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9-29  54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用过滤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和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和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食品加工设备的涵盖范围很广,例如民用或者商用的豆浆机、料理机和榨汁机等,在将豆类、蔬菜或者水果粉碎后,需要将液体中的残渣过滤出来,以免影响口感,但是对不同的食品粉碎后的液体进行过滤时,需要使用的过滤网的网眼大小各不相同,目前的过滤炉由于过滤网拆卸起来较为麻烦,局限了过滤装置的使用范围,所以这里设计生产了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过滤筒位于第二过滤筒的内腔,且第一过滤筒外壁与第二过滤筒内腔侧壁转动贴合,所述第一过滤筒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底端面中心位置插接有调节套筒,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底盘、调节杆、螺纹套筒和环形支撑盘,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半部为传送螺杆,且下半部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与第二过滤筒的调节套筒内腔径向侧壁转动插接,且与第一过滤筒的连接座底端面固定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筒径向侧壁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筒径向侧壁开设有匹配过滤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底端面固定插接在支撑底盘的上端面中心位置,所述螺纹套筒与调节杆的下半部的螺纹杆转动套接,所述螺纹套筒的上端面边缘位置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面与环形支撑盘的底端面边缘位置固定插接,所述环形支撑盘的顶端面与第二过滤筒的调节套筒底端面转动贴合。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盘的内径为调节杆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的大径的1.3倍。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盘的底端面边缘位置内嵌有若干个呈环形均匀间隔分布,且均可自由转动的钢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便于控制过滤孔排出孔径内径的大小,以此来实现对不同颗粒大小的食品加工原材料进行有效过滤,且便于进行清洗操作,简单实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环形支撑盘的内径设置为调节杆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的大径的1.3倍,这样设置不影响环形支撑盘在调节杆外部轴向自由调节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过滤筒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过滤筒剖视图。

图中:1、第一过滤筒;11、过滤孔;12、连接座;2、第二过滤筒;21、匹配过滤孔;22、调节套筒;3、调节机构;31、调节杆;32、环形支撑盘;33、支撑杆;34、螺纹套筒;35、支撑底盘;36、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筒1、第二过滤筒2和调节机构3,第一过滤筒1位于第二过滤筒2的内腔,且第一过滤筒1外壁与第二过滤筒2内腔侧壁转动贴合,第一过滤筒1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有连接座12,第二过滤筒2的底端面中心位置插接有调节套筒22,调节机构3包括有支撑底盘35、调节杆31、螺纹套筒34和环形支撑盘32,调节杆31的外壁上半部为调节杆31,且下半部为螺纹杆,调节杆31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与第二过滤筒2的调节套筒22内腔径向侧壁转动插接,且与第一过滤筒1的连接座12底端面固定插接。

第一过滤筒1径向侧壁开设有过滤孔11,第二过滤筒2径向侧壁开设有匹配过滤孔21。

调节杆31的底端面固定插接在支撑底盘35的上端面中心位置,螺纹套筒34与调节杆31的下半部的螺纹杆转动套接,螺纹套筒34的上端面边缘位置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支撑杆33,两根支撑杆33的顶端面与环形支撑盘32的底端面边缘位置固定插接,环形支撑盘32的顶端面与第二过滤筒2的调节套筒22底端面转动贴合。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第一过滤筒1套接在第二过滤筒2的内腔,且保证第一过滤筒1外壁与第二过滤筒2内腔侧壁转动贴合,这样使得每个过滤孔11能够与每个匹配过滤孔21之间无缝隙贴合,调节杆31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与第二过滤筒2的调节套筒22内腔径向侧壁转动插接,且与第一过滤筒1的连接座12底端面固定插接,根据不同的食品加工原材料的颗粒大小来调节第一过滤筒1的过滤孔11排出孔径内径大小,即通过徒手操作转动螺纹套筒34,使得螺纹套筒34沿着调节杆31的下半部的螺纹杆轴向调节,使得环形支撑盘32托起第二过滤筒2的调节套筒22轴向调节,同时调节套筒22的内腔与调节杆31上半部的调节杆31之间发生转动,实现第二过滤筒2轴向调节的同时还可发生转动,这样即可调节匹配过滤孔21与过滤孔11之间相互错位,来实现对过滤孔11的排出孔径内径的大小,以此来实现对不同颗粒大小的食品加工原材料进行有效过滤,且便于取出进行清洗操作,简单实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其中,环形支撑盘32的内径为调节杆31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的大径的1.3倍,这样设置不影响环形支撑盘32在调节杆31外部轴向自由调节移动。

支撑底盘35的底端面边缘位置内嵌有若干个呈环形均匀间隔分布,且均可自由转动的钢球36,通过设置可自由转动的钢球36,在使用时,能够降低支撑底盘35与过滤装置内腔底端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筒(1)、第二过滤筒(2)和调节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筒(1)位于第二过滤筒(2)的内腔,且第一过滤筒(1)外壁与第二过滤筒(2)内腔侧壁转动贴合,所述第一过滤筒(1)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有连接座(12),所述第二过滤筒(2)的底端面中心位置插接有调节套筒(22),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有支撑底盘(35)、调节杆(31)、螺纹套筒(34)和环形支撑盘(32),所述调节杆(31)的外壁上半部为传送螺杆,且下半部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31)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与第二过滤筒(2)的调节套筒(22)内腔径向侧壁转动插接,且与第一过滤筒(1)的连接座(12)底端面固定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筒(1)径向侧壁开设有过滤孔(11),所述第二过滤筒(2)径向侧壁开设有匹配过滤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1)的底端面固定插接在支撑底盘(35)的上端面中心位置,所述螺纹套筒(34)与调节杆(31)的下半部的螺纹杆转动套接,所述螺纹套筒(34)的上端面边缘位置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支撑杆(33),两根所述支撑杆(33)的顶端面与环形支撑盘(32)的底端面边缘位置固定插接,所述环形支撑盘(32)的顶端面与第二过滤筒(2)的调节套筒(22)底端面转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盘(32)的内径为调节杆(31)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的大径的1.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盘(35)的底端面边缘位置内嵌有若干个呈环形均匀间隔分布,且均可自由转动的钢球(3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和调节机构,第一过滤筒位于第二过滤筒的内腔,且第一过滤筒外壁与第二过滤筒内腔侧壁转动贴合,第一过滤筒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有连接座,第二过滤筒的底端面中心位置插接有调节套筒,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底盘、调节杆、螺纹套筒和环形支撑盘,调节杆的外壁上半部为传送螺杆,且下半部为螺纹杆,调节杆的上半部的传送螺杆与第二过滤筒的调节套筒内腔径向侧壁转动插接,且与第一过滤筒的连接座底端面固定插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食品加工用过滤装置,便于控制过滤孔排出孔径内径的大小,以此来实现对不同颗粒大小的食品加工原材料进行有效过滤,且便于进行清洗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味知轩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