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拾取装置以及应用其的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料转运环节中,一般需要使用拾取机构夹持物料,然后由运动机构转运到目标位置,不同外形和材质的物料,拾取机构也千差万别,好的拾取机构可以在不损伤物料的前提下,稳定的夹持物料并起到位置矫正的作用。
现有的拾取机构一般采用从外部夹紧的方式夹持物料,如果物料外形不规则,或者外表面不允许有划伤,便不允许从外部夹持;另外在某些应用中,物料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夹紧机构无法从外部夹持。这些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另外的拾取结构,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更方便拾取物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拾取装置以及应用其的转运设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运设备包括拾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拾取装置包括主安装部、主驱动部以及两个拾取组件,所述拾取组件包括拾取移动部和拾取部,所述拾取部设置在所述拾取移动部上,所述拾取移动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安装部上,所述拾取部设有夹紧面和/或内撑面,其中,两个所述拾取部的夹紧面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拾取部的内撑面相背设置;所述主驱动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安装部上,所述主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拾取组件开合;其中,所述主驱动部设有主滑槽,所述主安装部设有可供所述主滑槽沿着移动的第一滑动件,所述主驱动部设有两个驱动滑槽,所述驱动滑槽相对于所述主滑槽倾斜设置,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滑槽位于所述主滑槽的右侧,另一个所述驱动滑槽位于所述主滑槽的左侧,所述拾取移动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滑槽配置安装的第二滑动件,所述主安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配置安装所述拾取移动部的拾取滑槽,所述主驱动部、所述主安装部、两个所述拾取组件之间配置安装后,其中一个所述拾取滑槽位于所述主滑槽的左侧,另一个所述拾取滑槽位于所述主滑槽的右侧,所述主驱动部通过所述驱动滑槽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的配置驱动所述拾取移动部沿着所述拾取滑槽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滑槽设置在所述主安装部上,所述第一滑动件设置在所述主驱动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驱动滑槽关于所述主滑槽长度方向的轴线轴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拾取滑槽关于所述主滑槽长度方向的轴线轴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内撑面设置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垫设置有若干个颗粒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拾取滑槽的侧壁设置有滑槽限位部,所述拾取滑槽两个侧壁上的滑槽限位部之间所构成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拾取滑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安装部与所述拾取移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使所述拾取移动部与所述主安装部之间悬空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安装部与所述主驱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使所述主驱动部与所述主安装部之间悬空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驱动部上设计两个相对于主滑槽倾斜设置的驱动滑槽,移动主驱动部,通过驱动滑槽带动第二滑动件,使得拾取组件移动,两个拾取组件之间开合以完成对物料的拾取。拾取部设置的夹紧面用于从外部夹持物料,拾取部设置的内撑面用于两个拾取组件张开时从物料的内部将物料夹持拾取。本实用新型方便拾取物料,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拾取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拾取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主安装部的结构图;
图4为主驱动部的结构图;
图5为拾取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设备,转运设备包括拾取装置,拾取装置用于夹持物料,以便转运至目标位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拾取装置,拾取装置包括主安装部101、主驱动部301以及两个拾取组件,主驱动部301可移动地安装在主安装部101上,主驱动部301用于使拾取组件开合,具体地,主安装部101设置为板状结构,主驱动部301设置为板状结构。拾取组件包括拾取移动部201和拾取部202,拾取部202设置在拾取移动部201上,拾取移动部201可移动地安装在主安装部101上,具体地,拾取移动部201设置为长条的滑板结构。两个拾取部202之间相互靠近视为拾取组件的合拢过程,两个拾取部202之间相互远离视为拾取组件的分开过程,具体地,移动的主驱动部301带动两个拾取移动部201往复移动,从而使两个拾取部202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
