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9-30  17


本发明涉及散热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超特高压直流工程由换流站和直流输电线路等部分组成,其中换流站完成电能交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导流设备是指带有高压电压并承载交流或直流额定电流的管道母线、线圈、套管等设备,一般为铝或铜制成。换流站内导流设备一般额定电流为2000-8000安培不等,根据发热量计算原理设备发热量与承载电流成指数关系,因此换流站内导流设备一般比较容易发热,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温度超200摄氏度,影响导流设备的功能发挥,甚至发热超1000摄氏度,导致材料融化设备损坏,引发大停电事故。相关技术中,对导流设备的散热处理主要是通过风机直吹其表面,其散热效果较差,由其是在夏天外部的空气温度较高时,通过风机进行散热的效果甚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散热装置,旨在提高其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移动散热装置,包括:外箱,所述外箱形成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于所述外箱;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风道,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机和送风管,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送风管罩盖于所述出风口。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罩盖于所述进风口,且所述换热器于进风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可选地,所述外箱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风道的均风孔,多个所述均风孔围合形成所述进风口。可选地,所述送风管包括万向定位管和喷头,所述万向定位管连接于所述外箱,所述喷头连接于所述万向定位管背离所述外箱的一侧,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风道内,并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个表面的贯孔,所述中隔板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空间和制冷空间,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制冷空间,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换热空间。可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所述万向轮间隔设于所述外箱。可选地,所述移动散热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风道内,并电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可选地,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连接线和插头,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可插接于外接插座。可选地,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收线盘,所述收线盘设于所述风道内,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箱,所述连接线可缠绕于所述收线盘。可选地,所述外箱的材质为不锈钢。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移动散热装置包括外箱,该外箱形成有风道和连通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移动组件设于外箱,用于辅助移动外箱,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设于风道内,换热器连接于压缩机,压缩机和换热器相配合用于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进而降低风道内空气的温度。散热组件的风机设于风道内,送风管罩盖于出风口。本发明中,风机用于将风道内的空气由送风管向外部送出,以对外部物体进行降温,由于送出的空气都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处理,温度相较于外部的空气温度低,因此当空气吹向外部物体时,通过低温和流动性的双重作用,进而快速的降低外部物体的表面温度,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移动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移动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移动散热装置沿iii-iii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移动散热装置沿iv-iv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移动散热装置32换热器10外箱40散热组件10a风道41风机11a制冷空间42送风管12a换热空间42a送风口10b进风口43中隔板10c均风孔50供电组件21万向轮51电源30换热系统52收线盘31压缩机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散热装置10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散热装置100包括外箱10,所述外箱10形成有风道10a和连通所述风道10a的进风口10b和出风口;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于所述外箱10;换热系统30,所述换热系统30包括压缩机31和换热器32,所述压缩机31设于所述风道10a,所述换热器32连接于所述压缩机31;散热组件40,所述散热组件40包括风机41和送风管42,所述风机41设于所述风道10a内,所述送风管42罩盖于所述出风口。具体而言,外箱10由金属钣金材料通过拼接形成,优选地,该金属钣金材料为不锈钢,外箱10的整体为一矩形的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形成有风道10a,外箱10的其侧面通过机械加工形成有进风口10b,上部开设有出风口,其中,进风口10b和出风口均连通风道10a,外部的空气由多个均风孔10c进入风道10a内,在风机41的作用下由出风口送出。移动组件包括多个万向轮21,多个所述万向轮21间隔设于所述外箱10,本申请中,万向轮21优选刹车式万向轮21,通过刹车式万向轮21进而方便用户移动外箱10至预设地点。换热系统30包括压缩机31和换热器32,其中,压缩机31设于风道10a内,换热器32连接于压缩机31,换热器32包括冷凝管,冷凝管罩盖于进风口10b,并呈跑道状延伸,压缩机31和换热器32相配合用于对进入风道10a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即,降低风道10a内空气的温度。压缩机31和换热器32的工作原理已属于较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散热组件40的风机41设于风道10a内,送风管42罩盖于出风口,其中,风机41优选为涡流风机41,通过采用涡流风机41,使得由送风管42送出的空气具有较高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果。本发明中,风机41用于将风道10a内的空气由送风管42向外部送出,以对外部物体进行降温,由于送出的空气都经过换热器32的换热处理,温度相较于外部的空气温度低,因此当空气吹向外部物体时,通过低温和流动性的双重作用,进而快速的降低外部物体的表面温度,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移动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果。