖端部,而本实用新型另外利用隔离件的目的,除了用于将气瓶固定气瓶接头上,又可避免气瓶遭受气瓶接口端的尖端部穿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隔离件又恰可使气瓶接头、及气瓶充分固定于内筒内,因气瓶接头、隔离件、及气瓶一体连接,而三者连接体的一端固定于外盖,另一端压抵于缓冲垫,所以可完全避免晃动而产生杂音。

再者,本实用新型可还包括一个充气管、及一个气嘴接头,而充气管的一端连通至外筒的充气口,另一端连通至气嘴接头;此外,气嘴接头可包括一个连接部、及一个接头部,而连接部可连通于充气管,接头部包括一个美式气嘴端、及一个法式气嘴端,且接头部可选择式地以美式气嘴端或法式气嘴端耦接至连接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延伸的充气管、及气嘴接头来对轮胎充气,使操作更为便利;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气嘴接头为双用接头,其可适用于目前市面常见的美式气嘴(schradervalve)、及法式气嘴(prestavalve);不过,不以此为限,亦可将美式气嘴端、或法式气嘴端替换成其它市面上常见的气嘴接头形式,如英式气嘴(dunlopvalve)、无内胎气嘴(tubelessvalve)、或其它任意形式的气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外筒可包括一个充气管底座、及一个气嘴接头底座,充气管底座可设置于外筒的充气口处,而充气管的一端组装于充气管底座并连通至充气口;气嘴接头底座可设置于该外筒的外表面,且气嘴接头可拆卸式地耦接至气嘴接头底座。其中,充气管底座可用于固定充气管,并可旋转而供充气管转向使用;而气嘴接头在不使用时,气嘴接头底座则可固定气嘴接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外筒可包括一个底座,其包括一个气体流道、及一个逆止阀,而气体流道的一端可连通至容气空间,另一端可连通至充气口;且逆止阀可设置于气体流道,以允许气体从容气空间流该气体流道而自充气口流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管底座可还包括一个泄压孔、及一个泄压钮,泄压孔可连通于气体流道,而泄压钮可组装于泄压孔,并可选地允许气体经由气体流道而自泄压孔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线段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线段b-b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于打气状态下容气空间扩张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被详细描述之前,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图式仅作为示意说明,其未必按比例绘制,且所有细节也未必全部呈现于图式中。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线段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线段b-b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打气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外盖2、一个内筒3、一个外筒4、一个气瓶接头5、一个气瓶6、一个补胎针7、一个隔离件8、以及一个补胎条tr;其中,内筒3包括一个开口端31、及一个封闭端32,开口端31连接于外盖2,而内筒3的内壁面和外盖2的内底面构成一个封闭空间a。再者,内筒3可选择地容纳于外筒4内,即内筒3可插入外筒4内,且二者可相对地轴向移动,而内筒3的封闭端32和外筒4的内表面40共同定义出一个容气空间s,其可见于图5。

另外,该封闭空间a内容设有气瓶接头5、气瓶6、补胎针7、隔离件8、以及补胎条tr;其中,气瓶接头5包括一个气嘴接口端51、及一个气瓶接口端52,气嘴接口端51螺锁于外盖2上,而隔离件8的一端又螺锁于气瓶接口端52,而气瓶6的头端61又螺锁于隔离件8的另一端。缓冲垫81设置于内筒3的底部,而气瓶6的尾端62抵压于缓冲垫81。更具体地说,因为气瓶接头5的气瓶接口端52包括一个尖端部521,其用于穿刺气瓶6,以让气瓶6内的压缩气体透过气瓶接头5灌到轮胎内,所以本实施例透过隔离件8来隔开尖端部521与气瓶6,且借此可使气瓶接头5、及气瓶6充分固定于内筒3内,因气瓶接头5、隔离件8、及气瓶6一体连接,而三者连接体的一端固定于外盖2的底面,另一端压抵于缓冲垫81,所以可完全避免晃动而产生杂音。