拾取部202设有夹紧面203和/或内撑面204,其中,两个拾取部202的夹紧面203相对设置,两个拾取部202的内撑面204相背设置。拾取组件合拢时,利用两个夹紧面203可将物料夹持,拾取组件张开时,利用两个内撑面204可将物料撑持,即通过拾取组件的张开,内撑面204抵住物料的内侧面以拾取物料。一些示例中,拾取组件设计为具有夹持功能;一些示例中,拾取组件设计为具有撑持功能;一些示例中,拾取组件设计为兼具夹持和撑持两种功能。
其中,主驱动部301设有主滑槽302,主安装部101设有可供主滑槽302沿着移动的第一滑动件102,主驱动部301设有两个驱动滑槽303,驱动滑槽303相对于主滑槽302倾斜设置,其中一个驱动滑槽303位于主滑槽302的右侧,另一个驱动滑槽303位于主滑槽302的左侧,拾取移动部201设置有与驱动滑槽303配置安装的第二滑动件205,主安装部101设置有两个用于配置安装拾取移动部201的拾取滑槽103,主驱动部301、主安装部101、两个拾取组件之间配置安装后,其中一个拾取滑槽103位于主滑槽302的左侧,另一个拾取滑槽103位于主滑槽302的右侧,主驱动部301通过驱动滑槽303和第二滑动件205的配置驱动拾取移动部201沿着拾取滑槽103移动,两个拾取移动部201沿着拾取滑槽103往复移动,从而使两个拾取部202之间开合,用机械的方法降低了控制的复杂程度,操作简单,结合巧妙。
驱动滑槽303相对于主滑槽302倾斜设置,即两个驱动滑槽303构成一个角的形状。一些示例中,两个驱动滑槽303所构成的角向前张开,此时主驱动部301向前移动,则两个拾取部202之间合拢,主驱动部301向后移动,则两个拾取部202之间张开。一些示例中,如图4,两个驱动滑槽303所构成的角向后张开,主滑槽302和两个驱动滑槽303构成箭形,如图1和图2所示,主驱动部301向前移动,则两个拾取部202之间张开,主驱动部301向后移动,则两个拾取部202之间合拢。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与上述结构相比,替换设计为:主滑槽302设置在主安装部101上,第一滑动件102设置在主驱动部30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驱动滑槽303关于主滑槽302长度方向的轴线轴对称设置。一些示例中,驱动滑槽303与主滑槽302的夹角设置为45°,此处的夹角为两个滑槽长度方向所在线段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拾取滑槽103关于主滑槽302长度方向的轴线轴对称设置,拾取滑槽103相对于主滑槽302可垂直设置,也可倾斜设置。一些示例中,拾取滑槽103相对于主滑槽302垂直设置,进一步地,两个拾取滑槽103沿同一直线设置。
一些示例中,拾取滑槽103相对于主滑槽302倾斜设置,具体地,两个拾取滑槽103所构成的角的张开方向与两个驱动滑槽303所构成的角的张开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拾取滑槽103与相对应的驱动滑槽303相互垂直设置,即两个滑槽长度方向所在直线相互垂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主驱动部301向前移动时,第二滑动件205向所在的驱动滑槽303的后端移动,第二滑动件205与主滑槽302的距离逐渐增大,拾取移动部201沿着拾取滑槽103向外移动,两个拾取移动部201的距离逐渐增大,两个拾取部202之间相互背离,拾取组件张开。同理,主驱动部301向后移动时,第二滑动件205向所在的驱动滑槽303前端移动,第二滑动件205与主滑槽302的距离逐渐减小,拾取移动部201沿着拾取滑槽103向内移动,两个拾取移动部201的距离逐渐减小,两个拾取部202之间相互靠近,拾取组件合拢。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02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大于主滑槽302的宽度,以防止第一滑动件102从所在的主滑槽302脱出。若第一限位部设计为圆形,则第一限位部的直径指的是该圆形的直径;若第一限位部设计为杆状,则第一限位部的直径指的是该杆状结构的长度。第二滑动件205的顶部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驱动滑槽303的宽度,以防止第二滑动件205从所在的驱动滑槽303中脱出。若第二限位部设计为圆形,则第二限位部的直径指的是该圆形的直径;若第二限位部设计为杆状,则第二限位部的直径指的是该杆状结构的长度。进一步地,第一滑动件102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安装部101上,第二滑动件205可拆卸地设置在拾取移动部20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02采用铆钉,第二滑动件205采用铆钉。通过铆钉与滑槽的配置安装,可方便的驱动拾取组件开合,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拾取滑槽103的侧壁设置有滑槽限位部104,拾取滑槽103两个侧壁上的滑槽限位部104之间所构成通道的宽度小于拾取滑槽103的宽度,滑槽限位部104抵住拾取移动部201的上侧,以防止拾取移动部201从所在的拾取滑槽103中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拾取滑槽103设计为贯穿主安装部101的通槽结构,拾取移动部201的下侧通过多个滑竿沿拾取滑槽103移动,滑竿可拆卸地安装在拾取移动部201的下侧,进一步地,滑竿的下端设计有防脱限位部,防脱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拾取滑槽103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安装部101与拾取移动部20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05,第一支撑部105用于使拾取移动部201与主安装部101之间悬空设置,拾取移动部201沿所在拾取滑槽103移动时可减小摩擦力。