请再次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2罩盖于所述进风口10b,且所述换热器32于进风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10b的面积,即换热器32于进风方向上全部罩着于进风口10b,如此由进风口10b进入风道10a内的空气都经过换热器32的换热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移动散热装置100的换热效果。请再次参见图1,进一步地,所述外箱10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风道10a的均风孔10c,多个所述均风孔10c围合形成所述进风口10b。本发明中,进风口10b由多个均风孔10c围合形成,如此空气由多个均风孔10c进入风道10a内,其流速和流向较为均匀,空气流在风道10a内的流动较为均匀,不易形成乱流,如此通过风机41的作用,空气向送风管42的送风口42a送出后,其流速和流向更为稳定,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移动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42包括万向定位管和喷头,所述万向定位管连接于所述外箱10,所述喷头连接于所述万向定位管背离所述外箱10的一侧,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通过万向定位管的定位作用可使得喷头朝向不同的方向喷出散热的空气,对待散热的物体进行散热,如此作业人员在不移动外箱10的情况下,即可对待散热物体的各个方向进行散热处理,从而较大程度的方便了作业人员进行散热操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40还包括中隔板43,所述中隔板43设于所述风道10a内,并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个表面的贯孔,所述中隔板43将所述风道10a分隔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空间12a和制冷空间,所述压缩机31和所述换热器32设于所述制冷空间,所述风机41设于所述换热空间12a,本发明中,通过中隔板43将风道10a分隔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空间12a和制冷空间,如此外箱10的空间分配更合理,即换热和制冷分开进行,如此移动散热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换热和制冷效果更好。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散热装置100还包括供电组件50,其中,供电组件50包括电源51,所述电源51设于所述风道10a内,并通过电线电连接于所述压缩机31和所述风机4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该电源51为压缩机31和风机41供电,进而方便用户将移动散热装置100移动至任意位置对待散热设备进行降温处理,移动散热装置100的使用不受限制,使用更为方便。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50还包括连接线和插头,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电源51和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可插接于外接插座。如此移动散热装置100也可以使用工业线路或是家庭线路进行供电,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50还包括收线盘52,所述收线盘52设于所述风道10a内,并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箱10,该收线盘52用将连接线缠绕于其表面,从而避免连接线散落于风道10a内,降低安全隐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箱,所述外箱形成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于所述外箱;

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风道,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机和送风管,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送风管罩盖于所述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罩盖于所述进风口,且所述换热器于进风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风道的均风孔,多个所述均风孔围合形成所述进风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包括万向定位管和喷头,所述万向定位管连接于所述外箱,所述喷头连接于所述万向定位管背离所述外箱的一侧,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风道内,并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个表面的贯孔,所述中隔板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换热空间和制冷空间,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制冷空间,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换热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所述万向轮间隔设于所述外箱。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散热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风道内,并电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连接线和插头,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可插接于外接插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收线盘,所述收线盘设于所述风道内,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箱,所述连接线可缠绕于所述收线盘。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的材质为不锈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散热装置,移动散热装置包括外箱,该外箱形成有风道和连通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移动组件设于外箱,用于辅助移动外箱,换热系统的压缩机设于风道内,换热器连接于压缩机,压缩机和换热器相配合用于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进而降低风道内空气的温度。散热组件的风机设于风道内,送风管罩盖于出风口。本发明中,风机用于将风道内的空气由送风管向外部送出,以对外部物体进行降温,由于送出的空气都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处理,温度相较于外部的空气温度低,因此当空气吹向外部物体时,通过低温和流动性的双重作用,进而快速的降低外部物体的表面温度,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移动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斌;杨启宾;乔柱桥;陈图腾;柳坤;吴斌;王小岭;陈文;袁虎强;唐大清;梁显润;郝名辉;向光良;苟培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
技术研发日:2020.12.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