再者,本实施例的外盖2包括一个手持端件21、及一个中空套筒22,二者是靠内、外螺纹彼此锁附,而补胎针7是螺锁于外盖2的手持端件21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要进行补胎时,使用者只要将手持端件21和中空套筒22分离,便可直接手握手持端件21来操作补胎针7,无须特别拆下补胎针7。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中空套筒22从手持端件21的下侧(与补胎针7相同之侧)脱离后,还可以反向地锁附于手持端件21的上侧(与补胎针7相反之侧),借此除了可以让使用者更方便握持之外,又可加长手持的长度以方便施力。此外,补胎条tr同样容纳于封闭空间a内,其以稍为卷绕的方式,环绕于气瓶接头5和隔离件8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外筒4包括一个底座44,其内部开设有一个气体流道ch,其一端连通至容气空间s,另一端连通至外筒4外表面的充气口41。而且,于气体流道ch上设有一个逆止阀cv,其作用为仅允许气体从容气空间s流经气体流道ch而自充气口41流出,并可阻挡气体自气体流道ch回流容气空间s内。此外,本实施例于底座44二侧分别设有一个充气管底座42、及一个气嘴接头底座43,该充气管底座42设置于外筒4的充气口41处,另有一个充气管t组装于充气管底座42并连通至充气口41。

再且,充气管t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气嘴接头c,其包括一个连接部c1、及一个接头部c2,而连接部c1连通于充气管t,接头部c2包括一个美式气嘴端cs、及一个法式气嘴端cp;其中,接头部c2可选择式地以美式气嘴端cs或法式气嘴端cp耦接至连接部c1。亦即,本实施例的气嘴接头c为美式和法式两用气嘴接头,当欲连接美式气嘴时,即以法式气嘴端cp耦接至连接部c1;反之,当欲连接法式气嘴时,即以美式气嘴端cs耦接至连接部c1。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充气管底座42上另外设有一个泄压机构,其包括一个泄压孔421、一个泄压钮422、及一个弹簧423;其中,泄压孔421连通于气体流道ch,而弹簧423和泄压钮422均组装于泄压孔421,弹簧423并对泄压钮422施加外推的复位弹力。当有泄压需求时,使用者只需要按压泄压钮422,便可允许气体从气体流道ch而自泄压孔421流出。

以下简述一般打气的运作模式:首先,先将气嘴接头c自气嘴接头底座43分离,并将气嘴接头c连接至轮胎气嘴(图中未示出)上;拉出外盖2,亦即将外盖2连同内筒3和筒内的补胎工具稍微抽离外筒4,即如图5所示,此时容气空间s扩张且已经充满充气气体;再者,押回外盖2,即如图2、及图3所示,此时容气空间s受到压缩,而充气气体流经气体流道ch和充气管t,并自气嘴接头c流入轮胎(图中未示出)。

此外,以下简述补胎工具的操作方法:首先,先将外盖2和内筒3分离,二者分离后可将补胎工具从内筒3抽出;接者,又将外盖2的手持端件21和中空套筒22分离,并将补胎条tr取出,且将气瓶接头5连同气瓶6、及隔离件8自手持端件21取下后,便可利用手持端件21上的补胎针7来搭配补胎条tr实施补胎。待补胎完成后,先将气瓶接头5、气瓶6、及隔离件8三者分离,并将气瓶接头5的气嘴接口端51连接到轮胎气嘴(图中未示出)上,接着将气瓶6的头端61锁入气瓶接头5的气瓶接口端52直到尖端部521刺破气瓶6,此时气瓶6内的二氧化碳高压气体便可透过气瓶接头5充入轮胎内。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是可将实施补胎所需要的所有工具,包括补胎用的补胎针7和补胎条tr、以及补胎后对轮胎充气的气瓶接头5和气瓶6均可完整收容于内筒3内,没有额外增加打气装置的体积,更不会影响骑乘;而且,在进行补胎时,使用者可直接利用外盖2来操作补胎针7,相当便利。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打气装置不仅可适用于美式、及法式气嘴,亦可轻易变更为适用于英式气嘴、无内胎气嘴、或其它任意形式的气嘴,又具备泄压钮,可轻易调整胎压,实为一个兼具美观、便利、及多功能的便携式打气装置。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2:外盖