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05设计为主安装部101上的条形凸起结构或点状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安装部101与主驱动部30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部106,第二支撑部106用于使主驱动部301与主安装部101之间悬空设置,以减小主驱动部301与主安装部101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第二支撑部106设计为主安装部101上的条形凸起结构或点状凸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拾取部202设置为双面夹板,双面夹板平行于主滑槽302设置,双面夹板的一侧为夹紧面203,双面夹板的另一侧为内撑面2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紧面203设置有橡胶垫,内撑面204设置有橡胶垫,拾取物料对物料表面施力时以防止刮花物料表面。进一步地,橡胶垫设置有若干个颗粒凸起,增大摩擦力,方便拾取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驱动部301设置有驱动板304,具体地,驱动板304设置在主驱动部301的后端,可采用手动或气缸或电机等方式使主驱动部301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拾取移动部20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主驱动部301的支撑立柱206,以使主驱动部301稳定推动拾取移动部201。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安装部(101);
两个拾取组件,所述拾取组件包括拾取移动部(201)和拾取部(202),所述拾取部(202)设置在所述拾取移动部(201)上,所述拾取移动部(201)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安装部(101)上,所述拾取部(202)设有夹紧面(203)和/或内撑面(204),其中,两个所述拾取部(202)的夹紧面(203)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拾取部(202)的内撑面(204)相背设置;
主驱动部(301),所述主驱动部(301)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安装部(101)上,所述主驱动部(301)用于带动所述拾取组件开合;
其中,所述主驱动部(301)设有主滑槽(302),所述主安装部(101)设有可供所述主滑槽(302)沿着移动的第一滑动件(102),所述主驱动部(301)设有两个驱动滑槽(303),所述驱动滑槽(303)相对于所述主滑槽(302)倾斜设置,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滑槽(303)位于所述主滑槽(302)的右侧,另一个所述驱动滑槽(303)位于所述主滑槽(302)的左侧,所述拾取移动部(201)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滑槽(303)配置安装的第二滑动件(205),所述主安装部(101)设置有两个用于配置安装所述拾取移动部(201)的拾取滑槽(103),所述主驱动部(301)、所述主安装部(101)、两个所述拾取组件之间配置安装后,其中一个所述拾取滑槽(103)位于所述主滑槽(302)的左侧,另一个所述拾取滑槽(103)位于所述主滑槽(302)的右侧,所述主驱动部(301)通过所述驱动滑槽(303)和所述第二滑动件(205)的配置驱动所述拾取移动部(201)沿着所述拾取滑槽(10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槽(302)设置在所述主安装部(101)上,所述第一滑动件(102)设置在所述主驱动部(3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滑槽(303)关于所述主滑槽(302)长度方向的轴线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拾取滑槽(103)关于所述主滑槽(302)长度方向的轴线轴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面(203)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内撑面(204)设置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设置有若干个颗粒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滑槽(103)的侧壁设置有滑槽限位部(104),所述拾取滑槽(103)两个侧壁上的滑槽限位部(104)之间所构成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拾取滑槽(103)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部(101)与所述拾取移动部(20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05),所述第一支撑部(105)用于使所述拾取移动部(201)与所述主安装部(101)之间悬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部(101)与所述主驱动部(30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部(106),所述第二支撑部(106)用于使所述主驱动部(301)与所述主安装部(101)之间悬空设置。
10.一种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拾取装置。
技术总结