3:内筒

4:外筒

5:气瓶接头

6:气瓶

7:补胎针

8:隔离件

21:手持端件

22:中空套筒

31:开口端

32:封闭端

40:内表面

41:充气口

42:充气管底座

43:气嘴接头底座

44:底座

51:气嘴接口端

52:气瓶接口端

61:头端

62:尾端

81:缓冲垫

421:泄压孔

422:泄压钮

423:弹簧

521:尖端部

a:封闭空间

c:气嘴接头

c1:连接部

c2:接头部

ch:气体流道

cp:法式气嘴端

cs:美式气嘴端

cv:逆止阀

s:容气空间

t:充气管

tr:补胎条。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包括:

一个外盖;

一个外筒,其包括一个充气口;

一个内筒,其包括一个开口端、及一个封闭端,该开口端连接于该外盖,该内筒可选择地容纳于该外筒内,该内筒的该封闭端和该外筒的内表面共同定义出一个容气空间;

一个气瓶接头,容纳于该内筒内,该气瓶接头包括一个气嘴接口端、及一个气瓶接口端,该气嘴接口端、及该气瓶接口端中至少一者固定于该外盖;以及

一个气瓶,容纳于该内筒内,并耦接于该气瓶接头;

其特征是,当该内筒相对于该外筒轴向移动时,该容气空间扩张以充填一个充气气体,或该容气空间压缩使该充气气体自该外筒的该充气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隔离件;该气瓶接头的该气嘴接口端固定于该外盖,该隔离件的一端连接至该气瓶接头的该气瓶接口端,该隔离件的另一端连接该气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缓冲垫,其设置于该内筒的底部;该气瓶包括一个头端、及一个尾端,该头端连接于该隔离件,该尾端抵压于该缓冲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该气瓶接头的气瓶接口端包括一个尖端部,其用于穿刺该气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充气管、及一个气嘴接头,该充气管的一端连通至该外筒的该充气口,另一端连通至该气嘴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该气嘴接头包括一个连接部、及一个接头部,该连接部连通于该充气管,该接头部包括一个美式气嘴端、及一个法式气嘴端,该接头部可选择式地以该美式气嘴端或该法式气嘴端耦接至该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该外筒包括一个充气管底座、及一个气嘴接头底座,该充气管底座设置于该外筒的该充气口处,该充气管的一端组装于该充气管底座并连通至该充气口;该气嘴接头底座设置于该外筒的外表面,该气嘴接头可拆卸式地耦接至该气嘴接头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该外筒包括一个底座,其包括一个气体流道、及一个逆止阀,该气体流道的一端连通至该容气空间,另一端连通至该充气口;该逆止阀设置于该气体流道,以允许气体从该容气空间流经该气体流道而自该充气口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该充气管底座还包括一个泄压孔、及一个泄压钮,该泄压孔连通于该气体流道,该泄压钮组装于该泄压孔,并可选地允许气体经由该气体流道而自该泄压孔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补胎条、及一个补胎针,其容纳于该内筒内;该补胎针的一端固定于该外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内藏补胎工具的便携式打气装置,主要包括外盖、外筒、内筒、气瓶接头及气瓶;内筒可选择地容纳于外筒内,并可相对地轴向移动,而内筒的开口端连接于外盖,封闭端则和外筒的内表面共同定义出一个容气空间;气瓶接头容纳于内筒内,且气瓶接头包括气嘴接口端及气瓶接口端,而气嘴接口端固定于外盖;气瓶容纳于内筒内,并耦接于气瓶接口端。据此,可充分利用内筒和外盖所构成的容纳空间来收容并固定实施补胎所必要的相关工具,所以打气装置的整体外观和所占用体积完全不受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迈克尔·安德里亚斯·库祖谢克
技术研发日:2020.03.0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